宋人葛立方在《韻語陽秋》中說:「詩要鍊字,字者,眼也。」此話道出了詩歌鍊字的重要性。我國古代的詩歌從唐代開始就特別講究鍊字,鍊字是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一大傳統。中國古代的詩論中,中國古代文人的逸事中,充斥著這方面的大量記載。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鑑賞詩歌中的鍊字也就成了詩歌鑑賞的題中應有之意;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鑑賞詩歌中的鍊字也就成了高考詩歌鑑賞題中的應有之意。
下邊筆者從6個方面舉例談談近年來高考詩歌鑑賞題中的鍊字題的命題特點特點及其解答策略,供考生參考。
一、不同版本中不同用字的比較賞析
【典型例題】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遼寧卷)
蝶戀花 蘇拭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麼?請簡要賞析。
【解答指津】
一般來講,這類題較為開放,答案也不唯一。考生在具體做答時,可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既可以答「繞」字好,也可以答「曉」字好。只要言之成理,都算正確。這裡的關鍵是考生在拿出自己的觀點後,必須要依據原詩講出自己的理由。如果只有觀點而沒有理由,也很難得分。
【參考答案】
①「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美。
②「曉」字好,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二、不同理解中不同用字的比較賞析
【典型例題】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2006年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閒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
【答題指津】
比之於不同版本中不同用字的比較賞析題來說,這種鍊字題的開放程度更大。做答這類題時,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或體會,既可以論述「敵」的好處,也可以論述「對」的好處,還可以論述自己確有體會的其他詞語的好處。總之,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都算正確。
【參考答案】
不能換成「對」或其它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悽涼的情狀,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悽愴之情。
用「對」或其它詞難以速到這種表達效果。
如果認為用「對」或其它詞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三、不同詩歌中不同用字的比較賞析
【典型例題】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2005年遼寧卷)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側出岸沙楓半死,繫船應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
倒出岸沙楓半死,繫舟猶有去年痕。
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有」,一用「猶有」,哪個更好?為什麼?請簡要賞析。
【答題指津】
從理論上講,這類題的答案也是多樣的。考生在做答時,可以贊同「應有」好,也可以肯定「猶有」好,甚至還可以提出其他的見解。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論是那一種見解,都要有切切實實的分析;缺少了分析,即使再好的見解,也很難得分。
【參考答案】
可以有三種答案:
①「應有」更好。「應有」二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複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
②「猶有」更好。「猶有」二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繫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而「應有」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見上)
四、不同詩歌中同一關鍵詞語的比較賞析
【典型例題】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根據提示,完成賞析。(2005年湖南卷)
與浩初上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
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作身千億,
散向峰頭望故鄉,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獨上高樓望帝京,
鳥飛猶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繞郡城。
兩詩寫作之時,作者都是貶謫之身,正值壯年的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則在垂暮之年被棄置崖州。從詩中看,兩人的處境與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兩詩都著一「望」字。李詩之「望」在首句,實寫登樓,引領全篇,既表達了對君國的眷念與嚮往,又蘊含了對「帝京」遙不可及的感傷。柳詩之「望」:
【答題指津】
從題幹對李詩之「望」的分析上來看,此題的答案應由兩部分組成:一要點出「望」在詩中的位置,二要說出「望」在詩中的作用。答案的擬寫只有從這兩個方面去考慮,方能作到全面周到,條理清晰,要點齊全。
【參考答案】
柳詩之「望」在末句,虛寫置身峰頭,收束全篇。既表現了對故鄉的思念,更表現了對「京華親故」一為援手的急切期待。
五、找出關鍵詞語賞析
【典型例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2007年全國卷2)
新晴野望 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
註:塵垢:塵埃。
第三聯上下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分析。
【答題指津】表面看,這類題目給予考生自由馳騁的天地很廣闊,但實際上,其限制性很強。因為就實際情況來看,一聯之中作者煉得最精練傳神的字往往是確定的,是不容許胡亂發揮的。命題人之所以這樣來設題,其目的不外乎兩個:考查考生的眼力(其實質是考查學生的文學素養),考查考生的鑑賞分析能力。就這道題而言,第三聯上下兩句煉得最精練傳神的兩個字分別是「明」和「出」具體做答時,考生可按以下順序組織答案:指出這兩個字,分別闡發這兩個字在詩中的表達作用。
【參考答案】分別是「明」和「出」,充分顯示出雨後的「新晴」,詩人極目「野望」所見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漲,在陽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時更加明亮奪目;雨水衝洗後的群山,在太陽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層次。
六、賞析給定的關鍵詞語
【典型例題】
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2007年廣東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芽落葉,閒坐數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答題指津】
做答這類題的基本思路是:結合詩歌的思想內容,說出給定的關鍵詞語的表達作用。做答這類題目的關鍵是:在解讀詩歌時,考生一定要弄清詩歌的主題思想,只有把握住了詩歌的主題思想,方能把給定的關鍵詞語的表達作用說清楚、講明白、談到位;否則,很難答到點子上。
【參考答案】
獨行穿落葉,閒坐數流螢」句中「穿」字寫出了在蕭蕭落葉中穿行,而無人相伴的孤獨。一人獨坐而無聊,一個「數」字表現了主人公的動作神態,更表現出閒極無聊的寂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