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的一項最新分析顯示,在2015年-2017年全球高品質科學論文的國別比例中,中國在理工類的71個領域裡,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佔據的領域數量超越其他國家。由此可見,世界最尖端的科學研究領域呈現中美兩強的明顯趨勢。而日本雖然保持在全球前五的位置,但與20年前相比,日本在許多研究領域都出現了明顯的研究力下滑現象。
分析顯示中國在多領域進步巨大
日本在強勢領域退步明顯
據報導,如何評判一篇論文是否屬於高品質的科學論文,主要看其被其他論文引用次數的多少。如果被引用次數越多,說明關注度越高,品質自然也就越高。
「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使用荷蘭著名學術出版企業愛思唯爾(Elsevier)的論文資料庫,分析了從2015年到2017年這3年裡平均被引用次數較多的論文,並從中選取了前10%的論文進行研究。研究對象是除臨床醫學之外的理工類151個領域。其中,生命科學46個、化工和材料學39個、計算機科學和數學26個、物理和能源環境一共40個。
中國的研究論文被引用最多的領域主要集中在工學、材料學以及以計算機科學為基礎的數學等領域。在2005年-2007年,中國的科研論文被引用次數達到全球前五位多的只集中在2個領域,而2015年-2017年已基本上覆蓋到了146個領域。
美國論文被引用次數高於中國的領域基本上都集中在生命科學領域。從20年前開始,美國就一直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並一直維持頭號水平的研究能力。
另一方面,日本研究能力的退步非常明顯。20年前,日本能夠在83個領域保持世界前五位以內的研究能力,最近減少到了只有18個領域。日本現在研究能力最高的領域是「膠體表面化學」和癌症研究,全球排名第3位。其中,「膠體表面化學」可以用在癌症研究、洗滌劑以及醫藥品等廣泛領域。在化學、材料科學等領域,日本研究能力退步最為明顯,這些都曾是日本研究能力的強勢領域。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伊藤裕子特聘研究員表示:「對日本的現狀感到震驚。在過去20年裡,高品質的論文在世界範圍內不斷湧現出來。面對世界科研力量的大發展,日本恐怕很難再後起直追了。」
有數據稱中國論文總數首超美國
俄媒體題為「一個時代的終結」
據了解,2018年俄羅斯「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曾以《「一個時代的結束」》為題進行報導稱,中國在發表的學術論文總數方面首次超過了美國——這個具有說服力的統計數字凸顯了中國過去幾十年在世界舞臺上所取得的飛速進步。
「今年的報告顯示出一個趨勢,美國在很多(科學技術)領域仍保持領先,但是在對我們國家十分重要的某些領域,我們的優勢正在減小。」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席瑪麗亞·祖貝爾補充說,若要減小從中產生的風險,美國保持在科學最前沿是十分重要的。
報導稱,每兩年發布一次的《科學和工程指標報告》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布,報告對眾多類別的學術成績進行跟蹤並對各國的情況進行比較並製成圖表。
2018年的最新在線報告共有1000多頁,在報告所提及的大量統計當中,中國在科研成果方面的趕超對美國學術界而言,意義最為重大。2016年中國發表的被愛思唯爾—斯科普斯資料庫編入索引的學術論文有42.6萬份,這大約相當於國際總數量的18.6%。美國第一次以40.9萬份的發表論文量名列第二位。
紅星新聞記者 羅天 綜合編譯報導
編輯 汪垠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