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神童、量子波動速讀……教育焦慮背後是否還有理性可言?

2021-02-14 白丁智庫

↑↑↑點擊上方藍字「白丁智庫」關注我們

很多時候,不是家長不想給孩子營造輕鬆的成長環境,而是現實充滿了無奈,害怕孩子落後於人,害怕生活過不好,害怕加大下一代的貧富差距,只能不得不加入這場教育「軍備競賽」。

問題不在於教孩子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成長起來的時候,教他研究學問的方法。

來源 | 國館(ID:guoguan5000)

原文 | 《被「平庸」的中國孩子》

近日,一個叫「天才小曦曦」的視頻在網上瘋傳。

視頻裡,年僅4歲的「神童」陳曦像是舉辦了一場粉絲見面會,面對眾多成年人的提問,侃侃而談。

以「智者」身份答疑解惑,內容通透之極,令人驚嘆。

我們來看看曦曦都說了些什麼:

問:外面的競爭對手那麼多,我們該怎麼辦呢?

答:物競天擇是自然法則,沒有追趕,你不會奔跑,沒有競爭,你不會成長做大事業,你不能要求保護,受保護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問:成功的人跟失敗的人,有什麼不一樣呢?

答: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 

問:外面世界這麼動蕩,風雨這麼暴亂,我怎麼找到寧靜?

答:沒有風雨,哪來的寧靜。

每個回答最後,都要跟一句。

「這樣子你懂嗎?」

頗有一種指點迷津的風範,引發眾人熱烈鼓掌歡呼。

乍一聽,這些回答似乎很有哲理,但深入一想,都是些十分籠統,說了等於沒說的雞湯。

不難發現,曦曦在說話的時候,一個字一個字往外蹦,眼睛一直四處亂瞟。

而且他的話語、動作和眼神是分離的,完全沒有正常說話的語氣和語速變化。

顯然,他是根據關鍵詞,把一些格式化的內容背出來罷了。

畢竟4歲的年齡,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經歷和感悟,相信順著其中一個回答繼續問下去,曦曦肯定當場蒙圈。

可現場圍滿的成年人,他們活了這麼多年,歷經生活中的摸爬滾打。

現在卻依靠年僅4歲的「人生導師」,來解惑一個個生活大命題。

何其弔詭。

視頻最後,曦曦爸爸對著觀眾自豪總結道:

「他現在4歲,請問哪一家幼兒園可以教成這樣?」

原來,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神童」培養展示大會。

查了一下資料,曦曦爸爸名叫陳光,開了一個「陳光NBU國際記憶學院」,在各種渠道賣記憶力相關的課程和書。

這個教室場景視頻,就是節選自陳光自己的官方帳號,只是用自己孩子的表演來宣傳課程效果。

不敢想像,多少像曦曦一樣的「神童」被陳光培養出來。 

靠著灌輸知識,說著與年齡嚴重不符的雞湯金句,給人一種少年老成的假象。 

可即便小孩本身再聰明,長期用這種歪門邪道進行所謂學習。 不過是徒增更多傷仲永的故事罷了。

如今,兒童教育市場變得十分魔幻。

各種奇葩課程泛濫成災。

像最近很火的「量子波動速讀」。

第一次看到這個場面時,還以為他們在翻書扇風。 

看到介紹才發現,這是針對低齡小朋友的「速讀培訓」項目。 

機構聲稱,通過培訓能讓孩子掌握「一目千行,過目不忘」的本領。 

達到1分鐘閱讀10萬字的效果。 

這是什麼概念? 

相當於50多萬字的史記原著版本,5分鐘就能看完!

面對記者採訪,該機構老師還剖析了其中原理。 

「所謂量子波動速讀,是利用了物理學上的量子糾纏理論,提高大腦的感知力,把書中的內容轉化為圖像來記憶。」 

還說,「書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 可能連自己都覺得胡扯,說著說著還笑場了……

可怕的是,這樣一套明顯收智商稅的課程,竟高達3-4萬元,卻還是讓無數家長心甘情願掏了腰包。

來源 | 央視新聞


實在讓人感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無獨有偶,在「量子波動速讀法」風靡的同時,一個叫「腦咖時代」的培訓機構也在茁壯成長。

他們聲稱研發出一種黑科技耳機,只要戴上幾個小時,就能達到全腦開發的效果。

圖片來源 | 某電商平臺

原理也非常高大上,就是通過發送腦波來激活大腦,發揮潛能。

開發出豐富的想像力、無窮的創造力、高速的記憶能力、快速的理解力,以及正確的直覺能力。

從此,孩子將擁有比以往多一百萬倍的記憶能力!

更神奇的是,耳機還有一個「超感模式」,能訓練激活位於間腦腦前丘和丘腦之間的「松果體」。

將人的五感無限放大,開發出「人類第三隻眼」。

即使戴著眼罩,也能識別面前的卡片顏色,圖像,甚至是書上的文字。

簡直玄幻至極。 可還是有不少人,為了這樣明顯的騙子產品乖乖掏錢。

來源 | 腦咖時代官微 

這類培訓機構,套路無非幾種。 

砸幾個「科學術語」,讓幾個「學有所成」的孩子現場表演。 

再用各種獲獎得主、知名博士、國際專家做背書,讓人不明覺厲。 

可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切心態下,家長們似乎都失去了基本常識與理性。 即使心裡有疑惑,也秉持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去購買、去報名。 

就算有人明確告訴他們,這是騙局,也還是會心存僥倖: 「沒效果不過是損失一些錢而已,咱虧得起,萬一成功了呢!」 

所以,與其說這是「智商稅」,還不如說是「焦慮稅」。

這些奇葩案例,體現了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焦慮。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多少孩子被不斷「催熟」,過早接受知識教育,被揠苗助長。

很多時候,不是家長不想給孩子營造輕鬆的成長環境。

而是現實充滿了無奈,害怕孩子落後於人,害怕生活過不好,害怕加大下一代的貧富差距。

只能不得不加入這場教育「軍備競賽」。

有人說,父母有多焦慮,孩子的起跑線就有多前。

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像上了發條一樣。

有一百天開口講話的;

有兩歲開始認字的;

有三歲會背唐詩宋詞的;

還有四歲會100以內加減乘除,甚至開始學習微積分的……

這個加速的社會,就算你心態多好,都不得不把所有事拼命往前趕。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

孩子3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

答:在英國肯定夠了,在中國肯定不夠。

雖然是段子,但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中國孩子的教育壓力。

近年來,我國高考人數逐年遞增。

到了2019年,報考人數竟突破了1000萬大關,雖然高校擴招,錄取率越來越高。

但作為全國家長孩子眼中的香餑餑,985,211學校依然競爭激烈,比如在高考重省廣東,一本錄取率就僅為11%。

 來源 | 中國教育在線

可想而知,如今高中生的壓力有多大。

如果繼續往前推,孩子為了考上好的大學,就要上好的中學。

為了能上好的中學,就勢必從小學和早教開始,一絲一毫都不可以放鬆。

而且,在這場軍備競賽中,僅僅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

家長們自己也要提升學習,言傳身教,還有報各種興趣班,課外輔導機構。

從進產房那一刻開始,家長們就得準備接受高投入、長時期、密集型的家庭教育模式了。

在《母職的經紀人化——教育市場化背景下的母職變遷》裡,一位有近20年課外培訓經驗的老師這麼說道:

「有些孩子去學校裡的課已經沒法上了,因為他們學得太超前。」

這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一旦開始,就很難停下來。

社會學博士山羊月曾經說過:

家長對孩子的高期待,直接鈍化了孩子對成就的認知獎賞。

本來孩子成績取得進步,理應得到鼓勵、讚揚。

但由於沒有達到要求,家長往往會繼續鞭笞,甚至貶低。

久而久之,孩子對成長就會缺乏動力,甚至產生自卑、自我否定、自我放棄的心理。

而這種心理又會進一步影響他們的學習成長,形成惡性循環。

之前看過一則新聞,武漢一位徐女士,在兒子半歲時就讓他上了培優班。

整個幼兒園期間,接受了英語、數學、聲樂等17項培優,並提前學完了小學二年級全部課程。

到了小學一年級,兒子成績更是穩穩的班裡第一名。

徐女士十分欣慰,她認為孩子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到了二年級,兒子竟產生了極大的厭學情緒,上課不聽,課後也不完成作業。 

成績開始不受控制地急轉直下。 

隨著課業的加重,孩子很快由入學時的尖子生滑到中下遊,成了徐女士眼裡平庸的孩子。

來源 | 武漢晨報 

這樣的孩子,根本不是自己平庸,而是被父母的期待壓成平庸。 

他們也許天資並不差,只要適當引導,就能在成就感中獨立成長。 

可父母的幹預,摧毀了孩子的成就感來源,他們無法從成長中獲得任何快樂。 

只能自暴自棄,隨波逐流。

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的平庸焦慮,只是一種虛妄的自欺。 

每個孩子都不平庸,你覺得孩子「平庸」,可能只是在你看重的方面不優秀。 

真正的教育,應該注重引導、尊重,給與空間,這樣比一味著急更有效。 

知乎網友@張曉筱 講述了自己家庭的教育故事。

我先生是高考狀元,年近四十,從我19歲認識他到現在,每一天都在學習,行業深鑽。 

每次我覺得他做的很好了,他就對我說,他沒有達到對自己的期待和要求。 然而,他對兒子卻沒有任何要求,他總說:「做他喜歡的就好。」


我也非常支持這樣的教育理念。 

去年冬天,送兒子去學遊泳。 

教練問我:「你有什麼期待?」 

我說:「開心就好,不用太大壓力,學不學得會都沒有關係。」


起初的兩節課,教練陪著兒子打水仗,玩水球,泳姿學的沒比狗爬好多少。 

我問兒子:「你開心嗎?」 

兒子說:「是挺好玩的,但我想像別的小朋友一樣,遊100米。」 

於是第三節課,我要求教練系統教他遊泳技巧。 

一個半小時後,我看到兒子以極其颯爽的泳姿遊了半個來回。 

看到我過來,他興奮地對我喊: 「看到了嗎!看到了嗎!我是不是很厲害?!」 

那一刻,徵服困難獲得前行的成就感,寫滿了他的臉上。

他找到了讓自己產生深層次精神興奮的動力。 

很多時候,降低期待值才能平常心對待孩子成長。 

不論我們是否接受孩子平庸,都要遵循他們自己內心的選擇。 

你只需要提供幫助和引導,幫助孩子找到內心的自我,實現通過內驅獲得成就感即可。 

正如盧梭在《愛彌兒》中所說: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 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極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我們將造成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 

兒童是有他們特有的看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成長起來的時候,教他研究學問的方法。


不要教他這樣那樣的學問,而要由他自己去發現那些學問。 

*國館 | 用文化溫暖人心,讓好書滋養心靈,以好物點綴生活。每天8點,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內涵的好書,遇見精緻有品的美物。

相關焦點

  • 「量子波動速讀」騙局背後,走火入魔的是誰?
    近日,某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賽及日常學習的視頻在網絡熱傳。視頻中,一群孩子坐在一個大房間裡,快速地埋頭翻書,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們指尖生風。「量子波動速讀」培訓學費少則一兩萬多則五六萬,但在家長群體中異常火爆。  據說學會「量子波動速讀」的孩子,只要翻書幾分鐘就能完整閱讀幾十萬字,並且還可以把書本內容複述出來。
  • 「量子波動速讀」騙局的背後
    然而,舉辦這個比賽的培訓機構打出了量子波動速讀的噱頭,號稱學生用此法可在5分鐘內看完一本10萬字的書籍,並能把內容完整複述,閉著眼也能和書發生感應。  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一致認為,這種所謂的速讀培訓幾乎可以與騙局劃等號。既然如此,為何還有那麼多家長心甘情願掏腰包?
  • 量子波動速讀:教育培訓圈還有多少騙子?
    舒聖祥快速翻動書本,甚至都不用翻開書本,或者蒙著眼睛翻書,花上1到5分鐘,就能「閱讀」10萬字的書,並能複述書中內容——最近,打著量子力學旗號,扯來「波粒二象性」的量子波動速讀很火。無非用什麼樣的新名詞來美化,量子波動速讀也沒有科學性可言,這根本不是什麼最強大腦,而是腦子病了。這和當年火遍神州的氣功大師和如今依舊活躍的某些功夫大師,玩的都是同一種神乎其神的套路。只不過,這一次針對的是孩子,商業機構充分利用了家長們的神童心理和捷徑思維,扯上幾個物理學高端名詞,就敢把衛星直接往宇宙裡放。
  • 「量子速讀」背後的焦慮
    據媒體報導,近日,某地一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賽及日常學習的視頻在網絡熱傳。視頻中,一群孩子坐在一個大房間裡,快速地埋頭翻書。據說,學會「量子波動速讀」的孩子,只要翻書幾分鐘就能完整閱讀幾十萬字,並且可以把書本內容複述出來。更不可思議的是,培訓機構宣稱還能閉著眼睛就和書本發生感應,能知曉作者傳達的情緒和內容。
  • 教育部強勢出手,「量子波動速讀」終於涼涼~
    4.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學之海教育諮詢有限公司錦江分公司」 面向中小學生開展「量子波動速讀」相關培訓。該公司無辦學許可。成都市錦江區教育局現場對該公司下發告誡書,責令其立即停止無證辦學行為,並約談法定代表人。
  • 「量子波動速讀」刷屏,高價騙局背後,是家長們對孩子未來的焦慮
    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組織了一場學生量子波動速讀的比賽,該機構聲稱,「量子波動速讀」可以訓練學生在1-5分鐘的時間內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籍,並完整地複述出書裡的內容。
  • 「量子波動速讀」騙局怎麼看待
    近日,某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賽及日常學習的視頻在網絡熱傳。視頻中,一群孩子坐在一個大房間裡,快速地埋頭翻書,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們指尖生風。「量子波動速讀」培訓學費少則一兩萬多則五六萬,但在家長群體中異常火爆。
  • 「量子波動速讀」 火爆背後,掩蓋不住的是家長對教育焦慮的本質
    1 這幾天一個新聞刷新了我對閱讀的認知: 北京某教育機構組織學生進行量子波動速讀比賽,這種速讀方式號稱使用不用眼看
  • 四歲神童記憶大法?量子波動速讀法?執迷成才捷徑,可能害了孩子
    實際上,這番話是前幾天我在網上看視頻聽一個叫曦曦的4歲臺灣男孩說的,不知大家是否看過這個視頻或新聞。當時看到視頻的第一感覺,還以為是什麼傳銷洗腦會在現場培養繼承人。畫面很詭異,一個小男孩坐在臺上,像人生導師一樣回答大人們的各種提問。
  • 「神童」背後的焦慮
    十六歲女孩每天寫詩2000首,小學生研究癌症在全國青創賽獲獎……近期,各類「神童」新聞層出不窮。儘管這些「神童」多數都已經被證偽,卻透露出嚴重的社會問題。而這些「神童」作為「別人家的孩子」不斷出現,也加深了眾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焦慮。
  • 齊魯晚報:「量子波動速讀」,又一種披著高科技外衣的騙局
    因為一段充滿節奏感的「讀書」視頻,量子波動速讀突然「走紅」網絡。培訓機構宣稱,只要掌握了量子波動速讀方法,就能在10分鐘內閱讀一本10萬字左右的讀物,並準確複述80%以上內容,「直接以心靈感應的方式高速獲取信息」。記者調查發現,杭州、駐馬店、深圳等地均有類似機構開展相關培訓,收費在6000元半年到26萬「終身制」不等。
  • 「量子波動速讀」1分鐘讀完10萬字,家長「智商稅」太好收?
    首發:10月16日《新華每日電訊》每日一評 作者:楊三喜 近日,某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
  • 2020上海事業單位面試熱點:「量子波動速讀」,你這麼看?
    【背景介紹】有關培訓機構宣稱,只要掌握了量子波動速讀方法,就能在10分鐘內閱讀一本10萬字的讀物,準確複述80%以上內容,「直接以心靈感應的方式高速獲取信息」。【熱點題目】近期,一段孩子們蒙眼快速翻書的視頻躥紅網絡,有關培訓機構宣稱,這是「量子波動速讀」,可在10分鐘內閱讀一本10萬字的讀物,並準確複述80%以上內容,許多家長紛紛給孩子報名。對此,你怎麼看?【題目解析】1.概括話題並評價。
  • 機構被約談取締,「量子波動速讀」真涼涼了?
    機構被約談取締,「量子波動速讀」真涼涼了? 2020-01-20 16:22:05 只要有基本理性,就不可能相信通過培訓可以做到「蒙眼識字」「開天眼」,可以幾分鐘讀完10萬字,然而,居然有家長會相信,願意花高價送孩子去培訓。
  • 熊丙奇:機構被取締,「量子波動速讀」真涼涼了?
    作者:熊丙奇  近日,教育部通報了「量子波動速讀」相關培訓機構的處理結果,5家機構被約談或取締關停。隨著教育部的強勢出手,早前讓人啼笑皆非的一出鬧劇「量子波動速讀」終於告一段落。  「量子波動速讀」「全腦培訓」會由此退出江湖嗎?目前看來很難。即便監管力度加大,只要這類培訓還有狂熱的「信眾」,就很難絕跡。
  • 5分鐘讀10萬字的量子波動速讀培訓班,是創造神童還是交智商稅?
    導讀:近日,抖音和微博湧現出一系列讓人目瞪口呆的神教育機構,如果說前陣子火遍全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國漫之最,那麼這一系列的神操作可以稱之為《雞娃之神童降臨》了。、「訓練學生1-5分鐘內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這種「神操作」被稱為:量子波動速讀學習新方法,神奇不神奇?
  • 「量子波動速讀」被教育部強勢整治,騙子為何如此明目張胆
    1月17日,教育部通報了「量子波動速讀」相關培訓機構的處理結果,有5家相關機構被約談或取締關停的處置,隨著教育部的強勢出手,讓人啼笑皆非的一出鬧劇「量子波動速讀」終於告一段落。消息一出簡直大快人心,這些拉大旗作虎皮的行為,早就應該好好被處理整治。
  • 部分培訓機構被約談取締,「量子波動速讀」真就涼涼了?
    近日,教育部通報了「量子波動速讀」相關培訓機構的處理結果,5家機構被約談或取締關停。隨著教育部的強勢出手,早前讓人啼笑皆非的一出鬧劇「量子波動速讀」終於告一段落。 教育部網站「量子波動速讀」「全腦培訓」會由此退出江湖嗎?目前看來很難。即便監管力度加大,只要這類培訓還有狂熱的「信眾」,就很難絕跡。形成規範、成熟的教育培訓市場,既需要監管,更需要消費者的理性與成熟。
  • 人民網一天3次發文,揭穿「量子波動速讀」騙局,家長別再信了
    近日,一段在網絡上流傳的「量子波動速讀」課程視頻,引發了人們的廣泛討論。視頻中,學習「量子波動速讀」的孩子們正在用「洗撲克牌」的方式翻看著書本,他們翻書的速度非常快,快到人眼根本無法分辨書本上的文字。但有教育培訓機構卻稱,用這樣的方式閱讀,可以「1-5分鐘就能看完一本十萬字的書」。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1~5分鐘真能看完10萬字?「量子波動速讀」被...
    一些父母花幾萬元將孩子送到所謂的培訓機構,接受「全腦開發」,還美其名曰「量子波動速讀」。 連科學家都沒想明白的事情,卻出現在了兒童培訓班中,大概有點常識的人都了解這可能是個培訓騙局,但家長為什麼還是願意給騙子交「智商稅」呢?背後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