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意外發現澳大利亞有袋動物可在黑暗中發光

2020-12-22 騰訊網

被海洋包圍的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物種資源最奇特的地方之一。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袋動物可在黑暗中發光這件事。十月份的時候,一支美國科學家團隊在《哺乳動物》(Mammalia)期刊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指出了鴨嘴獸(Ornithorhynchus anatinus)的生物螢光特性。

之後西澳大利亞博物館的科學家們在更多的哺乳動物和有袋動物身上開展了一系列的實驗,結果有了驚奇的發現。

ABC 報導稱,博物館策展人 Kenny Travouillon 先是關閉了館內的燈具,然後藉助紫外(UV)燈來檢驗動物的螢光性。

在鴨嘴獸身上進行了驗證之後,研究團隊開始將視線瞄向其它有袋動物,包括袋鼴鼠(Marsupial moles)、兔耳袋狸(Bilbies)、以及袋熊(Wombat)。

至於這些動物為何能夠在黑暗中發現,目前尚不能完全確定其生物機理。

不過 Kenny Travouillon 推測,這可能是為了便於這些具有夜間習性的動物,在黑暗環境下更安全地分辨敵友。

Science科學

了解未知 開啟認知

按此關注中文公眾號

Science科學英語平臺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關注英文公眾號

TechEdge

科技 點亮未來

按此關注中文公眾號

◢ 豁然開朗請打賞 ◣

分享票圈逢考必過,點亮在看SCI錄用率提高18%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培育出「夜光兔「 黑暗中閃閃發光
    科學家培育出「夜光兔」據英國《衛報》8月13日報導,伊斯坦堡和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培育出能在黑暗中閃閃發光的兔子。經過研究人員的努力,一窩8隻兔子中有兩隻兔子正常情況是白色的,在黑暗中卻發出綠光。這兩隻兔子出生在伊斯坦堡大學,是土耳其和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們合作的結晶。「綠色根本不重要,它不過是證明實驗能夠取得成功的標誌。」夏威夷大學副教授斯特凡·莫伊斯雅迪說。
  • 最後揭曉澳大利亞可怕的有袋動物的獅子
    新的化石發現使得首次重建了已經滅絕的「有袋動物的獅子」 Thylacoleo carnifex的完整骨架。骨頭-其中包括第一個完整長度的尾巴和以前不知道存在的衣領骨頭-已經開了一個窗口,進入洪荒猛獸的奇特功能如何使它成為致命的食肉動物,根據對發現的報告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PLOS One。
  • 科學家發現第一種會發光的青蛙:亮度隨月相變化
    阿根廷科學家近日找到了第一種會發光的兩棲動物:圓點紋樹蛙。它們在黑暗中發光,亮度還會隨著月亮的陰晴圓缺而變化。這一結果發表在2月份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研究者推測,動物螢光現象可能遠比人們此前認為的常見。
  •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
    ▼ 在對動物的新組織樣本進行DNA測試後,科學家確定在澳大利亞南部發現了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這是兩種生活在澳大利亞森林中的貓大小的有袋動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詳細介紹了這一發現。
  • AI技術正幫助科學家在澳大利亞山火後追蹤野生動物
    通過由人工智慧技術支持的野生動物洞察平臺Wildlife Insights,全國各地的研究人員可以上傳和分享傳感器相機照片,以便更清晰地了解澳大利亞野生動物在過去一年中遭受毀滅性森林大火後的應對情況。
  • 袋鼠為什麼會在澳大利亞泛濫?有什麼動物可以制約袋鼠?
    根據澳大利亞政府2016年的統計,在本土約有4500萬隻袋鼠,而截止到2018年,澳大利亞的人口數量為2499.24萬,也就是說袋鼠的數量已經快達到了人口數量的2倍了。而且袋鼠在澳大利亞佔據了主要的生態位,它們經常出沒人類的住所,破壞人的財物,甚至是攻擊人,因此,無論是出於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因素,還是對人威脅的因素,都應該控制袋鼠的數量。
  • 科學家深海發現超47米新生物 或為世界最長的動物
    澳大利亞科學家在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發現了新的怪異生物,研究者認為它就是世界上已知最長的動物,估算其體長可達47米。 視頻是研究人員在深海寧加洛峽谷探險時拍攝的,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研究者搭乘 "Falkor "號潛艇在水下631米深的地方潛水發現了它,看上去它就像一團漂浮在水中的長繩子,該研究所的海洋通訊主任卡莉·維納稱「我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有記錄的身體最長的動物。」
  • 4000米以下深海動物:約四分之三會自己發光
    不過,海洋生物總能找到在黑暗世界中的生存之道。美國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科學家近日在《科學報告》期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稱,大約四分之三的海洋動物能夠自己發光。這一發現成果,首次真正量化了能夠自己發光的海洋動物,該成果同時也表明,生物發光能力其實並不罕見。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科學家塞維琳-馬爾蒂尼表示,「我不能確定人們是否了解生物體發光的常見性。
  • 東部袋鼬絕跡半世紀後將重返澳大利亞大陸
    新華社坎培拉3月7日電(記者徐海靜)澳大利亞是有袋類動物的老家,其中一種東部袋鼬已經在澳大利亞大陸絕跡50多年,野生東部袋鼬只能在塔斯馬尼亞島上找到。不過,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家的幫助下,這種小動物很快會重返大陸。
  • 美媒:有袋哺乳動物非澳大利亞土著
    參考消息網3月5日報導美媒稱,澳大利亞是有袋哺乳動物的國度,這裡有袋鼠、考拉和袋熊等等。但是有袋哺乳動物並非澳大利亞土著。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3日發表文章稱,英國索爾福德大學生物學講師羅賓·貝克認為,這些動物在來到澳大利亞之前,它們已經存在至少7000萬年了。貝克說,已知最古老的有袋哺乳動物實際上來自北美,在至少1.25億年前從胎盤哺乳動物中分化出來後,有袋哺乳動物就在白堊紀時期的北美生息繁衍。
  • 澳大利亞化石遺址:近2500萬年裡有袋動物的進化史
    位於澳大利亞裡弗斯利的和納拉庫特的化石遺址向人們揭示了古澳大利亞的氣侯與環境,揭示了澳大利亞近2500萬年裡有袋動物的進化史,從而受到世界的矚目,並於199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納拉庫特山洞洪積世的化石於1859年被一個叫泰內森的人首次披露,他相信在澳大利亞找到了聖經裡「大洪水」的證據。
  • 澳大利亞再現瀕危動物東部袋鼬 已消失半個多世紀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戰濤】據瑞士資訊3月15日援引法新社報導,澳大利亞近日發現了20隻珍稀動物東部袋鼬,這種當地特有的的瀕危物種在消失了半個世紀後重現天日。這20隻東部袋鼬已被被安置到位於雪梨南部的波特裡國家公園(Booderee National Park)。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澳洲分會的生態系統負責人達倫•葛羅佛(Darren Grover)15日表示,「這是澳大利亞首次將在大陸絕種的肉食動物引入野生環境」。
  • 有袋類動物大觀(上)
    在現生的大約322種有袋類動物中,雖然也有以負鼠類為主的很多種類產於南、北美洲,但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種類都產於澳大利亞及其鄰近島嶼,成為這一地區的主宰。由於與我們熟知的有胎盤下綱(真獸下綱)動物長期隔離,有袋類動物形成了許多與有胎盤類動物對等的生態類群:有草食的、肉食的、雜食的,有跳躍的、奔跑的、滑翔的,有地棲的、樹棲的、掘洞的、水棲的、巖棲的……這個現象使有袋類動物與其他大陸的有胎盤類動物並行發展,並出現了許多趨同進化的典型範例。
  • 不止螢火蟲,兩棲動物也會發光,科學家發現「螢光蛙」
    螢火蟲會發光,屬於一種生物螢光現象。何為生物螢光?當生物體吸收光能之後發出螢光,這種現象便是生物螢光。生物螢光的潛在機制可能包括皮膚、分泌物和骨骼中存在螢光蛋白和化合物,也有可能與某些生物體中色素細胞的化學結構有關。而且不僅螢火蟲會產生生物螢光現象,個別兩棲動物同樣存在生物螢光。
  • 澳大利亞的這幾種特有的動物,你都知道嗎
    據科學家統計,世界上所有的有袋類動物,除南美洲有種叫做負鼠有袋類動物生存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這個「世外桃源」;由於環境非常的穩定,地球在演化的過程當中能夠生存下來的古老生物的種類也是能夠在這裡尋找到。所以,澳大利亞也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如果你要是有機會去到澳大利亞,可是一定不能錯失觀賞這些可愛又奇特的動物們的機會喲!
  • 有袋類動物可不止袋鼠,一起來看看這個特殊的大家族吧。
    有袋類動物,是一類特殊的哺乳動物,它們僅生存於澳洲,其特徵是有著獨特的育兒袋,這在全世界動物當中是絕無僅有的。有袋類動物非常奇怪,它們沒有發育完全的胎盤,所有的寶寶都是早產出生,自它們從母體中分娩出後,就直接待在育兒袋中發育成長。
  • 研究發現:澳大利亞飲用水含有除草劑,影響動物精子數量
    多項政府調查已經確定,低劑量的阿特拉津不會對人類健康構成風險,因為長期研究顯示動物不再有可能發展與人類相關的癌症,而且也不太可能有生殖問題。負責這項研究的墨爾本大學科學家Andrew Pask博士說,這是錯誤的實驗。「這些測試缺少阿特拉津對生育能力的微妙影響。「我們發現這種化學物質大大降低了雄性的生育能力,而且它們變得肥胖了。即使在這種低濃度下,該化學物質也具有很大的破壞性。要知道這種物質在澳大利亞的水道中並不少見。「政府只測試研究了高劑量的阿特拉津。
  • 雖然是有袋類動物,但它實在太奇特了,排出的糞便竟是立方體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達爾文在研究進化論的過程中發現,澳大利亞這塊大陸上存在著許多其他大陸所沒有的動物,這說明了這塊大陸在很早之前就與其他大陸分開,上面的生物與其他大陸的動物在基因上幾乎沒有交流
  • 澳大利亞山火後,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正在被人工智慧技術改善
    通過由人工智慧技術支持的野生動物洞察平臺Wildlife Insights,全國各地的研究人員可以上傳和分享傳感器相機照片,以便更清晰地了解澳大利亞野生動物在過去一年中遭受毀滅性森林大火後的應對情況。為什麼這件事如此重要? 對許多澳大利亞人來說,去年夏天那場火災的恐怖仍然歷歷在目。多達1900萬公頃的土地被燒毀,其中1260萬公頃主要是森林和灌木叢。
  • 盤點《精靈寶可夢》黑暗中會發光的精靈,有一隻還被稱為深海之星
    很多寶可夢在動畫中都會使用閃光這個技能,但是實際上能自個發光的寶可夢其實不多,在特性上就有一個叫做發光的特性,這個特性並不是一個對戰特性,在對站外使用的效果是當該特性的寶可夢配置在同行的寶可夢首位時,野生寶可夢出現機率為原來的2倍,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引怪Buff,但是在對戰上就幾乎沒有人會選擇這樣一個特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