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裡,超過600個傳感器攝像機將被部署在澳大利亞受山火影響的地區,用來監測和評估倖存的野生動物種群。這項全國性的努力是「關注恢復」( Eye on Recovery)項目的一部分。
「關注恢復」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保護國際組織(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共同運作的一項大型合作攝像傳感器項目。通過由人工智慧技術支持的野生動物洞察平臺Wildlife Insights,全國各地的研究人員可以上傳和分享傳感器相機照片,以便更清晰地了解澳大利亞野生動物在過去一年中遭受毀滅性森林大火後的應對情況。
為什麼這件事如此重要? 對許多澳大利亞人來說,去年夏天那場火災的恐怖仍然歷歷在目。多達1900萬公頃的土地被燒毀,其中1260萬公頃主要是森林和灌木叢。33人喪生,3094所房屋被毀。那麼野生動物的死亡呢?據估計,有多達30億隻動物受到了這場大火的影響。
澳大利亞森林大火的破壞規模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一年後,在人們為又一季的森林火災做準備時,世界自然基金會和科學家們仍在實地進行生態評估。評估結果發人深省,據估計,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有袋類動物考拉,有近6.1萬隻已經死亡或受到撞擊影響。超過300種瀕危物種受到影響,迫使更多珍貴的野生動物走向滅絕之路。
去年11月,南澳大利亞的袋鼠島將首批100臺傳感器攝像機安置在叢林大火肆虐的地區。儘管大火毀壞了許多原生植被,島上的野生動物卻顯露出恢復的跡象。受大火威脅的動物之一是袋鼠島的袋鼩(dunnart),這是一種可愛的灰色夜行有袋動物,非常難找,一位研究人員告訴世界自然基金會,她從未在野外見過這種動物,但很幸運地這隻夜間生物被相機拍下了。
但如果沒有告訴你那是一隻袋鼩,你可能會認為它是一隻老鼠。和傳統的照片篩選方式不同,人工智慧技術不再需要那麼多專業人士日夜操作,消耗人力。
藉助野生動物洞察平臺,工作人員們現在可以在幾秒鐘內識別超過700種野生動物,並快速刪除空白圖像,使過程不再枯燥乏味,並幫助科學家和生態學家做出更好、更明智的數據評估。
平臺仍在發展,人們給它提供的圖像越多,它就能更好地識別不同類型的動物。雖然目前已經在澳大利亞全國範圍內部署了數百個傳感器攝像頭,但專家呼籲需要更多的圖像,並請求澳大利亞人提供幫助。他們需要尋找放置在動物棲息地的傳感器相機拍攝的圖像。
在人們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幫助保護袋鼠島袋鼩這樣的物種,這樣我們的後代就可以繼續享受澳大利亞野生動物的豐富。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轉至外網或用於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