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成績公布,高考狀元又成為了眾人追捧的熱點。在新媒體時代中,天之驕子們的各種生活細節被一一放在公眾的面前。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與「別人家的孩子」最大的交集便是地域,所以許多大V圍繞著高考狀元的地域標籤而展開的價值分析。
700分以上的共計5個(其中1個未公布),西海岸2個,膠州、萊西各1個,市內四區沒有;690分以上的全市共計27個,萊西、市區各7個,西海岸5個,即墨、平度各3個,膠州2個,城陽0個。
今年青島市內四區成績不如郊區,經過今年的高考成績,市內四區家長對學區房的執念會不會受到一定的衝擊?學區房會不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我相信,很多非學區房剛需都有這樣的疑惑。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買學區房,是為了孩子的成績嗎?
這似乎是一句廢話,不為了讓孩子學習好,我花小二百萬買江蘇路的茅草房?
不過,作為一個早早為孩子備下學區房的家長來說,我認為非圈內人士對買學區房的目的有一個小小的偏差。
我們來看今年的學霸分布圖,會發現萊西的高分學霸最多。一方面,這說明萊西的應試教育做得確實好,另一方面也說明在青島這個經濟相對落後的縣級市,學生和家長們用知識改變命運的願望更加強烈。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孩子的學習、高考成績高於一切。
但是,主城的家長們也是這樣想的嗎?如果家長們認為孩子的高考成績是最重要的事兒,恐怕早就把孩子們都送到萊西、膠南,而不是讓孩子在自己身邊上學;如果家長們認為孩子上985、211是決定家庭幸福的唯一要素,那麼可能會帶著孩子「移民」天津,而不是在青島過獨木橋。
我認為,很多人可能和老王一樣:
從來就沒妄想過學區房就能讓孩子成為學霸,或者成為211、985的敲門磚。我買學區房,只是在不打破家庭正常生活平衡的前提下,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
這個環境,不單單是一流名校能夠匯聚更為優質的師資團隊,還在於學生以及家長們自成的學習氛圍以及帶來教育資源。市南很多名校都有家長課堂,登臺的家長們也是各個行業的精英。也許他們給孩子傳輸的知識,對於孩子應試成績提高不了多少,但是我相信很多買學區房的家長,喜歡這種環境。
陌生人聚會,餐桌上經常會討論的三個話題:工作、孩子、房子。你孩子在哪裡上學,往往就代表了你的圈層。
不是說家長們有多虛榮,需要通過孩子所上的學校來彰顯身份。而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落後。
而且,你千萬不要覺得學區這張圈層標籤,只是虛榮心在作祟。家長們三觀相投,對於孩子學習生活也是很重要的事兒。有一個朋友一開始並不覺得學校有多重要,就讓孩子在家門口上了小學。結果第一學期沒有上完,就堅決要轉學,轉學的原因竟然是小小的橡皮。
有個家長,三天兩頭在家長群裡叨叨,他孩子又丟了一塊橡皮,他什麼不幹也要把小賊找出來!都成年人了,格局怎麼這麼小?
看透了這一點的人,都不會在買學區房上猶豫。
前幾天,市南中片區的茅草房刷屏了。這個基本上沒有居住屬性的老破小,單單憑藉著學區一個屬性,就賣出了遠遠超出其基本房產價值的價格,學區房的金融屬性可見一斑。
當然,有人說現在學區房也跌了不是?沒錯,你要看我一直不推薦的大戶型學區房會發現,跌價的幅度還挺大。但是我們仔細研究學區房就會發現,在任何年代都被認為是「天價」的學區房,是熊市中最抗跌,牛市中漲得最快的房產,因為它的稀缺屬性往往要經過漫長的歲月才能形成,這就決定了學區房的性質。
當你買一套房子,能讓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資源,同時又能實現資產保值增值時,有什麼理由不買呢?這種價值體系不崩塌,那麼不論主城有多少高分學霸,學區房都會一直熱下去。
學區房以教育的名義而火,但價值不止於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