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微塑料危害不容忽視

2020-12-27 經濟日報

塑料的發明,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全球塑料年增長率平均保持在8.5%。到2016年,全球塑料產量達到了3.35億噸。我國是世界塑料生產和使用大國,且進一步增長的潛力仍然十分巨大。

然而,這些塑料在使用後,一部分由於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收集處理而進入環境,並在環境中發生破碎、腐化,給地表水、土壤和海洋等帶來嚴重的環境汙染。在我國近年來開展的多次大洋和極地科考中,均檢測出了海洋中的微塑料。

那麼,海洋微塑料是什麼?其危害何在?該如何防範、治理?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菊英長期從事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方面研究。她介紹說,從學術界和管理者來看,大家普遍認同,微塑料是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它在各種海洋介質當中有存在,包括生物體當中也是存在的。

我國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去年從大洋深處帶回了海洋生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4500米水深下生活的海洋生物體內,竟檢出了微塑料。

今年初,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孫承君研究員等人在南極鮑威爾海盆進行科學考察時,通過船載泵取得500升表層海水樣本,用顯微鏡觀察過濾海水後形成的濾膜時,竟發現上面有五六個小於0.3毫米的微塑料。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極海域發現微塑料。

根據我國科研人員的實地調查發現,從近海到大洋,從赤道到極地,從海洋表層到大洋深處,海洋微塑料無處不在。

「不管是水體、沉積物,還是從水錶到海底這一塊,以及海底和海底沉積物這塊,都發現有微塑料的存在。」王菊英表示,2017年,我們實驗室開展過相關的研究,大概76%的魚類腸道、消化道都有檢出微塑料。

不過,王菊英指出,微塑料是一個新型的環境問題,目前的研究還存在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包括監測的標準方法。從學術界來看,分析方法還是不統一的,不同研究之間的可比性並不是很強。當然,現在學術界也在努力地推出相應的標準化分析方法。從目前的報導來看,絕大部分微塑料對生物體影響的實驗室研究,其濃度都是高於環境的檢出濃度。從非常高的濃度外推,其實際效應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和大型塑料一樣,海洋微塑料對地球生態和環境也有負面影響。對人類健康這一塊,目前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導,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通過食用海產品可以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王菊英認為,對生態系統和人體健康的影響,目前也是在研究當中。但其潛在的影響不容小視,因為微塑料是小於5毫米的顆粒,還可以繼續分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關注。

「它們本身含有增塑劑,並且能從環境中吸附有毒有害物質。當它們被海鳥、魚類、底棲動物、浮遊動物等海洋生物攝食後,會損害海洋生物的消化道,或刺激其胃腸組織產生飽脹感而停止進食,其所攜帶的有毒有害物質也會對海洋生物產生不利影響。」王菊英介紹說。

王菊英指出,微塑料是近年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環境問題。2016年,聯合國環境大會把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問題等同於全球氣候變化等全球性重大環境問題,相關國家和環境組織都出臺了一些行動措施和法規。

中國是最早頒布限塑令國家之一,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膠袋。此外,國內相關海洋環保法律法規、條例、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等也都要求加強塑料陸源入海汙染防控,嚴控塑料垃圾傾倒入海。

據王菊英講,國內實施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方案有效減少了陸源和海源垃圾輸入,固廢特別是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利用,也從源頭上防止陸源垃圾入海。

她援引國外研究數據解釋稱,就塑料回收利用率排名而言,歐盟30%,位居第一;中國25%,位居第二。而世界平均回收利用率是9%。「所以中國在固廢回收利用的相關措施上較為有力。」

王菊英稱,近期實施發布的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地膜回收要求,進一步從源頭上防止陸源塑料垃圾入海的輸入。科技部啟動了重點研發專項,專門針對海洋微塑料的來源分布和防治措施進行研究。相關部門也從2007年開始實施業務化海洋垃圾監測,2016年開始對海洋微塑料進行監測。其次,我國還積極推動公眾參與,提升公眾意識,轉變公眾消費方式,改善一次性消費製品使用。

近期,李克強總理和加拿大特魯多總理在第三次中加年度對話中,就共同努力治理海洋垃圾發布了聯合聲明,充分說明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海洋垃圾和海洋塑料汙染問題,並將與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採取多項有力措施防治海洋垃圾和微塑料。

王菊英表示,今後將從研究方案、加強監測、科學評估、社會參與、宣傳教育以及國際合作等六方面進行海洋微塑料汙染防治。她認為,應加強海洋垃圾監測,掌握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分布規律,同時加強相關領域科學研究,更加科學地評估海洋垃圾的環境影響,特別是微塑料對海洋生態和人體健康的影響。

「另外,還要加大對社會各方參與垃圾分類的支持力度,加強塑料垃圾的回收和資源化利用。推動公眾參與,轉變消費方式,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參與應對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的國際進程,積極推進全球海洋垃圾治理。」她說。

(經濟日報 記者:劉瑾 責編:胡達聞)

相關焦點

  • 環保科普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2019年,日本的《西日本新聞》曾報導,福岡工業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福岡市內的空氣裡檢測出了浮遊的微塑料顆粒。這些研究都提示我們,微塑料汙染早已無孔不入。微塑料會對健康產生哪些危害?海洋微塑料體積小,但吸附汙染物的能力很強。
  • 限塑|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微塑料|嬰兒配方奶粉|塑料...
    2019年,日本的《西日本新聞》曾報導,福岡工業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福岡市內的空氣裡檢測出了浮遊的微塑料顆粒。這些研究都提示我們,微塑料汙染早已無孔不入。微塑料會對健康產生哪些危害?海洋微塑料體積小,但吸附汙染物的能力很強。
  • ...可能隨食物鏈傳遞危害人體,生態環境部:塑料垃圾已佔到海洋垃圾...
    但是,近年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等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霍傳林稱,中國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防治工作。2007年正式啟動海洋垃圾監測工作,2016年將海洋微塑料納入監測範圍。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與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於同一水平(低於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北太平洋和黑潮區域)。
  • 海洋微塑料,你關注過嗎?
    他一邊忙活著手中的活兒,一邊向記者介紹說,這個是「雙體船採樣器」,此網具由海洋中心自主研發而成,主要用於表層海水中的微塑料採集,是我們監測微塑料的「秘密武器」。  記者上前一探究竟,原來這個「秘密武器」在於網衣底部連接的網底管,收集的水樣就存放在網底管內。再加上網衣是由蠶絲網製作而成,屬於環保材料,不存在塑料成分,這樣得出的檢測數據可以確保更加真實準確。
  • 微塑料是啥?這些日常用品都有它 是否傷害人體待解
    ,披露了海洋微塑料監測研究的最新數據。       印度尼西亞哈桑丁大學教授阿克巴·塔赫稱:「微塑料可以隨著洋流四處運動,有一些特定的區域會成為微塑料極為集中的區域,例如中國沿海區域的微塑料不一定來自中國大陸,有可能是從別的地方漂流而來的。」
  • 兒童蛀牙6大危害不容忽視
    其實,兒童蛀牙的危害不容小覷,家長的忽視往往會導致孩子錯過蛀牙早期治療的時機。  兩大常見病因  兒童蛀牙是一種常見多發的口腔疾病。乳牙鈣化程度低,因此更易受細菌侵蝕而蛀壞。現今兒童容易發生蛀牙,大多是由於孩子的不良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造成的,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兒童口腔清潔不徹底。
  • 塑料吸管危害不小
    不過,在塑膠袋使用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飲品塑料杯、塑料吸管、杯口封裝直飲蓋等「白色汙染」問題愈發凸顯出來。有媒體調查發現,大多數飲品店都提供塑料吸管,並且不限制顧客取用數量。為配合不同奶茶種類,一些店家甚至準備了多種吸管。盛放奶茶的飲品杯則成為飲品店消耗最多的塑料製品。
  • 塑料奶瓶有哪些危害?
    雖然文中也指出還不清楚微塑料顆粒對於孩子的危害是什麼,但是文章中的實驗結果也讓我們重新關注塑料材質奶瓶的對於孩子的安全性。,比如可以用於微波爐加熱的塑料碗,碟,塑料水杯等等。從當下的研究來看,這些塑料材料應該是對人體沒有什麼嚴重的不良危害,可是隨著科技的進步,研究分析機器的精細度提高,有沒有可能這些塑料材料就會發現有其他危害了呢?我覺得答案是開放的。當下微塑料顆粒也是一個熱門的研究方向,期待看到他們新的研究成果。塑料製品現在已經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還記得它的發明者嗎?
  • 塑料垃圾流入海洋造成的危害
    大量的塑料垃圾被排放到海中,給海洋的生態系統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此外,每平方公里海面上漂浮的垃圾大約有13000件塑料垃圾。 被塑料垃圾汙染的海洋會導致海洋中的生物遭受傷害甚至是死亡。海龜、海鳥、魚類等多數海洋生物誤吞塑料垃圾後都會帶來致命的傷害。根據統計顯示,全世界範圍內最少有276種海洋生物遭遇過誤食塑料垃圾而導致死亡。有許多人拍到過海龜死亡後解剖,胃中含有塑料垃圾。
  • 塑料薄膜靜電產生、危害及消除方法簡介
    所以今日的主題是塑料薄膜的靜電。 塑料薄膜靜電的危害靜電就靜電,何必多慮。錯,靜電危害其實非常多。我記得去年有個新聞報導:某工廠由於薄膜靜電導致火災,損失四條生產線。可見薄膜靜電不可忽視。那就先來叨叨薄膜靜電的危害。
  • 海洋塑料危害大 光譜技術來救場
    「塑料看起來很便宜,背後的代價卻很高昂。」從1950年到2015年,全球生產的初級塑料產品共計830億噸,其中490億噸已經被廢棄。這些被主人丟掉的塑料,不僅佔據了地球大量空間,而且在大氣、水體、土壤中無處不在。作為世界上塑料生產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國家,中國面臨的挑戰尤為嚴峻。
  • 塑料瓶裝醋、油、醬油?危害超乎你的想像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必刪)從短期來看,使用塑料瓶並無不可,甚至由於塑料製品的不易破損、質量輕、容量大,又便於攜帶等各種優點,塑料容器不僅受到廠家的歡迎,更是獲得了無數普通老百姓的青睞。並且很多老百姓還喜歡把使用完的塑料制的飲料瓶、油桶、醋瓶等反覆使用,畢竟用一次就扔了實在是有點可惜。
  • 塑料對環境的危害有多深?
    近年來,人們開始減少塑料消耗,因為我們已經意識到塑料對環境和海洋的影響。但是,儘管大多數人都知道環境中的塑料不能被回收,但有很多人不知道在我們的海洋中有多少塑料,以及他們的危害有多深。除了對環境不利外,海洋中不斷增長的塑料數量還影響著野生動物和人類。
  • 塑料奶瓶危害大,每天釋放160萬微粒,專家:微塑料可能進入大腦
    塑料奶瓶危害多大,每天釋放160萬微粒,可能會進入寶寶大腦就像大家拒絕把高溫食物放在塑膠袋裡一樣,很多媽媽也會擔憂塑料質地的奶瓶會不會在高溫下產生一些有害化學物質,其實這樣的擔憂的合情合理的。塑料奶瓶危害多大,每天釋放160萬微粒,可能會進入寶寶大腦於是,媽媽們選擇了價格較高、營銷較好的聚丙烯奶瓶,該質地自稱是可食用塑料,質地成分穩定,不會產生有害化學物質,耐溫度較高,可達110攝氏度,抗摔性也較強,多次落地也不會產生破綻,如此的營銷在媽媽中獲得了廣泛的青睞。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 為什麼塑料讓海洋...
    正在顯微紅外光譜儀上進行微塑料的化學成分鑑定微塑料是海洋塑料垃圾中的一個重要類型,目前一般是指尺寸小於5mm的塑料,包括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海洋的塑料工業使用的米粒大小的塑料顆粒原料、大塊塑料垃圾在海洋中經理化作用(海浪衝擊、水解和光降解等)形成的塑料碎屑、各種生活用品的添加物(例如衛生用品、美容用品等)和工業生產使用的拋光料等。
  • 孕期常吃泡麵的3大危害,不容忽視
    孕期常吃泡麵的3大危害,不容忽視。泡麵是我們最為常見的食物,很多人餓了就會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泡麵。但是對於懷孕的孕婦來說,大家都不清楚是否能吃泡麵。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各位準媽媽,孕期常吃泡麵的3大危害,每一個都不容忽視,趕緊看看吧,別讓自己的貪嘴害了寶寶。
  • 食入微塑料對人體有多大影響?看看專家怎麼說
    近日,關於在一些國家的雨水、飲用水、甚至北極冰川中檢測出微塑料的報導,引發社會對微塑料被食入體內後危害健康的擔憂。 那麼,食入微塑料究竟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根據「新京報」對海洋專家的相關專訪表示:事實上,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微塑料會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危害。
  • 「傍科學」欺詐消費者的危害不容忽視
    由於公眾的科學素養參差不齊,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又日新月異,人們對騙子的各種騙術既無法全部證實,也無力一一證偽,一些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上當受騙也就成了常事,它的社會危害也不容忽視。    曾記否,當年「磁化水」風靡大江南北之際,有多少中老年人手裡捧著個磁化杯、家裡裝著臺磁化飲水機?直到後來衛生部加以制止,有關專家指出並無證據表明磁化水有保健功能之後,這場騙局才慢慢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