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科學」欺詐消費者的危害不容忽視

2020-12-20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今日談

    量子襪,量子鞋墊,量子保健品……都是假的!今年「3·15」前夕,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在京接受央視記者專訪,親自出面打假。潘建偉提到,他姨媽曾買過一個 「量子掛墜」並跟他說:「聽說利用你的這個技術可以防癌。」潘建偉當即闢謠:「根本沒有這回事。」潘建偉表示,希望消費者不要輕信市場上這些炒作的概念,以免上當受騙。

    潘建偉是中國量子通信領域的領軍人物,由他出面給公眾做科普,幫助消費者擦亮眼睛,當然是非常合適的人選。不過,面對充斥市場的諸多假借科學之名編織的營銷騙局,光靠相關專家闢謠、消費者提高辨別力顯然還不夠,執法部門更要睜大眼睛,切實履行嚴格監管之責。

    科學是個好東西,這是絕大多數老百姓的樸素認知。各種假借科學之名「掛羊頭賣狗肉」的騙術之所以此起彼伏、屢屢得手,幾乎都是利用了老百姓對科學的這種無條件信任。由於公眾的科學素養參差不齊,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又日新月異,人們對騙子的各種騙術既無法全部證實,也無力一一證偽,一些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上當受騙也就成了常事,它的社會危害也不容忽視。

    曾記否,當年「磁化水」風靡大江南北之際,有多少中老年人手裡捧著個磁化杯、家裡裝著臺磁化飲水機?直到後來衛生部加以制止,有關專家指出並無證據表明磁化水有保健功能之後,這場騙局才慢慢消退。沒多久,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各種打著「納米科技」名頭的保健品、日用品又風行一時,有關專家又公開闢謠:納米不是大米,務請提高警惕。闢謠歸闢謠,雖說上述「商品」風頭不再,但迄今仍未完全絕跡。現在,不法奸商又傍上了「量子技術」,消費者要想不上當受騙,光靠專家科普一下很難辦到。

    一種產品從工廠出來,到市場上變成商品,再到人們手上變成消費品,中間通常要經過許多關口和環節。尤其是那些「傍科學」的「創新產品」,哪怕是「三無」產品,也少不了以各種形式公開吹噓、炒作造勢。對此,執法部門如果嚴格把關、認真監管、密切跟蹤,不可能自始至終毫不知情;對於那些憑藉欺詐賺得盆滿缽滿的不法奸商,如果能夠及時查處、依法取締、公開警示,騙局也不至于越做越大,造成更多人上當受騙。這就是說,執法部門認真扮演好市場「守夜人」的角色,才能將此類騙局有效拒之門外。

    「傍科學」搞欺詐,不僅傷害了普通消費者,也傷害了科學的信用和人們對科學的信任。對此不僅要管,更要嚴管。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柯建華建議,對保健品虛假宣傳、欺詐銷售案以詐騙罪定罪。柯建華認為,類似案件雖然具有極大的社會危害性,但我國目前針對這類案件的定性和處罰大部分還僅僅局限於行政處罰,處罰金額在20萬元以下,處罰力度小,違法成本低,無法起到震懾作用。我國刑法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只有以詐騙罪定罪處罰,才能有效打擊此類違法案件。這一建議,值得相關部門認真研究。

相關焦點

  • 「傍名牌」遭真名牌暴擊!被「傍名牌」的名牌很受傷
    從本質上說,電動車「傍名牌」,就是想讓消費者誤以為二者之間有業務關係,在消費者難以鑑別真假「品牌」之下,很容易被假「品牌」的虛假廣告所吸引,導致真「品牌」的消費群體流失。若假「品牌」再出一些質量事故,自會影響真「品牌」的聲譽。
  • 消費者受欺詐可要求3倍賠償?看看法律怎麼說!
    但消費者因銷售者的欺詐行為購買產品,是可以要求三倍賠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 自封「拉菲」牛奶,樂純被指忽悠、欺詐消費者,代工廠廣西乳企體系...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些價格居高不下的產品果然就是物有所值嗎?打著「酸奶中的愛馬仕」旗號的樂純酸奶,被業內專家稱為是向消費者拋出了障眼的「皇帝新裝」,其實根本「不值得買」;如今,樂純的另一款號稱「萬裡挑一」的水牛奶產品借換包裝之際竟然又打出了「拉菲純牛奶」的旗號,專家認為,這是赤裸裸地忽悠、誤導、欺詐消費者,傍大款,從其銷售價格看,是一款暴利產品。
  • ...給消費者帶來安全隱患。九是不得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危害安全...
    為嚴格規範社區團購經營行為,會議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一是不得通過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二是不得違法達成、實施固定價格、限制商品生產或銷售數量、分割市場等任何形式的壟斷協議。三是不得實施沒有正當理由的掠奪性定價、拒絕交易、搭售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四是不得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排除、限制競爭。
  • 家樂福超市就涉嫌價格欺詐向消費者致歉
    國家發改委昨天宣布,家樂福在部分城市的連鎖店涉嫌價格欺詐,發改委已責成地方價格主管部門對其進行處罰。除家樂福之外,沃爾瑪也捲入此事。專家表示,比起經濟處罰,這兩大國際零售巨頭面對的更重要問題是如何挽回中國消費者的信任。
  • 飯店宣稱不好吃不要錢,卻又反悔,構成欺詐消費者嗎
    夫婦很生氣,付好錢留下單據後打了消協電話,投訴飯店欺詐自己,要求三倍賠償。問題那麼,西門飯店宣傳不好吃不要錢,卻又不兌現顧客的訴求,是否構成欺詐消費者呢欺詐是指以使人發生錯誤認識為目的的故意行為。當事人由於他人的故意的錯誤陳述,發生認識上的錯誤而為意思表示,即構成因受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為了保護受欺詐的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使其不受因欺詐而為的意思表示的約束,在法律中損害國家利益的欺詐也是致使民事行為無效或可撤銷的行為。
  • 律師大講堂之3•15消費者維權日篇:從網購「福袋」價格欺詐的...
    律師大講堂之3•15消費者維權日篇:從網購「福袋」價格欺詐的法律角度 2020-03-13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方早報]"奇妙英語樂園"傍大牌搞欺詐[圖]
    此時有家長指出,鼎文公司可能並沒有獲得迪士尼公司的授權,而只是傍大牌。   根據法庭調取的資料顯示,上海鼎文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註冊在嘉定區,註冊資金為50萬元。經營範圍為,教育信息諮詢、商務諮詢、旅遊信息諮詢(以上除中介)、投資諮詢、會務服務、文化辦公用品、工藝品,包括材料、電腦軟硬體的銷售(涉及行政許可的,憑許可證經營)。「從營業執照來講,鼎文公司不具備英語教育培訓的資質。」
  • 消費者狀告去哪兒網,是商家欺詐還是惡意索賠?
    下單約一小時後,陳某某致電「去哪兒網」客服,投訴其預訂的房型與實際提供房型不符,主張「去哪兒網」欺詐消費者。兩天後,「去哪兒網」客服致電告知其按原單安排,即安排「豪華山景行政套房」,差價由「去哪兒網」承擔。陳某某表示已經取消行程,不去香港了,但表示不取消訂單,理由是取消訂單之後還怎麼投訴。第二天,陳某某電話聯繫酒店,諮詢「豪華山景行政套房」有沒有雙床,該酒店表示只有大床。
  • 步步高學習機未能同步被判欺詐 消費者獲賠償
    步步高學習機未能同步被判欺詐 消費者獲賠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3日 15:24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步步高學習機未能同步被判欺詐 湖南一消費者一審獲加倍賠償  本報長沙訊(記者胡軍)對於湖南省新寧縣中學生楊佳良來說,4
  • 兒童蛀牙6大危害不容忽視
    其實,兒童蛀牙的危害不容小覷,家長的忽視往往會導致孩子錯過蛀牙早期治療的時機。  兩大常見病因  兒童蛀牙是一種常見多發的口腔疾病。乳牙鈣化程度低,因此更易受細菌侵蝕而蛀壞。現今兒童容易發生蛀牙,大多是由於孩子的不良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造成的,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兒童口腔清潔不徹底。
  • 家樂福返利卡無法使用 工商稱其涉嫌欺詐消費者
    [消費者]  購物返利竟是空卡  「去年中秋節,我到蓮坂家樂福買了價值4萬多元的購物卡。作為返利,商家(家樂福)送我3張面值共計428元的購物卡。」陳女士告訴記者,大約過了一周,她持返利獲贈的購物卡到家樂福購物,卻被告知3張卡都是空卡。
  • 施恩奶粉承認是「假洋鬼子」 消費者認為其欺詐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今日關注今日關注 施恩奶粉承認是「假洋鬼子」 消費者認為其欺詐 [進入論壇]  [列印本頁] [字號 大 中 小] [關閉]中廣網    2009-06-18
  • 消費者起訴杜邦不粘鍋欺詐 浙江蘇泊爾成被告
    本報訊(記者 張麗錦)記者昨日獲悉,海澱法院8月25日受理了全國首起消費者狀告杜邦不粘鍋製造商和銷售商欺詐消費者案。  連日來,「特富龍」不粘鍋可能致癌一說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昨天,記者從代理本案的憶通律師事務所證實,北京消費者關先生將浙江蘇泊爾炊具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翠微大廈股份有限公司推上被告席。
  • 保健食品欺詐十大騙術大揭秘 市場監管總局為你支三招
    活動現場展示了由市場監管總局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工作辦公室指導、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製作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騙術揭示》,揭秘了當前最常見的十大騙術,並為消費者支了三大招,幫助消費者科學理性選購食品和保健食品,防範欺詐和虛假宣傳。
  • 4S店未告知消費者新車車鑰匙缺失,是否構成欺詐?
    近日,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成功審理一起因4S店消費欺詐引起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經法院審理,判令4S店將案涉購車款返回原告,並承擔銷售價款三倍的賠償責任。案情簡介原告因生活消費需要,去奧迪車4S店購買了黑色奧迪Q7 2.0T(運動)進口汽車一臺,並交付全款60餘萬元。
  • 美國亞利桑那州起訴谷歌:以欺詐方式收集消費者數據
    美國亞利桑那州起訴谷歌:以欺詐方式收集消費者數據 據外媒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州於周三對谷歌發起一項消費者欺詐訴訟,指控這家美國科技公司以「欺騙性」和「不公平」的方式獲取用戶位置數據。
  • 消費者投訴凱迪拉克欺詐!有編制的才是「天使」,咋不早說?
    相比已經免稅的「抗疫」人員以外,大部分沒有拿到免稅,還在維權中的消費者。【1】多位消費者投訴凱迪拉克欺詐!多位消費者投訴凱迪拉克欺詐,原因是在今年上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凱迪拉克發起了一項活動,就是針對抗疫人員買車,有「抗疫勇士」活動,和「守護天使」活動,這兩個活動可以享受購置稅減免,以及保養。但是消費者的反應都是,自己在4S店詢問的時候,4S店工作人員告知沒有問題,能獲得補貼。
  • 龍敏飛:虛假廣告傍上雞湯文,監管不能無力
    百度搞競價排名,於是莆田系醫院一湧而上,最終爆出不少醜聞,令公眾對此口誅筆伐;微信上監管沒有及時跟上,於是虛假廣告傍上「雞湯文」,甚至還進行了「技術升級」,讓用戶防不勝防。於是,微信好友們轉發的「雞湯文」,很有可能是在幫別人賺錢,甚至會「騙你的錢」,這樣的事情,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評論:實現「碳中和」 消費者行為不容忽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實現「碳中和」, 消費者行為不容忽視作者:林伯強(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近期,中國提出爭取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企業會試圖將碳成本轉嫁到商品上,而消費者的低碳支付意願也將會影響商品的市場供需。比如說,目前的碳交易市場只納入電力等少數行業,且由於碳配額總量寬鬆,很低的碳價格尚未帶給企業明顯的成本負擔。隨著碳配額總量的日趨收緊,碳價格的上漲將給企業造成成本壓力,企業就需要將碳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且,隨著能源市場深化改革,能源價格也將進一步體現排放成本,不管是能源商品還是其它商品,消費者終將面臨碳排放的支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