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開學、穿校服上網課被批,其實儀式感,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

2020-08-28 悅媽育兒經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34;


其中有一個高達10萬贊的回答是:


&34;


同樣可以學習,為什麼去圖書館,效率更高;


同樣是上課,為什麼坐在教室裡,效果更好。


同樣是辦公,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人渴望回到公司去辦公?




雲升旗、穿校服上網課不僅不是形式主義,而是一種的儀式感教育


儀式感是什麼呢?


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曾在《小王子》裡這樣解釋道:&34;


古人在讀書之前就有「 沐浴焚香,淨手煮茶 」的儀式,現代人學習之前雖用不著這麼講究,但也要清理下書桌,收拾下自己,至少要做到不是蓬頭垢面地攤在床上聽課。


河北石家莊一中不僅要求學生在家作息時間得跟學校相同,還必須著校服上網課,老師相應也得穿正裝教學。



有些家長認為,只要穿著得體藉口,沒有必要穿校服,認為這是形式主義,覺得只要孩子學得進去的,穿著睡衣也能學,學不進去的,穿上校服也白搭。


有些學生家長則認同石家莊一中的做法,他們認為,這不是形式主義,這是尊師重道,是老師對傳授知識文化的尊重。既然是統一性網上教學,就應該穿校服正裝。


因為校服能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這種心理暗示的儀式感,能讓學生在心理上對網絡上課重視起來。


之前河北衡水中學舉行了一場雲開學,主題名為&34;。校長擔任升旗手,並站在一個人的主席臺上,面對空曠的操場,進行了一番演講,出席者只有廖廖無幾的校領導和年級主任。



還有網上曝的每周一學生在家進行的&34;:學生們對著屏幕裡校長舉行的升旗儀式,莊重地唱著國歌,對著國旗敬禮。



也許旁人看起來不免有些滑稽搞笑,認為這沒有必要,但毋庸置疑,通過這些其實可以讓學生代入到校園場景中,從而大大地增加學習的儀式感。


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當有他人在場一同工作或在旁觀察時,自己的工作效率會比只是自己工作要高的多。這就是著名的社會促進效應。


不論是穿校服還是雲升旗、雲開學都可以讓學生更加明白自己的身份,端正學習的態度,專心地學習,將上網課的時間與寒假的時間區分開來。


這種儀式感,全程模擬在學校的感覺作息,學生才會有在學校的效率,在心理學上,這也是一種正向的心理暗示!



婚姻充滿儀式感,讓孩子更懂愛


黃磊曾經在《奇葩說》上說過:


如果有一天有個男人向他的女兒求婚,而對方說不辦婚禮,那麼我會跟女兒說:不要嫁給他!連那樣的儀式感都沒有,我認為是不對的。


因為婚姻,需要有儀式感。


《絕望主婦》有句臺詞說:無論身心多麼疲憊,都要保持浪漫的感覺,形式主義雖然不怎麼棒,但總比懶得走過場要好得多。


《父母愛情》裡梅婷飾演的安傑很注意在家營造自己的儀式感:


她帶著孩子,跟丈夫江德福定居到一個小島上。


在那個小島上,除了軍人就是漁民,物資貧乏,生活單調。


安傑帶來一大箱各式各樣的杯子——喝紅酒的、喝咖啡的、喝茶的……


鄰居張大姐說:&34;


下班後,安傑請同事葛老師在院子裡的涼亭裡喝咖啡,花瓶裡插幾隻紅玫瑰,還將漂亮的洋裝借給葛老師穿。


陽光充盈,微風簾動,葛老師品了一口咖啡,羨慕地說:&34;



安傑的日子到底是種什麼日子呢?其實,就是一種有儀式感的日子。


儀式感並不難,就是給生活一點小空閒,一點小情趣,一點小心思,一點小美感,但它卻能大大撫慰我們那顆疲憊、受傷、幹竭的內心。


做有儀式感的事,是一個女人、一個媽媽熱愛生活、討好自己最可愛的模樣。


心理學家說:那些能一代代傳承&34;的家庭,親子關係更幸福,孩子的歸屬感、安全感、目標感都很高,甚至身體更健康、學業成績更優秀。


一個在儀式豐盈、情感充沛、被父母認真對待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怎麼會沒有製造幸福的能力,沒有積極向上、自我激勵的成長力!



儀式感是給孩子最好的富養


村上春樹說:&34;


看過這樣一個視頻:


在一次學校的家長開放日上,學校邀請所有的家長給孩子親手繫上紅領巾,作為孩子的升學儀式。


當家長們給自己的孩子系紅領巾時,每個孩子的臉上都寫滿了興奮和驕傲。



但唯獨有一個小女孩的家長沒有來,只能自己給自己系紅領巾,她看著周圍滿臉幸福的小夥伴,忍不住委屈地哭了。



很多家長可能不能理解儀式感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


儀式感對孩子來說,絕不只是去完成一件事,而是和生命中重要的人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是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和美好回憶。


儀式感會讓孩子深深體會到,自己是被愛的,是被人珍重的。


我們總說富養孩子,不一定是要給孩子花多少錢,為孩子傾注多少時間,而是多給孩子一些生活上的儀式感。


衣著整潔地準時出席孩子的家長會、演出、畢業典禮,期待和重視會賦予孩子目標感和使命感,不用催促,他自會努力;


認真準備孩子的每個生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重視的,未來的人生,他會更有安全感;


周末陪孩子去郊遊、爬山、一起去遊樂場,在孩子身心得到鍛鍊的同時,也會對家人更信任;


哪怕只是簡單的早晨給孩子精心準備一頓早餐,父母的愛會讓他懂得要吃好人生每一餐。


亦或者睡前摟著孩子講一個小故事,那會成為他一生都感覺安心的陪伴;


平日裡這些點點滴滴的瞬間,就是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有儀式感的家庭,才能有幸福滿滿、豐盈明亮的孩子;我們都想讓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可只有被認真愛過的孩子,才會懂得如何去愛!


每個開朗、積極,懂得感恩的孩子,背後一定擁有個充滿愛與儀式感的家庭。



儀式感還是家庭教育的有利武器


德國作家洛蕾利斯在《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一書中曾說: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不是為他人留下什麼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滿熱忱地面對生活。


不要覺得儀式感不是正事,它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儀式感,能讓孩子形成正面的價值觀。


之前刷爆朋友圈的一件小事:成都龍泉音樂廣場上,有兩位小朋友在玩耍時,撿到5毛錢,他們把錢交給了正在廣場值守的民警。



看到小朋友拾金不昧的行為,警察叔叔為了鼓勵,特地拿出了接警本,認認真真地登記了小朋友的姓名和住址。



警察叔叔用行動鼓勵正能量的做法,給足小朋友做好事兒的儀式感。


看似一個簡單的舉動,卻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為儀式感,會讓孩子得到充分的正面肯定,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這樣的孩子,會在充分肯定之中,明確地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好的,然後更積極的反饋於日後的生活中。


無獨有偶,連雲港5歲的小朋友王梓陳,在幼兒園門口撿到了五塊錢,他毫不猶豫地交給了正在執勤的民警叔叔。


第二天民警叔叔卻給了孩子一個驚喜,民警叔叔特意去買了一張獎狀,親手寫上鼓勵的話,當著老師和同學的面,民警叔叔將這張獎狀,鄭重地頒發給了王梓陳小朋友,希望他能將正能量延續下去。



一張小小的獎狀,看似簡單,卻滿載著對孩子的充分肯定,在孩子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記。


有時候,一個在成人眼裡看似不必要的舉動,對於孩子來說,卻是莫大的鼓舞,意義非常。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曾提出過一個正強化理論:


當人們某種行為,從他人那裡得到愉快的結果時,這種結果會反過來,成為推進人們重複此種行為的力量。


0-6歲的孩子,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一個孩子做了好事,如果周圍的人可以給與讚揚和肯定,會讓這顆種子在孩子的體內生根發芽,讓他們朝著積極正面的方向開花結果。




心理學家說,孩子的童年需要&34;: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其實,還有一種重要的&34;在孩子的成長中必不可少,那就是儀式感。


有儀式感的家庭,養出的孩子才會更自信、有力量,更有讓自己快樂和幸福的能量;孩子比誰都需要這種能量,因為那是他們成長的力量。


那些被父母重視、在意、寵愛,用一個個儀式感&34;大的孩子,會在平凡日子的寂寞、重複生活的繁瑣中,仍然有所期待,追尋趣味,覓得小快樂,收穫大幸福。


-end-


我是 期待你能關注我,每天分享和善而堅定的育兒理念,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穿校服上網課,對著電視做早操,孩子「雲上課」是否需要儀式感?
    尤其是在孩子學習的過程當中,儀式感能夠對孩子的學習生活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小學生「雲上課」引發熱議,穿著校服上網課,電視機前做早操有網友在網上發起了這麼一個話題:孩子「雲上課」是否需要儀式感?很多家長在網絡上分享了自家孩子在家「雲上課」的照片。雖然是在家裡開學,但學校裡的老師還是讓學生穿上了校服,戴上了紅領巾,並邀請家長一同參加學校的「雲開學典禮」。
  • 學生穿校服上網課多此一舉?老師:試試就知道或是錦上添花
    現在的人動不動就講究「儀式感」,而大量事實說明,有「儀式」比沒有的效果大了不止一點點。這個特殊的寒假,「停課不停學」的操作模式一開啟,師生、家長都只好進入角色——至於這種線上上課的方式好還是不好,個人覺得「好處多」,或許還是今後的努力方向,要及早適應。
  • 上網課要求穿校服,系紅領巾:儀式感成長下的孩子都有這3個特點
    比如在音樂之都奧地利,父母帶孩子去聽一場音樂會之前都會讓所有人穿上禮服,臨行前告知入會儀式等,在聽音樂會過程中,孩子們就會格外專注和用心,並且會約束自己的行為。重慶一家長,為了孩子創造上學儀式感,用一個房間當教室,製作班級牌貼門上,還用上了投影儀,」在家是換了一種方式學習,為了能夠讓她安心學習」,孩子也表示:「跟學校學習差不多」,媽媽和孩子在儀式感滿滿的前提下,都感覺網課效果良好。
  • 「開學第一課」「空中」開課 疫情下寧夏師生線上互動
    (抗擊新冠肺炎)「開學第一課」「空中」開課 疫情下寧夏師生線上互動  中新網銀川2月17日電 (李佩珊)2月17日是中國多地中小學原計劃的開學時間,寧夏銀川第二十一小學(湖畔分校)一年級學生運錦航起了大早,坐在電視機前準時收看《開學第一課》。  特殊時期,開學典禮從校園搬到了「雲端」,可儀式感一點也沒少。
  • 江蘇中小學正式啟動「線上教學」:上好疫情人生課,比知識學習更重要
    交匯點訊 延遲開學,讓今年的寒假變成超長假期。不過,從2月10日起,省內多地中小學正式啟動「線上教學」,這給學校教育開闢了一個新的領域和空間,同時,也是對老師和家長的一次挑戰。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上好疫情人生課,讓孩子們的精神世界有所收穫,懂得感恩、擔當和責任,遠比知識學習更為重要。
  • 開學在即,做到這三點,帶孩子走出網課「疲憊期」!
    一開始大家都會對這種線上授課的模式產生好奇心,無論當時適應與否,大家在聽講的過程中肯定是很專心的,當適應了這種模式以後,學習效率就會提高。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那種新鮮感漸漸消失,有些同學就會慢慢覺得枯燥、無趣,再加上在電腦和手機上學習,注意力也變得很難集中,學習效率自然就下降了。這就說明,我們進入了網課學習的「疲憊期」。
  • 只差校服穿不上,補訂校服成家長「心頭要事」
    但是不少家長苦笑吐槽,「沒想到,萬事俱備,只差校服穿不上」。近日一位山西運城的媽媽拍了一段短視頻發到了網上,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拍下了女兒為返校試穿校服的場景,結果卻因為假期時間太長,胖的校服都穿不上了。媽媽邊拍邊笑,孩子哭著要求媽媽刪掉視頻。
  • 校服也能穿出高級感?上流社會最愛的美式學院風,歐陽娜娜也在穿
    開學啦!九月份是開學季,想必很多學生又要再次穿上校服了吧!不知道寒假連暑假,半年多沒穿校服的他們,是不是還會嫌棄校服「土」呢?其實,小美覺得,校服並不完全等於「土」,以前上學的時候大家都是想盡辦法不穿校服,但是現在驀然回首,卻發現其實好看的學院風校服高級又時髦,自帶青春活力的氣息,直接穿出門當常服都沒問題!
  • 張天愛在家吃飯也要穿晚禮服,是儀式感還是作?啥時候需要儀式感
    其實,儀式感本身沒有錯,儀式感也是讓我們生活增加幸福感的一種方式。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過分的儀式感其實會並不是一件好事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生活中,到底是不是需要儀式感呢?
  • 幼兒園開學,小朋友穿校服的樣子亮了…
    幼兒園開學,小朋友穿校服的樣子亮了… 2020-06-08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第一次穿上校服!貴州這個小學的開學禮物很暖心
    「小朋友們,我今天代表夢舟公益計劃的200多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給你們帶來了新學期的開學禮物……」9月2日,貴州省織金縣龍場鎮雙山小學的孩子們收到了夢舟公益計劃愛心人士捐贈的新學期開學禮物:630套秋季、冬季校服,315個書包,1600份文具用品。
  • 儀式感滿滿!開學第一天 看安慶這些學校的「花樣迎新」
    走「紅地毯」 儀式感十足學生們穿上校服,繫著紅領巾,背起書包,滿臉欣喜地走向紅地毯……不過,這可不是什麼明星活動,而是迎江區華中路第二小學的開學現場。昨日上午一大早,華中路第二小學校門口鋪上了一條長約50米的紅地毯,全校1000餘名學生們用走紅地毯的方式,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紅毯的另一端豎立著一張巨型火車票,吸引了眾多學生駐足。這張車票始發站是「華中路第二學校」,目的地是「夢想站」,學生們只有通過努力和奮鬥,才能坐上這座G2020次列車,通往心中的夢想地。
  • 家庭教育的儀式感
    在家上網課有一段時間了,孩子天7點起床,8點準時看視頻,寫作業,每次拍朗讀視頻都是穿好校服,昂首挺胸,聲音洪亮,一遍遍的拍,最好的那一遍發給老師!非常感嘆學校教育的力量,感謝學校張老師的悉心教導!學校引導孩子,家長做好配合!好孩子!加油!
  • 治校丨蔡禮儒:教育需要儀式感
    到了2月26日,高三年級已經上了三周網課,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積極,慢慢地,我感到有一種浮躁的情緒在潛滋暗長。是時候做點什麼了。我馬上給高三的分管副校長和年級主任打電話,大家都覺得學生在家待的時間太長了,要搞一次活動鼓鼓勁,加加油。&34;我對他倆說。
  • 網課那點事兒——801班雲上家長會
    二、家長會的前期準備採用何種形式開展本次雲上家長會,其實對我來講,最鍾意的還是希沃雲課堂,平時熟練的工具,當然要用好,只是它對PPT支持並不太友好,希沃白板5用於平時教學是綽綽有餘,數學課件也不需要那麼多花哨的界面,但家長會不一樣,它需要一點設計感。
  • 準備開學要有儀式感,先從洗書包開始
    最近,孩子班級群裡開學的氣氛漸濃。班主任三天兩頭有最高指示:統籌各科老師整理羅列開學報名所上交作業的清單,發布開學健康卡、健康登記表的文檔讓家長下載列印填寫,通知新學期新教室地點、午餐託管費用新標準,徵訂校服等等。
  • 初中開學,學校強制要求學生穿校服,大多家長贊同,原因是什麼?
    初中開學又是一年開學季,小升初的學生迎來了自己的初中生活。很多學生發現初中的要求比小學多了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必須每天穿校服。強制要求穿校服上學的學校應該在初中還是比較普遍的,規定一出,有些學生表示不開心。
  • 校服「樣式醜」?學姐告知這3個小技巧,開學後這樣穿校服美美噠
    在還沒有上大學前,我們每天上學去學校都需要穿校服上學。雖然說有些學校只需要在星期一穿校服或者大型活動的時候才穿校服。但是,對於那些每天都需要穿校服的學生,如果在上學期間不穿校服。 不僅被老師抓住,也有被處分的可能性。雖然被處分可能性不大。
  • 兩億人結束居家學習:你需要的是儀式感,而不是完美主義
    疫情期間,學生們在家上網課,一則「學生穿校服,老師著正裝上網課」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河北石家莊一所中學要求學生在家上網課的時候也要穿校服,同時老師也要著正裝。該校高三年紀主任說,這樣能讓學生提高上課的專注度,同時增強榮譽感。
  • 日本中學允許男生穿裙子 論中性校服咱的校服才是模糊性別始祖
    日本中學允許男生穿裙子 論中性校服咱的校服才是模糊性別始祖時間:2018-03-12 23: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中學允許男生穿裙子 論中性校服咱的校服才是模糊性別始祖 提起日本的校服,大家都會覺得女生穿著水手服青春可愛,男生穿著制服帥氣挺拔,最近有件關於日本校服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