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7日電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不久前的一個周末,美國和加拿大最優秀的桌球選手雲集在加拿大溫哥華,展開了激烈的選拔賽,以獲得代表本國參加今年北京奧運會的資格。
在8位美國參賽選手中,只有一位是非亞洲血統,總共有5位選手出生在中國。在8位加拿大參賽選手中,有6位不是出生在中國,就是擁有中國血統。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在桌球運動上具有的優勢,令全球其他國家望塵莫及,但也帶來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放眼世界,幾乎所有桌球高手都是中國人。這一現象真讓人喜憂參半。
「中國人促使我們訓練更刻苦,水平也得到提高。」埃立克·歐文斯說,他是此次選拔賽中惟一一位美國本土出生的男選手,「但是,許多人的確不喜歡他們飄洋過海,搖身一變成為美國國家隊的成員。」
由於中國桌球頂尖高手太多,不少人便在近些年裡改變了國籍,以求能加入其他國家的國家桌球隊。美國等大多數國家都很歡迎這些人,因為是他們讓這些國家有機會參加重大國際比賽。在美國,許多人只有在下雨天才會在地下室裡打桌球。然而這樣一來,面對充斥著中國球員的國家隊,數量本來很少的本土球迷變得越來越少了,而且這也有可能阻礙本土一流選手的發展。
在廣州上個月舉行的世界桌球錦標賽上,約有170位代表其他國家參賽的選手是中國人,約佔參賽選手總數的1/4。連日本國家隊裡也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而日本這個昔日的桌球強國與中國的關係一向很一般。美國把在今年奧運會上奪取獎牌的期望都押在了高軍身上:這位39歲的運動員曾在1992年的奧運會上,代表她的祖國中國獲得了一枚銀牌。
「如果你去觀看波蘭與法國的桌球比賽,你會發現都是中國人在打來打去。」丹·西米勒說。他是最近幾十年來在國際桌球界排名最前的美國本土球員之一,如今執教美國男子桌球隊。
為解決上述問題,國際桌球聯合會今年2月通過了一項規定:要求中國球員在代表其他國家出戰前,必須在該國居住滿一段時間,具體計算方法則根據選手年齡而定。舉例來說,那些年齡為18~20歲的選手必須在入籍國居住7年,然後才能參加一些國際賽事;而年齡達到及超過21歲的中國球員,則永遠不能代表他國參加國際比賽。
這項規定將於今年9月生效,但並不適用於奧運會。不過,如果該項規定導致流向海外的中國選手有所減少,它可能會影響奧運會的桌球賽事。「必須行動起來培養年輕人,而不是僅僅從中國引進人才。」國際桌球聯合會規則委員會主席魯迪·斯波爾表示。
斯波爾承認,他的祖國奧地利也受到了這股風潮的影響,他本人也同時擔任奧地利桌球聯合會的主席。奧地利國家隊擁有在世界桌球女選手中排名第18位的劉佳,她12年前移民到奧地利,當時只有13歲,原因是她的母親認為她沒有機會入選中國國家隊。由於擁有劉佳以及其他幾位中國球員,奧地利在世界乒壇的排名一下子進入了前十名。
加拿大桌球協會負責人託尼·凱斯弗則認為此項新規定與全球化宗旨相牴觸,有非法的嫌疑。「如果你害怕引進二流的中國選手,那你怎麼去與最好的中國選手競爭呢?」他反問道。
惟一能與中國一爭高下的就是瑞典,尤其是傳奇球員瓦爾德內爾。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大約6年的時間裡,瑞典選手贏得了許多勝利。其他各國也有一些選手打破了中國不可戰勝的神話,不過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那樣培養了如此眾多的桌球高手。
將代表美國出徵今年夏季奧運會的高軍,曾在世界女子桌球選手中排名第三,當時她還在中國國家隊打球。她於1994年停止打球,移民到美國,但幾年前又重新拿起球拍。由於在她居住的馬裡蘭州沒什麼對手,她回到中國進行訓練。「中國選手與美國選手比賽的話,結果會是11∶0。」高軍說,「如果美國請一位中國選手上場的話,結果可能比較接近,你想看到哪種結果呢?」
責編:劉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