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書,多鍛鍊,少參加商業演出,少布置家庭作業……19日,記者從市政府獲悉,《德州市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正式出臺,對兒童教育、福利體系建設、保護等方面予以了明確規劃,以保障全市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健康】
主要目標:嚴重多發致殘的出生缺陷發生率逐步下降,減少出生缺陷所致殘疾。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4‰和5‰以下。降低流動人口中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0-6個月嬰兒純母乳餵養率達到80%以上。5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控制在4%以下。控制中小學生視力不良、齲齒、超重、肥胖、營養不良發生率。提高適齡兒童性與生殖健康知識普及率。發展兒童校園足球等各類運動。
策略措施:
二級以上的綜合醫院要設置兒科,縣級的公立醫院和兒科需求量比較大的城市的公立醫院要設置兒科病房。提高孕期出生缺陷發現率,產前篩查率達到70%以上;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和新生兒聽力篩查率均達到98%以上。大力推廣新生兒窒息復甦、兒童疾病綜合管理等適宜技術,降低新生兒窒息、早產與低出生體重、肺炎和先天性心臟病等兒童疾病死亡率。
在有條件的公共場所和育齡女職工較多的用人單位建立「母嬰室」。開展科學餵養、合理膳食與營養素補充指導,提高嬰幼兒家長科學餵養知識水平。確保中小學生每年進行1次體檢,控制中小學生視力不良、齲齒、超重、肥胖、營養不良發生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保證學生睡眠時間,學校保證中小學生每天至少1小時體育鍛鍊時間。
將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建立兒童生殖健康公共服務網絡,提供適合適齡兒童的服務,滿足其諮詢與治療的需求。3年內配齊配足中小學體育教師,用2至3年時間,使全市中小學校體育場地器材和設施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制定並實施校園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建立市、縣(市、區)、校三級足球聯賽機制,逐步覆蓋各類體育項目。
【教育】
主要目標:促進3歲以下兒童早期綜合發展。普及學前3年教育。學前3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增加城市普惠性幼兒園數量,辦好農村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社區幼兒園、小學附設幼兒園和村辦幼兒園。
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保持在99%以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特色高中。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8%。中等職業教育規模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在校生規模大體相當,辦學質量提高。
策略措施:
學校要耐心教育、幫助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或變相開除學生。
以幼兒園、社區和婦幼健康服務機構為依託,為3歲以下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導。嚴格落實資質審查制度,規範早教市場,加快培養0至3歲兒童早期教育專業化人才。
全市80%以上的幼兒園達到省定基本辦園條件標準。每個縣級政府至少建設1所達到省級標準的實驗幼兒園;每個鄉鎮(街道)政府至少建設1所通過省級認定的公辦中心幼兒園。按照每3000—5000人口居住區設置1所6個班以上規模幼兒園的標準,加快新建居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
2017年,解決中小學大班額,小學班額控制在45人以內,中學班額控制在50人以內。
實施免費師範生培養計劃,面向鄉村學校培養一專多能的全科教師。開展師範生實習支教。對畢業後自願到縣級特殊教育學校任教的高校畢業生,服務年限3年(含)以上的,其學費由財政給予補償。
【安全】
主要目標:逐步推行兒童安全座椅。學校、兒童活動場所等進出口處全部設置交通標識。加強校車安全管理,已配備的校車100%達到安全標準。保護兒童免受性侵。每個街道和鄉(鎮)至少配備1名專職或兼職人員為兒童安全保護提供服務。
策略措施:
推廣使用私家車兒童安全座椅,保障兒童乘車安全。未滿4周歲的兒童乘坐家庭用車,應當為其配備並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建立跨部門合作、多專業服務的兒童暴力傷害的預防與處置工作體系,對立案的傷害兒童人身安全的案件100%查處。實行兒童傷害案件優先受理、優先出警、優先立案、優先偵查。
加強兒童保護專兼職隊伍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在鄉鎮(街道)設立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專幹,在村(居)設立留守兒童關愛聯絡員。
【福利】
主要目標:提高兒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為貧困和大病兒童提供醫療救助。
完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制,基本滿足留守、流浪和流動兒童的公共服務需求。6歲以下殘疾兒童省、市、縣三級免費康復實現全覆蓋。發展兒童福利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社會工作者、兒童福利服務專業人才及志願者的作用。
策略措施:
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提高貧困家庭兒童醫療救助水平。繼續開展「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劃」「低保家庭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免費手術」等孤殘兒童專項福利救助活動,擴大救助範圍,提高救助標準。
逐步擴大困境兒童福利覆蓋面,將因自身重殘、患重病或罕見病陷入困境的兒童納入保障範圍,將父母因自身困境或家庭困境無法履行撫養義務的兒童逐步納入保障範圍,提高兒童的福利保障水平。建立對兒童實施營養幹預和補助制度,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擴大補助範圍。
建立6歲以下殘疾兒童特別登記制度,對貧困家庭殘疾兒童基本康復需求給予政府補貼。
建立16歲以下流動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登記管理制度,建設留守、流動兒童活動設施場所,保障流動兒童、農村留守兒童享有教育、醫療保健等公共服務。
市級建設1處標準化兒童福利院,推動人口較大或孤殘兒童較多的縣(市、區)建設兒童福利院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等機構,完善機構設施設備配置,拓展兒童福利服務範圍,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法律保護】
主要目標:依法保障兒童獲得出生登記和身份登記。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趨勢得到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逐步趨向合理。保障兒童的合法財產權益。禁止使用童工(未滿16周歲兒童)和對兒童的經濟剝削。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降低未成年人罪犯佔刑事罪犯的比重。
策略措施:
完善出生登記相關制度和政策,簡化、規範登記程序,確保出生兒童依法獲得合法公民權利。建立有利於女童及其家庭的利益導向機制,提高農村生育女童家庭的經濟和社會地位。
加強對兒童財產權益的保護。依法保障兒童的財產收益權和獲贈權、智慧財產權、繼承權、一定權限內獨立的財產支配權。
完善涉嫌違法犯罪的兒童處理制度。對涉嫌違法犯罪的兒童,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對違法犯罪兒童的處罰。堅持未滿16周歲兒童犯罪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16周歲以上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不公開審理的原則,尊重和保護兒童合法權益。對羈押、服刑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分別關押。
【社會環境】
主要目標:兒童家長素質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提高。提供健康向上的兒童文化產品。培養兒童的閱讀習慣,增加兒童圖書閱讀時間和閱讀量。保護兒童免受網絡、手機、遊戲、廣告、圖書和影視中不良信息的影響。
策略措施:
普遍建立各級家庭教育指導機構,90%的城市社區和80%的行政村建立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點。
規範和限制兒童參加商業性演出和活動。為兒童健康上網創造條件。加強對兒童上網的引導,防止兒童沉迷網絡。
推廣兒童圖書分級閱讀制,為兒童提供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圖書,為兒童家長選擇圖書提供建議和指導。增加社區圖書館數量,公共圖書館設兒童閱覽室或圖書角,「農家書屋」配備一定數量的兒童圖書。開展圖書閱讀活動,培養兒童閱讀興趣。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潘曉泉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