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後憂鬱症的症狀測試 幫你擺脫孕期+產後憂鬱心情
而孕期憂鬱若未妥善治療,對孕婦及胎兒都將帶來許多影響,除了會導致孕婦本身營養不良、產前照顧差之外,還會出現子癇前症、抽菸、飲酒與其他物質濫用和自殺的風險,另外也會提高流產、早產、胎兒出生體重過輕、胎兒日後出現睡眠問題,及語言和行為發展異常等機率。因此建議準媽媽的家人及朋友,給有憂鬱症狀的準媽媽多一些關心與支持,協助及早就醫。
-
英語熱詞:藍莓有助緩解「產後憂鬱」
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那些天天喝藍莓汁的新媽媽沒有情緒低落的狀況,而不喝的媽媽們產後抑鬱測試的分數明顯比產前高。 They are already considered a super-food. 藍莓已經被大家視為一種超級食物。
-
醫師教你如何判斷產後憂鬱症?
是產後低落,還是產後憂鬱呢?許多媽媽在迎接新生命到來時都需要時間適應跟調適,不自覺得會陷入到憂鬱的情緒中,一起來看看可以怎麼好好面對人生重要的轉變呢?了解產後憂鬱症前,先來認識產後低落無論是爸爸或媽媽都可能遭遇「產後低落」,通常和角色的轉換有關,開始擔心自己無法勝任新的媽媽、爸爸角色。
-
比起產後憂鬱,更容易被輕忽的孕期憂鬱
孕期憂鬱的發生率與產後憂鬱一樣…約有10-20%的孕婦在懷孕期間會經歷符合臨床標準的憂鬱症狀,通常發生在第一孕期或第三孕期。這樣的發生率與產後憂鬱相當,但為何孕期憂鬱常被輕忽呢?當你發現自己胃口不佳、失去活力、睡不好、情緒低落時,你或親友常會將此歸因於懷孕而不是憂鬱,此外,我們也較傾向關注孕婦的身體健康更勝於心理健康。但輕忽孕期憂鬱是有風險的!
-
疑母親產後憂鬱 臺南6個月大女嬰被摔成重傷
原標題:疑母親產後憂鬱 臺南6個月大女嬰被摔成重傷 中新網10月20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南市一名6個月大的早產女嬰,疑因媽媽產後憂鬱,不堪女嬰哭鬧,嚴重搖晃並摔打,造成搖晃症候群嚴重腦傷送醫,醫師質疑臺南市社會局未積極介入給女嬰最佳治療,放任家屬徑將女嬰送照護機構,「受虐兒的權益無人顧」。
-
如何應對產後憂鬱
什麼是產後憂鬱? 生了寶寶可能既讓人歡喜又讓人疲憊不堪。寶寶不僅帶來了很多歡樂,而且也以我們想不到的方式影響著我們。在產後不久,很多新媽媽會出現通常被稱為「產後憂鬱」的現象:愛哭和情緒低落。這時候,新媽媽們往往弄不明白自己了,寶寶中心國際會員葛瑪說:「我有了曾經期待的一切,一個美麗的寶寶,一個優秀的老公,但是我卻毫無理由地掉眼淚」。 產後憂鬱常常與生完寶寶3~4天後荷爾蒙的變化有關,這個時候孕期荷爾蒙褪去,母乳開始分泌,同時也與產後身體和情緒上的大突變有關。
-
新手媽媽千萬小心:產後憂鬱!——生命健家庭百科
醫生提醒:如果新手媽媽們出現情緒低落、愛哭等症狀超過兩周,就要考慮是否需要醫療協助,可能患產後抑鬱症。 產後憂鬱症如不重視就會演變為抑鬱症,更嚴重的會導致精神分裂。所以建議家人們要早發現,早治療。下面就看看產後抑鬱的幾種情況及解決方法。
-
竹結內子輕生疑產後憂鬱 醫點出「高危險群」:非計畫懷孕要小心
竹結內子輕生疑產後憂鬱,醫點出「高危險群」。精神科醫師表示,約有十分之一婦女在產後都有輕微憂鬱,但症狀約在1個月內消失,只有5%會轉為嚴重的產後憂鬱症,如果第一胎就出現症狀,生第二胎時就要特別小心。袁瑋說,產後憂鬱症成因多元,除了生理上荷爾蒙變化外,生產後睡眠被剝奪,或者非計畫懷孕、家庭環境無法提供良好的育兒環境等,都會導致疾病發生。根據門診觀察,產後憂鬱並無特定年齡分布,但共通點是在原生家庭被媽媽照顧太好的女性,生產後可能一直無法適應身份轉變,進而發病。
-
SOS孕媽咪需安胎的10種狀況
作者:寶寶知道 呵護小寶貝的愛孕媽咪的安胎比例在臨床上不算低,醫師根據醫學文獻統計指出:「目前安胎比例為10%~12%。」安胎原因複雜,引起安胎的危險因子包括子宮發炎、感染、子宮頸閉鎖不全、早期破水等,造成子宮收縮且合併子宮頸變化。孕期不穩定而需要安胎,醫師表示:「大多是子宮收縮,加上子宮頸出現變化或子宮頸過短等因素。」
-
產後惡露多久排乾淨比較好?超過這個時間,寶媽就要及時就醫
她悄悄告訴我:「產後42天我沒到醫院做檢查,現在第三個月了,惡露還沒有排乾淨。前兩個月量比較大,最近倒是量少了,但是總排不乾淨。產後惡露到底要多久才能排乾淨啊?我一直這樣有沒有問題?」我這個閨蜜,最怕去醫院,但是產後惡露這麼久沒排乾淨也不去檢查,真是心大!為了她的身體健康,我連忙催她到醫院做檢查。結果,醫生說:「這種情況很不正常,是子宮收縮不良導致的。」
-
產後憂鬱是怎麼回事?
現在有另外一個媒體的寵兒──「產後憂鬱症」──這個名稱越來越常出現在社會新聞中,隨便搜尋一下,就發現臺視新聞今年1月4日的報導〈妻隔壁房燒炭 老公及時發現獲救 疑產後憂鬱發作 房間燒炭欲尋短〉。到底「產後憂鬱症」是什麼?是什麼因素讓媽媽順利經歷生產的難關後,又遇上逃不了的劫數?
-
孕期上班擔心寶寶出狀況?醫師教你如何評估
先評估「這兩點」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高危險妊娠暨產科主治醫師葉長青表示,要判斷孕期是否可以繼續工作,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評估,一是工作的性質;一是懷孕的狀況與周數。醫師叮嚀:部分醫院有專門針對職業傷害開設的門診,可以先到門診諮詢,請醫師提供建議,只要做好安全防護、醫師確認沒問題,就不用擔心。初期容易孕吐、脹氣 小心工作效率變低!其次是懷孕的狀況與周數。懷孕前3個月很容易孕吐、脹氣、嗜睡、注意力不集中,這些症狀可能會導致工作效率變低。
-
產後惡露的幾個關鍵事項,別後悔太晚知道!
所以,關於產後惡露的幾個關鍵事項,別後悔太晚知道!什麼是惡露?懷孕期間,胎盤與蛻膜等組織會附著在子宮的內壁上。等寶寶出生後,胎盤也會從子宮剝離娩出,同時對子宮壁造成創面。一般來講,產後惡露全部排乾淨大概需要3-6周的時間,具體因人而異。剖腹產的媽媽,有些醫師會在生產時一併清理子宮腔內的血塊、胎盤、胎膜等,所以可能持續2周左右就乾淨了。
-
產後憂鬱有哪些症狀 該怎麼調理
,故而得名,實際上產後抑鬱症與普通抑鬱症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產後抑鬱症一般在生完小孩後的幾周內發生,一般持續一周或更短的時間。 產後抑鬱症可能與產後荷爾蒙水平的變化有關。此外,過度緊張,身體疲憊,睡眠不足,身體不適,以及對自己現狀不滿,缺少他人關懷和支持,對作為母親這個新角色既新鮮又恐懼等心理問題也是導致產後抑鬱的重要原因。
-
產後憂鬱讓女性苦不堪言!
,卻因為新媽媽的產後情緒而出現危機。1、易出現產後抑鬱的人群產婦年齡是影響產後情緒不良的一個重要相關因素,年齡越高越容易出現產後心理問題,高齡產婦孕前身體狀況、分娩過程的順利程度、產後身體恢復都比年輕產婦差,且高齡產婦妊娠不易,渴盼新生兒的想法行對較多
-
【產後科普】產後憂鬱危害大
、委屈、發脾氣,還特別容易疲勞、食欲不振、性慾減低、失眠,同時,做事的效率及能力減低,也不能很好地照顧孩子,履行做母親的職責等,為什麼產後會有那麼大的反差呢,那是因為很多事情都不能如產婦意,所以造成了這個情況出現。
-
自然產後的傷口該如何護理
若出現上述症狀,必須儘快就醫,通常有經驗的婦產科醫師一眼就可看出是否有傷口感染;最好加做傷口分泌物的細菌培養,以確定感染的細菌種類及選擇有效的抗生素來對症下藥。 傷口感染的治療 在治療方面,若會陰傷口感染較表淺而且面積小,一般不需重新縫合,只需要多泡溫水,再按時服用抗生素即可,大約七到十天即可痊癒。
-
退休後常見老年憂鬱! 精神科醫師:掌握3生活哲學
圖文/常春月刊根據董氏基金會2020年最新調查指出,臺灣60歲以上民眾,總是經常感到孤單者,有明顯憂鬱情緒的比例較高年齡愈長愈不快樂的比例高 重拾嗜好避免陷入憂鬱 董氏基金會針對60歲以上民眾為對象,進行主觀幸福感及情緒現況調查,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本次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348份,結果發現,77.5%受訪者感到快樂(包括非常快樂),近八成滿意目前的生活環境,81.7%受訪者喜歡目前的生活;但有7.9%受訪者經常總是感到孤單/寂寞。
-
獨/何妤玟產後頻尿 美女醫私密3觀點曝內幕
(圖/記者吳奕靖攝) 記者吳奕靖/高雄報導 藝人何妤玟8年婚姻以離婚收場,之前她自己還自爆為了這段婚姻犧牲不少,不僅過著無性生活,為了老公還去做了縮陰手術,甚至因為產後造成頻尿,半夜跑廁所被老公嫌,逼得她只好蹲在房間角落用女兒的小馬桶,對此何妤玟哭喊「我好卑微」,看在彭賢禮皮膚科診所的美女醫師許嵐眼裡大表同情,
-
婦產科醫師:脫胎換骨「坐月子」,必須知道的那些事兒
這樣能讓生理狀況恢復到孕前的狀態,自己有了更好的體力與精神,才能品嘗育兒的辛苦與甜蜜滋味!本文由好孕媽媽採訪臺灣李木生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毛士鵬,讓我們跟著專業醫師學習孕育知識。版權歸好孕媽媽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