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單選題:
1、道德可以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際活動,協調人們之間的關係。這說明道德具有( D ) 。
A認識功能 B導向功能 C辯護功能 D調節功能
2、「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格言警句表達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 B ) 。
A求真務實,敬重誠實守信 B愛國奉獻,以天下為己任 C勤勞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D樂群貴和,強調人際和諧
3、在我國古代思想文化中,有重視榮辱的思想觀念。下列古語中,表達了這種重視榮辱觀念的是( A ) 。
A「寧可毀人,不可毀譽」 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C「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D「親仁善鄰,國之寶也」
4、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於真理的追求。」對於完善人的品質來說,這主要強調的是( C ) 。
A省察克治的重要性 B慎獨自律的重要性 C陶冶情操的重要性 D學思明理的重要性
5、個體在道德意識、道德行為方面,自覺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進行自我審度、自我教育、自我鍛鍊、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動,稱為( B ) 。
A道德認識 B道德修養 C道德調節 D道德發展
6、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認為道德( C )。
A起源於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起源於人先天具有的某種良知和善良意志C產生於人類的歷史發展和人們的社會實踐中D起源於「天」的意志、「神」的啟示或「上帝」的意志
7、道德能夠幫助人們正確認識社會生活的規律和原則,認識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認識自己對家庭、他人、社會的義務和責任,使人們的道德實踐建立在向善避惡的認識基礎上,引導人們正確選擇道德行為。這說明道德具有( C )。
A調節功能 B激勵功能 C認識功能 D評價功能
8、古人說:「人無志,非人也。」「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天行健,君予以自強不息。」這些話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 D )。
A勤勞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美德 B求真務實,敬重誠實守信的美德C樂群貴和,強調入際和諧的美德 D勵志自強,崇尚精神境界的美德
9、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 A )。
A誠實守信為重點 B崇尚科學為重點 C艱苦樸素為重點 D文明禮貌為重點
10、個人品德的形成和發展依賴於( B )。
A人的自然本性B個體的社會實踐C個人的內心體驗D社會的道德原則規範
11、亞里斯多德說:「我們由於從事建築而變成建築師,由於奏豎琴而變成豎琴演奏者。同樣,由於實行公正而變為公正的人,由於實行節制和勇敢而變為節制的、勇敢的人。」這表達了在進行道德修養時,應該( D )。
A認真學習,提高道德認識 B坐而論道,凝練道德規範C嚴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質 D勤於實踐,加強道德行為訓練
12、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歸根到底是( A )的反映。
A社會經濟關係 B人的本性 C社會上層建築 D政治制度
13、( C )是人類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
A自我意識的形成 B國家的出現 C勞動 D個人利益的出現
14、在道德的功能系統中,主要的功能是認識功能和( B )。
A評價功能 B調節功能 C導向功能 D激勵功能
15、歷代英雄豪傑、志士仁人,「重名節如泰山,輕生死如鴻毛」,為了民族生存、國家獨立而拋頭顱,灑熱血,成就了一番可歌可泣的偉大事業。這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中( D )。
A樂群貴和,孝慈友恭的傳統美德 B求真務實,誠實守信的高貴品格C謹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優良作風 D重視節操,崇尚志向的精神境界
16、在道德體系中居於主導和核心地位,對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定向和調節作用的是
( C )。
A道德行為 B道德境界 C道德理想 D道德原則規範
17、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同社會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之間關係的基本原則是( C )。
A 個人主義 B民族主義 C集體主義 D小團體主義
1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與道德低劣、見利忘義、損公肥私、不重情義的人交友,難免會給自己的人生修養、人格發展和理想追求帶來損失,使自己沾染惡習,害人害己;而與品行高潔、知書達理、思想健康的人交友,自己就會獲益匪淺。這說明的是
( D )。
A人生必須交友 B現代社會可以不交朋友C現代社會人的交往範圍越來越廣泛 D交友一定要慎重,要選擇好的朋友
19、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屬於( A )。
A中國革命道德傳統 B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C人類社會永恆的道德要求 D現實社會不存在的道德要求
20、「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的有益於廣大群眾,一貫的有益於青年,一貫的有益於革命,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才是最難最難的呵!」這說明了( C )。
A人才成長的道路B實現人生理想的途徑C個人修養是一個不斷的長期的曲折的實踐過程D修養的境界是一個人修養所達到的實踐水平或程度
21、衡量一個社會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是( B )。
A經濟發展水平 B社會道德風尚C對外開放程度 D傳統文化積澱
22、一種道德行為多次重複出現,就會成為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即為( A )。
A道德品質 B道德思想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識
23、道德是一種行為規範,它所包含和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 ( A )。
A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 B公正和偏私、誠實和虛偽C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D社會進步和阻礙社會進步
24、為什麼人服務的問題是道德的核心問題。我國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 A )。
A為人民服務B為小群體服務C為特權階層服務D為先富起來的人服務
25、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C )。
A社會主義B集體主義C愛國主義D人道主義
26、人們在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關係的一系列行為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道德傾向和特徵,稱為( C )。
A道德理想B道德行為C道德品質D道德原則規範
27、即使在個人獨處、無人監督時,也要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對自己的言行小心謹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這說的是個人在進行自我修養時,應該( D )。
A學習榜樣,積極進取B虛心求教,勤於積累C閉門造車,坐而論道D堅持「慎獨」,純潔品質
28、現代社會自我修養的內容包括多個方面。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修養,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努力實現祖國的繁榮富強。這屬於自我修養中( D )。
A道德修養的內容B文化修養的內容C心理修養的內容D思想政治修養的內容
29、為保證和促進市場經濟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健康發展,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必須弘揚( C )。
A個人主義精神B英雄主義精神C為人民服務精神D合理利己主義精神
30、 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是( C )。
A自由主義B平均主義C集體主義D個人主義
31、即使在個人單處、無人監督時,也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對自己的言行小心謹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這種道德修養方法是( C )。
A養性 B內省C慎獨 D頓悟
32、現代中國人人生修養的境界應該是( A )。
A爭做「四有」新人 B為個人和全家求溫飽C立德、立言、立功 D無己、無功、無名
33、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起源於( D )。
A人性中的情感、欲望B「天」的意志或「神」的啟示C人先天具有的某種良知和善良意志 D人類的歷史發展和人們的社會實踐
34、道德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際活動,協調人們之間的關係。這指的是道德的( B )。
A認識功能B調節功能C溝通功能D教育功能
35、 在社會規範體系中,法律與道德是兩種不同的行為規範。下列關於二者關係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凡是道德所反對和譴責的行為,必定是法律所制裁的行為B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礎,能夠為道德規範的制訂提供依據C法律的調節更具有廣泛性,能夠滲透到道德不能調節的領域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對和譴責的行為
36、兩千多年前的《詩經》提出「夙夜在公」,西漢的賈誼提出「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範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明代的顧炎武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這些都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 A )。
A愛國奉獻,以天下為己任的內容B樂群貴和,強調入際和諧的內容C勤勞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內容D求真務實,敬重誠實守信的內容
37、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 D )。
A集體主義B誠實守信C明榮辨恥D為人民服務
38、「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規範,體現著我國現代社會生活中的道德精華。其中,敬業奉獻要求( C )。
A公民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助友愛,與人為善B公民應該勤奮工作,儉樸節約,積極進取,發奮圖強C公民應該恪忠職守,兢兢業業,克己奉公,服務社會D公民應該有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學法、懂法、守法、護法
39、個人品德的形成過程包含多種心理成分的相應發展。其中,人們遵循道德原則規範所表現出的外在活動,稱為( A )。
A道德行為B道德意志C道德信念D道德認識
40、 通過反覆檢查以發現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頭和行為上的不良習慣,並將其堅決克服和整治掉。這是完善個人道德品質中( B )。
A陶冶情操的修養方法B省察克治的修養方法C學思明理的修養方法 D慎獨自律的修養方法
41、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他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誌是,社會主義道德( A )。
A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B對社會行為的調節是非強制性的C起源於人先天具有的某種良知和善良意志D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有重大影響
42、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的集體主義原則有著多層次的要求,包括最高層次的要求、較高層次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對我國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D )。
A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B先公後私、先人後己C無私奉獻、一心為公D公私兼顧、不損公肥私
43、在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應該以( B )。
A個人主義為原則 B集體主義為原則C實用主義為原則 D享樂主義為原則
44、「四有」是社會主義公民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下列關於「四有」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C )。
A有理想、有智慧、有文化、有紀律 B有理想、有道德、有意志、有文化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D有道德、有文化、有才能、有紀律
45、 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質,認為道德是( C )。
A「天」的意志、「神」的啟示B人先天具有的某種良知和善良意志C 一種由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的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D決定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根本力量
46、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原則規範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傾向和特徵,稱為( B )。
A社會公德B個人品德C職業道德D家庭美德
47、個人基於一定的道德認識,自願選擇有利於他人或社會的行為是( B )。
A道德品質 B道德行為C道德規範 D道德概念
48、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其服務的( D )。
A政治制度 B文化傳統C傳統習慣 D上層建築
49、 個人道德發展的形成歸根到底取決於( D )。
A學校教育 B家庭影響C心理習慣 D道德實踐
50、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發展水平的主要標誌是( B )。
A文化水平提高 B社會道德風尚C生產進步程度 D國際交往擴大
51、道德修養的根本動力來源於( D )。
A某種外在的壓力 B社會輿論的壓力C社會發展的道德需要 D個人內在的道德需要
52、黑格爾說:「一個人做了這樣或那樣一件合乎倫理的事,還不能就說他是有德的;只有當這種行為方式成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時,他才可以說是有德的。」其中,「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指的是( A )。
A道德品質B道德行為C道德理想D道德規範
53、戚繼光抗擊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三元裡人民抗英,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浴血八年的全民族抗日戰爭等,這些愛國壯舉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中 ( B )。
A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的精神B抵禦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的精神C心繫民生苦樂,推動歷史進步的精神D開發祖國山河,創造中華文明的精神
54、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意,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行,使其不斷積累而成為個人品德。這種道德修養的途徑稱為( B )。
A學思明理 B積善成德 C慎獨 D省察克治
55、「人只能用人來建樹」,體現了( B )這一道德修養的途徑。
A擇善而從 B學習榜樣 C積善成德 D與人為善
56、「三人行,必有吾師焉」,體現了( B )這一道德修養的途徑。
A善於觀察 B擇善而從 C學思明理 D謙虛謹慎
二、多選題:
1、下列選項中,對於道德的理解,正確的有( ABCD )。
A道德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繫B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C道德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意識形態,在原始社會就沒有道德D道德是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善惡評價的心理意識、原則規範和行為活動的總和
2、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的基本內涵有( BCD )。
A壓制個人,束縛個性 B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C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統一 D重視、保障和發展個人的正當利益
3、在社會主義「四有」新人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四個方面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重在提高人們思想道德素質的有( AB )。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紀律
4、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產生有多方面的條件( BD )。
A人性本善 B社會關係的形成 C社會輿論的形成 D自我意識的形成
5、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反對「權力至上」、「金錢拜物教」、「享樂主義」等卑下的人生目的,不提倡「平生無大志,但求足溫飽」等平庸的人生目的,提倡( AD )。
A先公後私、先人後己的人生目的B禁欲主義、苦行僧主義的人生目的C盡情享受口腹耳目快樂的人生目的D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的人生目的E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
6、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為此,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和自覺遵守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是( ABCDE )。
A愛國守法 B明禮誠信 C團結友善 D勤儉自強 E敬業奉獻
7、道德品質的培養既是個人修養的任務,也是社會教育的目的。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是
( BCD )。
A生來就有的B靠教育、實踐或感化獲得的C長期遵守或違背道德所得到的結果D主觀上道德認識和客觀上道德行為的統一E在一次或兩次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偶爾的心理特徵
8、「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這說明( ACD )。
A沒有集體利益,就不可能有個人利益B集體主義堅決排斥個人利益和個性自由C廣大人民只有靠集體奮鬥才能實現自身的正當利益D只有集體的事業興旺發達,才能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充分實現E集體主義可以完全不顧個人的思想,要求個人無條件地服從集體
9、下列屬於良好道德品質的有( ABCE )。
A正直無私、忠誠守信 B仁愛互助、推己及人C敬業好學、勇敢進取 D察言觀色、花言巧語E見風使舵、明哲保身
10、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主要是指 ( BCDE )。
A追求真理的精神 B勤勞勇敢、酷愛自由的民族精神 C整體主義思想 D樂群貴和、孝慈友恭的傳統美德 E崇尚志向、重視節操的精神境界
11、道德品質與道德原則規範的關係表現為 ( ACD )。
A道德品質和道德原則規範相互依存B道德品質對道德原則規範的形成具有定向和調節作用C道德原則規範對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定向和調節作用D道德品質具有鞏固和強化道德原則的功能E道德原則具有鞏固和強化道德品質的功能
12、 中國革命道德傳統是指中國共產黨人、一切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所形成的優良道德傳統。它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是革命前輩留給 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革命道德傳統的基本內容有( BDE )。
A追求真理的精神B艱苦奮鬥的精神C「仁者愛人」的精神D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E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13、 培養個人良好的道德品質( BCE )。
A是對個人行動自由的幹預和限制B是為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C能使人們自覺地遵守和踐行道德原則規範D是依靠國家強制力量來鞏固和維持道德原則規範E能使道德原則規範由外在的要求變成人們日常生活的習慣
14、 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我國每個社會成員在共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 ABCD )。
A與國際慣例相接軌B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C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D與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相承接
15、 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譽和恥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觀點,是( ABCD )。
A道德觀的一個重要部分B一定社會經濟關係的反映C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內容D一定社會思想道德原則和規範的重要體現
16、把誠實守信作為當前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 ABC )。
A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成事之基B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C誠實守信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D誠實守信是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最高層次要求
17、 現代社會進行道德修養、錘鍊個人品德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 ABC )。
A認真學習,提高道德認識 B嚴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質C勤於實踐,加強道德行為訓練 D堅持「慎獨」,不與他人發生交往
18、 道德建設的核心體現並決定著道德建設的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這是因為,為人民服務 ( BCD )。
A只是對共產黨員和一切先進分子的要求B體現著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的統一C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D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的客觀要求
19、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提出和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重要意義在於,公民基本道德規範( ABC )。
A有利於對公民進行道德教育B是對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C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要求D是每個公民都能高度認同並自覺做到的
20、 任何道德品質都是個人的道德品質,即個人品德。個人品德的形成( ACD )。
A依賴於個體的社會實踐B完全受制於人的自然本性C受歷史和現實社會關係的制約D包含多種心理成分的相應發展
21、 中國古人的下列說法中,對我們今天進行道德修養、錘鍊個人品德仍具有很好借鑑作用的有( BCD )。
A「坐而論道」、「閉門造車」B「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C「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