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什麼意思?謹記處世準則長點心

2020-12-19 走遍了大江大河

不得不讚嘆民間流傳的一句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讀了《增廣賢文》之後感覺應該是讀了《增廣》走天下,進入社會後再去讀的話感覺這真是一部刻畫人性的巨著,太真實了。

裡面記載的句句俗語是古人在生活中總結的經驗,濃縮成大智慧,句句箴言,在人情世故方面,就有這樣一句老話:"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

老話:"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什麼意思?謹記處世準則長點心

這句話完整說是「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翻譯過來便是:與沒見過的老虎還可以親近,但與很熟悉的人不能太親近。四處傳播是非的人,便是挑撥是非的人。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將百獸之王和萬物之靈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體現了一個非常現實的人際交往哲學。

老虎雖勇猛,但也是可以馴服的,而且老虎碰上不認識的老虎還能夠相互靠近,但人就不一樣了。人一旦熟悉起來之後,反而會出現不能親近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人性不可預測。很多動物在第一次接觸的時候會相互攻擊,但是在一起相處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這些動物可以和平相處

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恰恰相反,大多數人在剛認識的時候都會十分客氣。認識久了就會相互攻擊,因為已經彼此熟悉對方的弱點,任一方都會受到傷害。也提醒自己再熟悉的人都要給自己留條後路,不能全權交代,萬一對方心生歹念,你也就交代在這了。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個世界上,除了陰險狡詐的人之外,還有一種不得不防的,就是喜歡搬弄是非的人。這種人往往表現為在人前喜傳閒話,好議人非

搬弄是非的人在歷史上往往都是奸佞之臣,陷害忠良不仁不義,在生活中表現為妒賢嫉能,好議是非。就像唐朝有名的盧杞,心腸毒於虎,嫉妒賢能,陷害宰相張鎰

當時宰相在朝廷值班,房間裡不準許閒雜人進入。雖說有此規定,但官員們也不見得十分嚴格遵守。殿中侍御使鄭詹就常到值班室與張鎰聊天,如遇盧杞也值班,就常等他睡著以後再去閒談。盧杞抓住了這個空子。

這天,盧杞故意裝作睡覺,看鄭詹進了張鎰的房間,馬上推門而人,然後大聲地對張鎰說起了一件朝廷的機密大事。張鎰忙擺手,說鄭詹在這裡,盧杞愕然道:「 我剛才講的是機密,怎麼能讓外人知道?」直接就把鄭詹下了獄,幾天以後,就把他給殺了。張鎰也受了牽連,謫為外官。盧杞的詭計成功了。

由此可見,"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句話告訴我們的就是人性中的善惡以及人際交往中的法則。只有了解與人交往的法則,才能讓自己變得遊刃有餘。

希望大家都能領悟並牢記老祖宗的諄諄教誨,能夠流傳下來,必定有它的道理,教會我們如何為人處世,所以,這大概也是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看《增廣賢文》的原因吧。

對社會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並且將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擺現實,講道理,諄諄教誨,讓人不得不嘆服。

有寫知己難逢的:「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有寫讀書立志的:「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有寫錢財迷心的:「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有寫人事更替的:「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有寫姻緣恩愛的:「 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一定要「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下到剛會走,上到九十九,無論多少歲都可以閱讀《增廣賢文》,因為每一句話都是人生至理名言,都是能讓我們受益終生的

昭君在讀的這本《增廣賢文》大全集,原版無刪減,有譯文,難字注音注釋,評析、版畫插圖圖文結合,作為古時候給孩子看的啟蒙書籍,裡面不僅做了講解,還配上了非常生動的典故

可以更加形象的幫助孩子理解裡面原文的意思進而深刻的理解國學文化的精髓。而且採用大字版本,閱讀舒適,小孩閱讀不怕近視,老人閱讀不用老花鏡

書中的處世準則、成功之道對我們的人生、事業、職場、生活都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早讀早開悟,越早知道越少走很多彎路,正版國學經典文庫《增廣賢文》,只要24.9,還包郵,都買不來一包煙,卻能讓你和家人受益終身,何樂而不為呢?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古人講:「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啥意思?老祖宗道盡世間百態
    古人講:「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啥意思?老祖宗道盡世間百態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老話,這些話乍一聽會讓人覺得很好笑,認為這只是無稽之談。其實,你若是細細品味這些話,又會發現這其中蘊含了很多人生道理。老一輩人的生活條件遠不如我們,他們把自己多年來的生活經驗總結起來,創造出一句句的農村俗語。或許現在有很多人認為農村俗語只有老年人才會說,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價值。接下來,筆者就來跟大家講一句,說的是「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大家知道這是在說什麼嗎?
  • 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啥意思?人過中年需謹記
    就像咱們今天要說的這句「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人過中年不妨多看看。虎生猶可近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這句俗語的上半句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看的意思就是:老虎雖然可怕,但是有的時候還是可以接近的。
  • 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啥意思?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古代聖賢們的經典名言名句,可以教會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說起我們的傳統文化,不得不提《增廣賢文》,這一書中搜集了眾多押韻的俗語、諺語,讀了它之後,可以增長我們的所見所聞。賀紹傑國畫虎《步步高升》作品選自:聚藝上品今天要講的俗語,就是來自增廣賢文中的一句話「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這一句話乍一聽讓人感覺很奇怪,兇猛的老虎都可以靠近,為什麼相熟的人卻不能太親近呢?
  •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你都懂了嗎,讀懂的人情商都很高
    厚黑學在古代的民間有許多的體現,而"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便是其中最為普遍的一句。這一句俗語在當代人看來頗有深奧之感,想要參透其中的道理有些許難度,然而,當大家真正看透了就會發現,其實在這句話當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法則也不過如此,斯以為還能將自己的情商提升不少。二、只有了解弱點,才會出言不遜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
  • 俗語「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什麼意思?能懂的情商都不低
    所謂「厚黑」 其實指的就是人性的陰暗面,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住著兩個人。一個是天使另一個則是惡魔,當惡魔戰勝天使的時候,很多人甚至會變得禽獸不如。 這在民間很多俗語中都有所體現,「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就是其中一句。 看起來有一點深奧,但如果大家能夠繼續分析其中的道理。就會發現這其實講述的,就是人性中的善惡以及人際交往中的法則。
  • 農村有句老話,虎生猶可近,人毒不堪親,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從小的時候大人就教育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呢,並且讓我們要經常和善良的人相處,但是人心是最不穩定的一種東西,人心百變,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一種東西。農村老人們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虎生猶可近,人毒不堪親,說的就是人心狠毒起來了是比老虎還要厲害的,老虎固然非常兇猛但是人類還是可以馴服的,但是人心就不一樣了人心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東西,時刻都可能會發生變化,人心一旦變毒那可是比老虎還要危險的,即使是自己的至親之人也都會傷害的,所以這類人還是要時刻防備著才好。
  • 俗語說「虎身猶可近,人毒不堪親」,精華在下半句,讀懂受益終身
    俗語說「虎身猶可近,人毒不堪親」,精華在下半句,讀懂受益終身在我們生活中,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一些事物的真實面目和我們所看到的模樣不一樣,所以就有人說世間很多事物並不能光用眼睛就可以看清楚的,也許我們眼睛看到的是一種情況,而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 俗語「虎身猶可近,人毒不堪親」,下半句是經典,道盡人情冷暖
    劉禹錫有句詩詞,說「長恨人心不如水」,意思是這人心啊,狡詐多變,縱然是在平坦的地面上,也能生出波濤,不能和水一般沒有爭勝心。從古至今,人心都是最難鑽研明白的東西,人與人的相處也總是充滿防備,話裡行間都要試探一二。
  • 「借古鑑今故事系列集」虎身猶可近,人毒不堪親
    虎身猶可近,人毒不堪親【原文】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在三須慎意,第一莫欺心。虎身猶可近,人毒不堪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活著的老虎尚可以接近,心地惡毒的人千萬不能接近。在你跟前說別人壞話的人,就是製造是非的小人。
  • 《增廣賢文》中最經典的20句精錄,人生箴言,讓人少走很多彎路
    現在人很少知道,中國有一部古訓集,名叫《增廣賢文》,《增廣賢文》是一部集前人經驗教訓的精練總結,更是歷代民眾處世、治學的行為準則。雖然其中包含一些消極的內容,但是更多的卻是教人向善、練達處世的名言警句。下面小編就帶大家整理一下,本書最為經典深刻的名言警句,以供大家借鑑。
  • 與人交往,最重要的是有分寸感,三條交友真理需謹記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是如此,總要把握好一個度,太近了,沒有隱私,沒有空間,會感到舒服,太遠了又會關係冷淡,容易丟掉朋友,所以,交友是人際交往的一大難題。朋友之間相處,過於親密反而會生疏俗語所謂熟不知禮。是什麼意思呢?
  • 「針沒線長,醬沒鹽鹹」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總是樸實卻蘊含著很深的道理,就比如這句「針沒線長,醬沒鹽鹹」說的普普通通的事物表象,針是沒有線長的,醬是跟不上鹽鹹的。但是,縫衣服的時候,穿針才能引線,沒有針,線再長也縫不了衣服。醬的鹹度來自於鹽,肯定不如鹽鹹,但是我們不能直接吃鹽,吃的是醬。
  • 句句道破人性的中國老話(十分經典)
    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有品德不賤,有學問不貧。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損友敬而遠,益友近而親。砣小壓千斤,椒小辣人心。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千裡不欺孤,獨木不成林。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窮人見窮人,非親勝似親;富人見富人,是親不認親。
  • 最經典的中國老話,句句道破人性丨可讀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久在江邊站,必有望海心。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有品德不賤,有學問不貧。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何必絲和竹,山水有清音。損友敬而遠,益友近而親。砣小壓千斤,椒小辣人心。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千裡不欺孤,獨木不成林。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人心。
  • 農村老話「窮人不攀高親,落雨不爬高墩」,是什麼意思?
    老話常說「遠親不如近鄰」,意思關係再近的親戚如果相隔太遠也會慢慢冷淡,關鍵時候還不如自己的鄰居管用。可是放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這句老話顯然不再適用,現在即使親戚住在對門,如果自己沒錢沒勢也會被看不起。下面就圍繞著「窮人不攀高親,落雨不爬高墩」這句俗語來給大家介紹。
  • 俗語「窮不吃3飯,富不沾3物」,什麼意思?教人立身處世!
    特別是俗語,從俗語中我們能清晰的知道老祖宗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生活經驗等。比如說前段時間,回到農村老家就聽到長輩們說了一句特別有趣的俗語「「窮不吃3飯,富不近3人」,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句俗語是教人立身處世的道理。首先咱們先來說說窮不吃飯,說的是哪3飯。一,不吃白飯,老話常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 俗語:「父不進子房,官不進民宅」啥意思?道盡了普通人的辛酸!
    俗語:「父不進子房,官不進民宅」啥意思?道盡了普通人的辛酸!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老祖宗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親戚不共財,共財斷來往」「姐走門檻斷,哥死侄不親」「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