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都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在中國應試教育體制下,高考似乎關乎一個學生的未來。近日,各地高考分數線陸續公布,志願填報成了考生和家長們的頭等大事,兩個月後,你將走進哪所學校,不僅僅取決於你的高考成績如何,最終還有你的高考志願填報如何選擇於取捨。
高考志願的填報涉及到數千所高校,歷年的錄取情況、今年的招生計劃、錄取規則等等方面的信息,數據量十分龐大。儘管學校都會發放高考填報志願的相關參考書籍,很多學生、家長仍然覺得不知該如何填報志願,於是,大數據填報高考志願火了起來。
試試搜索近似圖片
這些大數據公司的收費標準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大部分大數據公司表示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可預測所填報志願錄取的概率,從而提高錄取的概率,還聲稱可以得出哪些專業熱門,哪些職業薪酬高,吸引了大部分學生、家長的關注。很多家長就會有疑惑,到底這些大數據公司可不可靠?特別是那些收費高達上萬元的公司。
其實大數據填報志願完全是一種營銷手段,當下的熱門專業和職業薪酬,用大數據快捷地統計、分析出來,是很簡單的。但是,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現在的熱門專業還熱門嗎?現在的高薪職業還高薪嗎?
許多專家針對這一情況也紛紛表示,相對於傳統的志願填報方式,藉助大數據技術,更簡便、快捷一些,對考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可完全依賴於大數據分析。他們提醒,數據的參考價值還建立在一些大數據公司數據準確的基礎上,如果一些公司採集的數據不準確,那麼完全沒有參考價值,甚至有害。
填報志願最讓人頭疼的不是那堆數據,而是很多人擔心自己填報志願不夠專業,最終影響錄取效果,總想找一些「專家」幫忙知道填報,認為這樣可以提升錄取機率,才會讓這些大數據公司鑽了空子。
大學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辛辛苦苦學習了十多年,都想有一個好的結果,填報志願著急上火能夠理解,畢竟當時小編報志願的時候比高考的時候還緊張。但大家一定要保持理性,正確對待志願報考,不要迷信大數據公司。
小編覺得,如果只是幾百元,買個心理安慰,用作數據參考是可以的,如果是要花上上萬元的代價,那就不值得了。在這裡,小編也預祝所有的考生都能如願以償,進入自己嚮往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