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是篇來自知乎的問答,各路英雄好漢現身說法,以親身經歷,數據分析,和世界各地混校及單性別學校的升學成績單等例子告訴你,到底是混校好,還是單性別學校好?
樓主這個問題,作為一枚女校學生來說,無論怎麼回答似乎都不能很全面呢.不過很喜歡女校,尤其是從男女平等的角度來講,因為現在性別歧視在各國都還是存在(除少數北歐國家之外),作為年輕女性,在女校更能得到有競爭力的培養。當然本文閒扯的都是一些世界一流學校,克萊登大學和愛麗斯頓商學院之類就不討論了呵呵呵。
先來點學校介紹,我大女校Wellesley College培養了美國三分之二的女國務卿和下一屆美國總統候選人-Hillary Clition還有Madeline Albright;宋美齡女士也畢業於我校,美國第一位女性航天員,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的創始人Mary Scranton女士,通用汽車公司前副總裁楊雪蘭女士,美國高等法院第一位黑人女性大法官等等為女性領導力做出傑出貢獻的女士都畢業於此。
那麼,也許我們會問,如果在co-ed學校,難道不會出女性領導麼?答案是當然也會出啊,因為男女合校的學校也有很多傑出的男性和女性,但是請讓我稍微解釋一下現在為什麼還需要女校。
哈佛商學院做過一個很有名的實驗,給本院學生們讀一個人的故事,這個人工作中很上進,人品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在讀的過程中,給了這個人兩個名字——John和Mary,學生們覺得Mary有點mean,但是覺得John卻是一個好人。為什麼結果會有這麼不同?因為(好吧為了防止被噴我就說至少在美國,但其實在包含天朝的很多地區)絕大多數人,就算是接受過高等教育,也沒有擺脫對於性別的刻板認識-女人就應該是友好的,溫柔的,而男性也應該更加果斷,所以才導致如果看見一個女性在工作場所下達命令,就會覺得她很bitchy欺負人,女性加班加點熬夜工作,就會覺得她很自私不顧家人,女性穿著時尚得體在工作場所,就會覺得她穿的好看肯定是要去勾引誰,女性談到她們的成就,就會覺得她在炫耀- 相反,如果男性在工作場所下達命令,就會讚嘆他很有領導力,男性加班加點熬夜工作,就會讚嘆他很認真對待工作,男性穿著帥氣的西裝出入工作場所,就會誇獎真是得體,男性談到他們的成就,人們就會心服口服。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法律能夠改變多少的-雖然有法律禁止工作場所的歧視,但是不能禁止人們用兩種標準看待兩種性別。但是在女校,年輕女性們不用擔心是不是會被指責太bitchy,而且在她們人生中過去的十八年間,或多或少會被double standard困擾,如果進入co-ed學校和男性直接競爭,相當一部分女性可能在競爭開始之前就因為各種顧慮而退出。比如說,我們學校有的課會有旁邊學校的男生來聽,但他們卻有相當的自信能夠不看教授布置的reading就發表相關觀點-並不是男性基因中就存在盲目自大這一特點,但是整個社會的文化對於男權的宣揚還有對於男性的「男人味」的要求,就會導致無論在何種情況下,男性都會總體上比女性更自信,不管他們是對是錯,掌握的知識多少。
在女校,除了旁邊學校的男生,我們的同伴都只是有抱負,有競爭力的女性,所以性別約束就會少很多。在沒有「男性」這一參照物的比較下,我們可以更加自由的學習,參加活動,展現領導力。
幾個星期之前有中國家長來參觀學校,問我是不是大家都在這裡學做淑女。真是不想吐槽。那位家長口中的「淑女」大概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女性,雖然本校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傳統是畢業季滾鐵環大賽第一名最先嫁出去,我們現在早已經改成第一名最先當上大公司的CEO。女校的整個文化氛圍會讓女性更加自信,同時更加具有選擇權——要知道雖然有人是真的想當賢妻良母,但還是要先想清楚個人到底是被文化影響還是真心願意選擇屈居二線。
當然男女混淆也很不錯啦,比如說哈佛大學的各種論壇肯定比我大女校要多,我得知下個月劉雯要去哈佛做一個workshop的時候簡直驚呆了急忙求夥伴搞票,但是想想我大女校的各種潛移默化的對女性自尊的培養,是真正無價的東西。而且每天真的累成狗啦,我們經常鄙視哈佛和MIT的學生得A-很容易(當然我校有這種黑哈佛和麻省的傳統),大女校堅持grade deflation policy一個班平均成績不得超過B+,醫學預科還有想上法學院(非常注重GPA)的妹子們整天哭天嚎地完全沒辦法帶著性別標籤好吧。
男校這種東西呢.恩我只想說原來只有男性才能夠接受高等教育,從常青藤到公立大學有一點歷史的哪一個不是建校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只收白人男生?現在存在的不多,我覺得一方面男校本身吸引力不大(搞基麼?),另一方面也不像女校這樣有empowering women的使命感,所以存在感實在太。
也有很多很贊的夥伴們在既有男生也有女生的學校啊,環境一方麵塑造人,另一方面自身也很重要。最重要還是看個人追求什麼,和學校整體的契合度大不大吧:)
女校培養的是不是女強人?——培養的是有事業,能夠為社會發揮許多價值的女性。這樣的女性因為有自己的事業所以會被很多人認為是「事業型」或者「女強人」,但仔細想想,男人有事業的話會被說成「事業型男性」麼?會被說成「男強人」麼?這些語言都表現出對女性的期待大多局限於家庭內,現在勞動力解放的時代我真的很不喜歡看到潛意識裡還對女人有諸多工作上枷鎖的詞,比如bossy啊女強人啊之類。
女校les多不多?——女校存在的意義很大一部分是培養女性的平等和領導力,而這其中性別平等的基礎就是女人的性不應該被現有的男權社會禁錮。不僅僅是上文談到的slut-shaming culture是社會形成的文化對於異性戀女性的性約束,同性戀群體也被男權社會壓迫。所以女校會更加希望大家認識到這些枷鎖的存在,氛圍也很liberal,同性戀的比例大概保守估計有10%吧。(說實話,相比於異性戀比例90%,男生人數50%的學校,我很搞不懂有的人怎麼會反而覺得同性戀比例10%的人口稀少的女校很危險……)而且從科學上來講,人類的sexual preference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僅僅是平常劃分的heterosexual, homosexual, bisexual, asexual這樣固有的幾個點,而可以處在一個scale上的任意一個位置,所以大家如果覺得自己筆筆直的話也可能不是真的筆筆直喂。
女校怎麼找男朋友?——我們學校一般就和Harvard, MIT,Tufts解決了,其他學校不太清楚,不過找對象不是一般都會在附近的學校找麼?這個年紀只要想找還怕沒有麼呵呵呵。
要家裡背景很有錢才能上麼?——教育本身就是不公平的社會裡相對來說最公平的東西,如果申不上好學校我只能說不要總把原因歸結為家裡背景不夠雄厚,如果覺得自己因為家裡條件拼不過富二代的話就咬咬牙多學一點。我在學校裡面的中國好朋友有些也很富有很有權勢(還特別學霸),不過富二代那麼多,能來Wellesley及更難錄學校的的每年也不多,還是好好學習吧。自己有沒有特別努力持之以恆靜心的學習自己清楚,找藉口的人真的很討厭哦。而且我不知道要多少錢才算有錢。出國留學的有坐經濟艙有坐頭等艙有坐私人飛機,要比的話是沒有盡頭的。
我原來沒有聽說過國內的女校,不過看其他的回答裡面有提到對藝術這方面培養很多。但我覺得通識教育的精華就在於每一科都有涉獵,所以我們學校雖然藝術史這個系很大也很好,還是宣揚課程的多樣性。「因為是很好的女校所以藝術這方面的培養很好「折射的含義是」女生啊就要多學點藝術接受正兒八經美的薰陶「帶一點性別歧視的含義(因為要想想」為什么女性就應該多學些藝術?」如果說女人不用取悅任何人的話,藝術和所謂的美感對女人來說還有那麼重要麼?)。我覺得不論男女都應該懂基本的人文常識,這其中藝術就是很大一部分啊,所以除了藝術學校真的沒有必要宣揚藝術好。
純情米回答
僅針對高中而言的話,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參照一下鄰國日本的情況。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的《學校基本調查報告書》,2013年位於日本的高中共有4,981所。其中男女混學有4,523所,佔90.8%;而男女分校有449所,佔9.0%;剩下0.2%是沒有學生的學校。
再看下2013年東京大學合格者最多的高中Top10(數據來自各校主頁)
10所高中裡除了東京學藝大學附屬高中是男女混學以外,其餘9所全是初高中六年一貫制的男女分校。其中女校只有櫻蔭高中1所,男校佔了8所。記得2011年國內網絡瘋傳的《日本No.1頭腦王》中的選手京都大學醫學部的廣海涉和數奧冠軍關典史嗎,他們都是有名的灘高中畢業的。東大醫學部的龜谷航平的母校北海道拉薩爾高中也不賴,2013年的東京大學合格者數排到了第12名。Tips :圖中「現役」是指應屆考生,「浪人」是指復讀生。
以上可以看出,從升學成績上來說,日本的男女分校中學教學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男女分校教學的優點如下。
1.能夠提供最適合男生、女生的教育
很多腦科學家證明,男女的大腦結構有差異。男性的大腦擅於理解邏輯和空間信息,女性的大腦則擅長理解情感和語言。另外,男性和女性的記憶方法、畫面理解能力、情感處理方法也不同。
這些差異導致了男生和女生在感興趣的科目、行為舉止、學習速度、對待教師的方式、與朋友的相處方式的不一致。
來看一下PISA測試中的男女生得分差(黑三角是女生高於男生),可以明顯地發現女生在閱讀能力上優於男生,在數學能力上則劣於男生。
2.根據男女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
例子:
男生喜歡競爭,女生喜歡合作;
對男生用響亮的命令語氣,對女生用輕聲的溫和口吻說話;
採用男女分別會感興趣的書本教材、語音教材;
男校裡男老師多,女校裡女老師多;
3.不需要在意異性的看法
女生也能當團隊裡的指導者,在體育活動和理科實驗中更加活躍。跟男女混學的學校相比,戀愛方面的煩惱更少,形成的友誼更持久。可以討論一些女生僅有的,或的男生僅有的話題。同性教師更容易成為學生的榜樣和典範。不害怕在異性面前丟臉,勇於回答問題。不需要過於在意容貌與打扮,更容易集中精神。注重男女特色的教育,日本的女校會教茶道、插花、和服的穿法等。
4.頂尖男女分校的成績卓越
日本
歷年來東京大學合格學生數最多的高中Top10中大多數是男女分校。
英國
GSCE Lever Top10中90%是男女分校,Top50中80%是男女分校。
AS/A2 Lever Top10中90%所男女分校, Top50中86%是男女分校。
(Times Online 2010年3月24日)
韓國
2009年公布的高考(大學修學能力考試)成績
男校(345校)・・・平均305.3分
女校(292校) ・・・平均303.4分
共學(579校) ・・・平均291.4分
TOP100校中69所是男女分校。
結論
無視學生個體能力差異的話,男女分校更利於集中精力學習,混校則擅於培養與異性的溝通能力。男校畢業的後遺症是有些人上了大學後也只和同性交流,不懂如何和異性相處。我們研討小組裡有位M1的學長從小在男校念書,和女生說話不敢看眼睛,講不到兩句就遁走。而女校畢業的同學比較明顯的是個性鮮明,不扭扭捏捏,大學裡也容易延續中學時期的小團體(我們班4個櫻蔭高中畢業生)。另外男女分校的學生也會和他校辦聯誼聚餐,不是完全不能談戀愛的。
參考資料
文部科學省 《學校基本調查報告書2013》
中井俊已 《男女別學教育シンポジウム 基調講演》 2010
(原文來自知乎,更多回答請戳: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42377)
FindingSchool是什麼?
FindingSchool創建於2010年底,總部位於美國教育資源最為豐富的波⼠頓市,旨在提供客觀獨立的低齡美國私⽴院校搜索和多⾓度留學生活資訊。
FindingSchool能為您做什麼?
最全的美國私⽴初高中院校庫信息。涵蓋300所寄宿中學,1000所⾛讀中學,500所夏令營和上千家長點評。
活躍的多⾓度問答平臺。5000個問題,22000個回答,150多熱心顧問,家長和學生。所有問題解答率超過90%。
定期的每周線上講座和線下家⻓沙⻰互助分享會。
還有專欄,美⾼資料庫等,為您的美高⼀路助上一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