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61年探月史之二,地球與月球有共同「祖先」,月球更老

2020-12-22 弄潮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上文說到,1959年由蘇聯發射的「月球一號」是第一個成功到達月球軌道的探測器,此後,不甘示弱的美國也發射了幾次探月器。

月球就這樣成為了美蘇兩國太空競賽的主戰場。而在兩國的互相較量中,我們對頭頂上的那個「白盤子」從詩意的「白玉盤」,改作洋氣又專業的叫法「月球」。我們知道了月亮之上原來真的很寒冷,但並沒有嫦娥;知道了月球上是沒有空氣和水的,兔子也無法在上面生存;第一次知道從月球上看地球,原來它美得就像一顆「藍色瑪瑙」……

有人可能會說,沒有嫦娥姐姐和玉兔,我們都可以通過火箭送過去。這道理我都懂,不過這是後話,這篇文章說的是人類探月簡史,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美國在1966年發射的「探測者一號」,在月面上測量了月球的雷達反射率。於是蘇聯在以前「月球系列」的基礎上再次發射探月器,以示還擊。

一、1966年12月21日,蘇聯在拜科努爾發射了「月球13號」,24日在北緯18.25、西經60.03的風暴洋內軟著陸,距離「月球9號」著陸地只有400千米。它測量了月球的宇宙粒子反射率是25%;測得月壤密度約0.8克/釐米;測試了月壤30釐米的力學性質……30日,月球13號耗完最後一格電,永遠地在月球上長眠。

月球13號

二、1967年4月17日,美國發射了「探測者七號」探月器,也是在風暴洋著陸。這是美國第一個在月面軟著陸的探月器,它傳回了6315張高質量電視照片,攜帶的小挖土機可以在月巖上挖洞,然後用掃描器進行月壤成分分析,同時為以後的「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選址。

三、1969年7月16日,美國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了「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20日20時在寧靜海著陸,21日2時,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從登月艙緩緩邁向月面,在踏上月球的那一刻說了一句經典臺詞「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這是美國第一次載人登月,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人類踏足月球!個人看來,這是美蘇扳手腕的轉折點,勝利的天平向美國一方發生了傾斜。這第一次載人登月帶回了21.55千克月壤,有很多史無前例的發現:月球與地球有共同的「祖先」,由同一個天體分配;月球一些巖石年齡高達46億年,比地球還古老;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磁場、沒有有機物、更沒有生物;月球早期也被巖漿包裹……

阿波羅11號太空人拉開美國國旗

此後的探月活動全都是阿波羅登月,直到1972年。

四、1969年11月14日16時,美國發射了「阿波羅12號」飛船,19日6時54分在暴風海洋著陸,兩名太空人在月面停留了32小時,帶回了34.35千克月壤,也留下了大量足跡,後被NASA的探月器拍下照片,證明他們的載人登月是真的。由於月球沒有風化等自然環境的侵蝕,這些足跡最低可保存幾百年之久,除非受到隕石撞擊,而在月球正面是很難發生隕石撞擊的。

阿波羅12號太空人從登月艙緩緩走下

五、1970年9月12日,蘇聯發射了「月球16號」無人探月器,20日在月面軟著陸,7分鐘後,鑽入月面35釐米取得了101克月壤並密封,21日從月面起飛,24日返回地球。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無人月面採樣,蘇聯在一局挽回了一些顏面。

月球16號模擬器和它帶回的月壤樣本

六、1970年11月10日,蘇聯再次發射「月球17號」,17日在雨海軟著陸,第一次亮出月球車,並在月球上活動了322天,漫遊了10540米,進行了500多地點的月壤物理測試及20多個點多土壤化作分析。這次無人月球車震驚了全球,讓蘇聯在世界上再次煥發光彩。

月球17號的月球車

七、1971年1月31日,美國發射了「阿波羅14號」飛船,2月5日,在南緯27.1,西經172.39軟著陸。太空人艾倫·謝潑德,和艾德加·米切爾創下了長達9時17分活動紀錄,帶回了42.28千克月壤,另一個太空人斯圖爾特·羅薩留在指令艙內。但盛傳米切爾曾堅信有外星生命,並說他在登月途中受到過超自然力量的感召,因此他也是最受爭議的一名登月太空人。

不得不說,美蘇的月球競賽,讓我們對月球有了全新的認識,擴展了我們月球及地球的知識,原來月球與地球是親密的「兄弟關係」,而它卻與地球的環境卻有天壤之別。

相關焦點

  • 月球有望成為第八大洲,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人類穿什麼衣服
    宇宙之中存在著無限的可能,當人類第一次抬頭望向布滿繁星的夜空一定會對廣袤無垠的宇宙產生很多思考.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時至今日,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仍然沒有停止,以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有可能在可視的時間段內開發利用月球,屆時月球將會成為繼地球七大洲以後的第八大洲
  • 美國慶登月50周年,說探月意義重大,月球對人類到底有啥利弊?
    美國在1961年5月開始實施「阿波羅」計劃,耗資255億美元,歷時約11年,到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結束,1969年7月21日首次登月至今50年。參與那次計劃的約有兩萬多家企業、200多所大學,以及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
  • 人類探月史之三,「嫦娥一號」繪製月球全景圖,美國探尋礦產氦3
    可惜的是,美國在1972年的阿波羅17號任務後,再也沒有載人登月,就算有幾次探月器的發射,也是撞擊性的硬著陸,連月壤都沒有帶回。二、1998年1月6日,美國發射了「月球勘探者號」,這是1972年的阿波羅17號後美國發射的第一個探月器。與以往的阿波羅登月任務不同,這是一個在100千米上空對月球進行全面勘察的衛星,為人類未來建立基地以及星際探索的跳板提供全面的數據。
  • 人類不再登月的真實原因是啥?科學家發現:月球一直在監視著地球
    諸多隕石和星球上,又是否有與我們人類相同的生命體存在?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類。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們時至今日終於把探索宇宙變成了現實,一枚枚火箭帶著各種各樣的衛星衝向宇宙,我們也得以掀開宇宙神秘面紗的一角,以管窺豹地尋求宇宙的真容,而距離地球最近的月球,就成了我們涉足宇宙的第一顆星球。一、人類探月的歷史要從何說起?
  • 你知道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嗎?
    你有沒有想過,人類的未來究竟要往何處去?廣袤的宇宙中我們是否永恆孤獨?科學與幻想究竟有沒有終結?✍️仰望星空的小編  阿波羅11號是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發射於1969年7月16日。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17分43秒(休斯頓時間),尼爾·阿姆斯特朗與巴茲·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未來十年將在月球建立科研站
    未來十年中國將在月球南極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作為整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與未來探月四期工程承上啟下的重要任務,嫦娥四號的一小步,無疑是整個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的一大步。吳偉仁表示,未來十年中國將在月球南極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我國將邁入世界航天強國前列。
  • 細說人類61年艱辛探月史之一,第一架探月器竟被太陽引力拐跑了
    人類自古就對美麗的月亮有無限嚮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艱辛的漫長探月徵程。為了心目中的夢想進行了無數次測算,向38萬千米外的太空鄰居發送了一個個探測器,只為有一天她的資源能為我所用。
  • 美國放緩了探索月球的腳步,中國會如何開展探月活動
    人類第一次登月是在1969年,當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時,說出了那句火遍全球的話:「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然而轉眼過去了近50年,人類的太空探索似乎變得止步不前了,這又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要清楚當時的探月背景是在美蘇爭霸下發生的,誰第一個登上月球,就象徵著誰的實力最強。這種互相競爭的環境,也加速了人們登陸月球的步伐,美國在1969年至1972年間先後6次登陸月球。蘇聯雖然曾把太空人加加林送往太空,並且在70年代發射了兩個探測器著陸月球,但從未實現過載人登月。
  • 月球探測六十年·中國力量
    >21世紀的深空探測,又有兩個國家加入其中,那就是中國和印度。嫦娥二號部分重要成果 | 探月工程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著陸月球表面,並釋放月球車玉兔號,這是人類繼美國的阿波羅號和蘇聯的月球號任務的37年以來再一次成功完成著陸器和月球車的著陸任務
  • 尋蹤人類探月之旅——賞月 奔月 望月 探月
    地球與月球在圍繞著它們的共同質心轉動,因此,在天文學上專門將地球與月球稱為「地月系統」,並作為一個整體去研究。「為什麼我們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面?」人們常常問道。要知道,月球的存在對於維持地球自轉軸的穩定非常重要,而月球引力引起的潮汐作用甚至比太陽還要大。由於「潮汐鎖定」的原因,月球的自轉和公轉速度相同,使得它總是只有一面朝向地球,而地球上的我們也就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了。
  • 到月球旅行到底有多難?
    1903年美國卡特兄弟發明世界上第一駕飛機,人類第一次掙脫地球引力的束縛,將足跡拓展至天空;1957年前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類吹響了進軍外太空的號角;1969年美國 「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飛船登陸月球,人類第一次將自己的足跡留在月球表面。我們中國人探月起步更晚。一切還要從一次意外發現說起。
  •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收官:「胖五」送「嫦娥」奔月,再從月球...
    深空探測能夠幫助人類研究太陽系及宇宙的起源、演變和現狀,認識空間現象和地球自然系統之間的關係,並為人類今後開拓更為廣闊的疆域打下基礎,是了解地球、太陽系和宇宙,進而考察、勘探和駐留在太陽系內其他天體的第一步。
  • 國家航天局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
    已經85歲的歐陽自遠激動地說,40多年前,他和其他中國科研人員一起,只用美國人贈送的0.5克月巖就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今中國人靠著自己的力量從月球取回了1700多克樣品,加上先進的科研設備和執著的科研精神,一定可以取得更多成果。「這次嫦娥五號完成採樣的地區此前沒有人類探測器抵達,地質年齡也更年輕,保存了很多未知的月球奧秘,科研意義重大。」他說。
  • 在過去的40年裡,為什麼人類不再擁有登月,因為月球正盯著地球
    月球是地球的鄰居,自古以來,我們流傳著許多關於月亮的詩,使用時間最長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因為月亮自古就寄託著人們的思鄉之情。我最喜歡是一首描寫蘇軾《水調歌頭》中月亮的詩:人有悲歡離合,月亮有陰晴圓失蹤,這在古代很難完成。
  • 月球背面存在外星人?中國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揭開謎底!
    此前,月球背面在科學家的眼中始終是一塊從未被開發的土地,人們知道月球在自轉的同時,也圍繞著地球公轉,在潮汐作用的影響下,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僅能看到月球的正面,也就是月球始終朝向人類的這一面,被稱為「月球背面」的另外一面,人類一直以來都對其了解甚少,自從我國把將要登錄月球背面的消息發布出去後,有著「嫦娥之父」美譽的歐陽院士就收到了無數關於月球背面的警告信,甚至還有傳言表示
  • 月球發現氦3資源,地球上不足1噸,而月球數量超過100萬噸
    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地球以外的世界,不斷地發展航天事業,希望屆時可以在某一天體上發現礦產資源,以緩解地球的燃眉之急。幸好的是,皇天不負有心人,月球有可能會再次成為人類的「救星」。對於月球,人類與之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自古以來便建立了不可分離的關係。月球是人類開啟「太空競賽」的第一站。
  • 人類為何對旅居月球興趣不高?月球雖不適合居住,但並非全無可能
    月球是與地球最近的宇宙天體,也是地球唯一的一顆衛星。在太陽系的四顆巖質行星之中,只有地球和火星擁有衛星,地球有一顆,而火星有兩顆。地球雖然只有一顆衛星,但卻是重質不重量。因為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宇宙天體,所以人類探索宇宙之路就是從月球開始的,如曾經備受矚目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就是典型的例子。2019年中國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又為人類的探月史樹立了一座新的裡程碑。可能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時刻處於自轉之中的宇宙天體會有背面一說呢?
  • 「五姑娘」成功抵達地球,其攜帶的「土」或將揭示月球身世之謎!
    圖為五姑娘返回地球12月17日凌晨,經歷19天的地外太空取樣之旅,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2千克的月球土壤成功抵達內蒙古市的四子王旗,這是自從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壤以來,人類再次登上月球。
  • 月球背面隱藏著什麼秘密?為什麼人類對月球背面這麼執著?
    月球在天空中沿著橢圓的軌道運行,而在運行過程中,由於其位置的變化,月亮會產生輕微的搖擺,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看到一絲月球的背面;在一年的不同時間中,我們可以從地球上看到59%的月球表面。但是,直到第一次探月任務繞月飛行之前,人們對月球背面那邊究竟有什麼還一無所知。人們常常錯誤地認為月球的另一邊是常年黑暗的,但相反,它和月球近地的那一面一樣也會經歷晝夜循環。
  • 月球成大國博弈場!探月工程如火如荼,2022年中國或創新裡程碑
    日前,經過約19個小時的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按照預定形式,擇機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此次嫦娥五號的採樣成功,標誌著中國探月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並為後續載人登月打下堅實的人才、科技和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