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坤集團旗下物業公司二闖IPO上市前夜突擊分紅為哪般?

2020-12-17 東方財富快訊

鴻坤集團旗下的物業公司申請上市一波三折。

近日,燁星集團再度遞交IPO申請,並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預計3月13日上市。這是繼2019年7月遞表失效後,燁星集團再度IPO申請。燁星集團原名為北京鴻坤瑞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鴻坤物業」),是鴻坤集團旗下物業公司。

早在2018年8月,鴻坤集團旗下的物業公司就曾在新三板掛牌,但在其上市不足5月之時就匆匆摘牌。通過招股書得知,新三板終止掛牌的原因基於公司的業務發展戰略,以及其有意透過在聯交所增加與國際投資者及市場的接觸。

2月28日,燁星集團發布公告稱,全球發售項下的發售股份數目為1億股股份(視乎超額配股權而定),其中公開發售初步提呈1000萬股股份,及根據配售初步提呈9000萬股股份。每股最高發售價為1.58港元及預期每股最低發售價為1.25港元。

另據智通財經顯示,截至3月5日,燁星集團已錄得159.57億元孖展(「孖展」,是香港對槓桿式交易制度的稱呼,又稱保證金交易),超購逾1008倍。

對於鴻坤集團為何拆分物業服務獨立上市?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新三板摘牌,轉投港股上市將如何作為?上市成功後,獲得的投資收益將運用在哪方面?等相關問題,《商學院》記者致函致電鴻坤物業(燁星集團),對方表示以暫時不對外發布信息。

再次申請上市

燁星集團前身鴻坤物業起家北京,招股書顯示,鴻坤物業目前主要有三類業務:物業管理服務、物業開發商相關服務、增值服務。其中,物業管理服務業務(住宅+非住宅物業)收益佔比超60%,是收入的主要來源。

鴻坤物業於2018年8月1日在新三板掛牌,僅僅4個月後便於2018年12月19日從新三板摘牌。通過招股書得知,新三板終止掛牌的原因基於公司的業務發展戰略,以及其有意透過在聯交所增加與國際投資者及市場的接觸。

終止掛牌之前,鴻坤物業有3000萬股已發行股份,與新三板掛牌後的已發行股份數目相同。在新三板掛牌期間,公司股份並無買賣也無進行集資。因此,在新三板掛牌期間無市值。

2019年7月30日,鴻坤物業更名為燁星集團,並在港交所首次披露了招股說明書。

首次遞表失效後,燁星集團在2020年1月31日再度遞表,並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預期於3月13日掛牌上市。截止到3月5日,公開發售部分已獲超額認購1000倍以上。

克而瑞高級研究員湯曉晨告訴《商學院》記者,燁星集團遞表失效不代表申請上市失敗,失效原因主要是進程中時間有變或者資料更新不及時。

一般而言,港股IPO申請進程在3-6個月時間,按照港交所規定,企業未在6個月內完成上市的,需要重新提交申請。

對於燁星集團認購倍數高的現象,湯曉晨認為還是市場打新太過瘋狂,並不能反映公司價值,真正上市還是可能破發的。

打新是個人參與還未上市的新股申購,一般投資圈會認為新股必賺,所以對熱門的板塊和股票,券商也會鼓動散戶去參與新股申購,因為個人散戶多,並不是專業投資者,所以有時候打新比較盲目瘋狂。這就會造成認購倍數非常高的情況。

現在關注物業板塊的人突然變多了,因為疫情的影響,加上社區封閉等因素,物業要負擔起幫助居民採購生活物資、提供線上醫療服務甚至要對接聯繫大型醫院等,物管人員搶佔了「最後一公裡」乃至「最後50米」,成了離住戶最近的人。讓原本只是社區「小透明」的物業管理,一下子搶佔了C位優勢。

突擊分紅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8月31日,燁星集團期末現金及現金等面值為0.21億元,較期初的9275萬元下降了7136.3萬元。在此期間,公司向股東派發股息3550萬元,燁星集團當期淨利潤只有2063.1萬元,而派發股息是淨利潤的1.72倍。

湯曉晨告訴《商學院》記者,政策上對上市前分紅並沒有限制,突擊分紅相當於把利潤裝自己口袋了,這對家族企業來講案例不少,大股東賺錢了,但沒有投入業務發展,肯定對業務發展不好。

在張波看來,燁星集團分紅多少本身並不一定和淨利潤的變動相關,往往會出現集中分紅或長期贏利但不分紅的現象。因此,綜合來看這次分紅本身和更多是出對於老股東權益的保障。

燁星集團由由盛達豐和凱宏策略分別持股79.26%和20.74%。鴻坤集團創始人趙彬之子趙偉豪持有盛達豐有98.62%的股份,即將上市的燁星以實控人趙偉豪為核心。

湯曉晨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投資者對物業板塊的關注度較高,物業板塊的上市仍在起步期,對物業公司來講,提早上市能夠獲得更高的關注度,獲得較高的溢價。當前物業管理行業正處在跑馬圈地階段,對鴻坤物業這樣的中小型物業公司而言,可以通過上市獲得品牌和資源的擴展,以加速物業板塊的發展,佔據一定的先機。

在過往的業績中,燁星集團幾乎所有的營收都來自於鴻坤集團開發的物業項目,根據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以及2019年前八個月從鴻坤集團開發的物業獲得物業管理服務的大部分收益,分別佔來自物業管理服務總收益的100.0%、100.0%、約98.4%及98.5%。

財務數據顯示,2016-2018年,燁星集團分別實現營收約1.17億元、1.92億元、2.51億元;增長率分別為64.42%、31.12%。而在淨利潤方面,2016年-2018年分別為1755萬元、3557萬元、3722萬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02.67%、4.42%。2019年前8個月營收約為1.75億元,淨利潤為2063.1萬元,淨利潤同比下降22%。

湯曉晨指出,一般來講,營收利潤都保持增長是最好的,鴻坤物業本身體量較小,個別因素的變動對利潤的最終呈現影響比較大,經營情況不是很穩定。鴻坤物業之前的高增長跟鴻坤地產的非主業務的發展有關,所以前期其實增速較高也不是很持續的。

多年前鴻坤集團就喊出了千億目標,但其規模發展一直沒能實現提速,根據克而瑞《2019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200排行榜》鴻坤集團累計權益銷售金額162.5億元,排名121。鴻坤集團如果「掉隊」,對於高度依賴母公司的燁星集團來說,未來長期業績不確定性也會增大。

湯曉晨稱:「資本市場在給予物業公司估值時非常看重物業服務企業的增長確定性,因此量級較小的物業公司必須表現出自身持續的增長能力才能被投資者看好。」她認為這類企業發展其實更依賴企業管理層的業務開拓能力,如通過上市後獲得的資金和資源,提高自身業績的增速以獲得投資者青睞,除了規模增長能力的加強,還可挖掘增值服務的發展潛力,以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向《商學院》記者分析道, 體量較小的物業公司,可以聚焦重點區域,提高在優勢地區裡面的市場佔有率;此外,物業管理還是一個輕資產類的服務,要提高服務質量和突出自身品牌特點。

拆分物業上市背後?

2019年以來,地產拆分物業板塊上市成熱潮,碧桂園、雅居樂、中海、保利、新城、濱江、奧園等旗下物業服務公司先後登陸港交所。

2020年更延續拆分物業上市的熱潮,除了鴻坤集團旗下燁星集團,正榮服務、金融街服務、宋都物業等5家物業公司提交了赴港上市申請;同時,卓越物業、朗詩綠色生活以及華潤置地旗下物業管理企業也被傳出有上市計劃。

這些房地產旗下物業服務企業為何紛紛走上獨立掛牌上市?背後又有哪些啟示 ?

湯曉晨認為獨立上市的大背景實際上是物業管理作為一個行業獨立發展,開始走向成熟期。過去物業管理是開發板塊的售後環節,依賴開發商補貼,並沒有顯示出自身的獨立價值。而行業逐步成熟的過程中,物業服務本身的走向市場化,其經營特點和業務模式又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在後開發時代,物業服務的可延展空間巨大,因此,將物業板塊獨立分拆上市,能夠更好的促進物業板塊的價值發揮,培育後開發時代的另一個增長極。

在張宏偉看來,通過拆分物業獨立上市,開拓企業的融資聚到。通過這兩年調控以來,房地產企業整個資金面需求壓力較大,建立一個新的融資平臺來緩決資金壓力,也有利於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力量快速地規模化。

現階段房地產市場將逐步進入存量房時代,購房者(社區居民)的需求將轉向品質或增值服務的提升,這意味著物業管理服務將成為存量房領域重點布局的市場,並且也有利於企業提升企業利潤率、規避市場風險。

一般而言母公司選擇分拆上市的具體動機可能不盡相同,但最直接和基礎的目的便是為了獲得融資,以實現股東的利益的增加。在分拆上市對母子公司的融資能力都有提升,對母公司而言,分拆上市能為其獲取子公司的資產溢價,而對子公司而言,分拆上市搭建了自行融資的平臺、獲得了融資權利。

對此,湯曉晨表示物業管理行業本身的特性導致其對融資的剛性需求並不大,目前上市物業服務企業的融資額度大的在幾十億元,小的僅有幾個億元,這部分資金更多的會被用來支持自身的規模拓展。如通過收併購整合小型物業公司,或通過投入到內部的數位化建設,提升社區服務的技術水平,開發增值服務收入,降低人工成本。藉助物業服務企業自身的融資來直接支撐房地產開發環節無論從絕對的資金量和合法性上都存在難度。但物業板塊的獨立上市對公司的控股股東自身來講,確實可以實現財務的擴張。

(文章來源:商學院)

相關焦點

  • 鴻坤旗下物業公司提交上市申請,擬赴港IPO
    繼金融街物業、宋都服務之後,燁星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燁星控股」)也於1月31日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這也是其繼去年7月底遞交招股書失效後的最新一次動作。資料顯示,燁星控股成立於2003年,為北京鴻坤瑞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母公司。
  • 鴻坤物業公司「燁星集團」赴港IPO 通過聆訊
    來源: 風財訊鳳凰網房產快訊 2月25日晚間,鴻坤集團旗下「燁星集團」通過聆訊,獨家保薦人為同人融資,該公司為鴻坤集團旗下物業公司。燁星集團的主要運營附屬公司是北京鴻坤瑞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而北京鴻坤正是2003年在鴻坤集團旗下成立的物業開發公司,最終實控人為鴻坤集團創始人趙彬之子趙偉豪。燁星集團的業務劃分為三部分,物業管理服務、物業開發商相關服務及增值服務。
  • 鴻坤物業公司港交所遞招股書 預計2019年溢利最低2580萬元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觀點地產網訊:近日,北京鴻坤瑞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母公司燁星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公布IPO招股書,擬赴港上市。觀點地產新媒體查閱獲悉,該公司為鴻坤集團旗下物業公司,在上市前的招股書架構中,其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為趙偉豪先生及其父親趙彬先生、其母親吳虹女士,合計持有79.26%的股份。
  • 直擊物業百強大咖 | 鴻坤瑞邦物業吳國卿:物業之間的競爭是人才的...
    吳國卿:物業行業有幾十年發展史,我認為目前物業公司之間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獲得更好的人才團隊,公司的發展可能會更迅速。對於人才的培養和選拔,鴻坤物業有自己的人才機制。一是自己內部擴大管理培訓生的培養,二是選擇跨界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鴻坤物業非常重視非物業行業的人才的加入,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的創新視角,助力物業公司的發展。
  • 上市前夜突擊分紅,國泰新點國企改制放血衝科
    權衡財經iqhcj發現,國泰新點由國企激勵管理層而來,服務的客戶也是國企和事業單位,銷售費用居高不下,人數不斷增長下,新增合同卻未同比例增長,上市前的突擊分紅落袋為安,投資者可謂有目共睹,如何唱好科創板這齣大戲,或還需國泰新點更多的亮點展示。
  • 赴港記丨疫情之下,一家物業公司的赴港上市之路
    並非集中住宅業務在赴港之前燁星集團也曾於2018年6月29日在新三板掛牌以北京鴻坤物業掛牌,並於2018年12月19日終止,且改名為燁星集團。2019年7月,改名後,燁星集團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但是當時因為上市排隊時間過長,超過了半年財報有效期,並於2020年1月31日重新提交在港提交上市申請。
  • 燁星集團:背靠大樹難乘涼丨物管IPO洞見②
    2020年伊始,繼興業物聯上市後,鴻坤集團旗下燁星物業也成功赴港上市,成為疫情下第二家完成IPO的物管企業,並一度獲得近2000倍認購,光環閃亮。然而,若將其放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便可見隱憂重重。一波三折上市路鴻坤物業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事實上,早在2018年8月,鴻坤物業就曾在新三板掛牌,但短短5個月不到便摘牌離場,改道港股。
  • 房企物業爭上市:四季度IPO發行規模將遠大於前三季總和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世茂服務在管面積為8570萬平方米,合約建築面積達1.25億平方米;2017年到2019年,公司收入由10.42億元增加至24.8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54.5%。可即便如此,上市當天,世茂服務仍出現破發,雖最終保住了16.6港元/股的發行價,但此後幾日股價上下震蕩,截至11月6日的收盤價為16港元/股,較發行價微跌。
  • IPO簡報|香港模板工程分包商天任集團二闖港交所
    來源:丫丫港股圈「丫丫港股圈」----香港模板工程分包商天任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二闖港交所在經歷了2019年的暴亂,再加上新冠疫情大流行造成的經濟疲軟,預計香港建築業將在2020年萎縮9.2%。在此大背景下,與建築業唇齒相依的模板工程企業天任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二次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同人融資有限公司為其保薦人。據了解,該公司已經在去年11月底就曾向港交所主板遞表。圖片來源:天任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招股書公司介紹中天建設集團是湖南一家有著20年經營歷史的模板工程分包商,於往績記錄期內,集團主要通過使用木材及夾板向客戶提供傳統模板。
  • 「張小泉」謀求上市:業績藏隱憂、突擊分紅被疑「剪刀手」圈錢
    日前,快四百歲的老字號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張小泉」)準備衝刺創業板,一旦成功上市,其將成為A股市場上「剪刀第一股」。老字號借道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無可厚非,但《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張小泉財務狀況優良,帳面擁有1.53億元貨幣資金,無長短期有息借款,卻趕在上市前突擊分紅3510萬。
  • 中國文旅二闖IPO:資產負債率299.4% 專家:主營實為房地產銷售
    10月24日,港交所披露資料顯示,中國文旅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文旅)申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國泰君安國際為其獨家保薦人。該公司曾於2020年4月17日向港交所遞表IPO,而後失效。作為一家依賴銷售物業的文旅公司,中國文旅集團第一次招股說明書失效沒有上市,隨即便匆忙更新招股書再度發起上市的原因是什麼?
  • 財鑫聞|青島中加特IPO上會前夜突然被叫停!公司「提款機」式分紅...
    (上會前夜撤回IPO申請文件) 上會前夜突遭終止審核 據悉,上海證券交易所於今年5月8日受理了中加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文件,並按照規定進行了審核。
  • 突擊分紅存疑:嘉美包裝衝刺IPO 養元飲品貢獻6成營收
    嘉美包裝的前五大客戶主要有養元飲品、王老吉、銀鷺集團、達利集團、喜多多、統一實業等,2015-2018年1-6月,合計銷售收入佔其營收比重分別為84.74%、76.99%、72.45%和80.32%。而報告期內,主打「六個核桃」、賣了21年核桃飲品的養元飲品一直為嘉美包裝第一大客戶。
  • 袁春去職鴻坤物業董事長
    鴻坤地產集團總裁袁春樂居財經訊 王帥 6月5日,樂居財經獲悉,鴻坤地產集團總裁袁春去職鴻坤物業董事長,鴻坤物業總經理吳國卿接任。據企查查信息顯示,鴻坤物業引入新投資人凱宏策略有限公司,企業類型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中外合資),註冊資本增至3162.5萬元,董事袁春退出,新增董事李燕萍。據了解,鴻坤物業曾在2009年、2018年兩次列為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被執行人,法律訴訟228例。
  • 不負時光 破浪而行 鴻坤集團2020第二屆鴻樂季燃情收官
    線上,鴻坤以雲開幕的方式正式邀請廣大鴻民參與,在抖音平臺發起「全民樂動 拍同款」體育活動,分享花樣運動姿勢;線下,鴻坤美術館聯合專業藝術機構到鴻坤旗下的各大社區舉辦兒童美育培養課堂;鴻坤聯合廣大客戶、業主、員工和社會愛心人士為貧困山區小學捐贈夢想圖書館;鴻坤物業從各個維度進行提升與改進,旨在不斷提高園區的生活服務能力,為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有些美好,歷久彌新;有些美好,值得收藏。
  • 中民未來40%和中民物業60%股權轉賣港股上市公司
    近日,財聯社記者獨家獲悉,中民未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未來」)近期將其持有的中民未來物業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物業」)60%股權和中民投持有的中民未來40%股權(此40%股權轉讓或存不確定性)轉讓給一家港股上市公司。雙方已經籤署初步協議,而買方已支付部分定金。截至發稿,就此事記者未收到中民未來的回覆。
  • 新股前瞻|燁星集團2月底開簿,預計3月11日正式赴港
    艾德一站通訊,據市場消息,鴻坤集團旗下的物業平臺——燁星集團將於近期赴港IPO,預計將於2月底開簿,3月11日正式登陸港交所。截至發稿當日,燁星集團暫未通過港交所聆訊。
  • 東鵬特飲IPO前業績暴增:上市意圖存疑 「牛虎」夾擊下突圍勝算幾何?
    2020年4月末,公司以快於市場平均速度的7個月時間到達上市排隊期,擬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不過,企業IPO前的一系列動作,卻讓各界感到迷惑。例如東鵬飲料在IPO前一周突擊分紅,近一年盈利功力反常性大漲,這也讓外界質疑東鵬特飲的上市意圖實為圈錢,從而引發股民對其上市後會出現業績快速變臉的擔憂。
  • 上市前突擊分紅96億
    但奇怪的是,在上市前農夫山泉突擊分紅96億元,可以說直接將公司所賺的三年利潤分發殆盡明明2017年和2018年的分紅金額都為3.67億元,2019年的分紅竟是前兩年的26倍。其中,創始人鍾睒睒獨得83.9億。為了緩解分紅帶來的現金流惡化,農夫山泉甚至不惜找銀行借了10億元。
  • 斯迪克再闖IPO 欲圓上市夢的背後:核心人員離職與「貓膩」並存
    斯迪克之所以成為當日上會企業的焦點,除了在四年前其曾有首闖IPO發審會卻前夜被臨時叫停撤銷材料而宣告失敗的經歷外,對外宣稱的「蘋果、華為、三星等知名品牌終端認證供應商」的身份也為其吸引了不少的目光,更為重要的是,這家以高科技為「噱頭」並號稱擁有640項專利的企業,其實控人竟曾是一位連高中學歷都不正經算補上的「小保安」。不過「小保安」要圓「上市」夢,卻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