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應是父賢子孝 人倫歡聚時刻「不忘初心」

2020-12-08 愚見愚聞

昨天是父親節,很多人勾起情腸,親情爆棚,應該很多家庭都是歡聚看望老人,同老人一起享受天倫之樂,這是人之常情,沒有親情,又何來友愛?所以這是一個值得慶祝、歡聚的好日子。

我喜歡在歷史中找到一些感覺,可能也是我對生命的一種探索吧。首先聲明我不是賣書的,我只是愛看書,試圖通古博今。最近一直在看洪邁《容齋隨筆》,恰好看到洪邁總結的幾篇古人論述親情的文章,覺得頗有感觸,因此摘抄下來,並結合今天,加上自己的一些淺薄感悟。原文如下:

容齋隨筆卷 三 67、賢父兄子弟

宋謝晦為右衛將軍,權遇己重,自彭城還都迎家,賓客輻輳。兄瞻驚駭曰:「汝名位未多,而人歸趣乃爾,此豈門戶之福邪?」乃以籬隔門庭,曰:「吾不忍見此。」又言主宋公裕,特乞降黜,以保衰門。及晦立佐命功,瞻意憂懼,遇病,不療而卒。晦果覆其宗。顏竣於孝武有功貴重,其父延之,常語之曰:「吾平生不喜見要人,今不幸見汝。」嘗早詣竣,見賓客盈門,竣尚未起,延之怒曰:「汝出糞土之中,升雲霞之上,遽驕傲如此,其能久乎?」竣竟為孝武所誅。延之、瞻可謂賢父兄矣。

隋高熲拜為僕射,其母戒之曰:「汝富貴已極,但有一斫爾!」熲由是常恐禍變,及罷免為民,歡然無恨色,後亦不免為煬帝所誅。唐潘孟陽為侍郎,年未四十,母曰:「以爾之材,而位丞郎,使吾憂之。」嚴武卒,母哭曰:「而今而後,吾知免為官婢。」三者可謂賢母矣。

褚淵助蕭道成篡宋為齊,淵從弟炤謂淵子賁曰:「不知汝家司空將一家物與一家,亦復何謂?」及淵為司徒,炤嘆曰:「門戶不幸,乃復有今日之拜。」淵卒,世子賁恥其父失節,服除遂不仕,以爵與其弟,屏居終身。齊王晏助明帝奪國,從弟思遠曰:「兄將來何以自立?若及此引決,猶可何全門戶。」及拜驃騎將軍,集會子弟,謂思遠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勸吾自裁,若從其語,豈有今日?」思遠曰:「如阿戎所見,今猶未晚也。」晏嘆曰:「世乃有勸人死者!」晏果為明帝所誅。炤、賁、思遠,可為賢子弟矣。

譯文:

南朝宋謝晦任右衛將軍,權勢很大,從彭城(今江蘇徐州)回京接家眷,賓客車馬擁擠。他的哥哥謝瞻很害怕,說:「你名聲地位都不高,別人就如此巴結討好,這哪裡是家門的福分呢?」於是就用籬笆隔開庭院,說:「我不願看到這種情況。」又請求宋公劉裕對自己降級或免職,以便保住即將衰落的家門。等到謝晦立了建國大功,謝瞻又憂又怕,得了病,不去治療,於是就死去了。謝晦後來果然被滅族。

顏竣為送孝帝立了大功,官位很高,他父親顏延之常對他說:「我平生不喜歡看到有權勢的人,現在卻不幸見到了你。」有一天早晨去看顏竣,見賓客滿門,可顏竣還沒有起床,顏延之大為惱火,說:「你出身於糞土之中,卻升到雲霄之上,現在竟如此驕傲,難道能長久嗎?」顏竣最終被孝帝殺死。顏延之、謝瞻都可以稱得上是賢明父兄了。

隋高穎被封為僕射,他母親告誡他說:「你富貴已經達到頂點,只能等一個砍頭罷了。」隋高穎因此常怕有禍變發生,等到罷官為民,欣喜異常,絲毫沒有怨恨的顏色,但後來還是難免被隋煬帝殺害。唐朝潘孟陽任侍郎時,還不到四十歲,他母親說:「以你的才能,竟當了丞郎,這實在讓我擔驚受怕。」嚴武去世,他母親哭著說:「從今以後,我知道不會當官家的奴婢了。」這三位可算是賢明的母親了。

褚淵幫助蕭道成篡奪皇位,建立齊國,褚淵的堂弟對褚淵的兒子褚賁說:「我不知道你家司空把一家的東西送給另一家,是什麼意思?」等到褚淵當了司徒,褚炤嘆息說:「家門不幸,竟又有今天的封官。」褚淵死後,他的兒子以父親失節為恥辱,服喪期滿,不再做官,把爵位讓給弟弟,自己終身隱居。王晏幫助齊明帝奪取了帝位,堂弟王思遠說:「兄將來怎麼立身?如果能現在就自殺,還可以保住門戶。」王晏被任命為驃騎將軍後,又召集子弟對王思的哥哥王思微說:「隆昌元年(494年)底,思遠弟勸我自殺,如果聽了他的話,哪裡會有今天?」王思遠說:「依我看,今天還不晚。」王晏嘆息說:「世界上竟有勸人自殺的。」王晏後來果然被齊明帝殺死。褚炤、褚賁、王思遠可以說是賢明的子弟了。

以上是原文和譯文。我看過後深感古人思想純淨而有遠見。古人的詩書傳家,結合今天來說,正好應了那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真正的親情,是上能為父母、長輩考慮,下能替子弟、後代思慮深遠,才是長久之道。君不見而今物慾橫流之下,很多人一人拔而家族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享受親朋好友誇讚和高朋滿座阿諛之時,在享受父輩成就和財富時,在惠及子孫後代時,有沒有過古人的思想和覺悟呢?

相關焦點

  •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有無道理?老祖宗的忠告不得不聽
    這句話就是:「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那麼在如今的時代中,我們該如何理解這樣的兩句話呢? 馬皇后出生名門,但是母親早忘,父親也在她童年時被人殺害,無奈在她幼年時,只能跟隨著父親的好友郭子興夫婦,好在郭子興夫婦將她視為己出,在這之後,郭子興組織義軍反抗元朝暴力統治,
  • 農村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是啥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什麼意思?說的挺有道理!文/農夫也瘋狂大家好,我是農夫,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從小就對農村的俗語、農諺比較感興趣,之前也和大家分享了不少一些農村流傳的比較經典的俗語。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你知道是什麼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這句俗語的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其意思是說如果妻子比較的賢惠,那麼丈夫就會少了很多的禍事,也就是說丈夫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如果子女比較孝順,那父母就能少操心,在老了以後能夠安享晚年。
  • 傳統文化與生活,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我敢說子不孝也是父之過
    孩子出問題,父母有推卸不掉的責任。因為,生活在同一個家庭裡,當一個孩子在某個方面出現嚴重問題時,做父母的不可能沒有感覺到。所以必須善誘、扶正、警告、督促,而不是過於溺愛,溺愛必出逆子,人倫顛倒就是違背了人道。
  • 父親節圖片朋友圈父親節快樂我愛爸爸說說配圖 父親節諺語詩句
    父親節圖片朋友圈QQ空間父親節說說配圖 父親節諺語詩句  6月17日是父親節,為我們撐起一個家的父親,你準備好和他說節日快樂嗎?  每年6月的第3個星期日是父親節。相對於母親節,父親節一般不常被人重視。然而,當母親含辛茹苦地照顧我們時,父親也在努力地扮演著堅韌如山的角色。
  • 父親節起源什麼時候?漫談中國傳統孝文化的起源
    當夏天與愛這兩個話題相遇的時候,總是想讓人說一點兒什麼。父親節的來歷父親節1910年在美國誕生,是由住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的布魯斯多德夫人倡導的。多德夫人的母親在生育第六個孩子的時候,因為難產而死。在父親節這一天,人們會選擇特定的鮮花來表達對父親的敬意和思念。多德夫人的建議被人們採納,佩戴紅玫瑰向健在的父親表示愛戴,佩戴白玫瑰表達對亡父的悼念,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 「子不教 父之過」:古代父親的三大教子之道
    《三字經》裡說:「子不教,父之過。」古代社會,父親作為責無旁貸的「一家之主」,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古代父親對子女的教育,更多偏重於對子女道德品質的培養,其中很多道理和智慧,都是值得今天我們學習的。
  • 《百孝篇》_為人子女_中國青年網
    天地重孝孝當先 一個孝字全家安 孝順能生孝順子  孝順子弟必明賢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謝世即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選賢臣舉孝廉 盡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獨講吃穿 孝道貴在心中孝 孝親親責莫回言  惜乎人間不識孝 回心復孝天理還
  • 不陪孩子寫作業,母賢子孝,一陪孩子寫作業,就變成了雞飛狗跳
    俗話說,不陪孩子寫作業,那是母賢子孝,只要一陪孩子寫作業,那就變成了雞飛狗跳。有很多家長都在苦惱怎麼樣去陪孩子寫作業?如果不讓他寫這個作業沒有完成,他的學習成績得不到保障。進到學校,跟老師也沒法交代,家長說我真是太難了! 當孩子完成不了作業,拖延,父母就會生氣了,臉色,語氣也變了。其實當你罵孩子吼孩子的時候,孩子會緊張,這個時候孩子的反應就是愣住了,不知道應該做什麼。再一個就是跟你槓,然後什麼都不做,要麼孩子就是默默地離開了。
  • 留美博士被父砍死 人倫悲劇的背後隱藏了什麼?
    留美博士被父砍死 人倫悲劇的背後隱藏了什麼?時間:2016-02-25 19:16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留美博士被父砍死 人倫悲劇的背後隱藏了什麼?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但是很多家庭重男輕女思想嚴重,這樣的思想往往是對孩子的不公平,更容易產生家庭矛盾,矛盾升級可是要出人命的,近日,山東煙臺留學美國女博士趙慶香,回國探親時,父親為     原標題:留美博士被父砍死 人倫悲劇的背後隱藏了什麼?
  • 中國人精神生活的人倫底蘊:孝悌為仁之本
    孔子的這一論說和價值主張,奠定了古代人倫義理、社會管理和政治治理的思想根基。它既在於指明務本的價值意義,「本立而道生」;又旨在明確孝悌在為仁中的基本地位,「為仁之本」。知為仁之本在於孝悌,則從孝悌做起,就會取得人倫管理和政治治理等事半功倍的效驗。以孝悌為仁之本,既是知本求本之智,又是把握關鍵之智。
  • 【專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電影《決勝時刻》觀後感系列四
    適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行時,我鎮黨委組織黨員幹部觀看學習了《決勝時刻》。我置身其中,緊跟影片視角,重溫那段壯烈豪邁的歲月,在歷史的脈搏中尋覓初心的模樣,在思想的洗禮中汲取前進的力量,感慨良多,收穫頗豐。「我們趕考去。」「我們決不當李自成。」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時,毛澤東樸實的言語,堅定而有深意。
  • 【「疫」樣精彩】愛生如子 不忘初心——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的人
    從教22年來,她時刻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畏困難,勇挑重擔;以園丁的身份培育幼苗,既傳授知識,又教會學生自律;關愛每一個學生,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她已經送走三屆學生,每一屆都是同年級中最優秀的。她在擔任學校政教處主任的同時還擔任班主任,任教數學課。工作以來,當「私事」和「公事」出現衝突時,她都毫不遲疑地選擇「公事」優先。無論何種情況,她的教學和管理從沒有鬆懈過。
  •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精品推薦)
    損衣皆槁枲為絮,其子則綿纊重厚。父使損御,冬寒失轡,後母子御則不然。父怒詰之,損默然而已。後視二子衣,乃知其故,將欲遣妻。損諫曰:「大人有一寒子,猶上垂心。若遣母,有二寒子也。」父感其言,乃止不遣。《藝文類聚孝部》引說苑云:閔子騫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復有二子。子騫為其父御車失轡,父持其手,衣甚單。父則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衣甚厚溫。
  • 父親欠債去世,必須「父債子償」嗎?
    「父債子償」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債務人去世後,一般的債主也不會「放過」債務人的子女。父債必須子償嗎?看一個真實的案例:【富貴鳥創始人繼承案例】2017年6月25日,富貴鳥的聯合創始人林國強意外去世。因為在富貴鳥11起金融借款案件中作為擔保人,涉及金額高達2.9億元的債務,林國強去世後銀行提出訴訟,要求林國強的子女在繼承遺產範圍內承擔債務清償責任。
  • 父親節|古代父親節竟是結婚紀念日
    父親節到來之際,讓我們對我們的嚴父表達崇高的敬意。【漢源學堂】父:會意字,古文字形的「父」字,非常強調工具。關於「父」字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一說是手持教鞭,表示父親是行使責打教育權利的家長。《說文解字》:「父,矩也,家長,率教者,從又舉杖。」
  • 人,不能忘本;心,不能忘恩!
    人可以不認字,但不可以不識人。樹高萬丈不忘根,人若輝煌莫忘恩!
  • 學術論衡郭齊勇:新時代「六倫」的新建構
    自孔子肯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以來,儒家學者一再闡明君臣、父子間的關係都是對等的關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間都是相對相關的。在公共事務中,「君不君,則臣就不臣」;在私領域中,「父不父,則子就不子」。其中之「不」字,「包含『應不』與『是不』兩層意思。假如,君不盡君道,則臣自然就會(是)不盡臣道,也應該不盡臣道(「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 父親節--你要了解的終極意義
    2019年6月16日,百度熱榜第一名,「父親節快樂」霸屏。看來這件事大家還是很關心的,那麼有多少人了解「父」的由來?「父親」的由來?「父親節」的由來?這裡聽我慢慢道來。第一,「父」字的由來父親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追本溯源,看看「父」字的演化和來歷。三國時期的《廣雅》一書裡面說:「翁公叟爸爹(讀Zhē),父也。」也就是說,這六個字都是用來指代父親的。
  • 分享:也說「父親節」
    今天,6月21日(星期天),「父親節」的祝福語、表情包開始刷屏了。實際上,許多人連這日子是咋回事也沒弄明白,只是跟著過。不知道這個美國的父親節了,什麼時候被中國人弄成節日了?只能說,西方文化實在太具滲透性。
  • 我國的父親節的相關知識
    早在1945年,我國就正式設立了全世界最早的父親節,只是到了今天,被很多人遺忘了。我國的父親節的設立,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正式設立時間也早於美國。我國的父親節是每年的功力8月8日,又稱為「八八節」,諧音「爸爸節」,在1945年由國家正式宣布設立,是世界上最早正式設立父親節的國家。中國父親節具有如下一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