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三校內部研討的事,但第三次論壇向「部分兄弟院校」開放了。
11月4日,在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舉行的「杭·寧·溫」三校聯盟論壇暨高職不可替代人才培養研討會在高職教育界引起了轟動,因為,從悉數到場的高職教育界知名專家就能看出端倪。
三校聯盟的方式讓到場的其他院校眼界大開。眾所周知,在近年高職院校壯大和發展的過程中,高職院校之間的較量有明面上對於生源和師資的爭奪,也有暗地裡跑項目、爭示範以及醞釀專升本的比拼。長期處於競爭對手狀態的高職院校之間,能夠形成聯盟關係,這對於很多院校來說是意料之外的事。
在中國,高職院校成立的時間剛過10年,剛剛脫乳幾年的「少年高職」在發展過程中,不應該只是孤獨地野蠻生長,更需要在競爭中形成相互之間良性的支撐、互動、交流和溝通,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多了傾聽,少了彎路,並從對方身上很自然地借鑑了經驗,吸收了營養,增長了友情,在前進的路上,這對於「少年高職」抱團成長相當重要。
浙江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顧瑋在論壇上一語道破了三校聯盟合作的基礎,他說,三校之間的聯盟有利於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建設,對推動全省高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次研討會以「不可替代」為題,則彰顯了職業教育在改革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彰顯了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所體現的重要地位。
「杭·寧·溫」三校聯盟時間才三年,但就是這短短的三年也促使聯盟內的高職在培養「不可替代人才」上碰撞出了自己的火花,不斷尋求並完善和開拓自己的辦學模式。
三學校的掌門人儘管對於「不可替代人才」的培養模式理解不同,做法不同,但都強調了人才與地方經濟結合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對學生本體素質的提升以及對於學生的尊重,通過他們的發言,不難看出,三校聯盟既是一個相互激發的過程,更是一個敞開心扉毫無保留地進行交流、探索辦學模式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對於推動中國高職院校的發展和成長是不無裨益的。
據了解,寧職院、溫職院、杭職院三校自2008年8月攜手戰略聯盟,從「籤訂框架協議」到「確立戰略聯盟」,從「院校長互訪」到「中層幹部互派」,從「專業內涵建設」到「課程設計開發」,從「單項合作交流」到「三大平臺建設」,經過三年多的探索和磨合,三校的交流和合作漸入佳境,不只是表面上的客氣和打哈哈,已經起到了相互扶持、幫襯和提攜的作用。
浙江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杭·寧·溫」三校聯盟的合作無疑為其他地區高職院校校際合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範本,「少年高職」若想群體性茁壯成長,避免一些院校因營養不均而發育得參差不齊,就必須在地區之間尋找這種合作,結成聯盟,找到一個同呼吸共命運的平臺,建立攜手前行風雨無阻的真正友情。唯此,高職院校才可以找到發展的平衡點,才可以在競爭中攜手。
三校聯盟可以變成十校聯盟或多校聯盟,它應該出現在更多的地區,應該給更多的學生帶來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