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的出路只有走出農村,而走出農村的捷徑就是考大學進城市住高樓。理想是美好的,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很多大學生如願順利畢業,而理想的工作卻很難找,造成了大批大學生畢業之日就是失業之時。那麼,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1、所學的專業不適合當前工作需要。由於大學課程設置有問題,有些冷門專業找不到對口專業,或者條件異常艱苦,大學生不願意去那些地方就業。如果是這樣,你只有捨棄原來的專業,重新擇業。
2、部分大專院校招生時保證畢業分配,實習的時候分配到就業單位,不到一年的時間絕大多數畢業生先後失業。最大的可能就是學校和某些企業單位的就業陷阱。所以,宣稱包分配的學校最好不要相信,不要選擇這樣的學校。這樣的專業找不到工作很正常,要麼就在這個行業吃苦賺取低工資,要麼提早做準備重新就業。
3、高不成低不就現象嚴重。企業需要的是有經歷,有經驗,能獨立工作的職工,對於才出社會的畢業生只是實習生,並不受人歡迎,工資待遇極低。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需要沉澱下來,把自己的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能夠獨當一面的時候就會加薪升職,或者跳槽選擇合適的單位。
4、選擇大學的時候產生迷茫,畢業以後產生二次迷茫,沒有正確定位,只有待在家中或者游離於城市之間。
大學畢業10年後的成功人士談到大學生畢業就失業現象時,誠懇提出如下建議:1、學會一門專業就如同在遊泳池學會了遊泳,畢業以後進入社會就像讓大學生進入河流遊泳,既然學會了技能,就應該檢驗自己的能力。「試水」才能知道這個專業到底怎麼樣,最終選擇離開才明白離開的道理。
2、進入應聘前,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優點是什麼?自己的興趣是什麼?自己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很難通過應聘環節,即便通過了,也很難成為單位必須的人才,很難成為單位骨幹力量,很難實現自己的價值。
3、如果願意創業,按照自己的專業去實地考察相關單位,確認不是自己想要的以後再自謀出路,免得後悔一輩子。一次性創業成功很難,難就難在創業需要市場現狀調研、市場潛力、自我價值實現的目標等方面考量,還要考慮自己的管理能力、性格、興趣、周圍消費去向和消費能力等,一個方面沒有考慮到就會失敗,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結果。
農村的大學生來之不易,如果不能找到工作對於家庭和個人打擊很大,又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創業,因此必須對症下藥,解決迷茫和困惑問題,儘早實現自己的理想為佳。如果不能,請回到自己的家鄉,加入到「鄉村振興戰略」,做一個「新型職業農民」,辦一個「新型經營主體」,未來的農村你們就是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