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要過完了,馬上就要迎來新的一年。在外面打工的人也開始陸陸續續回到了農村老家,年齡稍微大的人,可能會借著這個時間走走親戚或者是串串門。好多常年在大城市上大學的孩子,還有大學已經畢業參加工作的人來說,一年到頭回家的時間也就只有這些日子。
平時放假的時間只有兩三天,也來不及回家。過年過節回家了也顯得很安靜,除了和發小在一起聚聚,大部分時間都是宅在家裡。其實他們不是不想出去,而是出去之後他們根本就應付不過來,外面人都詢問。因為家裡的七大姑八大姨,見了面都和統一口徑似的,都會問有沒有對象、什麼時候結婚、想找什麼樣的?
好多農村人都清楚,現在村裡的大學生要想找一個稱心如意的媳婦也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有的人大學畢業好幾年都找不到合適的,轉眼間快30了,家裡的人也是急得火上房。有些大學生學歷不低,長得也不醜,為什麼總是找不到合適的人呢?原因很簡單。
第一點:現在是一個金錢至上的社會,相處時間再長最終還是要敗給那十幾萬的彩禮。
現在的農村收入是比以前要高很多,可是供孩子在外面上大學壓力也不小,這不是一筆小的花費。農村的父母都沒有正式的工作,靠的都是在外面掙的辛苦錢。再加上家裡的其他事情也是需要花錢的,比如說人情往來,平時的生活費,需要錢的地方也很多。
一個大學需要四年的時間,這四年所需要的生活費、學費,低一點的可能七八萬,高一點的十多萬。等大學畢業了,能夠找到高薪工作的有幾個呢?農村出來的大學生一沒背景,二沒金錢,只能從底層做起。
要是條件好一點的,託熟人或者是託關係,還能進一個正式的單位,可是這都是需要錢的。四五年下來父母就得脫層皮,在農村家庭來說,拿不出高額的彩禮也是很正常的。你拿不出來,人家姑娘也看不上,娶不起媳婦也很正常。
第二點:大學生身份不同於以往
在最早的時候能夠考上大學,那是一件全村都敲鑼打鼓值得慶祝的事情。家裡也早已經叩拜老祖宗了。
能夠考上的人,他以後的人生,肯定和村裡的人是不一樣的。有的大學畢業成了人中龍鳳,別人都要高看一眼,工作直接就能分配。家裡要是有一個上大學的,連縣長都來巴結,說不定你以後能夠當大官。
現在社會進步了,接受教育的人也越來越多,各種三本院校、專科或者是不入流的大學都很多。除非說你能夠考上一個重點大學,將來的機會會多一些。要是一些不入流的院校,畢業了能不能有一個穩定的工作還是個問題。
好多大學生都是高不成低不就,更嚴重的畢業一兩年了還需要父母貼補。有些人寧可找一個家裡條件好一點的,能夠踏實工作的,不願意找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大學生。
長期如此,農村的大學生要想找一個願意結婚的人,也就成了一個難題。
第三點:農村考出來的學生表面上眼光高,實際是認不清自己
農村的大學生從只有幾百人的小村子,走向大的城市,他們見過的人和經歷的事,肯定和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上大學的時候,即便是同一個宿舍,也有貧富差距。大學畢業了,都不想回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地方。
讓他們再回村裡找一個比自己差的人,或者是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心裏面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排斥。要不就是根本就看不上,會覺得兩個人的經歷不一樣,是沒有共同語言的。可是要是從外面找一個條件好的,有學歷有長相的女孩子,同樣也看不上他。
因為這樣的女孩子,還想找一個比自己好的,自身又不差誰會找一個農村出來的呢?那以後不得生活得水深火熱。挑來挑去,到最後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之前看著那些還可以的人,都已經成家了。
第四點:現在的女孩子都喜歡往外走。
本來男女比例就不一樣,重男輕女的思想導致男孩子多女孩子少。現在的女孩子思想和眼光都不一樣了,有的人出來工作的時間比較早。在大城市工作時間長了,接觸的人也多了,有的女孩子就算找一個大城市郊區的,也不想回到農村。因著地方性的發展,每個城市每年都會遇到拆遷的事情,拆遷之後日子肯定過得不一樣。
所以很多老家出來的女孩子,趁年輕有資本,在大城市裡面找一個城鄉結合部的人家,趕緊結婚生子,肯定比在老家生活的要好。等大學畢業了參加工作,和自己同齡的女孩子,婚姻的事情都已經解決完了,可選擇的機會自然而然就少了。
這一切只能說明,社會進步,人的思想也在進步。這四點是現實,也是大部分農村大學生要面對的。哪怕你是從農村考到大城市,如果不能正視自己的自身條件,缺乏對於人生的規劃。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一個良好的定性,大學生這個詞也是一個空有的稱號,該結不起婚還是結不起婚。
不過也不缺乏某一部分人,同樣是大學畢業,同樣的時間,就比同齡人做得好。只這樣的人眼光不一樣,能夠證實自己的優缺點。各位朋友們,你們認為這樣的說法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