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反思:同時抄底,為何分眾虧了30%,而騰訊盈利35%?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秋源俊二(ID:QYJEQYJE),作者:秋源俊二,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投資思路,尤其是經過一段時間檢驗的決策。

大抵我是一個喜歡撿便宜的人。在2018年10月,大致做了兩筆逆向投資:分別買入一定數量的分眾和騰訊。

一年半後,兩筆截然不同的收益,擺在我面前。分眾大抵虧損了30%左右;而騰訊盈利則超過35%。

同樣是逆向投資,同一時間的抄底,為何產生這樣的情況呢?(知道有人會噴我說股價跌了就反思,漲了就喝彩)

本文想從三個思考維度,去反思一下過去決策的邏輯:

單鏈條邏輯與多鏈條邏輯

先驗邏輯與後驗邏輯

逆向投資,只能選擇時間的朋友

當時市場對兩家公司的看法

那是貿易戰正盛的時候,除了宏觀環境,騰訊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整個市場風聲鶴唳,大家對騰訊的批評,如滔滔江水。反正一句話:股價跌了,騰訊說啥也是錯。

典型的,如李國飛的《全面反思騰訊戰略》,全網爆款,;潘亂的《騰訊沒有夢想》,據說也傳到了劉熾平那。

總結那會,騰訊的幾點負面因素:

遊戲版號掛了,遊戲收入青黃不接,出現斷檔

之前騰訊王者榮耀過火,學生們紛紛剁手,買皮膚,充錢充錢之路,監管接入,後續新款遊戲版號,被政策管死了,一條財路被斷,市場沒法確定什麼時候可以重啟;

抖音崛起的焦慮,市場認為搶佔了用戶時長,甚至可能顛覆騰訊帝國的根基——微信和QQ被顛覆

李國飛當時在文章表達的最多是,騰訊數據沒有打通,各自為戰;而潘亂則是從產品角度,認為騰訊的上層,早已經喪失了做出優秀產品的能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市場認為騰訊錯過了AI算法,不懂強運營,同時,也錯過了短視頻時代;

騰訊的廣告業務,遭遇中美貿易戰,整個宏觀經濟廣告出現大幅度下滑

周期之外,大部分人更認為,以頭條係為主的公司,在強算法的驅動下,存在廣告性價比方面,吊打騰訊這種粗獷的低效經驗,即所謂「降維打擊」;

微信支付裡備用金,受到政策監管,必須繳納給央行;騰訊錯失了這些浮存金產生的收益。

分眾超級熱門,那會的看空邏輯則更為簡單:

解禁壓力

短期博弈層面考慮,拋售壓力,會出現一定程度股價下滑

面臨新潮的競爭

競爭是所有好生意的殺手,尤其分眾這種「虛假」護城河的公司

經濟周期下滑+TMT新經濟啞火

雙周期疊加,加上貿易戰等因素,認為經濟可能長時間不太景氣,廣告主投放意願減弱

當然,可能我對此不認同,一方面認為這些風險已經充分 price in了,沒什麼好擔心的;另外其中不少市場「主流偏見」,是可以被證偽。

抄底必須有多鏈條邏輯保護

騰訊這邊,買入主要邏輯主要認為:

遊戲版號,一定可以恢復。

政府不可能出現把這個行業一封到死。世界各國,遊戲行業不存在過完全禁止的,所以這波估值修復的錢,一定會發生。

抖音和微信不是一種品類的東西,大概率認為市場的擔心是多餘;

社交通訊,存在高額的轉換成本,抖音是一個偏向娛樂化且互動弱的平臺,社交難以切入

經濟周期的鐘擺,一定會擺動到廣告周期景氣的時候;

以上三條邏輯,是並聯式的,無論哪一條被證實,都意味著能獲得不錯收益,至少盈利10%。

分眾買入邏輯則相對簡單:

分眾護城河寬廣, 和新潮的競爭,應該最終能夠獲勝

經濟周期一定能夠擺回到廣告景氣時期;

以上兩條邏輯成立,是可以被證實的;至於解禁壓力,當時認為,對市值影響基本可以忽略。

但第二條,其實過於樂觀了,當時只是一廂情願的認為,新潮不是分眾的對手,沒有考慮時間;

顯然,分眾的抄底投資,邏輯鏈條的並聯程度為兩條;而騰訊則更多,為三重邏輯保護。

逆向投資,最好需要先驗邏輯保護

先聊聊先驗邏輯和後驗邏輯。

先驗邏輯,主要是指邏輯的成立,並不是依賴後續事件的發生,可以簡述為邏輯事實成立;

而後驗邏輯,則多指依賴後續事件的發生,才能確認的;

也就是說後驗邏輯是眾多事件或抽樣案例,總結出來的邏輯,下一次是否發生依賴於概率;

而先驗邏輯,則不太依賴後面是否發生某些事實,強調確定性。

回歸到分眾和騰訊的抄底裡面:

騰訊的抄底,顯然有兩條先驗邏輯:

遊戲版號一定會解封;

版號暫停,是短期政策調整,全球也沒出現過禁止遊戲的政策。它的發生成立,不依賴外界條件變化。

經濟周期的鐘擺,一定會再次回到廣告景氣時期;

略述

後驗邏輯需要證明的則是:

抖音是否能夠切入社交,動搖騰訊根基;

雖然這件事情,我認為是大概率不太可能發生,但畢竟也有可能發生。所以最後是否證偽,依賴於事件發生。

分眾先驗邏輯,就一條:

經濟周期的鐘擺,一定會擺動到廣告景氣的時候;

這一條,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成立的。所謂的「這一次不一樣」,是不存在的;

後驗邏輯則有兩條:

分眾能否幹掉了新潮傳媒;

這個事情,估計還得要兩年,短期沒法證偽;即便到今天,新潮依然存活著。

所以是否能夠被證明,依然是未知的,有可能長期兩者共存,也有可能回頭分眾併購了新潮。

事實上,到今天依然沒確定答案;((雖然我「主觀認為」分眾一定能贏}

市值解禁

經常有企業,在解禁後大跌,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直接斷定對企業價值沒影響,有些過於主觀(看持有時間);當然,長期來看,解禁對市值應該是沒影響的。

但問題是短期呢?這個短期有多短?

以現在持股一年半的周期來看,這一問題點,依然被市場不少人攻擊,說解禁種種劣跡;

因此,從邏輯的角度來說,騰訊的逆勢抄底, 是被兩條先驗邏輯保護的;而分眾則只有一條邏輯保護;

抄底的投資,必須選擇做時間的朋友

由於逆向投資,往往周期比較長,比如在抄底騰訊後,還在一路下滑,甚至到了二百五十多塊錢,想盈利必須持有一定時間;

顯然,在這期間,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要確保不發生保護,護城河不能坍塌;否則抄底就被深套。

騰訊當時,我觀察到的跡象是騰訊護城河依舊存在,社交領域,基本【沒有】競爭;短期不存在顛覆性東西,除非新技術出現;

另外,對於遊戲版號,禁封時間越長,被解封的概率則越高,時間是它的朋友。

而分眾則不一樣,分眾本質是廣告行業,廣告行業一直在發生劇烈變化,過去的報紙,TV,電臺,到如今的網際網路,整個流量主,一直在快速提高廣告的匹配效率

雖然說戶外廣告沒發生太多技術變遷,但實際中廣告主依然青睞高效精準的匹配與推送,尤其是網際網路給廣告技術帶來的驅動。

我們最多只能說:戶外梯媒廣告,在結構上是受益於它的獨佔性。

然而,在總量上,卻存在受到了網際網路廣告的擠壓和搶佔的可能。

在18年的時候,大家一直在談論手機等通信網際網路技術變化,而這一點卻始終未被正視。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

廣告行業,一直存在的巨大的行業技術變遷;

而社交通訊,則維持多年未變。

因此分眾所在廣告行業,時間或許不是它的朋友;分眾和新潮的競爭,時間不見得是分眾的朋友;

而騰訊所在的通訊社交,時間卻是它的朋友,;遊戲版號的重啟,時間也是它的朋友。

總結:

通過上面兩筆逆向投資,個人覺得在選擇標的時,一定選擇多鏈條邏輯保護,多先驗邏輯保護,時間是企業的朋友類型的公司,贏面概率更大;(騰訊在疫情股災期間,於2019年報發布前一天,逆勢加倉,加倉價格為330左右)

反之,如果單一鏈條,後驗邏輯,時間甚至是敵人的企業,可能贏面比較小。(當然,目前依舊持有觀察分眾觀察倉位,依舊看好經濟復甦期間,結構性受益)

當然,現在,也在思考自己投資的標的:福耀玻璃和上海機場。

汽車行業,現在買福耀玻璃(有觀察倉位),好不好呢?期待汽車再次賣的飛起,只要公司核心成本控制能力不出問題,那麼邏輯應該錯不了,輸時間的投資。

問題是,如果僅僅是「弱買強賣」,基於單線條邏輯,可能有那麼點不夠性感。

上海機場,則基於多重邏輯:

1)疫情肯定會過去,快的話一年內恢復;

2)此外,這種公司還有一定的增長邏輯,無論是擴建機場人流量(MAU提升),還是隨著人民消費水平提高,買更多奢侈品(提高ARPPU值)

3)資產重估,合營投資的燃油公司+機場廣告公司,最終完全裝進上市公司(小概率事件)

基於此,上機的投資,是可以被多重邏輯保護的,任何一件事被證實兌現,收益會更好吧。

剩下關於先驗邏輯和後驗邏輯,以及做時間的朋友,就不再贅述了。

(當然,這次疫情抄底的兩家公司——上海機場和福耀玻璃,時間差不多,但上機已經回本並略有小賺,而福耀玻璃還在坑裡,還好福耀是觀察倉位,坐等汽車周期到來吧)

相關焦點

  •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2008年買入的騰訊股票,放到現在會翻多少倍?如何...
    用專業一點的術語表達就是:具有超額盈利能力,而這種超額盈利能力關鍵來自於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巴菲特1999年曾說:「對於投資來說,關鍵不是確定某個產業對社會的影響力有多大,或者這個產業將會增長多少,而是要確定任何所選擇的一家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且更重要的是確定這種優勢的持續性。」市場經濟下,競爭如此激烈,憑什麼可以保持競爭優勢長期持續呢?
  • 騰訊音樂vs Spotify 哪只更值得投資?
    來源:金融界網站訂閱串流服務是近年增長趨勢之一,Apple Music及Spotify相信為港人所熟悉的音樂串流平臺,但中國內地市場龍頭卻非這兩個品牌,而是股王騰訊分拆出的騰訊音樂。到底Spotify與騰訊音樂相比,哪只更值得投資?
  • 興業投資:現在人人都喊抄底原油,要怎麼抄?
    3月9日,國際兩大基準原油價格雙雙跌到30美元/桶下方以後,國內有不少人都開始蠢蠢欲動想抄底原油。從供需角度看,30美元/桶以下的原油基本沒有開採利潤,有些甚至要虧損了。美國頁巖油完全成本在40-50美元/桶之間,沙特原油開採的現金成本大概在20美元/桶,俄羅斯在30美元/桶,但原油是沙特和俄羅斯的支柱產業,2019年兩國要維持財政平衡的油價分別為80.9美元/桶和53.5美元/桶。因此,產油國不會讓油價長時間停留在40美元/桶下方,30美元/桶以下的價格基本是底部區間了。  這樣百年一遇的投資機會,自然是走過路過不能錯過的。
  • 投資人士批評騰訊盈利模式:騰訊這麼多好軟體,為什麼非要靠遊戲...
    【TechWeb】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上,華睿投資創始人、董事長宗佩民出席並演講。在談到價值投資時,宗佩民認為,價值投資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是價值觀投資,「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就很難判斷項目的價值」。他批評說,有些北京的機構賺人性弱點的錢比較厲害,這是價值觀出了問題,一定會碰到大麻煩。
  • ...騰訊的老股民告訴你:6124點買入10萬元騰訊股票,現在賺了多少...
    我的意思是,不要同時在許多股票上都建立頭寸。同時照顧幾隻股票尚能勝任,同時照顧許多股票就不勝負荷了。我在幾年前曾犯過此類錯誤,付出了沉重代價。 我曾經犯過的錯誤是,因為當時某個特定的股票群體中某隻股票已經明明白白地掉轉方向,脫離了整個市場的普遍趨勢,我便縱容自己隨之對整個股票市場的態度轉為一律看空或一律看多。
  • 李國飛:全面反思騰訊的戰略(騰訊的兩難)
    展望未來,如果算法沒有大的突破,騰訊廣告的增長也不能太樂觀。再舉一個例子,近兩年由於抖音發展非常迅猛,騰訊下了很大決心重啟微視,抽調精兵強將,並出重金獎勵優質內容(曾有傳言說本年度會補貼30億元),同時通過QQ、QQ空間、大王卡以各種獎勵形式強推抖音,上個月還把時下最火爆的綜藝節目《創造101》的點讚機制引入微視,可以說傳統上最強的拉新手段全都用上了,效果如何呢?
  • 三大理由告訴你為什麼騰訊音樂比Spotify更有投資價值
    訂閱串流服務是近年增長趨勢之一,Apple Music及Spotify相信為港人所熟悉的音樂串流平臺,但中國內地市場龍頭卻非這兩個品牌,而是股王騰訊分拆出的騰訊音樂。到底Spotify與騰訊音樂相比,哪只更值得投資?  1. 比較2017 至2019 年業績複式增長表現
  • 騰訊投資的「原則」
    資本正在成為網際網路格局變化的重要力量,投資恰恰是騰訊的核心能力之一。這種力量產生的到底是正向還是負向效應?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騰訊需要公開投資「原則」。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年虧損超過30%的投資者比比皆是,橋水基金旗艦產品業績卻逆勢增長14%。兩年後,他們的收益達到史上最高。
  • 資產價格暴跌下的轉為危機——理性抄底的邏輯與方法
    2020年正處於自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的第五次長周期的蕭條轉換階段,人生投資生涯短短幾十年中能有也就一到兩次長周期抄底機會。遺憾的是躺在黎明前夜all in的投資者不計其數,理性判斷長中短周期疊加下的資產價格觸底進程,做好合理的資金管理並逐步攤低底部成本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問題。
  • 情人節O2O式營銷:分眾全城示愛-情人節O2O式營銷:分眾全城示愛...
    關注全城示愛微信公眾號,發布表白內容和想發布的樓宇,就能向心儀的TA傳遞出自己的真情告白,精確發送到她樓下的分眾屏幕上。這是中國第二大媒體公司分眾傳媒發動的全城彈幕表白秀。在今年情人節,分眾已撤下平時播放的所有廣告,改播《大話西遊》、《失戀33天》、《將愛情進行到底》、《101次求婚》等電影的精彩橋段,同時用如今80後、90後、乃至00後最追捧的「彈幕」形式,發布用戶的表白內容。
  • 抄底抄在半山腰!33天虧了一半,股神罕見割肉航空股透露什麼信號?
    巴菲特是在2月27日美股大跌時,以平均46.40美元的價格「抄底」買入了97.6萬股達美航空。買入之後,股價就一路走低。從買入到減持,僅僅33天,「股神」就選擇了以24美元的價格「割肉」,虧損達到了49%。一直以來,巴菲特都是做為全球投資者公認的最偉大的股神,無數投資者把他的價值投資思路奉為指導人生投資的經典教材。
  • A股市場:有人牢記「五個數字」,便開始不斷盈利了!
    這畢竟是偏財,一年的目標定個30%左右即可,賺夠了,你的目標就完成了,就要出來休息一下。但人性的貪婪很難做到 ,包括我本人,也是賺了50個點還想100個點。四、要有跌了要漲,漲了要跌的心態。很多股民朋友一跌就跑,一漲就追,這是不對的!遊資喜歡這種幹,但我們散戶很容易上當。
  • 電梯裡藏著一個詩人和千億獨角獸:分眾江南春的創業史
    2018新財富500富人榜發布時,分眾創始人江南春以402億元排名第35。而當年江南春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50萬時,才21歲,那年是1994年。本來江南春成長起來的時代,給了他成為詩人的土壤。成立於2003年7月的聚眾傳媒,是江南春和分眾遇到的第一個大麻煩。聚眾靠著凱雷等風險投資的支持下,在商業樓宇、高爾夫球場、醫院、便利店等多條戰線上與分眾全面開戰,搶奪地盤。
  • 陳欣:虧完本金還欠銀行巨款,「原油寶」責任究竟在投資者還是中行...
    這意味著持有原油多倉的投資者不僅將虧完帳面投資,在平倉結算後還倒欠銀行巨額款項。這一罕見事件中,責任究竟在誰?是投資者風險意識不夠?還是中國銀行風險管理不到位?在中國金融業即將邁入大開發時代發生的這一歷史性事件,又給我們敲響了怎樣的警鐘?
  • 專訪騰訊投資管理合伙人李朝暉:「投行化」是外界對騰訊最大誤解
    在股價調整的同時,2018年以來《騰訊沒有夢想》、《全面反思騰訊的戰略》等多篇文章對騰訊這家全球市值前十的科技公司進行分析和批評。其中騰訊投資成為眾矢之的,「騰訊過度投資削弱產品競爭力」、「投資給騰訊的戰略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等批評聲音呼嘯而出。 騰訊投行化了嗎?騰訊投資是否阻礙了業務部門的創新?
  • 攜程大佬直播,天津星級酒店價格大抄底,不搶血虧啊!
    攜程大佬直播,天津星級酒店價格大抄底,不搶血虧啊! 原創 樂遊天津 樂遊天津酒店價格大抄底
  • 李光鬥:千萬不要隨便抄底
    抄底股市的機會來了嗎?抄底樓市的機會來了嗎?抄底油價的機會來了嗎?……今年,在新冠病毒的侵襲下,全球經濟正遭受衝擊,而不少人也正攢著勁準備來一把抄底。 「抄底」原本是證券市場的一個專業術語,意思是當股價跌到最低點的時候買入,預期將會很快反彈的操作策略。
  • 分眾:越過山丘,跌跌不休
    4 月 30 日,分眾傳媒就曾坦言,廣告主的需求下降,導致點位整體利用率沒有達到理想情況,因此收入有所下滑。分眾沒有或者不願說出的是:儘管投放渠道並沒有周期性,但是廣告主的周期性會轉嫁到投放渠道,使之具備周期性。
  • i美股主編梁劍:美股四年投資的得與失
    我入市很晚,畢業後多年從事反革命工作,對「理財」「投資」這些散發銅臭味的詞語非常鄙視。因為偶然的機會,進了不錯的公司,通過期權積累了一點點錢,拿去提前還房貸和買車享受去,沒有任何理財投資的規劃。現金要麼是花掉,要麼是放任在銀行裡存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