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秋源俊二(ID:QYJEQYJE),作者:秋源俊二,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投資思路,尤其是經過一段時間檢驗的決策。
大抵我是一個喜歡撿便宜的人。在2018年10月,大致做了兩筆逆向投資:分別買入一定數量的分眾和騰訊。
一年半後,兩筆截然不同的收益,擺在我面前。分眾大抵虧損了30%左右;而騰訊盈利則超過35%。
同樣是逆向投資,同一時間的抄底,為何產生這樣的情況呢?(知道有人會噴我說股價跌了就反思,漲了就喝彩)
本文想從三個思考維度,去反思一下過去決策的邏輯:
單鏈條邏輯與多鏈條邏輯
先驗邏輯與後驗邏輯
逆向投資,只能選擇時間的朋友
當時市場對兩家公司的看法
那是貿易戰正盛的時候,除了宏觀環境,騰訊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整個市場風聲鶴唳,大家對騰訊的批評,如滔滔江水。反正一句話:股價跌了,騰訊說啥也是錯。
典型的,如李國飛的《全面反思騰訊戰略》,全網爆款,;潘亂的《騰訊沒有夢想》,據說也傳到了劉熾平那。
總結那會,騰訊的幾點負面因素:
遊戲版號掛了,遊戲收入青黃不接,出現斷檔
之前騰訊王者榮耀過火,學生們紛紛剁手,買皮膚,充錢充錢之路,監管接入,後續新款遊戲版號,被政策管死了,一條財路被斷,市場沒法確定什麼時候可以重啟;
抖音崛起的焦慮,市場認為搶佔了用戶時長,甚至可能顛覆騰訊帝國的根基——微信和QQ被顛覆
李國飛當時在文章表達的最多是,騰訊數據沒有打通,各自為戰;而潘亂則是從產品角度,認為騰訊的上層,早已經喪失了做出優秀產品的能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市場認為騰訊錯過了AI算法,不懂強運營,同時,也錯過了短視頻時代;
騰訊的廣告業務,遭遇中美貿易戰,整個宏觀經濟廣告出現大幅度下滑
周期之外,大部分人更認為,以頭條係為主的公司,在強算法的驅動下,存在廣告性價比方面,吊打騰訊這種粗獷的低效經驗,即所謂「降維打擊」;
微信支付裡備用金,受到政策監管,必須繳納給央行;騰訊錯失了這些浮存金產生的收益。
分眾超級熱門,那會的看空邏輯則更為簡單:
解禁壓力
短期博弈層面考慮,拋售壓力,會出現一定程度股價下滑
面臨新潮的競爭
競爭是所有好生意的殺手,尤其分眾這種「虛假」護城河的公司
經濟周期下滑+TMT新經濟啞火
雙周期疊加,加上貿易戰等因素,認為經濟可能長時間不太景氣,廣告主投放意願減弱
當然,可能我對此不認同,一方面認為這些風險已經充分 price in了,沒什麼好擔心的;另外其中不少市場「主流偏見」,是可以被證偽。
抄底必須有多鏈條邏輯保護
騰訊這邊,買入主要邏輯主要認為:
遊戲版號,一定可以恢復。
政府不可能出現把這個行業一封到死。世界各國,遊戲行業不存在過完全禁止的,所以這波估值修復的錢,一定會發生。
抖音和微信不是一種品類的東西,大概率認為市場的擔心是多餘;
社交通訊,存在高額的轉換成本,抖音是一個偏向娛樂化且互動弱的平臺,社交難以切入
經濟周期的鐘擺,一定會擺動到廣告周期景氣的時候;
以上三條邏輯,是並聯式的,無論哪一條被證實,都意味著能獲得不錯收益,至少盈利10%。
分眾買入邏輯則相對簡單:
分眾護城河寬廣, 和新潮的競爭,應該最終能夠獲勝
經濟周期一定能夠擺回到廣告景氣時期;
以上兩條邏輯成立,是可以被證實的;至於解禁壓力,當時認為,對市值影響基本可以忽略。
但第二條,其實過於樂觀了,當時只是一廂情願的認為,新潮不是分眾的對手,沒有考慮時間;
顯然,分眾的抄底投資,邏輯鏈條的並聯程度為兩條;而騰訊則更多,為三重邏輯保護。
逆向投資,最好需要先驗邏輯保護
先聊聊先驗邏輯和後驗邏輯。
先驗邏輯,主要是指邏輯的成立,並不是依賴後續事件的發生,可以簡述為邏輯事實成立;
而後驗邏輯,則多指依賴後續事件的發生,才能確認的;
也就是說後驗邏輯是眾多事件或抽樣案例,總結出來的邏輯,下一次是否發生依賴於概率;
而先驗邏輯,則不太依賴後面是否發生某些事實,強調確定性。
回歸到分眾和騰訊的抄底裡面:
騰訊的抄底,顯然有兩條先驗邏輯:
遊戲版號一定會解封;
版號暫停,是短期政策調整,全球也沒出現過禁止遊戲的政策。它的發生成立,不依賴外界條件變化。
經濟周期的鐘擺,一定會再次回到廣告景氣時期;
略述
後驗邏輯需要證明的則是:
抖音是否能夠切入社交,動搖騰訊根基;
雖然這件事情,我認為是大概率不太可能發生,但畢竟也有可能發生。所以最後是否證偽,依賴於事件發生。
分眾先驗邏輯,就一條:
經濟周期的鐘擺,一定會擺動到廣告景氣的時候;
這一條,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成立的。所謂的「這一次不一樣」,是不存在的;
後驗邏輯則有兩條:
分眾能否幹掉了新潮傳媒;
這個事情,估計還得要兩年,短期沒法證偽;即便到今天,新潮依然存活著。
所以是否能夠被證明,依然是未知的,有可能長期兩者共存,也有可能回頭分眾併購了新潮。
事實上,到今天依然沒確定答案;((雖然我「主觀認為」分眾一定能贏}
市值解禁
經常有企業,在解禁後大跌,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直接斷定對企業價值沒影響,有些過於主觀(看持有時間);當然,長期來看,解禁對市值應該是沒影響的。
但問題是短期呢?這個短期有多短?
以現在持股一年半的周期來看,這一問題點,依然被市場不少人攻擊,說解禁種種劣跡;
因此,從邏輯的角度來說,騰訊的逆勢抄底, 是被兩條先驗邏輯保護的;而分眾則只有一條邏輯保護;
抄底的投資,必須選擇做時間的朋友
由於逆向投資,往往周期比較長,比如在抄底騰訊後,還在一路下滑,甚至到了二百五十多塊錢,想盈利必須持有一定時間;
顯然,在這期間,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要確保不發生保護,護城河不能坍塌;否則抄底就被深套。
騰訊當時,我觀察到的跡象是騰訊護城河依舊存在,社交領域,基本【沒有】競爭;短期不存在顛覆性東西,除非新技術出現;
另外,對於遊戲版號,禁封時間越長,被解封的概率則越高,時間是它的朋友。
而分眾則不一樣,分眾本質是廣告行業,廣告行業一直在發生劇烈變化,過去的報紙,TV,電臺,到如今的網際網路,整個流量主,一直在快速提高廣告的匹配效率;
雖然說戶外廣告沒發生太多技術變遷,但實際中廣告主依然青睞高效精準的匹配與推送,尤其是網際網路給廣告技術帶來的驅動。
我們最多只能說:戶外梯媒廣告,在結構上是受益於它的獨佔性。
然而,在總量上,卻存在受到了網際網路廣告的擠壓和搶佔的可能。
在18年的時候,大家一直在談論手機等通信網際網路技術變化,而這一點卻始終未被正視。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
廣告行業,一直存在的巨大的行業技術變遷;
而社交通訊,則維持多年未變。
因此分眾所在廣告行業,時間或許不是它的朋友;分眾和新潮的競爭,時間不見得是分眾的朋友;
而騰訊所在的通訊社交,時間卻是它的朋友,;遊戲版號的重啟,時間也是它的朋友。
總結:
通過上面兩筆逆向投資,個人覺得在選擇標的時,一定選擇多鏈條邏輯保護,多先驗邏輯保護,時間是企業的朋友類型的公司,贏面概率更大;(騰訊在疫情股災期間,於2019年報發布前一天,逆勢加倉,加倉價格為330左右)
反之,如果單一鏈條,後驗邏輯,時間甚至是敵人的企業,可能贏面比較小。(當然,目前依舊持有觀察分眾觀察倉位,依舊看好經濟復甦期間,結構性受益)
當然,現在,也在思考自己投資的標的:福耀玻璃和上海機場。
汽車行業,現在買福耀玻璃(有觀察倉位),好不好呢?期待汽車再次賣的飛起,只要公司核心成本控制能力不出問題,那麼邏輯應該錯不了,輸時間的投資。
問題是,如果僅僅是「弱買強賣」,基於單線條邏輯,可能有那麼點不夠性感。
上海機場,則基於多重邏輯:
1)疫情肯定會過去,快的話一年內恢復;
2)此外,這種公司還有一定的增長邏輯,無論是擴建機場人流量(MAU提升),還是隨著人民消費水平提高,買更多奢侈品(提高ARPPU值)
3)資產重估,合營投資的燃油公司+機場廣告公司,最終完全裝進上市公司(小概率事件)
基於此,上機的投資,是可以被多重邏輯保護的,任何一件事被證實兌現,收益會更好吧。
剩下關於先驗邏輯和後驗邏輯,以及做時間的朋友,就不再贅述了。
(當然,這次疫情抄底的兩家公司——上海機場和福耀玻璃,時間差不多,但上機已經回本並略有小賺,而福耀玻璃還在坑裡,還好福耀是觀察倉位,坐等汽車周期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