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者眾,茶葉品類豐富,茶葉歷史悠久,這一切都使得我們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各種知識匯聚就像一片汪洋大海,值得我們愛茶之人不斷學習和探索。大海裡分冷暖流,冷暖交匯讓海洋有了豐富多彩的生命,知識也可以分冷暖,大家平時接觸的都是暖流——正面的茶知識,今天茶巷記就給各位帶來一篇有關於茶葉冷知識的文章,豐富各位愛茶友人的知識庫,讓諸位受到更多茶文化的滋養。
1、茶葉為什麼被叫做Tea?
在十六世紀殖民史初期,葡萄牙是第一個把茶和喝茶的習慣帶入歐洲的。葡萄牙因為侵佔了澳門,就通過澳門這個窗口向中國進口茶葉,而澳門及其周邊的廣東沿海一帶主要講粵語,粵語裡茶葉讀做Chia。
後面國際局勢變化,荷蘭和西班牙人在大海上崛起,他們主要在福建沿海以及臺灣從事茶葉貿易,這些地區主要講閩南語,而閩南語裡茶的發音是「tey」,因此荷蘭和西班牙人就把茶葉讀作這個發音。後面英國在海上打敗這兩國成為日不落帝國,主導海上茶葉貿易,依然沿用了te的發音,後面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tea,而隨著大英帝國在全球的殖民拓展以及強大的影響力,把茶葉稱為tea這個叫法也被全世界喝茶之人所熟知。
2、英國皇室喝的是什麼紅茶?
在網上搜索英國皇室喝的什麼紅茶,有文章說是滇紅,也有人說是武夷紅茶,其實是祁門紅茶。祁門紅茶之所以這麼有名氣,在國際上非常知名,和英國皇室首倡飲用紅茶,推廣紅茶,從而引發的下午茶風潮有很大的關聯,那時英國人飲用的下午茶多為祁門紅茶,還把祁門紅茶特有的香味取名為祁門香。
紅茶大為暢銷,為中國在外貿中賺取大量白銀的時代,正是徽商勢力鼎盛之時,而茶葉貿易正是徽商所經營的支柱產業之一,祁門紅茶的貿易自然也遠達海外。直至後來印度和斯裡蘭卡紅茶開始大規模產茶,中國的紅茶貿易逐漸萎縮,但祁門紅茶並沒有被忘卻,今日的祁門縣歷口鎮——祁門紅茶發源地仍有一片茶場專門生產祁門紅茶供給英國皇室。
3、茶葉的產量大國是中國嗎?
前面說到我國擁有悠久的茶葉歷史和文化,各地的茶葉產量和種類也都琳琅滿目,在上個世紀中國的茶葉被分為六大種類。但說到茶葉產量的話,中國真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產茶大國嗎?答案是:No!
最大的產茶國不在中國,而在印度,大家都知道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第一大人口的第二大人口國家,並且在近幾十年的發展的過程中有極大的勢頭超越中國的人口,其次印度是一個欠發達的國家,人均收入屬於發展中國家的偏下的水平,這也導致了他們從事的一些工作大多屬於農業方面的工作。再者由於印度的天氣環境的氣候以及印度有廣闊的一些土壤的原因,更適合於種茶,所以說印度的茶產量是大於中國的。
4、安吉白茶是什麼茶
安吉白茶。這個名字的迷惑人指數絕對五顆星,來跟我念:安吉白茶是綠茶!(有沒有很分裂)
大紅袍。是不是聽起來就紅彤彤的,很紅茶的趕腳?but,它是烏龍茶。「毛尖」也容易讓人亂入。毛尖茶是茶葉外形的統稱,通常按地域命名,比如信陽毛尖等。但並非所有毛尖茶都是綠茶,比如「北港毛尖」、「溈山毛尖」,明明有一種濃濃綠茶味兒,卻屬黃茶類。
還有一個「東方美人」茶,也是以假亂真的高手。它發酵重,口感、滋味與紅茶匹配度頗高,卻是實打實的烏龍茶。
5、紅茶冷了以後為何茶湯渾濁?
如果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紅茶的茶湯在冷掉後經常會變得渾濁起來。渾濁並不是一個玄妙的現象。
我們來走近科學——「冷後渾」現象的產生,是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TF、TR跟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的咖啡鹼形成的絡合物,在高溫時,它們各自呈游離狀態,但隨著溫度降低,凝結在一起,茶湯就由清轉渾了。
紅茶的「冷後渾」現象與茶湯的鮮爽度和濃強度有關。高等級紅茶,冷後渾的現象會更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