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化學無法滿足需求 奧迪將投資120億歐元自建電池組裝廠

2020-12-11 騰訊網

作者:微溫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奧迪集團對電氣化轉型的渴望,從它自建電池組裝廠就可以看出。

近日,奧迪集團汽車宣布,將投入約120億歐元用於新能源產品研發,並將在德國英戈爾施塔特工廠附近建立電池組裝廠,迎合汽車電動化趨勢。

除此之外,奧迪集團計劃到2024年,將在研發、固定資產、工廠設備等領域投資約370億歐元,並計劃在2025年推出約30款電動化車型,屆時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佔比將從現在的3.5%增長到約40%。

可以看出,奧迪集團方面對該公司進行車型電氣化轉型的決心很大。尤其是要在建立電池組裝廠方面投入巨資,說明該公司對未來發展有著長久且具體規劃。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奧迪集團建立電池組裝廠,或許也有避免受到供應商制約有關。

2020年2月,奧迪集團因供應鏈問題被迫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工廠停產純電動SUV車型e-tron。儘管官方未公布具體停產原因,但業界普遍推測是因為LG化學在波蘭的動力電池工廠產能有限,導致車型的動力電池供應不足。

當然受到影響的不止是奧迪集團。據GPLP犀牛財經了解,因受到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LG化學2月暫停了在中國工廠的生產工作,這對歐洲汽車製造商的電池供應帶來較大影響,其中就包含沃爾沃等多家車企。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受到電池供應商影響的沃爾沃,也開始組建自家的電池組裝生產線,並已在3月9日開工。

如此看來,奧迪集團準備在德國英戈爾施塔特工廠附近建立電池組裝廠除了為加速轉型之外,或許也是不想受到電池供應商的制約。畢竟松下和特斯拉的案例已經證明,依靠單一供應商,將對工廠生產規劃帶來極大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奧迪集團已經開始針對電池供應方面做出調整,但事實上自建電池組裝廠也是一個耗時耗力的功夫。可以預料到,短期之內的奧迪集團在電氣化車型生產方面,還要依靠電池供應商的供給,而此時出現的公共衛生事件也將對其造成巨大影響。

公開數據顯示,2019財年奧迪集團全球銷量達到184.55萬輛,同比增長1.8%;經營銷售利潤為45.09億歐元,同比增長27.7%。

其中奧迪集團在華的累計銷量達69萬輛,同比增長4.1%,並且佔比奧迪集團全球市場份額40%,成為其最大的單一市場。同時,奧迪集團在華的國產化車型佔比也在逐漸提高,達到了91.6%,遠高於奔馳、寶馬等品牌。

不難看出,奧迪集團的業績與中國市場緊密相連,而此時,中國汽車行業正在抓緊向新能源方面轉型,奧迪集團推動電氣化,或許也與避免在中國市場未來受到衝擊有關。那麼,奧迪集團電池生產的規劃能不能產生一個好效果呢?目前看,還是一個未知數。

相關焦點

  • 消息稱LG化學明年擬將中國電池產能提高一倍以上 滿足特斯拉需求
    【TechWeb】12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特斯拉的電池供應仍嚴重依賴於松下、LG化學、寧德時代等電池製造商。消息人士稱,為了滿足特斯拉中國業務不斷增長的需求,韓國動力電池企業LG化學(LG Chem)計劃明年將中國的電池產能提高一倍以上。LG化學是韓國的一家動力電池企業,為排名前20的汽車品牌中的13個品牌提供電動汽車電池,其中包括大眾、雷諾、通用汽車、福特、現代汽車、沃爾沃、奧迪、戴姆勒等。同時,該公司也是特斯拉的頂級電池供應商之一。
  • 車企和電池廠家紛紛組CP 電池企業成香餑餑,車企除自建工廠外還...
    此前大眾達成200億歐元電池訂單、寶馬2億歐元建電池研發中心、豐田/松下聯合開發方型固態電池,隨著電池廠產能在加大,而謀求更穩固的合作,單純的訂單式買買買電池,已經滿足不了車企們未來大步擴張的欲望,紛紛入股電池廠甚至自建電池廠,成了最新的趨勢。
  • LG化學將中國工廠產能提升一倍 以滿足特斯拉需求
    來源:新浪科技據報導,消息人士透露,韓國企業LG化學將把其在中國的電池芯產能提升一倍以上,從而滿足其主要客戶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的需求。中國是當前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特斯拉當前正在這裡努力提升汽車產量和交付量。
  • 奧迪未來五年將總投資350億歐元,170億歐將投向未來技術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根據奧迪未來5年的投資規劃,該公司將推進向網絡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高端出行服務供應商的轉型。儘管業務環境艱難,投資水平將依然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尤其是對未來汽車項目的投資。奧迪將拿出接近350億歐元的總投資額,其中,大約170億歐元將僅用於未來技術,約佔總投資額的一半。(圖片來源:奧迪)與大眾汽車集團一樣,奧迪也在加強對電動汽車的投資。奧迪已經為未來的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劃撥了大約150億歐元,以強調其電動汽車發展路線圖的重要性。
  • LG化學計劃將中國電池產能翻倍
    據外媒報導,韓國動力電池企業LG化學計劃2021年將其在中國的電池產能提升一倍以上。知情人士透露,LG化學還計劃將中國、韓國增產的電池運送往特斯拉位於德國和美國的工廠,這標誌著LG化學在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的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LG化學電池業務正式獨立,LG新能源能坐穩動力電池王座嗎?
    LG新能源將加速開發固態電池和鋰硫電池等下一代電池技術。圖片來源:LG化學官方LG化學旗下的電池板塊迎來「自立門戶」的高光時刻。得益於電池市場的向好,LG化學電池業務地位急速上升。LG化學財報顯示:LG化學電池業務第三季度營收高達31440億韓元,環比增長11.4%,同比增長42.3%,成為公司五大業務板塊中增長最快的業務。有分析師預測,明年LG化學電池板塊的體量將超越LG化學的老本行——石油化工。
  • 韓系電池企業因特斯拉「交惡」,LG化學登上全球電池裝機量榜首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寧德時代和比亞迪裝機量下滑,與國內車企復工延遲及消費者購車需求受疫情影響被抑制等因素有關,與此同時,全球動力電池產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也反映出動力電池市場競爭在加劇。特斯拉如同「漲停板」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於清教將特斯拉比喻成股票市場的「漲停板」,讓國內外大大小小企業去追漲。
  • 寧德時代與LG化學,誰是新的動力電池王者?
    隨著model3的熱銷,LG化學的動力電池出貨量激增,在今年一季度超越寧德時代和松下成為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老大。從全球角度看,目前LG化學的最大客戶是特斯拉(23%)、雷諾(18%)、現代(14%)、奧迪(10%),其餘客戶份額均小於6%。
  • 2020年海外電池短缺? LG 電池供應和合資情況
    一直在波蘭加大投資的 LG 化學,怎麼會電池短缺呢? 01 LG 的電池短缺了? 這裡主要是奧迪和戴姆勒的兩款車層面在短期內生產,給爆料產能方面有問題,主要歸咎於電池方面的短缺。 1)奧迪在布魯塞爾工廠生產 e-tron 和 Sportback,2020 年第一季度 e-tron 的產量將減少 4,100 輛,至 5,700 輛。根據媒體報導,在晚上的電池組裝的生產將被暫停。每個班放假 16 天,短期內裁減 145 個臨時工,目前產量為小時 20 輛。 2)《經理人雜誌》報導由於供應商電池短缺,奔馳已將生產目標從約 6 萬輛削減至 3 萬輛。
  • 電池供應鏈打通,LG 野心初現
    於電池建廠的速度比拼中,LG與寧德時代都不甘落後。 寧德時代在本月15日宣布對印度投資50億美元建立鋰電池廠。3天後,LG能源用98億美元與印尼達成電動汽車(EV)電池投資交易達成協議。另外,LG能源同時還完成了對印尼整個電動汽車供應鏈的投資。這意味從原料採集到成品出貨,LG都擁有了。
  • 奧迪加大電動出行投資 未來五年計劃投資約150億歐
    (原標題:奧迪加大電動出行投資,未來五年計劃投資約150億歐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王琳琳)12月3日,奧迪表示為轉型高度互聯的高端可持續出行提供商,奧迪未來五年的總投資額約
  • LG化學/三星SDI/松下的三種電池技術誰將佔有未來動力電池市場呢
    國內電動汽車市場上,動力電池也將面臨著沒有補貼之後的外資企業的大舉進軍國內動力電池市場。而面對外資企業的研發早,可靠性高,基礎研發能力強,成本低,單體電池技術先進等優勢,我們國內車企是否做好應對準備了呢?那麼我們國內的電池提供商將要面臨更大的終端壓力以及材料製造壓力和可靠性壓力。那麼外資電池廠商的核心技術有哪些呢?目前我國的電池廠商和外資一流的廠商之間的技術有多大差距呢?
  • 卡門簡報| LG化學或將為國產Model Y獨家供應電池
    Model Y獨家供應電池 據韓媒Business Korea報導,LG化學已被特斯拉選為中國產Model Y的獨家電池供應商,該車型2021年初將在中國工廠量產。因為技術發展還是要靠運氣,用市場、需求倒逼。我們國家提供了非常好的使用場景!第二大眾對新技術開放容忍,大家對新事物寬容,就不會阻礙技術發展。」
  • 特斯拉計劃收購LG電池業務股權;上汽正在開發純電動專屬架構
    近日,我們從國內相關媒體獲悉,大眾汽車將收購電池製造商「GOTION」26%的股權。此前,大眾在去年還宣布了500億歐元的電池採購計劃,以保證未來計劃年產300萬輛電動汽車的規劃順利進行。9月28日,有外媒報導,德國高端品牌奧迪正在與其長期合作夥伴一汽集團進行談判,雙方或在中國成立第二家合資企業,使用PPE平臺生產電動汽車。為此財經網汽車聯繫到奧迪中國方面,對方表示奧迪與一汽集團在過去三十多年來的合作非常成功,但無法對媒體報導中的相關傳聞做出評論。不過奧迪中國也未明確否認此事。
  • LG化學計劃分拆電池業務,年底產能將提升至10GWh
    LG化學是電動汽車電池的主要供應商,包括通用、福特、雷諾、沃爾沃、奧迪、大眾和戴姆勒,以及韓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公司及其規模較小的關聯公司起亞汽車公司的動力電池。早在去年年底,LG化學可能拆分其電池業務部門的消息就已傳出。LG化學在去年12月的一份監管文件中表示,它正在謀求增強其電池業務競爭力的方案。
  • LG化學業績一枝獨秀 H1多數電池企業業績都下滑
    此外,上半年銷量排名靠前的奧迪e-tron,電池也是由LG化學提供,正是得益於這幾款車型產銷的帶動,LG化學今年1-5月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也由去年的10.8%激增到24.2%,超越寧德時代(22.3%)和松下(21.4%),躍居全球第一,而據SNE Research統計,LG 化學整個上半年也是全球電動汽車電池的最大供應商。
  • LG化學辛學喆:致力於開發下一代電池,加強核心技術競爭力
    LG化學動力電池業務的中長期戰略主要有三大方向:第一,將加快研發高安全性、長續航、充電快、壽命長的產品,以加速推動電動汽車市場的拓展和普及;第二,將通過提高全球生產基地的生產效率,不斷提升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能力;第三,將繼續加強研發能力,開發差異化材料和產品以及下一代創新電池。
  • LG化學將於明年正式量產全球首款超高鎳NCMA電池
    報導稱,LG能源解決方案計劃於第二季度開始大規模生產NCMA電池,並在下半年開始向特斯拉供應電池。這些電池預計將用於特斯拉的緊湊型SUV model Y和下一代電動汽車,主要交付給後者在中國的工廠。另據此前媒體消息,特斯拉將於明年量產的中國產Model Y電池供應商已鎖定LG化學。
  • 辛學喆:加強研發能力 LG化學將打造下一代創新電池
    辛學喆表示,LG化學將繼續加強研發能力,開發差異化材料和產品以及下一代創新電池。辛學喆表示,LG化學有四大主營業務,分別是石油化工,以動力電池為主的能源解決方案、尖端材料和生命科學,能源解決方案是LG化學增長最快的業務,預計今年將達到90億美元,並在未來5年內大約達到300億美元。
  • 巴斯夫、優美科建正極材料工廠 構建歐洲動力電池本土供應鏈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歐洲動力電池版圖日漸成形,本土供應鏈體系建設也同步開始。外媒報導稱,歐洲投資銀行(EIB)與比利時正極材料巨頭優美科籤署了一份1.2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的貸款協議,幫助優美科在波蘭建設一座正極材料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