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之戰在天庭成立之後,絕地天通之前,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巫族的第二次的浩劫,繼巫妖大戰之後,又一次的被鎮壓。
涿(zhuō)鹿之戰,是說距今大約4600年前 ,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與東夷集團中的蚩尤部落所進行的一場大戰!其實歷史上這一段寫的我不是很認同,理由是:
有書雲,《先秦史》第七章第一節"炎黃之中"寫道"炎帝蓋即蚩尤,初居阪泉,故號阪泉氏"
大家都知道炎帝和黃帝曾經大戰一場,但是關於這場戰爭的描寫就寥寥無幾,但是黃帝和蚩尤的大戰記載的十分詳細。
在當時炎帝部落應該是唯一可以與黃帝部落相抗衡的部落,如果發生了大戰,其規模應該比逐鹿之戰規模大啊。
所以大膽猜測,蚩尤是末代的炎帝,當時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發生衝突然後戰敗,炎帝部落的首領選擇投降,引發了炎帝聯盟的其他部落的不滿,於此炎帝的嫡系後裔蚩尤率領這些部落分離出來與黃帝部落相抗衡。
否則當時的情況,很難解釋為何一個小部落聯盟初時能多次擊敗黃帝部落。
也很難解釋為何黃帝要畫蚩尤的畫像並尊其為戰神以震懾四周,最大的可能就是炎黃融合後,炎帝部分後裔部落依然不聽黃帝命令,黃帝才不得不用炎帝部落領導人的形象與名義震懾。
我們再看看這場大戰的描述:
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蚩尤作大霧瀰漫三天三夜,黃帝之臣風后在北鬥星座的啟示下,發明了指南車,才衝出大霧。還傳說黃帝在困境中得到玄女的幫助,製作了80面夔皮鼓,夔是東海中的神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黃帝用其皮蒙鼓,用雷獸之骨作鼓槌,「聲聞五百裡,以威天下」。黃帝與蚩尤的戰爭延續了不少時日,最後的決戰進行於冀州之野;
《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述了一個傳說,「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
反映戰鬥過程中,雙方先由巫師作法,希望藉助自然力徵服對方,黃帝呼喚有翼的應龍畜水,以便淹沒蚩尤軍隊,蚩尤也請風伯、雨師相助,一時風雨大作,黃帝軍隊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黃帝只得請下天女女妭阻止風雨,天氣突然晴霽,蚩尤軍隊驚詫萬分,黃帝乘機指揮大軍掩殺過去,取得了最後勝利。黃帝的勝利得來不易,而勝利以後,又遇到很多新的困難,不僅旱神女魃制止了大風雨後神力大減,「不得復上」,應龍參戰以後,也「不得復上」,天上「無復作雨者」,天氣突然晴朗,蚩尤軍隊驚訝萬分,黃帝趁機指揮大軍廝殺過去,最終取得了勝利!
從此文中大家可以看出來什麼,天庭根本管不了當時這些大能們,就只能說是你們隨便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