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主授課目:託福閱讀及託福Junior閱讀
學歷背景:四川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
教學功底:託福閱讀29分,英語專業八級,CATTI三級筆譯。在校期間獲得國家獎學金並參加陪同翻譯工作,曾任環球網實習編譯、大學英語教師
關於建國這段歷史,託福閱讀考察題材並不多,結合SAT美國史部分及AP美國史考察來看,特此梳理這段時期。 到18世紀中期,美國大西洋沿岸13塊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根據閱讀TPO56P2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in Colonial North America記錄:Before 1750, colonists in North America had little occasion to think of themselves as a distinct people. America,to the people who lived in it, was still a geographic region, not a frame of mind. Asked about nationality, the typical American colonist of 1750 would have said English or British. 可見在1750年左右,殖民地區還未形成關於民族的認同、認知,人們並不認為自己具有「美國人」身份:They did not think of themselves as Americans. 在當時殖民地: colonists selected and adapted English institutions to their particular needs. 殖民地區發展了「代議制」 American colonial representatives,它們在英國最高主權 supremacy 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地因氣候和地理環境差異,形成了在經濟、制度、觀念等方面的差異。 美國南部發展的是將黑奴作為勞動力的奴隸制slavery種植園plantation經濟,主要給宗主國英國提供原料,在經濟方面與英國有直接利害關係也相對親密。而美國北部發展資本主義capitalist工業體系industrialism,明顯與英國產生競爭關係,因此關係緊張。這種差異大抵也能解釋:①為什麼美國獨立戰爭的號角正是在北方率先拉響,②為19世紀美國南北內戰埋下伏筆。 隨著歷史發展,13塊殖民地面臨著共同的挑戰而又更加團結。即便美國南北內部有差異,但都同為英國經濟附庸,英美在經濟發展利益上不斷產生裂痕。特別是為爭奪海上霸權和掠奪殖民地,英法捲入歐洲七年戰爭(1756-1763),以英國勝利告終。英國從而在北美接管了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全面加強控制,徵收重稅等措施嚴重損害了殖民地區經濟。 殖民地與英國抗衡,在1765年,9個殖民地舉行抗議印花稅Stamp Duty大會,掀起反抗怒潮。面對英國高壓統治,人們萌生獨立念頭。 接下來的發展,就是中學歷史課本美國史中最熟悉的時間線,引發美國獨立一系列導火索: 波士頓慘案(1770 Boston Massacre):因衝突,英國殖民當局殺害北美殖民地民眾。 波士頓傾茶事件(1773 Boston Tea Party): 為反抗英國國會於1773年頒布的《茶稅法》,示威者們喬裝成印第安人潛入商船,將英國東印度公司運來的一整船茶葉傾入波士頓灣。 第一屆大陸會議(1774 Continent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Colonies):傾茶事件反倒刺激英國加劇對殖民地的控制,頒布了眾多限制條令。而殖民地為反抗這些法令,在費城聯合起來召開會議,通過了和英國斷絕一切貿易關係的決議,旨在追求獨立。 萊剋星頓的槍聲(1775.4.19 Battle of Lexington):美國獨立戰爭在麻薩諸塞州萊剋星頓打響了第一槍。 第二屆大陸會議(1775.5-1778.3 The 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 ): 會議任期建立了大陸軍 The Continental Army,第一任總統——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When the 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 assembled in Philadelphia in May 1775, Washington, one of the Virginia delegates, was elected Commander in Chief of the Continental Army. 會議任期發表了著名的《獨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成立美利堅合眾國;通過並生效第一部憲法《邦聯條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 and Perpetual Union。 國慶日(1776.7.4):美利堅合眾國宣告成立。 《獨立宣言》在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是重要的綱領性文件,更是美國最重要的立國文書之一,SAT閱讀、AP美國史必考相關內容。 起草天團大佬 C5 「五人委員會」 Committee of Five 包括:康乃狄克殖民州 Connecticut 的羅傑·謝爾曼 Roger Sherman、賓夕法尼亞殖民州 Pennsylvania 的班傑明·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維吉尼亞殖民州 Virginia 的託馬斯·傑斐遜 (美國第三任總統)Thomas Jefferson、麻薩諸塞殖民州 Massachusetts 的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 John Adams 和紐約殖民州 New York 的羅伯特·R·利文斯頓 Robert R. Livingston,他們也被視為美國開國元勳 Founding Fathers 的重要成員。 在《獨立宣言》誕生的幾個月前,還有一部重要著作——Thomas Paine (託馬斯·潘恩)的 Common Sense《常識》應運而生,這也是SAT閱讀重要文獻。 在這本不到50頁的政治小冊子Pamphlet中,極大鼓舞北美民眾的獨立情緒,被稱為「美國獨立的教科書」。潘恩最早提出了「自由民主論」,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名稱也出自他。 美國獨立戰爭前期,雖然反英鬥爭風起雲湧,但有些人君主制monarchy觀念還根深蒂固,連華盛頓、富蘭克林、亞當斯這些著名政治家都不明確提出美國獨立。在這樣的形勢下,潘恩發表了影響深遠的《常識》,公開提出美國獨立問題。潘恩為北美人民分析了爭取獨立、在新的原則基礎上構建政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from 百度百科) 獨立戰爭(1775-1783)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開始英美雙方實力懸殊,戰爭總共進行8年。到1777年的薩拉託加大捷 Battles of Saratoga,迎來獨立戰爭的轉折點。後來美國需要拉同盟,1778年2月,作為外交家的富蘭克林成功說服了波旁王朝 Bourbon Dynasty,法美籤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
1781年,約克鎮戰役大捷 Battle of Yorktown,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戰爭事實上停止。
但直到1783年,英美籤訂巴黎和約 Treaty of Paris,英國才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英國當年在歐洲爭霸,沒少得罪歐洲本土大陸的法國、西班牙、荷蘭等,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國家看美國搞獨立了,都顛兒顛兒跑去支援。後來法國為慶祝美國獨立100周年,送了一份大禮——著名的紐約自由女神像 Statue of Liberty,而女神手中拿的正是《獨立宣言》。Founding of the Nation
1787年,費城舉行了聯邦會議,最後制定了憲法草案,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 written Constitution,取代了先前的《聯邦條例》。1788年6月由9個州批准生效,後又增加了憲法前10條修正案 the Amendments to the Constitution(後以「權利法案」 The Bill of Rights 著稱),於1791年12月經11個州批准生效。
美國採取孟德斯鳩 Baron de Montesquieu 的三權分立 Checks and Balances 思想:是立法 legislation、行政 administration/executive 、司法 juridification 三大機構互相制衡的聯邦制國家 federalism。 (tip:所以說到「川普政府」,一定用的是 Administration of Trump,而非government。)
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華盛頓 Washington 就任美國首屆總統。1793年贏得連任,一直擔任到1797年。兩屆任期結束後,華盛頓自願放棄權力,不謀求第三個任期。從而美國總統一般都連任1屆,除了二戰特殊時期的羅斯福總統 Roosevelt 連任四屆。
tip:關於美國總統屆、任、位
但在蓄奴制問題上,美國北部對南部作出了重大妥協,默認奴隸制存在。"華盛頓主張國家獨立,反對殖民統治;堅持國家統一和團結,反對分裂和傾軋;堅持共和制,反對君主制;但他沒有致力於在聯邦層面廢除奴隸制,只在遺囑中聲明解放他自己的黑奴。"(from 百度百科)
在徵稅及分配眾議員席位方面,南部黑奴均以3/5的人口計算。客觀來看,美國的種族問題到今天也未能徹底解決。
美國的兩黨制 Bipartisan System 也逐漸形成。在國內外政策出現分歧的過程中,財政部長漢密爾頓派組織了聯邦黨(後解體) Federal Party 1787-1815,主張中央集權,外交上親英,控制了聯邦政府的權力。國務卿傑斐遜派主張維護國內人民民主權利,同情法國大革命(1789-1799),組織了民主共和黨 Democratic-Republican Party 1791-1829。
後來民主共和黨產生分歧,一支成為了由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 Andrew Jackson 於1828年組建的民主黨 ,另一支則成為了由約翰·昆西·亞當斯與亨利·克萊建立的國家共和黨,後者於1835年發展成為輝格黨 Whig。OG閱讀 Nineteenth-Century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對此有詳細描述:
During Jackson's second term, his opponents had gradually come together to form the Whig party. Whigs and Democrats held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 the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market, banks, and commerce.
而今日美國兩大黨派是以「驢象之爭」為代表的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與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
而期間1812—1815年,英國再度入侵美國,史稱第二次獨立戰爭,這次戰爭使美國擺脫英國政治上的控制和經濟上的滲透,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說起建國時代的國父們,必須談談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摩羯座老幹部、追著閃電放風箏的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 納尼?面值最大的100美元,頭像竟然不是總統!why?富蘭克林的頭銜:政治家、外交家、作家、科學家、發明家,同時也身兼數職:郵政局長、駐法大使、出版商、印刷商、記者、慈善家.富蘭克林還創立了北美哲學社的前身——「共讀社」 Junto (1727年) ,研究政治、道德、哲學和自然科學。他還創建了著名常春藤聯盟之一的賓夕法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740年).so versatile 在科學方面,富蘭克林給電學、熱學、光學、聲學、數學、地質學、氣象學等的貢獻不勝枚舉。他對美國獨立的貢獻包括:大陸會議代表、《獨立宣言》起草和籤署人之一、美國制憲會議代表、《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籤署人之一。據說,當年起草《獨立宣言》時,富蘭克林一人就改動了48處! 真正的創造性美國文學大抵始於被稱為「美國的孔子」、「美國文明之父」的愛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而殖民地時期的文學,大多是傳記文學。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富蘭克林自傳》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這是美國傳記文學的開山之作,還影響了幾代美國人,那個年代純正不矯情的勵志雞湯! 看了這本書便清楚富蘭克林時間管理秘訣:一切源於他強大的自律! 連1920年代菲茨傑拉德 Fitzgerald 筆下的蓋茨比 Gatsby,精神偶像便是富蘭克林,他的朋友尼克發現蓋茨比房間貼著一張類似於富蘭克林時間管理的schedule。 《富蘭克林自傳》記載了他白手起家個人奮鬥史,宣揚了善與美的道德真諦,他的故事正是美國夢的體現,也是幾代美國人的精神領袖。 彼岸,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美國走向獨立的1750-1800年,對應乾隆十五年到嘉慶五年,清朝康乾盛世一部分。 看歷史,放在世界平行的舞臺上時,比較有趣吧,知史知興替。 希望這篇文章對點開連結的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