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詩出自李商隱的《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劉郎的典故,現在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就是劉晨和阮肇「豔遇」的故事。
傳說劉晨和阮肇二人前往天台山取穀皮,在山中迷路,遇到了兩個貌美的女子,於是就和她們在一起生活了半年。到了春天,思念家鄉和親人,便回到了家鄉。但此時親朋都已經離去,房屋都變了,二人竟然還找到了自己的七世孫,此時已經是百餘年以後了。(有一種「到鄉翻似爛柯人」的感覺……)後來劉郎又前往山中尋找仙女,但再也不能找見,而阮肇看破紅塵,雲遊四海去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漢武帝劉徹派人前往蓬萊求仙,此處的劉郎指代劉徹,個人感覺有些牽強。本人更鍾意第一種說法,因為故事更符合這首詩的內容:
《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李商隱的在標題上的懶是出了名的,就喜歡用「無題」來草草了事,導致他很多詩的本意讓大家一頭霧水,只能靠猜。關於這首詩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有人說是寫給亡妻的悼亡詩,有人說是第三視角寫女主人公對愛人的思念,更有甚者說是藉助愛情詩表達與令狐綯的關係……
但如果不深究,只看詩的表層含義,這首詩表面寫愛情是無疑的。
說好了來相會不過是句空話,一去就渺無蹤跡,只能在夢中相遇。等到夢醒之後,發現月上斜樓,已經五更,遠處傳來悠揚的鐘聲。即使是夢中相會,一旦在夢中分別,醒來後帶來的還只能是痛苦。醒後急匆匆的寫信,寫完之後才發現墨還未研濃。書成之際,蠟燭的餘光半照著用金錢繡成的翡翠鳥圖案的帷帳,麝香的香氣薰染了繡著芙蓉的被褥。當初劉郎怨恨蓬山遙遠,不能與她相見,而自己的怨恨比劉郎還高,你的所在和蓬山還要隔著萬重山!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這句詩借用劉晨求訪仙侶而不得的典故,暗指異地戀的苦。「已恨」、「更隔」二詞循序低筋,突出了相戀而不能相見,異地阻隔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