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李商隱又一首《無題》賞析

2020-12-19 梧桐樹邊羽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這兩句詩出自李商隱的《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其實這又是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因為他的無題詩實在是有點多,所以我們才會在後面用上首句來進行區別,如《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

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李商隱並沒有把創作這些作品當做了不得的事情來對待,純粹是情到深處,自然流淌罷了。

寫詩這回事,不當回事就能成大事。

平仄格律

晚唐格律詩已經成熟,所以詩人們的作品很少再有「半律體」存在,一般都是合律的,而格律並沒有限制這些才子們的詩意表達,照樣文採飛揚,或浪漫、或幽怨,秉承盛唐遺風。

大家不愛平仄格律沒關係,但是不要說格律限制表達。

真的,它限制的只是你的表達。

根據格律關係,首聯首句第二字定「起」,末字定是否入韻。我們看李商隱這首《無題》的首句「來是空言去絕蹤」,第二字為「是」,所以是仄起,收尾是「蹤」,所以是平收,也就是仄起入韻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幾處「一、三」非關鍵位置有平仄變化之外,「二四六」位置的平仄是嚴格合律的。

合律不難,難在精工。

李商隱的精工在哪?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即便是在「一三五不論」位置的平仄便宜處理,但是對句一定是相反的。這一特色我們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所謂「一三五不論」,在他這裡,就不僅僅是不論,而是出句不論,化了平仄,對句一定會化回來,保證出對句的平仄嚴格相對。

如「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出句首字不論,是「平仄平平仄仄平」,那麼對句同樣首字變化,「仄平仄仄仄平平」。第二、四句同樣如此。

這不是巧合。

頸聯「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出句第三字平仄變化,「仄仄仄平平仄仄」,對句的第三字同樣發生了變化:「平平平仄仄平平」。

精工在哪?細節之處。

全詩押平水韻「二冬部」,頷聯、頸聯「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嚴謹對仗。

所以這是一首標準的七律。

為什麼要講得這麼詳細瑣碎,因為我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因為別人說這是七律,就贊同,而是要學會自己判斷,這樣才會在有些人明明寫的不是律詩,卻瞎標的時候能夠火眼金睛,一眼看穿。

不做人云亦云的人,就是裝逼成功,同時反裝逼也成功了。

內容意境

接下來看看這首詩的內容。我們曾經講過七律的普遍文法「起承轉合」,但是很多詩人在形成自己的風格之後就尋求突破,也就是在形式上不再局限於普遍文法。打破這個普遍文法的第一人是韓愈,他開創了散文入詩的風格,不但文字看上去散,表達意思也不再順序而為。

而李商隱作為晚唐詩歌朦朧派的開宗立派之人,對文法結構的發展和折騰自然是與眾不同。所以我們讀他的詩,要掌握一些他寫詩的獨有密碼,才能真正做好賞析理解。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特徵,讓他的很多作品成為無解之謎,比如《錦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卻都深愛他的文採和詩律。

相對來說,《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倒是不算難解。

首聯「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這一聯是倒置的,第一句明顯是發議論。「這折磨人的女子啊,說來又不來,說走就再也不見蹤跡」。為什麼詩人會有這種喟嘆?因為「月斜樓上五更鐘」,因為詩人看到已經五更天了,只有月亮斜斜地掛在樓上。這說明,詩人從熟睡中驚醒,面對孤清冷月,格外思念曾經熱烈相會的佳人。

頷聯「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五更天是什麼時候?天亮了。詩人是在夢中驚醒的,夢境是什麼樣子的?兩人在夢裡依依惜別,張口呼喚,卻說不出話來。這種情況估計咱們誰都夢到過吧,有時候明明人在面前,就是發不出聲來,甚至急得自己都知道自己在做夢。

而李商隱在這裡用這種常見的夢魘狀態表達自己相思之苦,無比貼切。

我們從夢中醒來,是不是經常有把夢中奇遇寫下來的衝動?只不過懶得動彈,一轉眼就忘了。但是詩人心思細膩,肯定要趕緊寫下來。這種事情我也做過,因為有時候夢境實在太離奇,甚至好過電影劇情,所以也曾經深夜爬起來打開電腦記錄過。這又是真實可能發生的事情,同樣從側面表現詩人相思的濃稠——不願被自己遺忘。

所以「書被催成墨未濃」,因為著急寫下來,臨時磨墨,顏色還未濃稠,文章已經寫完。

頸聯「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這一聯的描寫是承接頸聯來的,所以不能說「轉」,但是李商隱的奇特之處在於這一聯的描寫讓人云裡霧裡,這種室內描寫到底是閨房,還是自己的臥室,抑或是起身來寫詩文的書房?沒有仔細交代。

殘燭的餘光半照著用金錢繡成翡翠鳥圖案的帷帳,芙蓉褥上似乎還依稀浮動著麝燻的幽香。這其中殘燭、麝燻疑為夢中,而帷帳、繡被則貼合實景。

我們可以認為還是身在夢中,與相思之人道別的地方,但是更像詩人夢醒之後,執筆成詩的地方。正是這種亦幻亦真的情境描寫,給人一種不真實的美好感。出句是以實境為夢境,對句是疑夢境為實境,將恍惚迷離中一時的錯覺與幻覺表現得極為生動傳神。

尾聯「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尾聯承接頸聯的虛幻感,用了「劉郎」的典故,加深點明對愛人的相思,同時用「恨」字表達了相思成灰卻無能為力的惆悵。

言下之意也很簡單,我和你的距離比當年「劉郎」和仙女遠了一萬倍,思念的情感也深重了一萬倍啊。

「劉郎」的用典並不艱深,而且像這首七律,李商隱居然只用了這一個平常典故,對於他來說,真的算是非常客氣了。

劉郎與爛柯

這個典故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幽明錄》:

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穀皮,迷不得返...有二女子,姿質妙絕......遂停半年。氣候草木是春時,百鳥啼鳴,更懷悲思,求歸甚苦。女曰:「罪牽君,當可如何?」共送劉、阮,指示還路。既出,親舊零落,邑屋改異,無復相識。問訊得七世孫,傳聞上世入山,迷不得歸。至晉太元八年,忽復去,不知何所。

這是個當時非常流行的漢魏時期的「遇仙」故事,只不過這還是遇到的女仙,跟人家同居了半年,回來的時候已經有了七世孫。就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故事版。

和這差不多的還有「爛柯」這個詞的來歷。

「爛柯」出自圍棋著名典故,語出南朝梁任昉《述異記》: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

說的是晉時有個叫王質的樵夫,在石室山遇到了一些仙童在歌詠,下圍棋。仙童給了王質一顆棗核樣的東西含著,王質就一直不覺得飢餓。過了一會,仙童說:「咋還不走?」王質起身,發現自己的斧頭柄已經爛空了,等他回到家,已經不是開始離開的那個時代了。

這些故事都是南朝所記錄,所以唐詩中經常引用。相對而言,用「劉郎」的更多,因為不光是「遇仙」,人家還和仙女合好了,更加符合文人對愛情、相思的浪漫想像。

李商隱的這首無題詩借夢醒寫苦情,但是卻並沒有按照遠別,思念,入夢,驚醒,孤清,意重的順序來寫,而是先寫夢醒時分,在寫迷離夢境和現實的混亂,創造出亦幻亦真的境界,最後點明蓬山萬重的阻隔之恨。

這樣曲折宕蕩的藝術構思,使全詩迷離恍惚,幽怨暗生。

相關焦點

  • 李商隱經典無題詩: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李商隱共有六首七律無題詩,我已經寫了精讀過其中五首,今天讀最後一首。無題四首(其一)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無題四首》中,有七律兩首,五律一首,七古一首,這四首詩,在內容上沒有明顯的聯繫。李商隱的這首無題詩,寫的是一位男子對遠隔天涯的所愛女子的思念,主人公因思念入夢,又從夢中驚醒,「夢為遠別」是此詩的詩眼。
  • 寅時: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今天,我們就從李商隱的筆下,來體會一番因清晨夢醒而悵然若失的相思之情。無題(唐)李商隱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這首《無題》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他作詩不僅酷愛用典,還擅長營造迷離夢幻的意境。一次恍然夢醒的經歷,就這樣被他記錄了下來。那是五更時分,晨鐘初響,詩人忽然從夢中醒來。他面對著樓上的斜月,不禁長嘆:你我在夢中相見只是一句空話,一覺醒來,你就沒了蹤影。
  •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劉郎是何典故?如何理解?
    這句詩出自李商隱的《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劉郎的典故,現在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就是劉晨和阮肇「豔遇」的故事。傳說劉晨和阮肇二人前往天台山取穀皮,在山中迷路,遇到了兩個貌美的女子,於是就和她們在一起生活了半年。
  •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這首詩最值得學習什麼?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問題:「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劉郎是什麼典故?如何理解?前言這兩句是李商隱七律《無題》中的尾聯,也被紅杏尚書宋祁借用到自己的一首詞中,沒想到還感動了皇帝,被賜予美人。一、李商隱的無題詩《無題》(唐)李商隱來是空言去絕蹤 ,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 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 ,麝燻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一萬重。
  •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隱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因為遠別而積思成夢,夢裡悲啼,久喚難醒;醒後便匆忙提筆寫信,心情急切,墨未磨濃。蠟燭的餘光,半罩著飾有金翡翠的帷幕;蘭麝的香氣,薰染了被褥上刺繡的芙蓉。我像古代的劉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遙遠;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著蓬山千重萬重!
  • 《無題》李商隱
    《無題》李商隱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此詩描寫了一位男子對遠隔萬裡的一名女子的思念。"來是空言去絕蹤 ,"從首句可以看出,主人思念的女子曾與他有過承諾,即離別時說過今後一定再來,但至今還是無影無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 李商隱最令人絕望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最後一句神來之筆
    李白的標籤是浪漫,杜甫的標籤是沉鬱,白居易的標籤是通熟易懂,王維的標籤是空靈,李賀的標籤是奇絕,而到了李商隱身上,卻被掛上了一個「情聖」之名。李商隱的情詩是唐詩一絕,從「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到「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用一首首絕美情詩,像世人證明了個道理:感情經歷不豐富的直男,也是懂情的。
  • 李商隱最美無題詩:愛到極致卻難言
    提起「無題」詩,我們最先想到的詩人必定是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以「無題」為題的詩,往往寄託著作者難言的隱痛、莫名的情思、苦澀的情懷、執著的追求等。這些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包括以《無題》為題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為題的「準無題」詩近三十首,如《錦瑟》。這些詩有的有所寄託,但大部分屬於純粹的情詩。
  • 李商隱——無題也可以很美
    無題之無,正是用一個無,包含所有。就像高明的藝術家,總是在自己的創作中巧妙留白,給觀眾以想像的空間。不同的人,都能從這些無題詩中,讀出自己的心事。李商隱的無題詩,沒有敘事對象。像是一個人的自言自語,抒寫個人心情,裡面的悲悲戚戚,孤獨離愁,都與他人無關。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李商隱的一首愛情詩,抒發好景不常,良緣多阻的無奈!
    大中元年,李商隱重入秘書省後接受鄭亞的聘請,將遠赴桂林時寫下這首詩,雖然名為《無題》,但還是很容易看出這是寫男女相思之情,恨好景不常,良緣多阻。《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唐代:李商隱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 李商隱:「無題」是我出的幾道愛情謎題
    ——題記一提起李商隱就不能不說說他的無題詩,因為這是他一個鮮明的「標籤」;更重要的是,談及無題詩也不能不提及李商隱,因為他是這一類別詩歌公認最傑出的代表。悼傷後赴東蜀闢至散關遇雪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除了這些直抒胸臆的悼亡詩外,李商隱還有相當數量的無題詩,默默闡述他對愛情和婚姻的理解。
  • 李商隱終於上熱搜了
    ——無題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無題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無題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玉璫緘札何由達,萬裡雲羅一雁飛。——春雨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 李商隱最耐人尋味十首無題詩:無題而無不題
    李商隱最耐人尋味十首無題詩:無題而無不題李商隱的無題詩,與李白的誇張詩及王維的「空詩後世有人將李商隱推為朦朧詩大師,就是基於他寫了不少詩意朦朧隱晦的無題詩。將詩作取為無題,大體是兩種情況。一種是詩人有意為之。
  • 另一種相思,比李商隱的「蓬山一萬重」更濃鬱
    先以落日處即天涯作襯,使後句望不見故鄉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現時卻不直說,而是通過兩個「天涯」的反覆吟詠比較,讓人從中體會出來。以落日喻天涯,是從《世說新語·夙惠》而來。《世說新語》載:晉元帝曾問明帝:「長安與太陽誰遠。」明帝起先回答太陽遠,因為沒見過有人從太陽那兒來。
  • 愛寫《無題》詩的李商隱,讓無數後人好奇他到底在寫什麼
    可以說,讀李商隱的詩需要反覆看、反覆想、反覆探究,才能略懂一二。至於誰敢誇下海口說能夠讀懂李商隱,這樣的才俊恐怕還沒有出現。李商隱的詩中最難懂的是多首《無題》,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李商隱可能也說不清楚他寫的到底是什麼內容,於是就起了個《無題》的名字,希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按照後人自己的理解去分析。
  • 李商隱12首《無題》詩,真摯感人,韻味無窮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讀他的詩絕對是一種唯美的享受。他的詩作,主要以愛情詩為主,他的無題詩佔了很大比例,都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他的詩作,把愛情中的兩性情感寫的纏綿悱惻,真摯感人,讀來朗朗上口,韻味無窮,傳誦至今。
  • 用一首半「抄襲」的詞,換得美嬌娘,這豔遇除了他也沒誰了
    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擅長填詞的名人大家也是數不勝數,可用一首半原創的詞換得一個美嬌娘的,恐怕除了宋祁再也沒誰了吧!宋祁是誰?也許有人還不太清楚,畢竟他的名氣和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還是差了一大截的。但說到他的名句恐怕又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 愛情裡的等待與悵惘,都在李商隱這首無題詩裡,真摯動人
    古人寫詩,或抒懷,或表達憤世不平之意,或官場失落之意,但是李商隱,這位和杜牧並稱「小李杜」的詩人,最擅長的是愛情詩和無題詩,並且寫得別有一番韻味。今天筆者選出一首《無題》,來做一下淺顯的解析。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 無題詩集合|李商隱:昨夜星辰
    無題,是詩歌的一個類別。在中國傳統詩詞中,詩人常常以「無題」為題作詩篇。
  • 李商隱最有趣的《無題》:夢見與情人分別,竟然哭醒了!
    李商隱這個晚唐時期的大詩人,當他夢見與情人的分別,他竟然哭醒了。我們來看看李商隱這首《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夢為遠別啼難喚」是整首詩的詩眼,詩人因為經久的離別之恨,造成了他「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終於他在夢中與情人相會,可是幸福是短暫的,夢中的離別更是讓詩人啼哭不止。從夢中驚醒的詩人,馬上研磨寫下夢中的情景,打算寄送給遠方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