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萬物繁榮昌盛的頂峰,詩,也是如此。唐詩三百首,是唐代多少詩人一輩子的智慧結晶,才能傳承到今天供我們欣賞。古人寫詩,或抒懷,或表達憤世不平之意,或官場失落之意,但是李商隱,這位和杜牧並稱「小李杜」的詩人,最擅長的是愛情詩和無題詩,並且寫得別有一番韻味。今天筆者選出一首《無題》,來做一下淺顯的解析。
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首聯「五更鐘」,便可以看出來這是一位為情所困難以入眠的有心人。「來是空言去絕蹤」,意思就是,你說來,不過一句空話,你走了,就真的找不到你的蹤跡了。古代通訊不發達,可能一封信,是一個人的幾筆敷衍,卻是另一人的苦苦等待。這個等待對方的人,在閣樓孤單的守著漫漫長夜,看著月亮爬上來又落下去,心中失落惆悵之情,不知該抒發到何處。
頷聯「夢為」便表示這聯所寫皆為夢境。夢中為離別而悲傷,但這前提是,心上人曾經來過。後一句,那個等待的人在寫信,想把自己的不舍哀愁都寫在這封信中,怕不能在分別前將信寫完,所以像有人在催促那般著急,寫完卻發現,自己的墨都沒磨均勻。寫過毛筆字的人應該都知道,墨是要用水兌一些的,若是水加多了,墨就稀釋過度,寫出來的字都是灰色的,看不太清。詩中主人公也是同樣的遭遇,因為心心念念,都沒有耐心磨好墨,結果寫出來的信也不盡如人意。
頷聯這些文字,看起來就很美,當然也表達了一番韻味。「半籠」是指燭光半映,夜晚無法入眠,燭光忽明忽暗,將被褥上金翡翠的繡花映得閃閃發光,整個氣氛朦朦朧朧。屋子裡的香薰都透過紗帳將自己的屋子燻了個徹底,但是還是無法入眠。一來暗示時間之晚,二來暗示心中之愁。簡單來講就是心中有思而失眠。
尾聯運用典故,劉郎怨恨蓬山遙遠,這是講當年劉郎去山裡採草藥,路途遙遠,當時心中不情願,但是後來在山中遇到了兩位女子,並在其家中逗留了半年,也就是現在講的「豔遇」。劉郎此行已經相當遙遠,那「更隔一萬重」便是指主人公已徹底死心,不再期望他回來。這個年代,很多自認為有感觸的人,會寫一些關於情感生活的心靈雞湯,那李商隱這首詩,也算是那個年代的感情「雞湯」吧,真摯動人,令人悵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