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不見甚是想念,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寧先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下來,傳世的詩詞何止千萬首,這些都是屬於我們的文化瑰寶和精神財富,而今天要介紹的名篇佳作是什麼呢?快來看看吧!
唐代應該可以說得上是一個文化空前繁榮的朝代,尤其是在詩歌這一塊,可謂是群星璀璨,熠熠生輝。在唐朝幾百年的時間裡,誕生了許多優秀的詩人,這些詩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經久不衰,成為歲月的經典。而如果把唐代詩歌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的話,那麼盛唐的詩歌多為豪放激昂,中唐的詩多為不得志的憂愁苦悶,而晚唐的詩卻非常的悽涼。但不管是哪一個階段,唐詩始終具有較高的歷史地位。
說到晚唐時期的詩人,我們就不得不談到李商隱這位痴情人。李商隱可以說是晚唐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詩人,因為他的詩,使得衰敗的晚唐在文化上又出現了一次高潮。而我們都知道,李商隱的詩多為描述悽婉的愛情,以抒情詩最見功力,因為感情過於濃厚,所以又不知道如何表達,所以他的詩大多數都不曾標註題目。而今天我們同樣要介紹他的一首無題詩,也是描繪男女相隔千裡的動人情感。
《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你跟我說要來與我相見不過是一句空話,你我相別多年後,始終得不到你的蹤影」。詩的首聯便是主人公因分別而發出的嘆息感慨,現實中無緣相會,只得在夢中才能得償所願,而夢一醒,便是無盡的孤苦悽涼。而頷聯則具體寫了詩人夢中的情境,夢有多美,現實就有多殘酷,因為對對方太過思念,於是奮筆疾書一封書信,絲毫沒有注意到墨的濃淡。
詩的頸聯則是對夢醒之後屋子中的環境進行渲染。夢境才剛剛消失,眼前有殘餘的燭光,朦朦朧朧之間,詩人已經分不清現實還是夢境,一股淡淡的麝香,讓詩人一位自己的愛人還在此處,非常的生動傳神。而到了詩的末尾,詩人明白了這一切不過是自己的幻覺,明白了之後便是接踵而至的空虛惆悵,自己與愛人遙隔萬裡無法相見,這怎麼能不讓人痛心疾首。
這首別致的詩圍繞著現實與夢境來回穿插,給人一種似夢似真、疑夢疑真的感覺,知道最後,才點明了現實,而現實卻是遠隔萬裡的思念,與首聯形成了一種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這種朦朦朧朧、半夢半醒的情感,還有這種巧妙的藝術構思,想必也只有李商隱才能夠寫得出來吧。
好了,今天的詩詞鑑賞就到這裡了,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不妨給老寧小小的點一個贊和點一點關注哦。我會不斷的進步,爭取為大家繼續帶來更多更好的詩詞鑑賞,我們下期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