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知識複利」,能力「十年十倍」

2020-12-17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人神共奮 來源|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所有的知識一律平等,但有些知識比別的知識更平等

1/5

「知識複利」三要素

以前看過一條思維題:一片池塘出現了一小塊浮萍,它每天增長一倍,專家預計10天就能長滿整個池塘,請問,多少天能長滿一半水面?

答案:9天。

很多理財顧問在建議你「收益復投」時,都會用類似的故事去解析「複利」的這個特點:一開始收益不起眼,越到後期賺得越多。

因為每一年創造的利潤,都被重新投入到「創造利潤的活動」中。在第30天的池塘裡,所有前29天長出來的浮萍都在生長。

按理這個道理,「複利」現象其實並不限於投資,任何一種活動,只要能把收益當成資源重新投入,就存在「複利」。

比如某些知識。

為什麼高考的幾門主課在小學階段只學「語文、數學」?並不是這兩門課程容易,而是因為,它們是「創造知識的知識」。數學學不好,物理化學都得完蛋,語文學不好,你連題目在講什麼都理解不了。

「語文、數學」就是池塘裡的第一片浮萍,就是帶複利的知識。

所有錢都具有同樣的升值能力,但大部分知識並不參與「複利活動」。所以,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下面的「知識複利」三要素:

底層知識的比例、知識的系統化能力、持續性。

2/5

知識複利三要素之一:底層知識的比例

去年的3+3高考改革中出現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現象,幾乎所有的名校熱門專業都要求選考物理,連北大法學專業都來湊熱鬧,物理成了「頂級學霸角鬥場」,「次級學霸絞肉機」。

所有的知識一律平等,但有些知識比別的知識更「平等」,比如物理。

物理學家盧瑟福說過一句話:「科學要麼是物理學,要麼是集郵。」這句話被傳得廣為人知,化學家們很生氣,為了好生羞辱他一番,索性給他頒了個諾貝爾化學獎。

中學裡的物理和化學這兩門課程是平等的,但這絕對只是初等教育領域內的看法。從古到今,就有這樣一條科學鄙視鏈: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電子、機械、化工、醫學等等應用學科

這條鄙視的規律就是:後面的學科想要發展,一定要等前面的學科先發展了,所以,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前兩位(牛頓和愛因斯坦)的核心貢獻都在物理領域——他們用的工具都是數學。

所以,前面的「知識的知識」,我們稱之為底層學科,也是能夠形成「複利」的知識,相當於第一天的浮萍,別看小,之後每一天都在參與其他知識的生成。

不過,底層學科在社會上的印象,跟科學界的完全相反,大家都覺得這些知識,在工作中用不到。

社會大眾這些想法也沒什麼毛病。那些不能直接用的知識,中文系、數學系、哲學系、物理系,確實都不太好找工作。

所以,在你的知識結構中,底層知識和應用知識要有一個合理的比例。

還拿投資來打比方,你有一個投資理財計劃,每年賺15%,年底就會有一個利潤分配問題,通常會拿出一部分來花掉,就像是應用層的知識,也總有一些錢要繼續再投資,就像是底層知識。

這個比例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應該是不同的:剛剛工作時,用於消費的比例可以少一些,多一些投資理財的比例;到了結婚生子,用於消費的比例就會大大增加;到了為祖國醫療事業做貢獻的晚年,當然是連本帶利都要還回去。

知識的比例也類似,上學時,衣食無憂,學的都是不能直接「換錢」的底層知識;工作後再學的知識,大部分就都是應用層面的了。

此外,學霸們不如多讀幾年底層知識,為未來的更高端的職業要求作儲備,別老想著早點出來賺錢;學渣們也不妨放下面子,初中畢業上「中專技校」,早早掌握應用層面的謀生知識。這絕對不是什麼歧視,而是知識效用的最大化。

當然,應用層面的知識也能有複利,前提是「知識體系化」。

3/5

知識複利三要素之二:知識的系統化能力

錢要增值,就要進入一個創造利潤的經濟體中;知識要創造新知識,也要先建立一個高效的知識體系。

很多手機都宣稱配置上「吊打Iphone」,但用戶實際體驗就是一個字:「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iOS系統在運行效率上超過Android。

資訊時代,信息反而不值錢,值錢的是對信息的處理效率。

看一部電影,一個新手編劇注意到的往往是「我靠,大俗套路」、「要換我,這兒應該加一段意識流」、「結尾應該把女主角寫死了,才夠震憾」,等等;

但一個資深編劇看到的東西則是「採用了經典的三幕劇結構,特別是在第一幕的建構上,利用了普通人的視角,把主角一步步地逼到絕境,為後面的爆發提供了足夠的情節張力……」

同一個領域,新手和專家的知識儲備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區別,有些老專家對新知識的了解還不如新手,但他們之間有一個最大的區別:

新手編劇注意到的東西,都是事物的表徵:片中角色的性格、劇情的發展走向;

資深編劇注意到的是這些事物的類別:角色有45種原型,情節有20種模式,在經典的好萊塢劇本體系中,90%的電影逃不出這些套路。

新手看到是「這部片子如何如何」,然後……就木有然後了;

專家注意到的是:「第二主角的人物原型是『國王與獨裁者』,但強化了他內心脆弱的一面,情節屬於『復仇故事』,但帶著很多『自我發生之旅』的類型特徵……」,這就把觀影體驗變成他的「編劇知識體系」,指導今後的創作。

新手編劇學習一部電影,就像把錢存在活期帳戶上,好像隨時都可以拿,實際上東存一點,西存一點,連帳號密碼都忘了,根本拿不出來,每天都在貶值;

資深編劇看了一部電影,就把自己的「利率」提高了一點,而每一次自我總結,都是把「利潤再投資」。

所謂知識大牛,就是那樣學習任何新事物都能抽象成幾條公式的能力。

你今天理解了多少關於區塊鏈的知識,一點都不重要;你有沒有把這些知識在更高層面抽象成幾條規律,或者納入以往的知識系統,這一點很重要。

想要培養自己的能力,有很多現成的方法,比如畫「思維導圖」。事實上,任何學習都應以形成、補充、重建核心「概念樹」為目的,而非掌握零碎的信息。

否則,你最好的出路也就是「衝頂大會」。

4/5

知識複利三要素之三:持續性

1萬塊投資,先賺10%,再虧10%,變成了多少錢了?並不是1萬元不變,而是9900元,損失了1%。

全倉一支股票,10個跌停的話,一定要11個漲停才能持平,先漲後跌、先跌後漲,邊跌邊漲,結果都是一樣。

複利的第一要義:持續的、穩定的小幅升值,不要追求過高的收益率,最重要的是避免虧損。

「知識複利」同樣如此,持續小規模學習,重要的是不間斷。

我們常自嘲自己在高三時最有文化——能解三角函數,能讀文言文,分得清情態動詞和虛擬語氣,畫得出全球大氣環流圖——可三十年後,孩子的一道二元二次方程就把自己給難倒了。

知識為什麼會被遺忘?學習不是把知識「下載」到自己的大腦裡,而是在已有的知識之間,建立連結。連結越少的知識,就越難被大腦調取,最後就像忘了帳號的存款,不但沒有複利,本金都丟了。

一個正常接受16年教育的人,知識體系應該是建立好的。工作之後的「終身學習」,就是給這個體系不斷建立新連結、增加複雜性、增強解決問題的包容性。

最好的「終身學習」是選擇幾個具有長久價值的大問題,比如「如何寫出一個好故事」、「如何成為一個談話高手」、「如何」,然後用幾十年的時間在這幾個方向上持續學習。

在方向的選擇上,要「喜舊厭新」,越是舊領域,越有大量經過時間考驗的系統性理念,越能保證你在此領域穩定成長。

特別不要被短期的風口所迷惑。像區塊鏈缺乏系統性成果的領域,如果你不是那種真正的信徒,99%會放棄、會迷茫,並不適合作為「終身學習」的方向。

總結一點:初始量並不重要,進步的幅度也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就是堅持一個方向,不中斷。

5/5

複利考驗的是人性

有一笑話。有人勸別人戒菸,說:

「你每天抽一包煙,如果現在戒菸的話,15年省下的錢,利滾利可以買一臺寶馬。」

「你抽菸嗎?」

「從來不抽」

「那你的寶馬呢?」

在理財顧問的口中,複利是那麼簡單,但常識告訴我們,如果真的那麼容易,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窮人。 

在知識複利的三要素中:

「底層知識」的比例,相當於你的再投資比例,你要克服的是物質誘惑,為未來作長遠安排;

「知識系統化的能力」代表你的投資能力,你要克服「現學現用」的乾貨思維,建立解決問題的系統;

「持續性」代表你的專注能力,你要克服從眾心理,克制貪婪,放棄賺快錢機會,尋找「時間的玫瑰」。

這三樣東西,都是最考驗人性的。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聚集個人成長的微信公眾號: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本文來源人神共奮,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散莊書苑陸文清:什麼是複利思維
    等等,但最重要的還是上一期講的  在自己的能力圈內,選有把握熟悉的  同時深度了解公司和行業  時時保持警惕,如果與預期相差  及時採取行動  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不虧錢  總之還是要多學習,才能不盲目  Part2 收益率是努力  差之毫厘失之千裡,說的就是收益率
  • 副業賺錢的三種複利思維,讓你在副業賺錢上事半功倍
    就拿現在很多人都在學習和考證的職業生涯規劃是來說以下兩個故事就能很好的看出是否具備產品複利的思維。a 同學的故事,a 學員畢業十年,從業經驗非常的豐富。在職場上跳過槽,升職過,轉行過,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坑。b同學的故事。b 學員同樣是畢業十年,從業的經驗非常的單一,一直在體制內工作。我想請問大家,如果讓你來選a 學員和b 學員誰更合適成為一個職業生涯規劃師。
  • 複利的謊言
    有人算了一下,假如你想在股市十年變10倍,每年「只」要26%回報即可。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連續性很難實現複利有一個重要的假設,那就是連續性。只要你每年賺26%,連續十年,你就可以......下面,我們來看看連續性有多難。我在《機會泵:如何管理你的運氣?》
  • 複利的謊言:時間並不是複利的朋友,更多時候是敵人
    有人算了一下,假如你想在股市十年變10倍,每年「只」要26%回報即可。 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 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
  • 【夜讀】複利的謊言
    導讀:十年賺10倍,靠譜嗎? 「複利思維」,這個看似有些雞湯的話題,其實包含了「不確定性、連續性、對稱性、預測、冪律分布、肥尾、下注、決策、貝葉斯、長期主義」等好多個有趣的話題。
  • 每日閒談:什麼是複利,複利與時間的關係及運用
    這些問題都可以用複利思維來解釋。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那麼到底什麼是複利?複利該怎麼運用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一)什麼是複利呢如果想了解複利的運用,那麼我們就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複利。
  • 複利的謊言:被欺騙的財富幻想!
    有人算了一下,假如你想在股市十年變10倍,每年「只」要26%回報即可。於是,關於複利的傳說,又多了一個美妙的數字:26%。然而,假如你相信如上「複利法則」,也許就掉入了一個謊言的陷阱。真相 2連續性很難實現複利有一個重要的假設,那就是連續性。只要你每年賺26%,連續十年,你就可以......下面,我們來看看連續性有多難。
  • 知識體系的複利作用
    騰訊微保產品經理 WISE分享了自己構建知識體系的方式,並且如何利用知識的複利作用,更高效地解決問題。以下是全部內容~在電影《教父》中,有一句臺詞:「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為什麼你只能看見的是豹子身上的花斑?為什麼看到本質的人和他人的命運會不同呢?
  • 複利思維的真相,最可怕的是這個!
    第一:選對方向,用時間悄悄的做槓桿;第二:找到優勢,用效果不斷的做疊加。真正的聰明人都在下笨功夫。這番話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一輩子。——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而是沒有這個耐心。要麼覺得回報率太低,不屑去做;要麼覺得回報率太低,摁不住蠢蠢欲動的瘋狂舉動。這就是富人和窮人最根本的區別。大多數人總想著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時間追求最快速的財富積累,追求過高的回報率。
  • 顛覆認知複利我們的人生
    「複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蹟,它的威力甚至超過了原子彈。」這句話據說是愛因斯坦他老人家說的,也有人說愛因斯坦沒有說。到底是誰說的暫且不論,但這句話沒錯。股神巴菲特正是複利的代言人以及實踐者,受益者。巴菲特老人家投資年化收益率20%,看起來毫不起眼,無非是兩個漲停板,但他依靠50多年的複利積累,成了全球最富的人之一。
  • 如何運用「複利思維」投資你的人生,徹底拉開與別人的差距?
    其實,對於我們每個普通人來說,都能做到這個增長,但全世界似乎只有巴菲特一個人能持續數十年地堅持。那麼,財富秘訣是有很複雜嗎?沒有,就是很簡單的複利思維的運用,簡單正確的小事情不斷重複做,重複的事情不斷持續專注做,僅此而已。
  • 什麼是複利?如何計算複利?餘額寶存在複利嗎?與年化相差多少?
    什麼是複利?複利是指一筆資金除本金產生利息外,在下一個計息周期內,以前各計息周期內產生的利息也計算利息的計息方法。由於利率不同,存款複利不一定好於單利從上面例子不難看出,在存款時,並不是複利獲得的利息較多,而是要看不同期限的具體利率——存款的利率由流動性所決定,流動性風險越大利率水平也高,即存款期限越長利率越高。
  • 複利增長,個人成長的第八大奇蹟
    大家好,歡迎回到藍哥財商,今天我們來升級我們的「複利思維」複利這個詞來自金融學,指的是本金計算利息後,下一期會把本金和利息相加,作為新一期本金,最後本金越來越大。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一個人的口才,是從他學說話開始,一直複利到現在的結果。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是從他開始學習,一直複利到現在的結果。一個人的財富,是從他開始賺錢,一直複利到現在的結果。人一生的命運,就是多條這樣的「複利線」組合在一起的結果。
  • 學會雙向成長提升複利
    還是為了獲取常年滿意的複利收益?如果是前者的話,你如何確認這種差價能快速的到手,一定會因為價值恢復而獲得不錯收益?有人說:「價值可能會遲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我覺得這是個不負責任的話。只有企業價值持續成長,才可能緊密地督促市場的價格不斷向上;只有持續抬升的內在價值,才有可能保障我們長期複利在一個較短時間內得以實現,而不被時間成本拖拉垮掉。
  • 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和複利思維
    在投資理財領域,最最著名的概念還是複利,很多資產配置、投資理財的大師,不管方法是多麼的完美、獨特,要取得長期的成功都離不開複利。看了以上關於複利的一些內容,大家對複利應該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了,穩定而又較高的投資收益率+足夠長的投資時間才能夠真正享受到複利的紅利。而我更想跟大家探討的是複利思維,你會發現是另外一番景象,生活中處處都是複利思維。鍛鍊、讀書、溝通、教育,都有複利的影子。
  • 房地產經紀相關知識:單利和複利
    房地產經紀相關知識:單利和複利 計算利息的方式有單利和複利兩種。  (二)單利的計算  單利是指每期均按本金計算利息,即只有本金計算利息,本金所產生的利息不計算利息。在單利計息的情況下,每期的利息是個常數。
  • |心理學解析:複利效應
    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溼的雪,和足夠長的坡。」 什麼是「複利效應」?「複利效應」最初是指在經濟中,資產收益率以複利計息時,經過若干期後,資產的規模會超過單利計息的情況。
  • 貨幣時間價值增值與複利計算過程在數學上相似,複利計算基礎知識
    貨幣時間價值的增值過程與複利計算方法在數學上相似,故在貨幣時間價值計算採用複利計算方法。本息和=10×(1+4%)=104⒉複利計算方法是指每經過一個計息期,計息期內利息加入本金,逐期滾動計算。俗稱「利滾利」。這裡所說的一個計息期,是指相鄰兩次計息的間隔,如一年、半年等,除非特別說明,一個計息期一般為一年。
  • 劉潤:我的人生算法之「複利思維」
    — 0 —網上有一個廣為流傳的經典公式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每天都能進步1%,一年之後他的能力會提升38倍。相反地,如果他每天退步1%,一年之後,相當於所有的能力都消失殆盡了。聽起來是不是既雞湯又警世呢?    還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是說一個人存一筆錢,每年可獲得10%的收益,一年之後連本帶利再投資同一個項目,如此以往,大約7年後就可以達到本金翻倍的效果。
  •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巴菲特靠它成為首富!普通人該怎麼做?
    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據說,這句話是愛因斯坦說的。甭管是不是愛因斯坦說的,複利的威力確實很大。複利是什麼呢?複利就是利滾利,複利是指一筆資金除本金產生利息外,在下一個計息周期內,以前各計息周期內產生的利息也計算利息的計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