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學期
全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級
全面使用新教材
那麼即將投入使用的新教材
主要有哪些變化?
重
大
變
化
品/味/不/一/樣/的/教/材
2020年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一年級新生,接軌「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使用《江蘇省2020-2021學年普通高中高一年級教學用書目錄(根據2017年版課程標準修訂)》公布的教材。
小編了解到,新高一教材共有14個品種改版,其中語文、歷史、思想政治首次採用國家統編教材!
教材有變化
少了可借鑑的經驗
在學習過程中如何應對
近期
小編採訪了
濱海中學的五門學科備課組長
看看他們怎麼劃重點的吧
語
文
高一語文備課組長
蒯元元
01
多變的主題:一個單元對應一個核心主題
新教材讓學生的讀書不是簡單的讀,而是在情境中完成任務,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展開。它更加立足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素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接班人。
02
豐富的內容:題材更多覆蓋面更廣
新教材重點學習內容包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國外優秀文化等四個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學習要求。
03
全新的讀法:教材增加了整本書閱讀板塊
在閱讀方面,高一語文教材增加了整本書閱讀板塊,引導學生進行課餘閱讀和深入閱讀。新教材《語文》必修(上)和必修(下)將《鄉土中國》和《紅樓夢》,分別以獨立單元的形式安排在教材裡。整本書閱讀的主戰場不是在課堂,而是在課外,進一步拉大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距。
04
務實的寫法:教材突出實用類應用性的寫作
它倡導讓學生學會自己思考,運用閱讀和寫作的工具去解決生命問題,擁有一輩子可以帶走的能力。此外,對於新教材淡化獨立的成體系的寫作訓練,突出結合閱讀的任務驅動寫作。減少文學虛構類寫作,突出實用類應用性的寫作。減少孤立的供應材料的寫作,突出在交際語境中的寫作。
學習建議:
新教材要求同學們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情感、能力、審美情趣同步發展。希望大家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與寫相結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語文資源,積極擴大自己的閱讀量。
數
學
高一數學備課組長
孫亞
順序變化
高一這8章內容舊教材都有,《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關係緊密,新教材將《常用邏輯用語》這一章內容從高二上學期教材中調整到集合後的第2章;新教材將《不等式》調整到靠前的第3章,主要是想利用好不等式的工具性。
章節變化
在《常用邏輯用語》中刪掉了《四個命題》和《邏輯聯結詞》,增加了定理、定義的概念,在函數章節中刪掉了《映射》,增加了《函數模型》章節。
題型變化
在舊教材中習題只有填空和解答兩種形式。新教材中,除了填空和解答之外,還增加了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兩種題型。
結構變化
在舊教材基礎上,新教材增加了數學閱讀,數學文化,數學探究,數學建模等內容。該變化對學生的要求更高,有利於提高學生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命題變化
舊教材的命題有固定模式,難易清晰,新教材的命題中檔題較多,題型靈活多變,所有考點都重要,在新高考模式下,數學學科更容易形成兩極分化。
學習建議:
一、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提高自己理解能力;
二、認真完成作業,訂正錯題,總結反思;
三、針對錯題,再找一些針對性的習題加以鞏固。
英
語
高一英語備課組長
陳法兵
01
牛津新版高中英語教材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教材設計的英語學習活動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託,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幫助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成長為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人。
02
新版教材在注重打好語言基礎的同時,高度重視聽說讀寫看等語言技能的融合,提高語言練習和活動的思維含量,多層次、多角度訓練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聚焦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03
新版教材有利於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實效。新版教材有意識地發揚了原有教材的優勢和特色,調整優化了內容選材和活動設計,讓教材更好地為高中英語教學服務。教材增加了單元數量,減少了單元學習容量,增強了實際學習效果,增加了具有較強文學性的內容選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鑑賞英語語言美的能力,發展語言意識和語感。
學習建議:
一、加強讀背、注重積累。提倡循序漸進、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背誦新版教材的整篇課文,堅持下來絕對受益匪淺。
二、主動積極融入到語言活動中,努力提高語言技能。綜合利用新版教材的豐富內容,全面展開聽說讀寫看等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
物
理
高一物理備課組長
高瑞勝
01
新教材體系發生了明顯變化:所有學生必須學完三本必修教材內容,即可參加學業水平的合格性考試;如果選擇參加等級性考試(即高考選擇了物理),必須再學完選擇性必修的三本教材。
02
內容選擇和習題設置等新教材更加強調了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理念(即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的滲透和落實。
03
根據學生認知特點調整了部分章節內容:牛頓第三定律調到牛頓第二定律之前;原教科書「曲線運動」一章,分為「拋體運動」和「圓周運動」兩章;原教科書「靜電場」和「恆定電流」兩章,分為「靜電場及其應用」「靜電場中的能量」「電路及其應用」和「電能 能量守恆定律」四章,調整後顯得更加合理。
04
根據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和新高考改革的需要,部分內容做了刪減調整。像安培力、洛倫茲力的部分內容安排在選擇性必修,降低了學業水平考試(即必修部分)內容的難度要求。選擇性必修課程知識點變化,總體上增加了高考的內容與難度。
學習建議:
一、學會對物理概念的反覆琢磨。
能不能學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你對物理概念能否理解得透徹,物理概念因其抽象性,總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感,比如「能量」、「慣性」等等這些概念,單靠老師的「言傳」並不能傳神地表達出概念的真諦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會」才能真正領略出它的全部內涵,這種「意會」的感覺就只有靠我們對概念的反覆分析、琢磨以及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繫才能體會得到。
二、學會對物理情景的詳細分析和畫圖。
高中物理所研究的大多是實際生活、生產實踐過程的理想化模型,要學會從題目的文字描述中想像出實際情景,並學會將情景用圖描繪出來。物理中要求學生會畫物理情景圖(軌跡示意圖)、受力示意圖、兩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係圖象。最後要求會把圖用數學語言表示出來(關係式)而絕對不能死記套用公式。
三、學會對物理實驗的層層剖析,培養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縱觀課本上的實驗內容,無論什麼樣的實驗,無外乎都有這麼幾部分組成:實驗目的、原理、器材、步驟、注意事項、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但我們的關鍵不是僅會做這些實驗,而要從中學會探究的方法,會由現象提出猜想,按猜想設計實驗再檢驗並修正猜想。這不僅是學習物理的知識,關鍵是知道知識的來源,更便於掌握。
四、學會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並做好錯題集
學習的過程就是先把書由薄變厚,再由厚變薄的過程。要將知識點細化,學透。學會了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那麼繁雜的物理內容便化成了簡單幾個部分,學起來自然就會輕輕鬆鬆、遊刃有餘。學好物理還要求做一定的習題,加深理解,融會貫通,鍛鍊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化
學
高一化學備課組長
王傳安
01
結構的變化
由原來8個專題變為9個專題,專題3、專題5、專題6、專題8基本保留原有體系,專題1和2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重新編排和建構體系,專題4和專題7是將原有硫和氮進行重新建構和拆分,專題9是完全重建的專題。
02
內容的變化
對化學1和化學2的內容進行刪減和重排,把《微觀結構與物質的多樣性》調整到第一冊最後一個專題,氮及其化合物調整到第二冊,鐵及其化合物調整到最後專題。刪減內容較多的為鋁及其化合物和矽元素的有關性質,鋁只介紹鋁熱反應和鋁土礦製備鋁,矽及矽酸鹽產品幾乎沒有涉及。
學習建議:
化學學科既有數學和物理的理論高度和嚴密邏輯。又有很多需要通過記憶積累的常識。所以聰明但不勤於積累的人學不好化學,光勤於積累但不善於理解思考的人也學不好化學,學好化學要的是「勤與活」。
具體來說,上課認真聽,課前要預習,課後要複習,作業要保質保量完成。多記多背,注重理解,善於總結,探索規律,夯實基礎,穩步提高。做到這些相信同學們的化學會學的很好。
其他科目的變化
……
思
想
政
治
增加國家安全相關內容
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全套教材共7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4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法律與生活》《邏輯與思維》3冊。同時,教材以「國家安全與核心利益」為議題,設計綜合探究,闡釋「國家安全,人人有責」,講述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容和意義,培養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意識。
思想政治
歷
史
包含3冊選擇性必修教材
新的普通高中《歷史》統編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歷史綱要》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經濟與社會生活》和《文化交流與傳播》3冊。
歷史
重點學習內容有四方面,一是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二是中國人民170多年鬥爭史和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鬥史;三是國家主權、海洋意識教育;四是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編輯:李紅明初審:於 華覆審:徐建華
終審:鬱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