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進行了改版。
2019年的9月,教育部再次下發文件,語文教材開始了新一輪的「大換血」。
而隨著語文教材的接連改版,學校要求中小學生閱讀的書籍越來越多。
語文學科難度開始猛增,家長們開始頭疼如何解決孩子語文差這一難題。
家長積極響應教材的改變政策,給孩子買了不少書,但這些書都快堆成山,孩子翻都不翻,興趣寥寥。
還有一些孩子書是讀了不少,也讀了一些名言名句,可成績還是沒有提高。
究其原因,是搞錯了學習語文的重點。
那麼,語文該重點學習什麼?
識寫漢字、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不外乎這三大類。
1、識寫漢字是基礎
識字能力是一項必需的能力,因為幾乎所有的信息的源頭都是文字。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形成,能激活思維,儘量識多些漢字,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這對以後各科的學習都有幫助。
2、閱讀是關鍵
教育學家說過:「孩子要趁早開始閱讀,開始越早,閱讀時思維活動越劇烈,對智力發展幫助越大。七歲前學會閱讀,就會練成一種很重要的技能——閱讀,並思考理解。」
能夠讀懂文章,明白作者想表達的的觀點,學會文章裡各種修辭手法寫作技巧,成績一定會提高。
家長要多給著孩子看一些經典名著,既能增長孩子的知識量,培養孩子習慣性閱讀,也能鍛鍊孩子的理解能力,當孩子讀得夠多,閱讀理解的題目就不在話下。
3、寫作是語文能力最直觀的體現
作文可以展示你從語文中學到的知識。用詞,造句,修辭,文章結構的把握和內容概念的使用最終匯成一篇作文。
家長要這樣幫孩子
1、識字、會讀、寫字,是初學語文的三個重點
在閱讀課文時,孩子可以使用「手指閱讀」方法,手指在哪裡讀到哪裡。這樣可以做到不漏讀、不多讀。
在識字方面,閱讀更多識字卡。 卡上最好包括詞組。 一些識字遊戲和童謠也可以用來加速學習。
不要求「更多」,只要求「更好」!
2、更多地與孩子交談,增強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
孩子們通過聽和模仿來學習語言。 父母可以通過與孩子更多地交談來幫助孩子「輸入」他們對語言的理解。
如果父母真的很不擅長言語,他們可以花時間給孩子讀故事,並以抑揚頓挫的語調閱讀更多內容,使孩子多聽。父母為孩子讀書的頻率和方式將影響孩子的口語能力,最終影響他們的識字能力。
3、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大家聽說過豐子愷素的閱讀習慣嗎?他遇到好的文章,會反覆讀22遍。他說,讀熟了,文字就會漸漸地從唇間跳出來,多讀成誦,記憶之本。
閱讀習慣主要包括3個:
(1)、閱讀貴在積累,貴在持久。給孩子安排固定的時間,每天閱讀。
(2)、讓孩子養成讀書時思考的習慣,並引導他們思考「這是為什麼?」 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3)、專心閱讀,閱讀時不要東張西望、三心二意,不要隨意走動。
1、 《十二生肖的故事》
簡介:專為小學生打造的閱讀寶庫,通過故事介紹生肖知識,是孩子了解傳統文化的優秀啟蒙讀本。暢銷十年,累計銷量70000000冊。
推薦理由:特級教師武鳳霞推薦。結合孩子的認知水平,生肖故事後的「趣談生肖」中設有多個欄目,拓展十二生肖的相關知識,調動孩子的閱讀興趣,幫助其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2、《課文裡的寫作密碼》
簡介:1-6年級全12冊。由高級語文教師,《小學生語文讀本》特約作者曹海棠編寫。
推薦理由:《甄嬛傳》作者流瀲紫極力推薦。依託小學統編教材編寫,用於小學生寫作指導。精心梳理每篇文章,提煉出課文裡獨特的寫作方法,用獨特新穎的思維導圖引領孩子閱讀,圖文並茂指導孩子進行練筆、寫作。
3、《中國傳統節日》
簡介:北京教育出版社,全套4冊,適用年齡6歲-9歲。能看能聽,有聲伴讀。
推薦理由:特級教師王文麗推薦。叢書欄目多樣,根據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小欄目,如「閱讀心得」「好詞積累卡」「讀一讀,寫一寫」等,小學生可以在閱讀中總結心得體會,為以後的寫作打下基礎;文後附讀後感,幫助小學生把握文章重點,明確閱讀方向,有效提升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