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龍舟、包粽子…端午節在南充就要這麼耍!

2020-12-10 澎湃新聞

賽龍舟、包粽子…端午節在南充就要這麼耍!

2020-06-24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粽情端午

中/國/傳/統/節/日

片片粽葉香,濃濃端午情,又是一年五月五。6月23日,記者從市文廣旅局獲悉,為慶祝傳統佳節,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南充不少地區在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下,圍繞賽龍舟、包粽子等端午民俗,推出了一系列豐富的端午活動。

潑水祈福 感受傳統魅力

鑼鼓喧天、 水花四濺……6月21日,在南充市蓬安縣的周子古鎮碼頭,一系列新花樣:水龍祈福、龍舟拔河、江上搶鴨等豐富而有趣的文化活動引得遊客紛紛前來。

上午9時許,隨著鑼鼓聲響,插滿柳枝、綠色通透、精明靈動的「水龍」 便騰空而出,10多名舞龍表演者扛著近20米長的「水龍」,讓它盡情翻騰。居民和遊客圍在水龍四周,從河裡打來吉祥水,對著「水龍」 盡情潑灑和祈福。

「這是我第一次來蓬安,也是第一次親眼看到『水龍』。」來自成都的遊客於小曼說, 這是她第一次近距離觀看『水龍』表演,可謂一飽眼福。

6月21日,蓬安龍舟拔河迎端午 蓬安記者站 郭安平 攝

隨後, 在水域更為開闊的相如客運碼頭處, 精彩的龍舟拔河比賽開始了。隨著清脆的鑼鼓聲響起, 隊員們埋頭、下腰,動作整齊劃一,大家和著龍舟上的鼓點,次第划水,在嘉陵江上劈波斬浪。

蓬安江上搶鴨子活動蓬安記者站 郭安平 攝

龍舟拔河緊張刺激, 江上搶鴨子活動也驚喜有趣。35隻從貧困戶家裡購買來的鄉村麻鴨子剛放進嘉陵江, 早已按捺不住的漢子們就紛紛跳進水中, 各顯本領, 以求撈個好彩頭。「舉辦龍舟拔河這樣的活動來迎接端午佳節,不僅能讓更多的人看到龍、摸到龍,還能夠親自參與到水上實踐中,充分感受團結拼搏的精神、傳統文化的魅力。」作為本次活動的承辦方,蓬安冬泳協會會長彭年明表示,希望通過看得見摸得著還有趣的活動, 吸引更多的龍舟愛好者,加入保護、 推廣龍舟文化行列,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作出實實在在的努力。

親自體驗 各地活動多多

記者了解到, 還有不少地區要在端午節「放大招」,呈上包粽子、畫彩蛋、包「包面」等一系列精彩的活動。

「粽」情端午,「晉」如人意。6月25日至28日,2020西充縣「一鄉一節」第三季暨晉城街道辦端午(端陽)民俗文化活動周將在西充縣城北廣場舉行。在25日的活動中,將由一場充滿傳統文化元素的民俗表演舞龍、 劃旱船拉開帷幕。

在活動周, 還會上演精彩的端午祭祀表演和民俗表演,最值得期待的莫過於包「包面」表演賽和包面大胃王比賽,現場的市民們也有機會一同品嘗煮好的餃子。26日至28日,還將舉辦三場民歌演唱會,有歌舞表演、民歌演唱、器樂合奏等多種形式的表演等著市民前來欣賞。

端午節吃粽子是千古流傳的習俗,6月25日至27日,在南部縣的八爾湖風景區, 市民們可以帶著自己的家人和小孩在八仙文化廣場親自體驗手工DIY粽子。捋粽葉、做漏鬥、填糯米……在包粽子的過程中,不僅能品嘗到自己親手做的美味, 還能延續中華兒女濃濃的端午情。

在眾多端午習俗中,畫彩蛋是一種深受小朋友喜愛的活動。在閬中五龍大食堂,市民們不僅可以親自體驗手工包粽子,還可以帶上小朋友去畫彩蛋,通過畫彩蛋來表達美好祝福,過一個與「粽」不同的節日。在展現自我、發揮創作、動手繪畫的過程中,感受節日的快樂,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記者 文秀佳)

出門遊玩做好自我防護

為確保遊客安全有序出行,市文廣旅局提醒各位市民,出行遊玩應提前預約、 合理規划行程。市民們可通過官網平臺、微信公眾號等渠道預定旅遊活動項目,了解疫情期間提供的服務項目和要求。在旅途中及時了解交通狀況和天氣狀況, 合理規劃旅遊線路和時間,錯峰出行。旅行途中要增強安全防範意識, 時刻注意乘車安全、遊覽安全、飲食安全、住宿安全和人身財物安全。

出行期間,市民們應密切關注各地疫情防控部門發布的疫情風險情況, 繼續保持警惕狀態,避免僥倖心理,做好自我防護,戴口罩、勤洗手,測體溫、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風。在乘坐交通工具、入園遊覽時,自覺與其他遊客保持間距。就餐時拉開桌椅間距,使用公筷公勺。各經營單位、廣大遊客要積極遵守旅遊目的地、景區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將疫情風險降到最低。

文明出行一小步,社會進步一大步。在遊玩過程中,市民們應做到文明出行、出遊,愛護公共設施, 保護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蹟,不亂扔垃圾、不亂塗亂畫,不攀爬文物古蹟,以文明的言行舉止為自己加分。

內容來自南充晚報

原標題:《賽龍舟、包粽子…端午節在南充就要這麼耍!》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端午習俗,賽龍舟包粽子,是在表達什麼?其中另有隱情!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說起端午節的習俗,人都會想起包粽子、賽龍舟。但是過了這麼多年的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習俗究竟是在暗示什麼的,它想表達什麼呢,我們有仔細想過嗎?
  • 包粽子、賽龍舟、搓彩繩……智慧熊幼兒園端午節活動記
    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幼兒更直觀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並且豐富幼兒生活,智慧熊幼兒園在端午節期間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認識端午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繩,手腕綁;吃粽子,沾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 端午節吃什麼?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
    #端午節吃什麼粽子飄香香萬裡,華夏兒女不平凡。吃粽子是端午節的 一大習俗之一。每逢端午佳節,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粽子又稱「角黍」、「簡棕」,晉代時期,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的食品。據專家考證,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端午食粽是祭奠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
  • 從吃粽子和賽龍舟的起源,聊聊粽子的種類、吃法與端午節的食俗
    一提起端午節和粽子,人們往往以為是紀念大詩人屈原,粽子就是投入汨羅江祭這位詩人的祭品,其實並非如此。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起源聞一多先生在《端午節的歷史教育》一文中,認為紀念「端午節」是我國古代南方吳越一帶先形成的,粽子的前身「竹筒食」,也是他們發明的。當時,有一個史稱「百越族」的民族,他們對龍十分崇拜,認為龍是他們的祖先。端午是龍的節日,端午這天,是他們發祥的日子。
  • 一年一度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賽龍舟是怎麼來的?
    吃粽子和賽龍舟。 吃粽子全國各地的人們大多數都會吃,但是賽龍舟在我國北方地區就比較少了,不過在南方依然是一項重要的賽事,看著龍舟上的健兒揮舞著堅實的臂膀,高喊著口號,端午節的氣氛也會被推到制高點。 那麼一年一度端午節的兩大習俗究竟是怎麼來的,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麼賽龍舟又是怎麼來的,和屈原有關係嗎?
  • 端午節都吃什麼,有哪些習俗,不止吃粽子賽龍舟!
    今年的端午節是陽曆的6月25日,星期四 (庚子年(鼠年)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春節),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該節氣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 3篇精彩的端午節作文,包粽子賽龍舟掛香包
    ,這就意味著端午節來了。端午節這天,我們一起包粽子。奶奶的手很巧,她會包各種各樣的粽子,但奶奶最喜歡包長粽。奶奶拿起一片大粽葉,折起一條長邊用手壓緊,再把葉子兩端向中間折,折成信封狀,接下來裝上糯米捆綁結實。我們一家人邊包粽子邊聊天,聊爸爸媽媽小時候過端午的有趣事情,不一會兒,粽葉沒有了,糯米也見底了。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 端午節為什麼又稱粽子節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為什麼又稱粽子節  端午節又稱粽子節嗎?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因此也有人稱端午節為粽子節。那麼粽子節是端午節的別稱嗎?其實粽子節並不是端午節正經名字,只是現在有部分人用粽子節代指端午節而已。
  •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其風俗的形成是南北方融合的產物。端午節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端午節的叫法有20多種,是別名最多的節日。常聽到的有端陽節、端五節、五月節、龍舟節、重午節、草藥節、正陽節、粽子節等等。吃粽子、賽龍舟是為紀念屈原屈原名平,字原,他實際姓羋,不姓屈。
  • 今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憶屈原
    粽子是大中華地區、日本關西至北陸地區、越南端午節的傳統食品。每到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和包粽子,除自家吃外,親友之間還互相饋贈。粽子古稱筒粽、裹粽、角黍、黏黍。關於粽子的源起,人們普遍認為是為了追念偉大詩人屈原。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是在晉代;到了唐代,粽子已成為節日和民間四季出現於市場的風味小吃;明清兩代,粽子更是成為一種吉祥食品。划龍舟
  •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端午節這一天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非常不固定。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就是「閏月」。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域廣大,再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因此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俗話說「五月五,過端午」,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端午節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
  • 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和賽龍舟呢?聽聽民俗專家怎麼說
    原標題: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賽龍舟?聽民俗專家解釋    「白白餈粽美,青青米果新。」5月30日,將迎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這個節日的「標配」。那麼,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和賽龍舟呢?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粽子古稱筒粽、裹粽、角黍、黏黍。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介紹 端午節習俗盤點:賽龍舟吃粽子
    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  傳說一: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 幼兒園端午節優秀教案《粽子裡的故事》《端午節的由來》《歡歡喜喜過端午》
    四、延伸--孩子們,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聽奶奶講講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講給奶奶聽。(當然如果家裡面父母長輩有在包粽子,小朋友們也可以觀察學習,粽子是怎麼包成的喲)篇二:《歡歡喜喜過端午》  端午節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
  • 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咱老北京過端午還有這些講究
    本文轉自【北京晚報】;今兒個是端午節 說起來端午 您一定會說出幾個關鍵詞: 紀念屈原、吃粽子、賽龍舟 >沒錯 除了這些 端午節還有什麼習俗呢 尤其在咱們北京 端午節的過法有什麼不一樣呢?祭神祭祖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在端午這天,北京人還會祭神祭祖。 端午節由來跟很多文化名人有關,這些文化名人大都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都是忠孝之人,二就是跟「水」有關係:屈原投江,伍子胥死後被扔入水中,曹娥是投江救父。
  • 為什麼要說「端午安康」,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哪些習俗?
    這幾年關於端午節的祝福應該說「端午快樂」還是「端午安康」一直爭論不休,其實在古代端午節人們相互祝福一般都說「端午安康」,主要是和端午節的各種習俗還有祈福的寓意有關。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之外還有很多,大部分都與驅邪祈福有關。
  • 一二年級《包粽子》看圖寫話怎麼寫?
    端午節就要到了,在你的家鄉,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這是一篇一年級的看圖寫話,主要寫的就是端午節包粽子和划龍舟的習俗那麼包粽子和划龍舟的看圖寫話怎麼寫呢?首先,包粽子,要寫出包粽子所用到的材料、步驟,其次,寫划龍舟要寫出划龍舟的地點,划龍舟的盛況。所以,這篇看圖寫話就可以這樣寫:端午節到了,這一天上午,我和媽媽在家裡包粽子。我拿著兩片粽葉捲成圓筒,把糯米和鴨蛋黃放進圓筒包起來,用絲線紮好,粽子就包好了。煮熟後,粽子香甜可口。
  • 除了吃粽子 原來端午節還能做這麼多有意思的事!
    說到端午節的習俗,大家恐怕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吃粽子  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 硬核包粽子秘訣大公開,和孩子一起包粽子感受端午節傳統文化吧!
    「端午節就要到了,今年端午大佬們都在賽龍舟,而吃貨欣媽我想到的就是粽子了。以前一年之中除了過年就只有端午節的時候能吃到粽子。雖然現在市場、超市、網上都有許多粽子賣,想吃隨時都能買到。但是只有自家包的粽子才有家的味道,才有過節氣氛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