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傳播中英語做了正功還是負功—新聞—科學網

2020-12-13 科學網

 

【新知關鍵詞:英語科研】

知道點傳播學知識的人都明白,語言的產生是人類傳播史上的第一個裡程碑,也是傳播最原始的「命門」。比如,使用英語的人們因它而迅速獲得豐富的資訊、廣博的知識,使用非英語的人們也因它而與前者有了最根本的認知隔閡與知識鴻溝。在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看來,在當今科研傳播中,過度關注,很可能是在做負功!

「說英語的人習慣性地認為所有重要的信息都是用英語表達的」

據美國史密森學會雜誌1月2日報導,劍橋大學動物學研究者龍谷天彌帶領研究團隊,對近兩年來,谷歌學術上關於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的論文進行了分析。檢索獲得的全部論文超過75000篇,橫跨16種語言。分析結果表明,超過35%的論文未使用英語,且超過50%的非英語論文並無英語標題、摘要或關鍵字。

在學術界,英語的地位遠超其他語言,導致近代以來,非英語母語國家中的科學家逐步放棄用本國語言發表研究。2012年的研究趨勢分析顯示,荷蘭科學家平均每發表40篇英文論文才會發表1篇荷蘭語論文,而由巴西聖保羅研究基金會支持建立的「科技電子在線圖書館」甚至已漸漸開始停止刊登葡萄牙語或西班牙語的論文。

思維偏差必然導致科研偏離軌道,並使得全球大眾傳媒的焦點均轉向英語。龍谷天彌認為這並非幸事。他在研究中發現,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用中文、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寫出的論文數量顯著。他本人來自日本,雖然研究工作中用英語進行論文寫作,但在引用文章時卻發現許多用日語出版的研究,被國際學術機構忽略。他認為這側面指出了一個現象,即「說英語的人習慣性地認為所有重要的信息都是用英語表達的」。這句話對任何一種語言都適用,因為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們認為自己所習慣的那些東西才是正確和有益的」是人類的天性。這也是為何創新和改革對人類社會而言更加複雜和困難的原因之一。

麻省理工研究員費德裡克·庫松出生於阿根廷,他舉了一個更「現實」的例子。阿根廷是穆耶恩龍等恐龍化石的發現地,有聞名遐邇的「月亮谷」。有位阿根廷著名古生物學家名叫塞巴斯蒂安·阿派斯特古安,他曾幫助西方研究者發現了恐龍新品種。但當時大部分英語媒體報導了美國研究者,對他的名字隻字未提。庫松說,除非有人專門翻譯,否則英語媒體是不會對亞非拉美的科學進行突破報導,非英語科學著作在他們那裡屬於「不存在」。

英語國家變成了眾多科研大國中的一分子,而非「領頭雁」

「愛思唯爾」資料庫網站的翻譯頻道刊登過這樣一篇文章,《為什麼英語是主要的科學語言》。文章認為,英語並非天生就是科學語言,它當中有眾多術語取自俄語、希臘語、德語和法語。那英語起源於哪兒?凡接受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朋友們應該還記得,高中英語課本上曾有一篇長文,用詞艱澀,介紹了英語從盎格魯-薩克遜語發展到古英語,進化為現代英語的歷程。

學者麥可·戈丁認為,歷史上傑出的科學家們用不同的語言寫作和交流促使了科學語言的交替更換。比如,在20世紀主要的科學語言是德語,並非英語,然而世界大戰之後,一切都變了。美國在科學崛起的過程中發揮著強烈影響,英語「重塑」了科學發展史,而德語科學體系卻隨著科學交流的到來而崩潰。

在英語佔主導地位之前,科學出版物由英法德三種語言平分。不久人們就發現,如果科學家不懂這麼多語言,他們就會錯過別人的發現。有了通用語,研究人員能找到更多的科研信息支持研究工作。同時,通用語還能確保研究成果得到更多科學家的驗證和討論。比如,2014年,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小保方晴子發表在《自然》期刊上那篇「萬能細胞」的英文論文,時至今日依然那麼「辣眼睛」!

英語國家「主宰」科學後的今天,問題來了,英語國家變成了眾多科研大國中的一分子,而非「領頭雁」。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研究類出版物數量瘋漲。根據「愛思唯爾」的調查,成千上萬的研究人員在這些國家裡搞研究,但他們並不認為英語是寫論文的唯一選擇。在國際期刊看來,接受英文論文的標準是統一的,專業翻譯人員和編輯都提供支持,研究人員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平等的機會出版英文著作,發表英文論文。然而這並沒有改變某些非英語國家研究人員的做法,也未能促使他們都去認真學英語,用英語進行科研。

學界應盡力聆聽不同語言的聲音

史密森學會雜誌在報導中還提到了禽流感疫情的例子。2003年年底,禽流感H5N1在亞洲肆虐,數千萬隻家禽被宰殺銷毀。2004年1月中國科學家就發現染上H5N1的豬,並提出人類與豬最具相似,極有可能也會染上病毒,並呼籲社會關注禽流感亞型的爆發性傳播。當時的中文論文發表於小型期刊《中國預防獸醫學報》上,直到7個月後才被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發現。可以猜想,倘若它以英文發表,也許當年的禽流感防治會更及時。

龍谷天彌已將分析結果翻譯成數種語言,發表於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PLoS,認為學界應盡力聆聽不同語言的聲音。但也有學者認為他的研究方法存在問題,比如並沒有對谷歌學術上的文章是否經過同行評議進行區分,也沒有關注數十年前科學溝通不暢的歷史背景。對20年內湧現的問題進行書面抱怨根本沒有實際意義,只能讓多年來努力普及通用語的那些工作人員「啪啪」打臉。

曾有一種流行說法,認為科研人員發表的學術文章,閱讀對象不是普通人,而是國際學術共同體中的相關學者。用英語還是用母語來寫,和老百姓、甚至普通研究員都沒什麼關係。

這話放在如今的「地球村」中顯然不合時宜,違背了全球學術機構和網絡搜尋引擎向社會貢獻知識,傳播科技的初心。其實,英語作為通用語言,在一定歷史背景下做出的貢獻不可磨滅。只是時過境遷,現在到了避免英語走「負功」老路的時候。就好像,如果人類認可「科學要與時俱進,不能因循守舊」這個觀點的話,那麼科學的語言也該如此。本版文並供圖/羅春曉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研評價指標功與過-新聞專題-科學網
    籍此,科學網推出訪談《科研評價指標功與過》(訪談連結地址),特邀多位專家博主與網友對此話題進行交流,此次訪談為不限時訪談,歡迎嘉賓和網友們的積極參與! 科學網在線訪談:科研評價指標功與過
  • 高中物理知識點:功和能
    高中物理知識點:功和能(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義式){W:功(J),F:恆力(N),s:位移(m),α:F、s間的夾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體的質量,g=9.8m/s2≈10m/s2,hab:a與b高度差(hab=ha-hb
  • 2021年中考物理考點複習:功的計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考點複習:功的計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功的計算   在物理學中,把力與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功;如果用 F 表示力, s 表示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W 表示功,那麼功的計算公式就是 W=F·s .
  •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功能關係考點一:功的計算
    因為物體在做變速運動過程中不僅速度、位移、路程在變化,同時也伴隨著能量的變化,例如初中我們學過將一個小球從高處釋放,它在下落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大,同時伴隨著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因為這些能量的轉化是以做功的形式轉化的,我們要想知道能量轉化多少,首先要知道力做了多少功。首先我們看什麼是功,如果一個物體受力的作用,並且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了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 【我最喜愛的習總書記的一句話】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因此,修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錘鍊「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應成為共產黨員的必修課。  有的人將「功成不必在我」當作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擋箭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甘當敲鐘和尚,貪圖眼前安逸,還以「無為境界」自居;有的人則歪曲理解「功成必定有我」,將「有我」放大為「唯我」,好大喜功,甚至搶功、騙功,欲將一切功勞收入囊中。
  • 扒一扒「法輪功」的「渣」媒體「大紀元」
    近日,中國反邪教網接連曝出「法輪功」媒體「大紀元」屢遭吐槽的消息。11月9日,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郵報》和《斯廷博特舵手報》網站報導,當地多個居民發現自家郵箱被投放入「法輪功」邪教報紙。居民們認為,「大紀元」時報是一種具有政治傾向、傳播虛假新聞和陰謀論的報紙,他們的處理方式是扔掉或燒掉這些擅自投放的「法輪功」政治垃圾類報紙。
  • 蔡英文自己製造「假新聞」,臺灣爭功諉過現形記
    臺灣「中時電子報」29日發表評論說,蔡英文當局從去年縣市長選舉時,就大力的打擊假新聞。而今臺當局領導人大選接近,蔡當局相關部門更是傾全力打擊防治假新聞,甚至開始處分傳遞假新聞的平民百姓。但是蔡當局部門自己的假新聞,卻處理慢吞吞。
  • 磁通量的正與負
    矢量可以用正負來表示,但必須是在規定正方向的前提下,比如,我們規定向右為正方向,那麼,位移這個矢量就可以用正負來表示,位移為正就是向右的,位移為負就是向左的,這樣正負才有了實際意義,負責正負沒有意義。還有很多這樣的物理量,比如力,速度,加速度,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等等。還有一些物理量,雖然是標量,但是我們也往往用正負來表示,但是這裡的正負有著他們特殊的物理意義。
  • 天天學習|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習近平總書記將「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化用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充分闡明了「在我」和「有我」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深刻揭示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辯證關係。「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
  • 洗髓功根部垂吊圖,洗髓功男士綁法詳解洗髓功
    洗髓功垂吊全過程視頻在練習之前,我們需要對洗髓功有個了解。我們的洗髓功是傳承道家千年養生功法,通過「吐納、站樁、開筋點穴、垂吊,拍打,靜坐」等功法來活化氣血,強腎固精。三、捆綁的位置我們捆綁的位置在睪丸的最下面,即根部,捆綁的節要拉到睪丸的正中間,必須拉緊,另外一端將垂吊物綁好,綁緊。我們不要用蠻力來進行垂吊,要用氣來吊,動作要伴著呼吸吐納來進行,一般情況下,一次吊320下就可以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們要弄清楚我們練習洗髓功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比吊的重量,也不是為了向別人炫耀自己能吊多重。本質上洗髓功也不是重在吊重而是吊氣。
  • 洗髓功天毅-道家洗髓功完整教程-洗髓功
    、何人不適合練習洗髓功:四、洗髓功具體功法內容:五、功法學習階段:六、洗髓功真的能交而不洩:七、練習洗髓功多久可以看到效果:八、錯誤練習洗髓功會造成哪些傷害:九、練習洗髓功真的可以改善房事:十、通過看書、看視頻資料可以自學洗髓功嗎:十一、吊得越重,代表他的洗髓功越厲害嗎:十二
  • 揭開「法輪功」的廬山真面目
    到l992年5月,他才「停薪留職」幹起以傳播「法輪功」行騙的「事業」。  李洪志到底有沒有「大法」呢?人常言「知兒莫如母」,李洪志的母親蘆淑珍曾對李的弟子但言:「小來(李洪志小名)是在胡說、瞎編、騙人!你們可別聽他的。我眼看著他長大的,小時候哪有什麼功,更不是什麼傳人!」
  • 功和能的例題解析
    R的勻速圓周運動轉過半圈的過程中,下列關於繩對小球做功情況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繩對小球沒有力的作用,所以繩對小球沒做功;B.繩對小球有拉力作用,但小球沒發生位移,所以繩對小球沒做功;C.繩對小球有沿繩方向的拉力,小球在轉過半圈的過程中的位移為水平方向的2R,所以繩對小球做了功
  • 生態文明先進事跡丨久久為功守初心一棵杉木做到底 ——福建洋口國...
    生態文明先進事跡丨久久為功守初心一棵杉木做到底 ——福建洋口國有林場杉木育種科研團隊事跡 2020-12-02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6高考物理公式 功和能轉化公式
    1.功:W=Fscosα(定義式){W:功(J),F:恆力(N),s:位移(m),α:F、s間的夾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體的質量,g=9.8m/s2≈10m/s2,hab:a與b高度差(hab=ha-hb)}   3.電場力做功:Wab=qUab {q:電量(C),Uab:a與b之間電勢差(V
  • 安發國際「三功三效」理論,為科研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自創立以來,安發國際集團始終秉承「科技創新 精益求精」的企業宗旨,形成了集科研、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健康產業體系。其中以國際著名科學家高益槐教授為首,凝聚了各領域專家的安發國際科研團隊,已成功推出「三功」理論及「三效關係」理論,實現了傳統醫學和西方醫學的兼容和匯合。
  • 最高記大功!事關全省事業單位
    最高記大功!省級主要負責記大功獎勵工作,市州主要負責記功獎勵工作,縣市負責嘉獎獎勵工作。記大功工作在10月上旬完成,記功工作在10月底完成,嘉獎工作在11月完成。
  • 洗髓功的錯誤不科學學習方式,及洗髓功正確原理及步驟
    一般人會想到健康、垂吊、重量、男性功能……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洗髓功正在給全世界的男性帶來傷害。因為,這個世界有一種病,就叫洗髓功病。     洗髓功病,顧名思義是由於練習洗髓功時產生一系列的病症。練習者做動作時過於勉強自己,甚至動作不規範,以至傷了根部、腰部、膝蓋等。宗筋拉傷、包皮撕裂、關節炎症、腎氣不足等都是常見的「洗髓功病」。
  • 探尋新媒體時代傳統科普期刊走向—新聞—科學網
    《百科知識》雜誌社社長趙新宇介紹說,近年來雜誌對一些科普內容重新做了規劃,以《百科知識》為依託進行改寫,做了「迷你百科」科普秀節目,在喜馬拉雅等平臺播放,兩年多推出了400多期內容,效果不錯。 據悉,《百科知識》重點做科普視頻內容,把雜誌原來的科普內容做腳本重新改寫。現在有120多個視頻節目正在製作,包括一個完整的介紹24節氣的科普內容,以及與動物植物相關的科普內容。
  • 初二物理功知識點:功的定義及公式
    1.力學裡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不做功的三種情況:有力無距離、有距離無力、力和距離垂直。   鞏固:某同學踢足球,球離腳後飛出10m遠,足球飛出10m的過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慣性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