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李菁 通訊員 施遠圻 文\圖
日前,記者從泉州市鯉城市場服務中心處了解到,歷時近百天的北菜市場標準化升級改造完成,預計明年1月15日,經營戶將全部遷回。經過改造的北菜市場引進了智能化設備,為市民們打造了一個新型的農貿市場。
設置105個攤位15個店鋪
綠色的蔬菜交易區、紅色的肉類交易區、藍色的水產品交易區、黃色的熟食交易區……走進煥然一新的北菜市場,記者看到標準化升級改造工程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目前正在進行細節上的完善。
泉州市鯉城市場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健介紹,改造後的北菜市場一共設置了105個攤位和15個店鋪,菜市場外還有15個便民攤點。預計在明年1月15日,經營戶們就能全部進入市場開張經營了。昨日,記者看到已有4家乾貨店搬回,目前市場正在組織攤位安置回遷工作,老業戶將優先安置,其餘的將採取抽籤方式進行安置。
除了設計不同品類的交易區外,市場內還將設立蔬菜農藥檢測室、服務臺、復秤臺,並採用大屏幕顯示器公布當日的農殘檢測結果和商品指導價格。市場下水、排汙按規定接入城市汙水管網;通道地面採用防水、防滑材料鋪設,水產經營區域採用防水、防濺設計。
智能化貼心設計更便民
「從條狀改為島狀布局,可以有效改善經營戶佔道經營的問題,同時也照顧到了所有的經營戶,消費者會沿著島狀的迴旋型繞圈選購。攤位從之前的1米×0.5米擴大成1.2米×1.1米,方便經營戶擺貨,公共區域也擴大了,方便市民行走。另外,市場的消防通道也從2個增加到了4個,可以更快地疏散經營戶和消費者。」李健說。
走進市場,一眼就能看到市場的服務臺。之後,服務臺還將設置LED彩屏和智能觸控螢幕。通過智能觸控螢幕,市民可以自助查到市場內所有經營戶的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攤主健康證和攤位信息等。
經過升級改造,菜市場內的水錶和電錶也採取了智能化的設計。經營戶需要插上智慧卡才能接通水電,取卡後就不再送水和送電。這樣的設計既杜絕浪費,也會減少經營戶因用水用電產生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