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看一篇中學生的作文,德州市第十中學2018級13班劉永賾情有獨鍾古錢幣讓人感慨萬千。 爸爸喜歡收集研究古錢幣,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我也漸漸迷上了古錢幣。爸爸經常把他多餘的古錢幣送給我,時間一久,我也收集了100多枚,從秦朝的「半兩」錢到民國時期的銅元共幾十個品種,我把它們都精心收藏在一個集幣冊裡。每當閒暇時間,我都會拿出集幣冊,手持放大鏡,細細欣賞。面對這些斑駁陸離、古意盎然的錢幣,我仿佛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流連忘返…… 瞧,這枚「半兩」錢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發行的貨幣,是我國最早的圓形方孔錢。我曾經問過爸爸:「為什麼古錢幣多是圓形方孔的呢?」學識淵博的爸爸告訴我:「這種造型集中體現了古人『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圓形代表天,中間方孔代表地,而四周的文字則代表人,正好將天、地、人三才集於一身。」沒想到一枚小小的銅錢竟包含如此多的道理啊!
北宋的皇帝們,書法造詣都很高,這集中體現在他們親自書寫的錢文上,從「宋元通寶」到「宣和通寶」,真草篆隸行,各種字體樣樣俱全,簡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字帖呀!我擁有的這枚「大觀通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是宋徽宗用其獨創的「瘦金體」書寫的,這種字體「鐵畫銀鉤,遒美俊逸」,深受廣大錢幣愛好者青睞。還有一枚大錢格外令人關注,這便是清朝後期發行的「鹹豐重寶」,雖然其面值為十文,其實際重量卻不及十個一文錢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我才得知:清朝後期受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影響,國庫空虛,只能發行這種虛值大錢來欺騙百姓。最終導致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弄得民不聊生,客觀上也加速了清朝的覆亡。由此,我又收穫了一些經濟學常識呢!
在收穫知識的同時,小小古錢幣還為我帶來意想不到的快樂。記得有一次我代表學校去參加區裡舉辦的知識競賽,有幾道題竟然涉及古代貨幣知識,這下可把我樂壞了。其他選手還在抓耳撓腮、冥思苦想時,我已搶先報出答案,令現場評委對我刮目相看,並最終斬獲頭獎。當我將獲獎證書交給爸爸時,他驚訝地問我:「那麼多課外知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我笑道:「一切盡在古幣中。」爸爸頓時啞然失笑,從此更加支持我收集古錢幣了。
接下來,看看價值百萬的7種古錢幣
價值150w-200w的造幣總廠光緒元寶
上面所述的所有光緒元寶都屬於官方原版,市場通流的其他版本價格另議
價值180w-200w的北洋造光緒元寶
北洋造光緒元寶是最大眾的收藏品之一,收藏者數量非常多,但市場卻非常少,在幾年前國內各個地區的有實力的買家都紛紛介入
所以導致了市場上北洋造光緒元寶數量非常少,價格也在持續走高
價值260w-280w的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幣
因為在清代發生了許多場戰爭,非常稀有的光緒元寶都散落民間甚至流失,到現在,已經非常有限。龍紋身的光
緒元寶,是非常獨特稀有的一種,在古代它所代表的不只是經濟金錢,更多的是在光緒年間的地位價值。
價值130w的河北省造光緒元寶
在清代時期的貨幣,最為常見的當屬光緒元寶,光緒年鑄幣行鑄金,銀較多,當時也是洋務運動,也對於鑄幣行業有很大影響
價值160w的吉林省造的光緒元寶,價值百萬
在現代中國,古代錢幣和貨幣的收藏投資與研究的價值和熱度超越以往任何一個年代,古錢幣的收藏家和愛好者遍布全國的大小鄉鎮
許多散落在民間的名貴歷史錢幣不斷的被發現和挖掘,特別是大規模的收藏家瘋狂收集,使得許多歷史錢幣都能夠重新流傳市場
其中非常多的精品錢幣也稱為了當下的收藏與投資首選
價值120w-130w的安徽省造的光緒元寶
中國的紙幣錢幣可謂是厚積流光,品種多之數不勝數,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珍寶,收藏與投資價值非常的高。
中國的錢幣和貨幣文化盡千年來,積累凝聚了無數中華名族的才能與智慧,所以才有了光彩奪目,自己構成了一個非常有特色體系的東方貨幣文化
價值150w的東三省造光緒元寶,可謂非常值錢
在明,清時代,江湖上有種稱為「火門「的說法,就是專門製造一些假的錢幣的行為,在中國古代的錢幣大多都是
金、銀、銅這樣子的金屬類錢幣,製造和煉造假的錢幣都需要「火」,所以稱為火門。但是其實,「火門」不單單只存在明清兩代,其實各個朝代都有。
自己如何鑑別古錢幣
對於想要入手珍藏古錢幣的藏友來說,相關專家建議可從清錢入手。「首先清朝距離我們現代時間上是最短的,相對的這個年月的錢幣較量容易找到,但是就算資深的藏家難免會有碰壁的時候,便於藏家入手;錢幣上面刻印的文字跟圖案大多出於名家之手,具有一定的珍藏價值,加之價格普遍處於低價位,受眾面會更廣。再就是清錢版本量較多,錢幣上面刻印的文字跟圖案大多出於名家之手,具有一定的珍藏價值,加之價格普遍處於低價位,受眾面會更廣。」
在眾多藏品中,怎麼鑑別古錢幣呢?
鑑別
鑑別真假古錢幣有「三招」:
一看鏽色,真品銅鏽泛起黃、橙紅、鮮紅、深棕等差異的顏色,俗稱「棗皮紅」、「慄子殼」等,其分子結構穩固、細密,很不容易擦掉。而偽造鏽色則否則,偽鏽多在錢幣外貌,稱作「浮鏽」或「粉狀鏽」,較量輕浮,容易脫落。
二聽聲音,古錢幣由於年月久遠,氧化嚴重,擲於水泥地面聲音喑啞;聲音響亮者為假貨。
三聞氣息,此種要領是古錢鑑定中最簡樸的一種,由於偽品錢幣多是用化學物質來偽造裝飾,往往會散發出一種難聞的、刺鼻的化學性怪味,而真品錢幣則沒有。
其次得弄清官鑄與私鑄問題。在歷史上,貨幣鋳造有時集權中央,有時分散地方自鑄,即使在由政府官鑄的年代,也有允許地方私鋳的時候;但更多的時候是嚴禁私鑄,違者處以極刑。在這種情況下,私鑄卻一直未能禁絕過,我們研究古錢幣真偽,就不能以允許私鑄時為真,嚴禁私鑄時為偽作標準。何況歷代王朝大多採用既嚴禁私鑄,又重視收兌私鑄幣的錢幣管理政策,所以說不論官鋳或私鑄的古錢幣,都是實際流通的錢。
另外還有一種叫偽錢和後世的仿鑄錢。後人為了謀利,專對歷史上鑄量小、存世稀的珍品錢,進行作偽,以迎合收藏者獵奇心理。所以在辨別真偽的三大基礎之上還得細分幾條重要信息。因此鑑定古錢幣,應該了解作偽方法:
一是改刻法,將錢幣面上較厚的文字,改刻成所需要的錢幣,如將"開元通寶"錢改刻成"漢元通寶"。
二是掄補法,將原錢上某一個字剷平,再把符合字體,符合大小的某一個字補上,或將背面的字改刻為無字,使原來的普通錢變為珍品錢。如將"淳佑通寶"當百大錢,就是將背面的"當百"二字鏟去,使之成為珍品錢;
三是粘合法,是選兩枚大小一致的錢各磨平背面,然後粘合,成為雙面有面文的"合背錢";
四是打製法,將要偽造的鉗文陰刻在一塊硬木之上,再將一塊裁剪適當的薄銅片放在上面,用力錘擊,直到打出錢文為止,然後用膠水粘合,打製法粘合的偽錢就成了;
五是新模澆鑄法,如此澆鑄的錢,去刺銼光,是新錢,必須加以偽裝,偽裝主要是作紅綠鏽色或黑漆古,紅綠鏽大多是採用松香或膠水或生漆粘在字旁,或放入酸性液體或汙泥中快速生綠。
總之研究與鑑定古錢幣,必須多接觸實物,多比較,多分析,逐漸掌握鑄作工藝,文字演變和朝代特徵等規律,掌握了這些基本功,就會心中有底.
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經歷了太多的繁華,也經歷了極致的衰弱,然而zui讓我們難忘的要數晚清的百年,在這一時期,戰亂紛起,民眾朝不保夕,統治者雖力圖改變,但仍收效甚微,而這一時期的錢幣業也歷經洗禮,一些融合了當時社會風氣的精美的古錢幣出產面世。
但因戰爭內亂的發生,許多都已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尤其從改革開放到今天,華夏大地掀起了一股股錢幣收藏熱,我國錢幣收藏與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錢幣收藏愛好者更是遍及全國城鄉,流散民間的珍稀歷史錢幣不斷被發現,特別是大規模的基本建設,
不少歷史錢幣重見天日,其間不乏出土很多精品,而大清末期在洋務運動影響下,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的光緒元寶成為古錢幣中的佼佼者。所以對於收藏入門級的藏友來說,可以先從光緒元寶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