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的食物先吃還是留到最後?心理學從家中排行發現秘密

2020-08-16 ETtoday健康雲

你也總是喜歡把「最好吃的」留到最後再享用嗎?(圖/翻攝自爆廢公社)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美食當前,你耐得住性子把「最喜歡的食物」留到最後再吃嗎?曾有心理學研究證實具有「延遲享樂」特質的孩童,未來在工作或健康上有更出色表現,能獲得更大心靈滿足。營養師鄭惠文也在粉專上發起投票活動,結果發現有76%的網友們和自己一樣「把最喜歡的食物留到最後才吃」,她透過研究發現,該習慣竟與其在家排行第幾有關。

營養師鄭惠文7月在粉專《》發起「你會把自己最喜歡的食物留到最後再吃嗎?」的調查,自曝總是將愛吃的撐到最後一口才吃完。她在中指出,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會對「開始」及「結束」最有印象,若一家餐廳可提供完美前菜和飯後甜點,中間的主菜可能不會被記住。

有一實驗以該觀點出發,研究者提供12種各式各樣的零食,其中包括糖果、豬血糕等等,並邀請183位肚子餓爆的學生參加該場「零食吃到飽」派對,並請受測者將12種零食依照個人喜好排序,並挑出第1名(最喜歡)、第6名(中等)及第12名(最不喜歡)的零食,在派對前先將以上3種吃掉,並記錄整場派對的用餐體驗。

專家透過進食的順序研究,有了意外的發現。(圖/達志/示意圖)

鄭惠文表示,研究者想了解受測者「最不喜歡的零食」的排序對於用餐體驗是否有影響,但實驗數據說明整個研究毫無章法可理、是個失敗實驗,再次檢視受測者進食順序發現,僅有2種:

第1名(最喜歡)→第6名(中等)→第12名(最不喜歡)第12名(最不喜歡)→第6名(中等)→第1名(最喜歡)

鄭惠文接著說,受測者不是先將最愛吃的零食吃掉,就是留在最後才吃,進一步研究其背景發現,「先吃掉最喜歡的食物的人:家中排行最小或在大家庭中成長(研究者認為:因家庭人數較多,食物變成一種爭奪,若不先吃到最喜歡的食物,恐怕最後只剩大家都不想吃的)。」

至於會將最喜歡的食物留在最後者,則是獨生子女或家中排行老大,研究者認為這些人把最愛的食物當作「獎賞」,這些食物反而會一直在碗裡不會跑掉,推斷出「小時候的飲食模式通常會發展出長期的飲食習慣。」習慣先吃者,可能不小心先吃愛吃的食物(高熱量、高油鹽糖),而捨棄相對健康的蔬果沙拉,該飲食模式易成肥胖元兇。

鄭惠文指出,現代生活食物較不匱乏,因而不會有上述爭不到食物吃的情況,「先吃與後吃,只是取決於個人享樂的順序而已」。她也提醒網友們,吃飯時要把握3個小原則,包括先喝湯、再吃蔬菜或蛋白質,最後攝取澱粉;再來放慢速度,細嚼慢咽;還有吃多少盛多少,7~8分飽剛剛好,避免浪費、攝取過多熱量的同時,也能邁向更健康的生活型態。

相關焦點

  • 你在家裡排行老大還是老二,據心理學發現,排行老二可能更有成就
    從古到今,我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老二比老大可能更有出息,無論是古代皇帝李世民還是詩聖杜甫,教育家孔子,他們都是家裡的老二。另外當今社會也是如此,我們身邊的人都會發現這個奇怪的現象,老二後來的成就往往高於老大。
  • 心理學上,家中排行老大有什麼普遍性格特徵?
    是啊,毛主席的成就自不必說,我查了一下,周總理、鄧小平也是家中的長子。出於好奇,查了一下大西洋對岸的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他也是家中長子,二戰有名的邱吉爾也是家中排行老大。長子為什麼能成大事?這引人思考,除了他們特有的能力和所處的時代的造就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說性格。
  • 家中排行影響性格
    據美國《生活科學》近日報導,子女排行確實能影響他們的性格特點。美國紐約艾德菲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同胞中,排行老大的孩子更擅長邏輯思維,而排行較小的孩子則擅長語言交流。因此,老大往往數學成績較好,而小孩子的語文成績比較好。研究者表示,這可能是因為老大曾經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全力關注和培養;而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多向哥哥姐姐請教,才能獲得更多經驗。
  • 王俊凱先吃雞皮再吃雞肉,最好吃的留到最後
    王俊凱不喜歡吃肥肉,但是他對雞皮還是能夠忍受的。在最新一期的《中餐廳》中,舒淇滷了一大鍋雞腿,濃香四溢。在小憩的時候,王俊凱終於忍不住了,向舒淇要求吃一個雞腿。看看他那一臉的渴望,看來是已經想吃很久了。
  • 心聞 | 心理學實驗幫你揭開雙11衝動購物的秘密
    你可能發現,自己的消費欲望有時高有時低,有時候在超市逛一圈什麼都沒買,有時候卻買了滿滿一車的東西回家,想知道你的消費欲望是被什麼所影響的嗎?一、心理學實驗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心理學實驗,看看我們的消費欲和什麼有關係。
  • 孩子早上起床後,先喝奶還是先吃早飯?順序很重要,媽媽別搞錯
    導讀:孩子早上起床後,先喝奶還是先吃早飯?順序很重要,媽媽別搞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早上起床後,先喝奶還是先吃早飯?順序很重要,媽媽別搞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貓最愛吃的食物排行 小魚乾只能排第二
    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帶來貓最愛吃的食物排行,一起來看看吧。10.貓糧貓糧可以說是各大鏟屎官給自家貓主子最常備下食物了,不過鏟屎官們可要注意了,並非所有的貓糧都符合貓咪的口味,所以主人們一定要好好的觀察,以免影響到貓咪的食慾哦。9.喵糖喵糖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喵咪小零食,它的口味有很多,常見的就是貓薄荷味的和雞肉味的。
  • 吃飯不餵孩子,媽媽自己先吃是自私?媽媽更愛自己沒有錯
    01吃飯時自己先吃,沒先餵孩子,寶媽被婆婆怒懟90後的小王剛晉升為寶媽,在沒結婚之前,小王是家中的嬌嬌女,凡事都有父母撐腰,遇到困難也有父母來處理但爸爸們若粗心大意只愛自己,卻被所有的人認為是正常的,而爸爸若對孩子稍微有點好,又會被誇上天。可是,大家這樣想真的公平嗎?就像上面我們講的小王一樣,只是自己先吃了飯,然後再去餵孩子就被婆婆說成自私,而媽媽們若先愛自己再去愛孩子,也很容易被眾人說成不負責任。
  • 留一點愛給自己
    我原先愛跳舞,只因為他不喜歡,便沒跳過,我也愛結交朋友,參加同學聚會,也因為他反對,很多這樣的機會我都謝絕了。周末,我多半都是陪他回他的父母家。好吃的,我讓他先吃,他穿的,都是我在專賣店買的,而我卻從來不捨得給自己花錢,我對他那麼好,他卻說娶錯了人。」她滿腹裝著委屈、難過、心酸,還有失望。17年,她認真地愛著他,愛著他們的孩子,愛著他的家人,可是,她卻忘了,給自己多一點點的愛。
  • 先吃輔食還是先喝奶,千萬不要顛倒了
    現在養個孩子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從備孕、懷孕到生娃,媽媽們可謂是一路艱辛!好不容易熬到了娃可以吃輔食了,寶媽們又開始擔心:現在添加輔食是不是太早啦?吃了輔食喝奶少了怎麼辦?先喝奶還是先吃輔食啊?相信這些都是大部分寶媽所困惑的問題,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關於寶寶輔食與喝奶的「愛恨情仇」。
  • 寶寶早上先吃輔食還是先喝奶?順序搞混了,影響腸胃還限制長高
    新生寶寶的胃容量在30-35ml左右,而到了1歲的時候胃胃容量在300-500ml。,寶寶很是喜歡,甚至連平日最愛喝的奶都不想喝了。 這個問題小楠了解了,但還沒有處理好的同時她又開始聯想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是先喝奶還是先吃輔食呢? 先吃哪一樣,會不會對另一樣的攝入量造成影響?其實小楠考慮的這個問題也困擾著眾多的寶媽。
  • 寶寶早飯先喝奶還是先吃輔食?兒科專家:順序不對影響腸胃消化
    伴隨著寶寶一起成長是父母最特別的體驗,不但親眼見證了孩子成長的每個瞬間,父母也隨著孩子一起成長了很多。從不會抱孩子、不會換尿布、不會衝奶粉到一切做的得心應手。所以有個愛吃飯,不挑食的寶寶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寶媽抱怨:寶寶只愛喝奶,不接受輔食小文作為一名新手寶媽,對於照顧娃這件事真的是改變了太多。雖然獨自帶娃比較辛苦但是小文也享受這份特別的體驗。轉眼寶寶已經6個月了,終於可以添加輔食了。
  • 心理學:心想事成的秘密,最關鍵取決於這五個字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一個人要想心想事成,最關鍵是要洞察萬事萬物的走向,你才會看到生命深處的秘密。對很多人來說,以為心想事成是一句祝福的話語,真正的心想事成,是能夠通過規劃自己的行動,調整自己的頻道與節奏做到的。
  • 小兒腹瀉先吃蒸蘋果
    (原標題:小兒腹瀉先吃蒸蘋果) 春季是腹瀉的高發期,尤其家中的小孩腸胃特別敏感
  • 最好的留到最後?還是最初的才是最好的?
    還說和對前任對比,現在的自己對現在比前任不知道要好多少倍,為什麼現任還是覺得他這不好那不好。、她覺得不好又如何,你還不是心甘情願的。女朋友脾氣不好要哄,姐姐脾氣不好就直接吵?對前任完全沒有耐心,對現任耐心多到外星。對前任不是不愛,那是初戀,非常的愛,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會那樣子的沒有耐心,那樣子的容易對前任發脾氣,對現任也沒有耐心,也不貼心,不浪漫,失去的時候又撕心裂肺。
  • 史上最牛畢業證背後的心理學秘密之一:「中國心理學第一人」王國維
    關鍵是文憑證中,籤署有校長曹雲祥和「曹雲祥印」、教務長梅貽琦和「梅貽琦印」,最牛的是有四位國學院導師——王國維和「王國維印」、梁啓超和「梁啓超印」、陳寅恪、趙元任和「元任之印」以及考古學家李濟(不知何故,沒有鈐陳寅恪和李濟的印章);頒發日期為中華民國十五年6月25日(即公元1926年)。在日期上面還蓋有一枚長方形的「清華學校校長關防」朱文印。
  • 不得不了解的心理學知識:感受性
    如果你不懂點心理學,不了解些人性的弱點,那些在工作或生活中,往往就會受到傷害或傷害到別人。12月13日,江蘇鹽城阜寧縣某小區一46歲居民死於家中,這是一位為了照顧好孩子而去陪讀的媽媽。這位媽媽死亡的原因是因為孩子不服管教,在與母親發生爭吵的過程中與近50歲的媽媽產生肢體衝突,最終致其母死亡。
  • 寶寶添加輔食時,到底是先喝奶還是先吃輔食?先後順序別搞混
    但是六個月以後,寶寶就要添加輔食了,這就愁壞了部分家長:到底是先喝奶還是先吃輔食呢?寶寶不愛吃輔食怎麼辦?寶寶吃了輔食後,奶就喝得少了怎麼辦?寶寶添加輔食後,腸胃不適應,出現拉肚子或者不消化的情況怎麼辦?真是什麼樣的問題都有,愁壞了爸媽。其實對一歲以內的寶寶來說,奶仍然是主要的營養來源,再適當地添加輔食,至於先吃什麼後吃什麼,沒有明顯的劃分。
  • 《繪畫心理學》:簡單幾筆畫,讓你1分鐘看透內心深處秘密和焦慮
    明明已經用利弊分析法,把每一種選擇的優勢和劣勢都分析得一清二楚了,為何還是做不出決斷? 自己的內心深處,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在阻礙你的思想和行為?我們究竟有沒有方法,可以把潛藏著的秘密揪出來,最終走出困局? 答案是肯定的。
  • 心理學測試:以下4個面具選一個最恐怖的,測出你內心深底的秘密?
    心理學測試:以下4個面具選一個最恐怖的,測出你內心深底的秘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謝謝~ 選B,你一個很警惕的人,不管是什麼秘密都不會洩露,做事說話很小心,內心很強大,其他人不會輕易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