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場聲勢浩大的城鄉一體化行動在北京已顯成效。位於北京東北五環處的大望京村,正是城鄉一體化改革的急先鋒。
一場聲勢浩大的城鄉一體化行動在北京已顯成效。位於北京東北五環處的大望京村,正是城鄉一體化改革的急先鋒。
北京慎重確定了「2+50」模式,即大望京村和北塢村兩個改革試點後跟進50個重點村改革。大望京拆遷模式即:村集體建設用地轉為國有建設用地,放到朝陽區土地儲備籌措資金,負擔拆遷騰退等徵地全部資金;再利用一級開發到二級開發的差價,解決村民社保、就業安置等問題。
這一創造,短時間內使大望京村籌得43億資金,村民得到較高補償。
昨天廁所排長隊 煤灰滿天飛
上廁所排長隊;到冬天在村裡轉上小半圈兒,帽子上落滿了煤灰;停水、斷電更是常有的事兒。村民們一直盼拆遷,住上透明瓦亮、牆角不長毛的樓房。
6月1日一大早,京旺家園66歲居民王嘉生拿著全套長笛、快板、嗩吶,正準備出門。
他的目的地,是大望京村原址——望京公園。
王嘉生是土生土長的大望京村民。去年5月,搬回大望京村定向安置房——京旺家園後,街坊們自建了這支「民間樂隊」。
每次來到望京公園吹拉彈唱,王嘉生總會仔細瞅瞅那棵幾百歲的老槐樹:大望京村消失了,只有這棵老槐樹留了下來。
「瓦片經濟」招來5萬流動人口
王嘉生記得清楚,拆遷公告是2009年2月25日貼出來的,他和1692戶鄉親們的生活,從這一天起改變。
大望京村位於朝陽區東北部。東起草場地,西至侯家莊,因村東北部舊有望京館得名。
公告貼出時,村民正在蓋二層小樓,就連五元橋下,都堆滿了蓋房用的磚。
「造新房運動」與村民們的「瓦片經濟」有關。
上世紀90年代起,五環路等工程相繼徵用了農田,那時候,村民不再種地,家家蓋房吃「瓦片經濟」:違章建築衝出院牆擠向馬路,原來的雙車道變成了「單行路」;到處堆滿垃圾。
那時候,王嘉生就靠房租生活:300多平方米的院子碼下了四排16間房,屋前臉擠著房後簷。他和兩個女兒一家八口住10間,另外6間出租,每間月租金300元,這是他和老伴的主要經濟來源。
村民康傑現在還會悉數當時的人口數字,全村戶籍人口只有2998人,可瓦片經濟招來了5萬多流動人口。村域面積105.6公頃,相當於每公頃住了400多人。
改革確定「2+50」模式
更讓康傑一直記得的是,村裡的公用設施,20年來沒有大修。
大望京村民覺得,他們只有「望京」的份兒,生活質量跟真正的北京城裡人沒法兒比。
康傑坐在桌前,數落著三年前的日子:上廁所要排長隊,經常等上五六分鐘,不少人家乾脆弄個大桶,每天來倒;冬天,屋子裡支個煤爐,在村裡轉上小半圈兒,帽子上已經落滿煤灰;停水、斷電更是常有的事兒,「大夥都說,我們村的自來水管道,用火柴棍桶一下,就會冒出噴泉」。
所以,村民們一直盼望拆遷,住上透明瓦亮、牆角不長毛的樓房。
這次真能拆嗎?有村民心裡打鼓。
他們不知道,早在2004年,北京針對城鄉一體化的謀篇布局已經啟動。
市統計局發自2004年的一份分析報告《北京城鄉差距表現、原因及加快城鄉統籌的思路》顯示:1993年至2003年,北京城鄉居民收入比例由1.51:1,擴大到了2.14:1。在城鄉二元管理體制下,面積10倍於城區的農村,2003年地方財政收入僅佔全市的7.5%,人均年支出相差1.9倍。
如何打破城鄉間二元結構瓶頸?怎樣觸動拆遷「火藥桶」?北京慎重確定了「2+50」模式,「2」是大望京和北塢兩個改革試點;「50」是總結試點經驗後跟進的50個重點村。
至此,大望京村被推上北京城鄉一體化改革試點的大幕之前。
今天 不做老村民 說媒多起來
大望京人一夜暴富的盛名在外。剛領到補償款時,全村一年添600多輛車,去年回遷時,村民躁動的心已平息:有的上班,有的打工,踏踏實實過日子。
住進回遷房已經一年了。
去年5月9日,京旺家園舉行竣工儀式。第三天,王嘉生就搬進了新家。
讓他開心的是,整棟樓住的都是大望京的街坊們。
超五成村民選擇要房
拆遷後,王嘉生分得5套房,他和倆女兒各住一套,剩兩套出租月入五六千元。房裡衛生間都有七八平方米。
大望京的其他村民,多數跟王嘉生一樣,因拆遷成為百萬富翁。可在拆遷公告發布時,村民們不禁擔心。王嘉生說,當年生活雖差,但村裡有地有保障。拿地換樓房等於動了命根子。
其實,公告發布前,大望京村拆遷模式已基本成熟。崔各莊鄉政府相關工作人員說,村集體建設用地轉為國有建設用地,放到朝陽區土地儲備籌措資金,負擔拆遷騰退等徵地全部資金;再利用一級開發到二級開發的差價,解決村民社保、就業安置等問題。
目前,這種「大望京模式」正被借鑑。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城內的城鄉接合部分屬227個村,其中141個可以將區劃內建設用地開發與城鄉一體化改造相結合,通過土地儲備和一級開發實現整治改造。
村民們算不明白這複雜帳。村幹部第一次入戶測量,有村民在家拴了狗。
但事實證明,這一思路短期內為大望京村籌到了43億元資金。
到2009年5月,騰退補償安置方案出臺,村民開始盤算,是要房,還是要錢?
王嘉生的院子在村裡只是中等規模。如果要錢補償款400多萬;如果要房,按「每人限購50平方米,4500元/平方米」計算,他一家八口能得到5套房,另加近百萬補償。提前搬遷還有費。
王嘉生說,雖然沒了土地,可有工作、社保、股權;定向安置房像社區一樣。「錢放手裡會貶值,所以要房!」
大望京村裡,選擇「要房」的居民佔比51%。
2009年,大望京村民28天內搬得乾乾淨淨,沒人當釘子戶,沒人上訪。
王嘉生說,村民在「要錢還是要房」的選擇中順了拆遷這口氣。從拆遷公告貼出來直到騰退完,開發商也沒「伸過腿」,大小事全是鄉村幹部出面。
大望京動遷「無一人上訪、無一戶強拆」。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說,這是整村農民動遷的「奇蹟」。
躁動已過 踏實過日子
大望京人一夜暴富已經盛名在外。
村民王愛鴿是居委會社工。她覺得,剛領到補償款時村民有些躁動。一年添了600多輛車,不乏百萬元豪車。可回遷時,躁動已過,有的在鄉裡上班,有的打工,開始踏實過日子。
經常有人託王愛鴿說媒。「男孩兒、女孩兒都有,都想找村裡的拆遷戶,因為車、房、存款,一步到位」。
王嘉生對此很感慨。
甚至他挑女婿那會兒流行的擇偶標準是「順義的姑娘望朝陽,朝陽的姑娘望城牆,一軍二幹三工人,就是不嫁老農民」。
大望京村民就是「老農民」。現在,回遷後王嘉生找到了北京人的榮譽感。
錢多了,但康傑另有感慨。回遷兩年間,近30名老人去世,有的因為故土難離;有的因為孩子爭家產生氣,「錢多,也不是好事」。
明天 村民獲分紅 關鍵看運營
大望京人都有了五險一金,但社保開支花的是徵地的安置金,而非企業承擔。只有提升企業的造血功能,村民們才有長久保障。
「民間樂隊」喜歡到望京公園表演,不僅因為大伙兒有那份離不開的故土情。更因為處,就是大望京商務區,「商務區裡有5萬平方米底商,是村產,我們有股權,以後能分紅。」王嘉生說。
清產核算仍在進行中
雖然生活質量追上了城裡人,可王嘉生還是覺得少點兒什麼,「補償款總有花完的時候,孩子怎麼辦?」
他寄希望於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
拆遷時,村裡獲得了大望京商務區5萬平方米底商實物補償。鄉幹部說得很清楚,藉助底商發展股份制經濟,委託相關機構經營,村民們定期分紅。這也是北京一直在實踐的「資產變股權」改革。
拆遷次年,村原址一帶的大望京1號地拍出了2.75萬元/平方米的「」價。王嘉生相信,底商能帶來持續穩定的收入。
崔各莊鄉產權辦主任崔秋生說,現在,產權從集體共同擁有到集體按份擁有,需要核算全村集體資產,計算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社員們參加過集體勞動的年限。然後根據年限量化股權。目前,大望京村已經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正在進行清產核算和勞齡登記公示。
至於今後村民們能拿到多少分紅,取決於項目運營效果。因此,促進運營是下一步的重點。
獲長久保障需提高企業能力
現在,大望京村全村人都有五險一金。像王嘉生這樣的老人每月能領到1100多元退休金。想上班,鄉裡提供就業崗位。選擇待崗,每月還有1000多元補貼。
康傑選擇了鄉裡提供的崗位,到鄉流管辦上班。月收入1872元。
不過,崔各莊鄉社保所所長王天軍感受到了促進運營的壓力。
除去老人、病退人員以及自謀職業等,去年回遷時,全村共計358名勞動力等待安置就業。鄉裡跟鄉辦企業還有轄區社會企業協商,提供1000多個崗位。村民們找工作不難。
但王天軍說,社保開支花的是徵地時的安置資金,而非企業承擔。所以政府要促運營,只要提升了企業的造血功能,讓吸納村民就業企業具備給他們提供保障的能力,村民們就有了長久保障。
國家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北京以大望京為試點推行的「2+50」城鄉一體化,是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一個縮影。發達國家也經歷過相同過程,其中不乏失敗者,貧民窟現象就是實證。
在其他地區頻發暴力拆遷事件時,大望京以及50個重點村實現了和諧拆遷,且讓失地農民有住房、有工作、有社保,無異於開了個好頭。
但是,他說,如何通過產業運營,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如何讓村民們適應市場經濟的生存原則,具備抗風險能力,真正完成從村民到市民的轉型,還有一段路要走。
北京經驗
資產變股權 農民有保障
已有約3000餘村完成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十二五」期間,改革全面完成
在北京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涉及到的鄉村均採用了「資產變股權」的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讓村民當上了股東。讓農民後續生活有保障。
「資產變股權、農民當股東」的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在京最早可追溯至1993年。
豐臺區南苑鄉東羅園村、右安門村等村落,「村改居」時借鑑了鄉鎮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做法,按年限折算村民的勞動貢獻量,然後拿出不到集體資產的30%,分配給村民。
之後,其他區縣鄉村紛紛效仿。
2003年6月,北京市政府發布文件,規定改制村可以組建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聯合其他社會法人或者個人組建混合制的經濟實體,然後以全村實現合作化的年份即1956年為起點,計算村民的勞齡,也就是每個村民的應得股份;同時清產核算全村的資產,按股份分配。
據北京市農委發布的數據,截至目前,約有3000餘農村完成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北京市農委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期間,北京將全面完成改革。
在對北塢村和大望京村的城鄉一體化改革試點中,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是重要一環,這也讓農民的生活有了保障。
北京表情
工作報告定調北塢村改造
2009年1月7日,海澱區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以北塢村為試點,力爭在綠化隔離帶建設、農民利益保護、社會管理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其成為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區。
北塢村位於西北五環與西北四環之間,屬北京第一道綠化隔離區。
改造前,北塢村共有村民3000多人,卻有2萬多外來人口租用農民房屋,「瓦片經濟」在給村民帶來效益的同時,也給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帶來壓力。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房天下」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房天下贊同其觀點。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價房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