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聲」——淺析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解說詞

2020-12-19 閆良群聊科技

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的開篇,周迅的聲音便把觀眾帶入其中,引出了這是怎樣一部紀錄片,它主要講述了什麼。我們往往無法通過鏡頭去記錄這種傳統文化,而解說詞所提供的是畫面不能提供的非直觀價值,通過對畫面的補充說明去激發觀眾的聯想,更好地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

畫面的整合與銜接自然類紀錄片也是一種敘事的藝術術。在藏羚羊踏上歸途的畫面中,對於出現在畫面中的狼,解說詞巧妙地利用它根據主題進行整合,狼的出現和追逐羊群以及藏羚羊遷徙的畫面通過分段的解說詞串聯在一起,牽引出更深的畫面意義。「在回家的路上,小羚羊追隨著母親的氣味,一路跟隨。這條踏上歸途的母子大軍雖然龐大,但是它們親密無間,密不可分」。

短短幾句話就將小羊與母羊間的親情紐帶刻畫出來,讓觀眾感受到動物間的親情同樣默契深厚,狼的出現不僅沒有破壞畫面和諧反而傳達了更多的信息和情感。適當利用解說詞,進行鏡頭間的組接能使整個紀錄片顯得自然、流暢與和諧。在片子結尾,將動物的情態與四季景色變化的鏡頭組接,配上抒情色彩濃厚的解說詞,既整合了這些零散的鏡頭畫面,也突出了片子所要表達的深刻含義。

其次可以提高紀錄片的觀賞性,加強感染力。將解說詞與畫面合理結合,通過適當的擬人修辭手法和聯想與想像,能增強紀錄片的趣味性,從而引起觀眾的興趣。《我們誕生在中國》中就多次使用了擬人手法,如在小熊貓滾下山坡時,配合畫面,解說運用了幾個擬聲詞「呃」「啊」,以及「天啊,這太丟人了」。此時,畫面是熊貓美美用爪子捂住臉,解說的語氣也隨之變化,這使畫面與解說詞達到了高度統一,讓觀眾覺得有趣又可愛,增強了紀錄片的觀賞性。而當熊貓丫丫看到孩子成功爬到樹頂的時候,解說詞的內容是「她知道,分別的時候到了。從孩子生下來之後,母親從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收穫的喜悅和驕傲,勝過離別時的千言萬語」。這種擬人化的情感描述,在表述畫面內容的同時也加強了觀眾的代入感,深入人心地傳達了動物間的親情,增強了紀錄片的感染力。

升華主題,闡釋哲理自然類紀錄片的藝術創作,要有其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在表達主題時畫面往往只能提供簡單的說明。而解說這種類似散文的創作形式,一方面依附於畫面存在,另一方面又能表達更深刻的東西,即思想內涵。《我們誕生在中國》中,在敘述小熊貓美美早晚有一天會離開媽媽獨自生活時,畫面是下雪的冬天,熊貓丫丫在哺育女兒的樣子,解說詞為:「丫丫本能地想要女兒安全,然而她不可能保護美美的一生。丫丫知道,總有一天,她必須要給美美自由,但是可能不是今天」。這段解說詞配合畫面,讓觀眾在觀看時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引發了更多思考。一方面,是對自然規律的一種解釋;另一方面,也是對動物及人自身的一種情感的審視,引發了觀眾共鳴,達到了升華主題的效果。隨著時代的發展,自然類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不斷提升,所展現的內容也更加多元化。

解說作為紀錄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配合精美的畫面能帶給觀眾視聽合一的審美感受,同時在情感上得到共鳴。「好的解說能讓紀錄片充分體現它的『人類生存之鏡』價值」,明確解說的定位和作用,才能讓它在自然類紀錄片中發揮出最佳的魅力效用。

相關焦點

  • 紀錄片解說詞撰寫與情感表達
    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少不了連貫性強和情感豐富的解說詞,而在當下非遺文化中大多數的內容也與現代社會交融不高,被人們陌生化,解說詞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解說詞可以彌補畫面無法展示的內容,同時又能在有限的空間中,創造無限的畫外空間。解說詞需要創作者對影片作品的主旨有完整規劃後,進行創作。解說詞與拍攝畫面是相輔相成的,解說詞的風格要與拍攝編輯後的畫面風格相統一,節奏相適配。
  • 爆款紀錄片《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仿佛為觀眾打開距離我們頗為遙遠的歷史大門,將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與文明成果漸漸呈現出來。8K高清晰度拍攝,讓該片的畫面自然且不失真,全片色彩透著一種凝重感,與中國歷史的厚重相契合。中國傳統美學講究寫意與留白,在構圖上偏愛對稱美。紀錄片《中國》裡,無論是人物處在自然風光中的外景還是宮廷屋內的內景,在畫面構圖上,都遵循著傳統美學風格,沒有複雜的置景,多是通過簡單的布景來營造意境,大氣又帶著中式留白,被網友評價為:「一看就很『中國』。」
  • 請問紀錄片解說詞越少越好嗎?_澎湃新聞-ThePaper
    X 請問紀錄片解說詞越少越好嗎 歐陽斌 2016-11-21 那倒不一定,得看類型和題材,對於正在發生的事件的紀錄,用現在進行時手法拍攝的紀實類作品,應該最大限度地用畫面說話,向未知取材,不宜加太多解說詞
  • 開天闢地——10集大型文獻紀錄片《旗幟》解說詞(第一集)
    權威、全面反映中國共產黨90周年偉大曆程、光輝成就和寶貴經驗的鴻篇巨製——10集大型文獻紀錄片《旗幟》,於6月19日至28日登陸央視螢屏。  紀錄片包括《開天闢地》、《浴血奮鬥》、《建國創業》、《艱辛探索》、《歷史轉折》、《滾滾春潮》、《揚帆滄海》、《世紀跨越》、《發展新篇》和《闊步前行》10個篇章,從南湖紅船的指點江山到南昌城頭的八一槍聲,從井岡山巔的鼓角相聞到萬裡長徵的千錘百鍊,從抗日烽煙的國恨家仇到建國偉業的海納百川,從改革開放的滾滾春潮到民族復興的開拓奮進
  • 《輝煌中國》第五集解說詞:共享小康
    【同期聲】瑞典人 萬馬   跟誰出去玩,一點都沒擔心,沒有問題,很安全,有安全感。   【同期聲】美國人 約翰   中國非常安全,我已經跟他們(父母)說我不回去了。   【解說詞】   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讓這夜色裡的人們安心、放心。
  • 史詩級的紀錄片!解說詞哲學性和詩意完美結合,剪輯很靈!
    雖然有時為人詬病,但是BBC的紀錄片還是非常有質量保障的。其實中國最應該拍一部叫做《文明的哭泣》的紀錄片,去記錄文明發展的過程中那些黑暗的劫難,真正的探究我們這個民族的文明的傷疤,還有那些低吟和悲鳴,為什麼骨子裡覺得低人一等,還總吹噓那些虛無的自信。
  • 範立欣:中國自然電影剛剛起步
    範立欣:中文版解說詞不是簡單的翻譯過程,是為了在文化上讓故事更好地被中國觀眾接受,希望中國觀眾通過解說詞更好地共情動物的喜怒哀樂,比如很多幽默的部分,東西方的幽默感其實是很不一樣的,但動物的行為是固定的,我們需要通過解說詞去重新創造一種幽默的瞬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很多思量和碰撞,有些是苦思冥想了很長時間,才找到最好的翻譯,有些是在現場的靈光乍現。
  • 《我們誕生在中國》:感受動物世界的親情
    《我們誕生在中國》填補中國自然動物電影空白     作為在內地院線上映的首部「自然電影」,影片以3個中國獨有的野生動物「家庭」——棲息於四川竹林的大熊貓丫丫、隱居於雪域高原的雪豹達娃、攀緣於神農架密林的金絲猴淘淘為主線,講述它們成長中的快樂與煩惱,為這個暑期檔帶來特別的感動。
  • 豐碑――大型電影紀錄片《豐碑》解說詞(1)
    豐碑――大型電影紀錄片《豐碑》解說詞(1) 2013年08月19日10:37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  今年2月19日,是敬愛的鄧小平同志離開我們一周年的日子。
  • 《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傳統美學打造視聽盛宴每集片頭,一扇中間寫有「中國」兩字的木門緩緩打開,仿佛為觀眾打開距離我們頗為遙遠的歷史大門,將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與文明成果漸漸呈現出來。8K高清晰度拍攝,讓該片的畫面自然且不失真,全片色彩透著一種凝重感,與中國歷史的厚重相契合。
  • 「中國式凡人」紀錄片主角:劇組被我們產科醫護累垮了
    片中主角之一,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產科醫生韓楊來到現場,說「這個敬業的攝製組,以前都是把拍攝對象累垮,但這次拍被產科醫護人員,被我們累垮了。」著名影評人趙軍老師表示:「我在醫院住過ICU,對醫護人員的仁愛之心和勞動強度深有感受,謝謝他們!」一名女觀眾感言:「我是當媽媽的。媽媽是孩子的天使,韓醫生和您的團隊就是媽媽的天使!」
  • 力量之源——政論專題片《必由之路》解說詞(第四集)
    只要我們深深紮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  【解說詞】  紮根人民,依靠人民,風雨無阻,奮勇向前。  人民,當代中國傳奇的書寫者。  人民,偉大民族復興的力量之源。
  • 歷史之約——政論專題片《必由之路》解說詞(第一集)
    【字幕】2017年12月31日 北京 2018年新年賀詞 【同期】習近平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解說詞】 歷史,總是在偶然中,體現著必然。 1818年,200年前,馬克思誕生在德國特裡爾。
  • 《我們走在大路上》獲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兩項大獎
    2020年12月12日晚,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在深圳舉行。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視協主席胡佔凡為獲得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年度作品、年度特別作品、年度人物等榮譽的創作代表頒獎。《我們走在大路上》獲最佳撰稿獎解說詞立意廣闊,全景式展現中國70年來經歷的風雨歷程,講述在黨的帶領下各族中華兒女始終砥礪前行的動人故事,語言風格氣勢磅礴,情懷深厚,打造跨國跨文化傳播的扛鼎之作。
  • 傳統美學打造視聽盛宴《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那麼這部敢以「中國」為名的紀錄片,到底有何底氣呢?傳統美學打造視聽盛宴每集片頭,一扇中間寫有「中國」兩字的木門緩緩打開,仿佛為觀眾打開距離我們頗為遙遠的歷史大門,將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與文明成果漸漸呈現出來。
  • 刷屏紀錄片《中國》,震撼的畫面之餘,還有哪些不足之處?
    文|遊編輯|遊紀錄片是以故事手法講述人文、歷史、自然、地理的一種表意藝術。五千年中華文明多得是我們所不知的世界,紀錄片可以帶領我們走入歷史長河現實山川,了解更多天地自然和人文精神其中的生命萌芽和智慧結晶,幫助豐富以及提升自我的內在知識文化修養。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講述了流傳上千年的中國故事。
  • 《航拍中國》:俯瞰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大地
    深度調研包括自然風景的實地「踩點」。航拍團隊前往實地調研,有時需要飛行器的空中探測,再結合一些高精度的衛星圖片,共同制訂拍攝方案。    還有人文景觀的調研。「當我們做遠程調研、看大量網絡資料、打電話採訪等工作都不能滿足的時候,我們會安排實地採訪,找最了解情況的核心專家聊。」    最後每個省「入圍」的拍攝點為40多個。
  • 中國涉疆反恐「大尺度」英文紀錄片:部分畫面首公開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6日訊 據中新網消息 一部時長50多分鐘的英文紀錄片《中國新疆,反恐前沿》5日夜間在中國國際電視臺播出。紀錄片分為「極端主義,為禍新疆」「生命代價,暴恐之傷」「極端之路,血淚謊言」「全球反恐,並肩同行」四部分,全方位展示暴力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給新疆帶來的傷痛,系統闡述中國治疆反恐方略。影片較罕見還原2009年烏魯木齊「7·5」事件、2013年北京「10·28」暴恐案及2014年昆明「3·1」暴恐案等發生時所記錄下的部分原始視頻。
  • 中國涉疆反恐英文紀錄片播出 部分案件、畫面首度公開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 楊程晨)一部時長50多分鐘的英文紀錄片《中國新疆,反恐前沿》5日夜間在中國國際電視臺播出。紀錄片分為「極端主義,為禍新疆」「生命代價,暴恐之傷」「極端之路,血淚謊言」「全球反恐,並肩同行」四部分,全方位展示暴力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給新疆帶來的傷痛,系統闡述中國治疆反恐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