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的紀錄片!解說詞哲學性和詩意完美結合,剪輯很靈!

2020-12-19 春天風的訴說

雖然有時為人詬病,但是BBC的紀錄片還是非常有質量保障的。其實中國最應該拍一部叫做《文明的哭泣》的紀錄片,去記錄文明發展的過程中那些黑暗的劫難,真正的探究我們這個民族的文明的傷疤,還有那些低吟和悲鳴,為什麼骨子裡覺得低人一等,還總吹噓那些虛無的自信。

人類創造的一些對衣食住行並沒有幫助的物品,反而給予了我們的精神力量,讓這個世界擁有更多的共情與人道。看了幾集,大概是以文明之名,講述人類演變過程中藝術的產生與發展,通過實例探討藝術之源,藝術何以表現人的欲望,藝術何以被賦予社會功能等等。從一開始對大自然的簡單向往,再到巫術宗教,再到宗教美學,一次次進化,一次次反叛,最終,藝術與人類文明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

說是文明,實則是從整個宏觀歷史的宗教建築與畫作等結合藝術來敘述,剪輯有些零散,但臺詞和攝影還是bbc該有的水準。整體還是太歐洲化了,是以歐洲方的觀點比較多,有些刻意的感覺,觀感還是不錯的。該劇有多處亮點,講解精妙、對歷史及藝術作品持客觀態度,畫面和音樂使人沉迷於那種特定的時代裡。BBC總很擅長拍極深刻的紀錄片!

明由藝術積累沉澱,文明是奇蹟。BBC讓人慾罷不能的又一宏篇。史詩級的紀錄片!解說詞哲學性和詩意完美結合,剪輯很靈!

相關焦點

  • 紀錄片解說詞撰寫與情感表達
    解說詞,就是口語表達說明的詞,也可以說是「語言口頭文學」。用文字以口語表達的方式對事物、事件或人物進行描述。在紀錄片中結合畫面來渲染受眾情緒與幫助受眾理解,加強受眾的認知和感受,與畫面相輔相成。對於解說詞的作用,總結為六點:解釋說明、升華提煉、補充強化、烘託意境、抒情表意、銜接串聯。
  • 「自然之聲」——淺析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解說詞
    畫面的整合與銜接自然類紀錄片也是一種敘事的藝術術。在藏羚羊踏上歸途的畫面中,對於出現在畫面中的狼,解說詞巧妙地利用它根據主題進行整合,狼的出現和追逐羊群以及藏羚羊遷徙的畫面通過分段的解說詞串聯在一起,牽引出更深的畫面意義。「在回家的路上,小羚羊追隨著母親的氣味,一路跟隨。這條踏上歸途的母子大軍雖然龐大,但是它們親密無間,密不可分」。
  • 請問紀錄片解說詞越少越好嗎?_澎湃新聞-ThePaper
    X 請問紀錄片解說詞越少越好嗎 有1個回答 歐陽斌 2016-11-21 那倒不一定,得看類型和題材
  • 詩意盎然 熱情澎湃
    讀著這部書稿,自然回憶起二十餘年前,他作為一位初涉文壇的文學痴迷者到魯迅文學院進修時的情景,還回憶起去年初冬,他帶著攝製組到北京拍攝大型文獻紀錄片《改革先鋒項南》時的情景。志遠是我的小同鄉,龍海人,原來寫小說,也寫散文;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到廈門闖蕩後,改行做電視,既寫電視專題片的解說詞,又成為文化傳播公司的經營者。
  • 你不可錯過的7部史詩級BBC紀錄片
    如果有人說他喜歡看紀錄片,但是又從來沒有看過這些「哇塞」的BBC紀錄片,那麼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那些堪稱「神作」的BBC紀錄片,童鞋們趕緊收藏起來吧!   《人類星球》是一部英國電視紀錄片系列,分為8個部分。
  • 史詩級紀錄片《中國》即將震撼播出!頂級幕後班底首度揭秘
    最強班底,《中國》帶來超乎絕倫的視聽震撼作為國產歷史紀錄片標杆之作的《河西走廊》,是很多歷史和紀錄片愛好者心目中的白月光,從2015年上映至今,該片一直保持著9.7的逆天高分,在各大平臺嘉譽不斷:「有生之年必看系列」「中國最好的紀錄片」。
  • [學子論文]論文化遺產傳播類電視紀錄片的創作方法【2】
    該片將光線的柔度和強度進行了巧妙的結合,為將食物的誘人之處表現出來,適當地運用輪廓光和逆光,追求色彩的自然還原。例如有時會採用暖性光線,用金黃的色澤表現烘烤的麵食的新鮮和香脆鬆軟。另外,本片色彩的搭配也十分講究,加上注意把握時間,該片大多選擇在食物剛出鍋時拍攝,增加了美食的「色」,使食物看起來頗具誘惑力。
  • 這部BBC巨製史詩級科幻紀錄片,帶孩子了解八大行星的故事
    和浩瀚的宇宙比起來,人類非常渺小,但我們和整個宇宙的關係非常密切,身體裡每一個重要的原子,都是恆星爆炸、湮滅後的衍生物,所以我們都是「星塵」。而地球的誕生,是無數次驚險和意外的結果,是與太陽系其他7顆行星「愛恨情仇」的結果。最近播出的BBC紀錄片《行星》,就為我們上演了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歷史大劇。
  • 豐碑――大型電影紀錄片《豐碑》解說詞(1)
    豐碑――大型電影紀錄片《豐碑》解說詞(1) 2013年08月19日10:37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  今年2月19日,是敬愛的鄧小平同志離開我們一周年的日子。
  • 開天闢地——10集大型文獻紀錄片《旗幟》解說詞(第一集)
    權威、全面反映中國共產黨90周年偉大曆程、光輝成就和寶貴經驗的鴻篇巨製——10集大型文獻紀錄片《旗幟》,於6月19日至28日登陸央視螢屏。  紀錄片包括《開天闢地》、《浴血奮鬥》、《建國創業》、《艱辛探索》、《歷史轉折》、《滾滾春潮》、《揚帆滄海》、《世紀跨越》、《發展新篇》和《闊步前行》10個篇章,從南湖紅船的指點江山到南昌城頭的八一槍聲,從井岡山巔的鼓角相聞到萬裡長徵的千錘百鍊,從抗日烽煙的國恨家仇到建國偉業的海納百川,從改革開放的滾滾春潮到民族復興的開拓奮進
  • 耗時5年打造的紀錄片《中國》,為你呈現氣勢恢宏的中國史詩!
    前有感受中國文物文化的「國寶級」神仙綜藝《國家寶藏》,後又來描繪氣勢恢宏中國的史詩級紀錄片《中國》。一聽是紀錄片,還是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想必作為觀眾的你一定會感到驚訝,央視啥時候又出紀錄片了,但令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中國》還真不是央視的手筆,而是出自那個總以「青春」為名的湖南衛視,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芒果臺」。
  • 《Victory》史詩級BGM,震撼現場版!
    很多人在剪輯的時候,會在婚禮、遊戲、視頻、電影裡用這首曲子做背景音樂。《Victory》是Two Steps From Hell (地獄咫尺)的單曲,收錄於《Battlecry》專輯。真正史詩級別的神曲,是TSFH的巔峰之作,是目前為止TSFH最受歡迎的歌曲。
  • 紀錄片《中國》12.7正式開播
    而關於紀錄片《中國》為何以這樣的樣貌出現在大眾面前,他表示紀錄片《中國》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通史,它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和濃烈的思想感情,是從當代人的眼光觀望文化歷史的一種選擇。李東珅從結構、講故事的方式及視覺呈現三個層面,分享紀錄片《中國》用影像著史的感受。他表示難處有三點,第一是結構很難,如何講中國故事,如何構架篇章。對於創作團隊是極大考驗。第二個難在於表現方式,這次創作者選擇了不同於以往的記錄方式。本子經過了無數次打磨,比一般的紀錄片多出五倍以上的量。從學術本、文學本、拍攝本、剪輯本到解說詞本,不斷雕刻字句,力求最完美的呈現。
  • 爆款紀錄片《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而這宏大的電影級畫面,出自《芳華》《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等電影的攝影指導羅攀之手,有網友說:「每一幀畫面都值得收藏。」純解說詞呈現「中國簡史」趙沐曾參與過央視歷史紀錄片《國家記憶》的拍攝,她告訴記者,一般的商業紀錄片在製作上多採用同期聲加解說詞的形式,而獨立紀錄片大多採用純同期聲,不同形式的表達是基於創作考慮的,取決於影片的內容以及想要呈現給觀眾的是什麼樣的效果。
  • BBC紀錄片對中式教育的影像構建
    摘 要:2015年8月BBC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在英國和中國播出後,受到了國內外各路媒體和國內網絡受眾的關注和討論,成為頗具話題性的紀錄片現象。即便同樣是對兩位數學老師的採訪,對中國老師只呈現了他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認識,而對博航特老師則呈現了他對英國教育制度優點的陳述和對比試結果的信心。紀錄片中的中英化學實驗課、體育課等課程的對比非常明顯,在這些課程的對比中,填鴨式、記筆記的中式課堂形象得到了不斷地強化。 3.剪輯強化矛盾衝突。
  • ——大型紀錄片《格薩爾的英雄草原》青海衛視首播側記
    分集導演史嘉年說過的一句話很有代表性:「苦和累是標配,艱辛和收穫成正比。」  從文稿到剪輯、到配樂,無數次的推敲斟酌與推倒重來,主創團隊堅持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對得起「第一部關于格薩爾史詩的大型紀錄片」這個稱號。
  • 趙啟辰 打造中國紀錄片創作的「新模板」
    如今,這場支撐起一個宏大敘事的文化復甦之旅,恰恰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的完美呼應。他們相信未來,在河西走廊悠長、蒼茫、燦爛的身軀上,將承載中國又一次騰飛的時代使命。   「紀錄片行業其實是一個夢想行業,更多追求的是社會效益。
  • 盤點女導演和她們的紀錄片
    、沒有解說詞、沒有音樂、沒有採訪…我們開始正式拍攝我們的第一部影片《盛夏的果實》,於是在這部影片中我們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實踐。」  賈愷、黎小鋒和拍攝對象  在她和黎小鋒這些年的合作中,他們的討論從選題開始一直延續到剪輯完成,在討論中逐步明確拍攝方向,影片結構及主題走向。從《無定河》開始,賈愷負責剪輯,黎小鋒負責拍攝。
  • 上大教授帶領學生創作百集《紅色傳承》紀錄片
    9月開學後,她將以「老帶新」 的方式,幫助研一新生走進一門特殊的課程——《電視新聞與紀實作品研究》,製作紀錄片講述新四軍英烈的故事。而就在去年9月,還是新生的小王也是在老師和學長的帶領下,與團隊奔赴江蘇常熟,完成了紀錄片《隱蔽蘆葦蕩》,講述新四軍戰鬥在沙家浜的歷史。《隱蔽蘆葦蕩》是《紅色傳承》系列紀錄片百集作品之一。
  • 讓靜態的歷史「活」起來,歷史題材遊戲將娛樂與史詩完美結合
    說起歷史,相信很多人都並不陌生,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於記載和解釋人類的整個活動進程,可以說是對於各個時代的映射。除了具有"記錄"重要功能,歷史同樣也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延續,它也代表著人類文明的軌跡。除了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在遊戲領域,"歷史"這個題材也成為了很多廠商發力點,當遊戲與各大歷史事件相結合,原本靜態的歷史被"動態化",從而讓玩家感受到"鮮活"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