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新生的特殊課:走訪戰鬥遺址、講述革命故事!上大教授帶領學生創作百集《紅色傳承》紀錄片

2020-08-06 周到客戶端

今年暑假,即將升入研二的王藝銘正忙著整理與新四軍英烈有關的歷史資料。9月開學後,她將以「老帶新」 的方式,幫助研一新生走進一門特殊的課程——《電視新聞與紀實作品研究》,製作紀錄片講述新四軍英烈的故事。而就在去年9月,還是新生的小王也是在老師和學長的帶領下,與團隊奔赴江蘇常熟,完成了紀錄片《隱蔽蘆葦蕩》,講述新四軍戰鬥在沙家浜的歷史。

《隱蔽蘆葦蕩》是《紅色傳承》系列紀錄片百集作品之一。這組紀錄片出自上海大學(以下簡稱:上大)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晴川和客座教授餘江如開設的研究生課程《電視新聞與紀實作品研究》。八年來,兩位教授帶領學生們走訪祖國大地,尋找戰鬥遺址,用一幀幀畫面記錄泛黃的革命故事,把陸續離去的一些戰鬥英雄永遠留在鏡頭之中。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了迎接建黨百年,上大新聞傳播學院王晴川教授、餘江如客座教授,計劃在今年即將到來的秋、冬學期,帶領研一新生圍繞10位新四軍英烈的故事,創作10集《紅色傳承》紀錄片。

「淞滬遊擊縱隊參謀長周達明」、「浙東縱隊鋤奸科科長邱子華」、「新四軍六師十六旅旅長羅忠義」、「新四軍六師十六旅政委廖海濤」、「蘇浙軍區一支隊支隊長劉別生」、「新四軍四師偵查科長羅會廉」……

作為開國少將餘光茂將軍之子、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理事,年逾七十的餘江如提出了今年拍攝10集新四軍英烈紀錄片的想法。通過實地走訪考察、採訪相關人物,還原10位英烈的歷史面貌和動人故事。

暑期過半,王藝銘等幾位曾參與過紀錄片製作的研究生,正在圍繞這一選題,緊鑼密鼓地展開資料搜集與整理工作,為即將踏上採訪之旅的學弟學妹打好基礎。這批紀錄片計劃於2020年底,由選修《電視新聞與紀實作品研究》的新生製作成片。

研一新生的特殊課:走訪戰鬥遺址、講述革命故事!上大教授帶領學生創作百集《紅色傳承》紀錄片

↑《紅色傳承》團隊成員在進行資料整理工作

王晴川教授介紹,早在2012年10月,他和餘江如老師就開始整合上大新聞傳播學科和戲劇影視學科的師資力量,開展《紅色傳承》電視紀錄片創作工程,將教學與實踐相融合。在《電視新聞與紀實作品研究》課上,學生們分組完成不同的選題,參與製作紀實作品,每集時長在15至20分鐘左右。兩位老師帶領數屆學子,共同完成了100集以《紅色傳承》為主題的電視紀錄片創作。

研一新生的特殊課:走訪戰鬥遺址、講述革命故事!上大教授帶領學生創作百集《紅色傳承》紀錄片研一新生的特殊課:走訪戰鬥遺址、講述革命故事!上大教授帶領學生創作百集《紅色傳承》紀錄片

↑《紅色傳承》紀錄片播出截圖

「選題策劃、解說詞撰寫、鏡頭拍攝、現場採訪、配音、後期剪輯及技術合成等工作。學生們不僅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電視紀錄片創作的規律和方法,提升創作技能,也得到了很好的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四史』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王晴川說。

八年來,這項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累計覆蓋上大新聞傳播學科和戲劇影視學科的研究生約300名,多位老師參與其中。他們的腳步走過北京、江蘇、浙江、安徽、河南、雲南、山西、陝西、湖北、湖南、四川、甘肅等地。創作完成的100集《紅色傳承》電視紀錄片,包括了《長徵的故事》、《新四軍對日偽作戰經典戰例》、《新四軍將士風採錄》、《上海解放的故事》系列等。

研一新生的特殊課:走訪戰鬥遺址、講述革命故事!上大教授帶領學生創作百集《紅色傳承》紀錄片

↑王晴川、餘江如老師帶領同學們採訪紅25軍老戰士洪明貴

研一新生的特殊課:走訪戰鬥遺址、講述革命故事!上大教授帶領學生創作百集《紅色傳承》紀錄片

↑餘江如老師帶領薛賽男等同學採訪紅軍老戰士張力雄

學生們在參與創作的過程中,與革命前輩對話交流,深受教育和感動,有的甚至動情地流淚。

新聞傳播學院2018級研究生鄭豔君說:「策劃製作了紀錄片《七兄弟從軍紀事》,採訪了新四軍老戰士鄭國芳老前輩等人之後,我真的感到自己一下子長大了,懂得了很多道理。而這些道理是書本上沒有的。」

研一新生的特殊課:走訪戰鬥遺址、講述革命故事!上大教授帶領學生創作百集《紅色傳承》紀錄片

↑田昊文等同學採訪新四軍老戰士阮武昌

令人感慨的是,《紅色傳承》創作團隊已經採訪過的一些紅軍老戰士、新四軍老戰士、八路軍老戰士和老地下黨員已經離世,相關採訪資料也成為寶貴的革命文獻。

據了解,這些紀錄片已經全部在上海廣播電視臺視頻點播平臺以《紅色傳承》為名,分20期上線播出,累計覆蓋受眾上千萬人次。其中,10集紀錄片《長徵的故事》等已經在上海教育電視臺播出。

今年打算創作的10集關於新四軍英烈的紀錄片,計劃於明年年初上線播放。

來源:周到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學生走訪紅色遺址 銘記歷史 傳承紅色革命精神
    鏡頭中的三下鄉2020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南京大學生走訪紅色遺址 銘記歷史 傳承紅色革命精神】7月18日上午,@南京工程學院校團委 破風破風實踐小隊在南京渡江紀念館集結。同學們懷著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參觀了各個展廳,看著館內收藏的一張張照片、一件件真實的文物,聆聽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隊員們了解了革命先烈們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歷程,篤定了隊員們繼續艱苦奮鬥、傳承紅色精神的決心。
  • 永州職院:思政課教師開展「學習井岡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暑期實踐研修活動
    紅網時刻永州7月30日訊(通訊員 李田)日前,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組織思政課教師赴江西井岡山開展暑期實踐研修活動。此次實踐研修活動旨在通過組織全體思政課教師參觀革命聖地、追尋紅色足跡,接受黨性教育,傳承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同時將所觀所想所思所學融入思政課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實效。
  • 十八大以來河南省弘揚和傳承紅色基因的實踐探索
    河南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重要要求,先後出臺了系列文件,不斷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了一批具有紅色教育功能的革命遺址、場館基地,推出了一批紅色文化產品,並開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宣傳活動,形成了運用紅色基因開展黨性教育的紅色磁場,並帶動了紅色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為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樹立了鮮活的河南旗幟。
  • 97處革命遺址 講述廈門紅色往事
    至今,廈門仍保存著97處彌足珍貴的革命遺址,見證了那段難忘的崢嶸歲月。  每一處革命遺址,都是這座城市的「精神地標」,是紅色歷史的濃縮和紅色文化的載體。在這些革命遺址上,羅明、王德、陶鑄、葉飛、方毅等革命先輩,以及羅揚才、楊世寧、王海萍、劉惜芬等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為後人鋪就了一條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
  • 福建各地「開學第一課」:重溫紅色記憶 傳承長徵精神
    9月1日,在開學的第一天,福建各地中小學精心組織開展了「開學第一課」系列活動,圍繞長徵精神,講述紅軍故事,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使青少年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得到啟迪、立志做紅色傳人。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縣關工委、縣教育局聯合號召學校要引導學生學習「兩史」傳承歷史,充分運用《福州故事百講》《閩侯故事》中提供的豐富史料,引導青少年通過學習了解家鄉的革命史、建設史和奮鬥史,在實踐中養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東華理工大學:雲遊感悟紅色精神 走讀傳承紅色基因
    從炎炎夏日到綿綿秋雨,東華理工大學青年學子積極參與線上「雲遊」,1000餘名學生組成200多個團隊,提交參賽作品170餘份,從中遴選50個作品報送片區牽頭高校參與遴選。「引導青年學子傳承紅色基因是一個重要課題。學校以『紅色走讀+思政教育』模式引導他們感悟紅色精神,積蓄前行力量,實現全校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可感可觸,高質量、有特色地傳承紅色基因,推進思政育人工作。」該校黨委書記柳和生說。
  • 講紅色故事、傳承革命文化,長沙民政職院師生同上一堂思政課
    三湘都市報9月30日訊(通訊員 覃揚慶 王萍 記者 劉鎮東 黃京)毛澤東的一師歲月、楊開慧藏在牆縫中的信箋、紅三四十師決戰湘江……一幅幅歷史的畫面徐徐呈現,萬千學子在雲端透過屏幕走進歷史,在娓娓講述中與革命人物重逢,在故事情節中領悟革命精神。
  • 青島:六條紅色線路 講述傳承紅色故事
    在清明節到來之際,青島日報與青島市委黨史研究室合作,根據紅色故地曾經發生的紅色故事,結合目前的遺存、挖掘、重建等情況,梳理走出6條紅色文旅線路,以方便讀者「追紅色記憶、走紅色足跡、講紅色故事、悟紅色精神」,以期達到傳承紅色基因,永續紅色血脈的初衷。
  • 深挖紅色「富礦」,講好紅色故事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冬日周末,河南省信陽市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裡,城關一小六年級學生王可欣即興演唱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引來參觀遊客駐足。「一處戰鬥遺址就是一座精神豐碑,一段英雄事跡就是一本紅色教材。」走進革命遺址,聆聽戰鬥故事,不少黨員幹部、學生表示,他們由此更加了解軍人、關注軍隊、關心國防。擦亮紅色旅遊「金名片」初冬時節的信陽,寒意襲人。
  • 穿漢服入學……特殊時期的廣州開學第一課 鍾南山院士分享抗疫故事
    廣州地區各級各類全日制約 3837 所學校迎來學生密集返校開學的日子,約 390 萬學生,35.5 萬教職員工陸續返校。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特殊之年的 " 開學第一課 " 不僅乾貨滿滿,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勤儉節約 " 美德教育等應有盡有,更有學校將親身參與過抗疫的戰士如鍾南山院士等請上三尺講臺,與孩子們分享他們的故事,充滿著濃濃的人文情懷。
  • 「講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這是一堂創新的思政課!
    講好革命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為弘揚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抒發愛國主義情懷,銘記革命歷史,化州市教育局精心組織開展全市教育系統「講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演講大賽,此次活動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次縱深發展,亦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傳承紅色基因!文山州將從五方面振興發展革命老區
    立足「滇黔桂邊區革命根據地」,強化革命老區歷史研究,推動理論性、紀實性、文學性革命老區文章創作,編撰出版一批形式多樣、內容多樣、載體多樣的革命歷史書籍,推動文山革命歷史體系更加完善、紅色文化脈絡更加清晰,紅色歷史人物和故事更加立體鮮活,紅色信仰和紅色力量更具吸引力和號召力。3.傳承弘揚新時代精神。
  • ...故事?答案藏在紅軍後代陳德啟教授的長篇歷史小說和紅色革命...
    紅色革命歷史紀錄片《青山忠魂》共分《紅色檔案》、《一片丹心》、《忠誠之路》、《信仰》、《信念》五集,分別講述了陳初陽、王子春、蔡仲美、袁漢銘、詹谷堂等五位固始籍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預計2021年6月全部攝製完成,該劇由中共固始縣委宣傳部、天福集團(中州區域)三畝方田工作室等單位聯合打造,並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建黨獻禮的作品。
  • ...丨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 ——28個中國熱門紅色旅遊景點推薦
    在踏上新的徵程之際,一起回望來時路,走進中國紅色旅遊景區,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回顧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與成就,閱讀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不容否定的壯麗篇章,感知改革開放的時代進取精神。目前全國已形成12個「重點紅色旅遊景區」、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3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以及434個重點愛國教育基地的全國紅色旅遊發展大格局。
  • 紅色研學活動傳承紅色基因 撒下人生第一粒種子
    為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傳播弘揚紅色基因,重溫家鄉濰坊的歷史文化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激發學生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近日,濰坊三中東校區志遠中隊七年級七班組織開展了紅色研學和我為社區盡份力大掃除活動。
  •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三下鄉」:傳承紅色印記,激發奮然前行的力量
    今年暑期,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學生成立「尋訪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實踐團,積極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自7月24日至今,實踐團成員通過拜訪老黨員、觀瞻紅色主題展館、尋訪革命遺址等多種形式追尋紅色印記,學習革命英雄事跡,接受紅色精神洗禮,提升愛國熱情,傳承紅色基因,踐行新時代文明。據悉,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實踐團大學生分別在家鄉拜訪了身邊的老共產黨員典型人物,他們有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老兵、有帶領全村發展致富的村支書、有企業勞模、也有堅守平凡崗位的夫妻黨員。
  • 精育良才、傳承創新:哈工大「八百壯士」故事走進新生心田
    今天的哈工大『八百壯士』精神宣講會讓我真正認識了這一點。」「聽完今天的報告,我更加堅定了科研報國的信念,希望自己今後能學以致用,一生奮鬥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薪火相傳,一代代哈工大人精育良才、傳承創新的故事深深感染了我,願得此身長報國,我也將接過前輩的火炬,繼續奮勇前行。」10月13日晚,哈工大「八百壯士」精神宣講會在二校區文體中心114和123舉行。
  • 長沙民政職院:用青春視角講革命故事 讓思政課「潮」起來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周星錦等同學在劉少奇故居前坪如是說,他們正以青春的視角宣講革命故事、感悟為民初心。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為落實思政教師「六要」和思政課「八個相統一」要求,紮實開展「四史」教育,今年暑假,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思政教育黨總支聯合馬克思主義學院,帶領學生開展了「學黨史講革命故事,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為主題的系列實踐教學活動。
  • 經典故事還可以這樣呈現!虹口發布首部紅色主題視聽繪本
    9月3日上午,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虹口發布了首部紅色主題視聽繪本《虹口記憶 紅色迴響》。繪本以文字、彩色手繪,音頻二維碼等形式,將區域裡部分革命遺址舊址中的25個故事彙編集合成書。
  • 日照甲子山戰役紀念館:紅色甲子 薪火傳承
    位於嵐山區甲子山腳下的甲子山戰役紀念館,以抗日戰爭期間三次甲子山反頑戰役為主要資源,展示戰鬥史料,傳承紅色文化,成為全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黨性教育基地。9月1日,甲子山戰役紀念館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黃墩籍考入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等高校的大一新生,大學生們認真聆聽了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參觀了甲子山戰役遺留下的革命物件。一封封泛黃的家書,一件件鏽跡斑斑的土槍,仿佛在訴說著那段烽火連天的悲壯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