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苟晶到魯迅,再到柏葰,教育公義至關重要

2020-09-14 遠處田野上的三座山


1997年,山東濟寧,夏日炎炎的午後,有一個女孩,竭盡全力地蹬著自行車,懷著緊張、期待、而又擔心的心情,一氣騎了30裡地之後,在學校的高考成績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分數,超乎預料的低,她落榜了。父母傷心,她也既傷心又愧疚。1998年,這個女孩頂著難以想像的壓力再次復讀,重新高考,她再次「落榜」了。其實,她收到了未填報過的湖北黃岡一所中專學校的錄去通知書。這個女孩叫苟晶。其後,苟晶進入了社會,騎著自行車跑過銷售,也做過傳銷,也因為學歷太低未能入職阿里巴巴。在2002年的時候,她的一個老鄉從北京上大學回來之後,就告訴苟晶,北京的某高校也有一個叫苟晶的,家也是山東濟寧的,家庭住址和苟晶的還很相似。次年即2003年,苟晶的高三班主任告訴她,是自己女兒頂替她去北京讀了大學。出身農家、無權無勢的苟晶逐漸認命。

人其實是不平等。有的人是男人,力氣會大,有的人是女人,心思會細。有的人生在王公貴族之家,有的人生在乞丐難民之家。但是,公正正義是存在的。一開始不平等,有差異的人,通過自身的努力,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生活水平和層級,彌補先天的不平等。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的公義就至關重要。教育公義是實現全體社會公平正義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提升和維護國家整體利益的重要保障。教育應該將受教育的人群進行甄別,讓那些能力強、學識廣、涵養廣、素質高的人接受較好的教育,成為國之棟梁,進而實現個人和國家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如果通過不公義的手段,讓素質高者受低水平的訓練,做低水平的工作,讓素質低者受高水平的訓練,做低水平的工作而無法承擔高水平的工作,人力資源就會錯配,強者的潛力得不到發揮,不單影響了強者的個體利益,也影響了國家的整體利益,更動搖了人民對教育公平和正義的信心。這是不能被容忍的。即便是在古代社會,也是不能容忍的,而且對相關舞弊人員的處分也是極其嚴厲的。

魯迅在《吶喊自序》一文中寫到「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嗎?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導致其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的其實和他少年時家庭裡經歷的一次科舉舞弊未遂有關。該科舉舞弊未遂發生在1894年,其時,魯迅的父親周用吉準備參加鄉試。主持浙江考試的考官是是殷如璋,他是魯迅祖父周福清的同榜進士。周福清就派他的僕人陶阿順拿著裝有一萬元銀票和寫有魯迅父親名字的信封去見殷如璋。陶阿順是個死忠厚,沒眼力的粗人,他把信封交給殷如璋後,執意要人家當眾拆開來看,給個回話好讓他回去交差,殷如璋只好在眾目睽睽之下打開信封,周福清賄考的事情就此敗露。光緒帝對此事都有諭旨:「周福清死刑,秋後處決,那六名考生終身永不錄用。」周福清被打入杭州的死牢。魯迅的母親變賣資產,向官府層層送禮,幾經波折,周福清才由死刑變為「監候斬」。

周福清雖每年行刑的時候他仍有被處斬的危險,但畢竟未被即刻處斬。在鹹豐九年,一品大員柏葰遂卻因科舉舞弊案被處斬。清朝鹹豐八年,即1858年,考生羅鴻祀才學淺薄,賄賂擔任順天府的鄉試主考官柏葰及其家人靳祥,請他們暗作手腳,調換考卷。柏葰閱卷時,將羅鴻祀訂為副榜,靳祥藉整理考卷的機會,從正榜中取出一卷和的考卷對調,於是羅鴻祀變成了正榜。考取正榜的考卷要接受覆審。覆審官員發現羅鴻祀的考卷文理不通,七百字的八股文錯別字多達三百餘字,即向御史孟傳金透露此事,孟御史立即上奏鹹豐皇帝。鹹豐帝聞及此事,立刻派宦官取羅卷,親自覆審亦覺確實不合理。為慎重起見,鹹豐敕命羅鴻祀在南書房重考一場,羅又交出了一份粗劣的考卷。於是鹹豐帝命交刑部會同肅順、載垣、端華、陳孚恩等在朝廷掌握實權的大臣審案。 鹹豐九年,即1859年,載垣等奏請先結柏葰與羅鴻祀案。受賄的靳祥知道東窗事發後,畏罪自殺。肅順認為科舉是國家選拔人才的制度,應該嚴格執法、明正典刑,按律力爭處斬柏葰,朝廷大臣亦無人願搭救,一品大員柏葰遂和羅鴻祀等人一同於1860年被斬於菜市口。從此到科舉被廢為止,清朝都未再發生大規模舞弊事件。

相關焦點

  • 從仝卓到陳春秀王麗再到苟晶,教育公平的社會容不下冒名頂替者
    農家女陳春秀高考「落榜」16年後,報考成人教育時才發現,當年自己沒有落榜,而是學籍被人頂替,有人拿著自己的成績上了大學。冒名頂替者工作體面,成了當地的一名公職人員,陳春秀卻走上了打工之路。2004年的大專,其含金量不言而喻。頂替者已被停職,當地也介入調查,但是16年的人生被改寫,誰又能負得起責任呢?
  • 山東苟晶高考頂替事件:為了社會公義,做個睚眥必報的人
    六年後的2003年,苟晶收到了班主任親筆來信,向苟晶道歉和懺悔,說出了事情的真相,苟晶聽說後,五雷轟頂,認為無力回天,接受了現實,今天借陳香秀高考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熱點事件,通過網絡開始實名舉報。下面我們開始討論和評論。
  • 從陳春秀到苟晶:努力讀書,改變別人的命運
    她更不可能知道,自己的檔案早已被提走,她就像是一個禁錮在透明罩子裡的人,每個人都能看到她的努力和成績,但任憑她再刻苦,成績再優秀,卻永遠也不可能被任何一所大學錄取——因為「苟晶」本人已經在讀大一了。一個分工嚴密、系統龐大的造假鏈條早已封堵了她所有的報考可能性。
  • 苟晶對調查結果存疑,網絡直播中還笑"懟"網友
    據環球時報7月6日報導,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近日對苟晶事件調查結果公布後,引發的討論進行了評價。7月3日,此前備受關注的&34;調查結果公布,結果顯示,苟晶的班主任確實在1997年用自己的女兒頂替了苟晶的高考成績,有15人因此事受罰。
  • 真苟晶真善良,假苟晶真可憐
    ——魯迅01.因為沒錢打官司,因為怕連累家人,苟晶隱忍了17年。陳春秀們的事,激勵她勇敢的站出來,為公平正義發聲。苟晶不再沉默。這23年,她吃過太多的苦,她不想下一代重吃她的苦,她希望發生在她身上的悲劇永遠不要再發生在任何一個人身上。她說:「我早就認命,不需要任何道歉和賠償。
  • 山東高考頂替事件,從陳春秀到苟晶,是誰改寫了她們的命運?
    這才撕開了某地區教育系統,黑暗和骯髒的一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陳春秀在鏡頭前哭了。她從抽屜裡,小心翼翼拿出了那份保存了16年的高考準考證。這16年裡,她因為高考落榜深深自責。所以準考證、畢業證一直都在小心保管,從未丟棄。陳春秀說:自己出生在貧窮的農民家庭,就尋思著一定要靠知識改變命運,讀高中那會兒宿舍燈關了,她就每天去樓道裡去看書,因為樓道的燈會一直亮著。
  • 胡錫進:補上對苟晶的道義譴責,是正義的一部分
    調查結果前天出來後,很多人回過頭來罵苟晶撒謊,消費了公眾感情。但也有不少人繼續挺她,認為她誇大其詞是唯一可能達到效果的維權方式。輿論再次出現分裂。在老胡看來,轉而斥責苟晶的人絕大部分依然痛恨高考的冒名頂替現象,大家保持著對陳春秀那些真正受害者的同情,冒名頂替上學案件無論在法律上還是道義上都不可能翻盤。
  • 再談山東女孩苟晶高考被頂替,細思極恐
    儘管苟晶23年後才選擇公開實名舉報,但是以目前官方回應開展調查的態度看來,這件事絕不會姑息和包庇。正義,雖然來的有點晚,但一定不會缺席。苟晶1997年參加高考,卻意外低分落榜,次年高考再次低分落榜,被發配到一個從未報考過的中專學校。而那裡的生源,竟出乎意料的集中,其中苟晶所在的山東地區生源,佔據了大壁江山。
  • 苟晶:被偷走的人生
    :我們班第一名北大的苗子,最後去了曲阜師大(視頻來源:鳳凰新聞客戶端)這幾天,苟晶兩次高考被頂替的事刷屏了。 據苟晶說,發貼後72小時,班主任邱印林驅車七百多公裡過來找她刪帖,車裡還坐著幾條大漢。此前,邱印林去濟寧苟晶母親家拜訪,從頭到尾沒有提當年高考之事,沒有道歉,臨走時,他衝著苟晶媽媽說:「你二女兒的孩子馬上就要中考了吧。
  • 胡錫進:痛恨高考冒名頂替不構成應當原諒苟晶撒謊的理由
    調查結果前天出來後,很多人回過頭來罵苟晶撒謊,消費了公眾感情。但也有不少人繼續挺她,認為她誇大其詞是唯一可能達到效果的維權方式。輿論再次出現分裂。在老胡看來,轉而斥責苟晶的人絕大部分依然痛恨高考的冒名頂替現象,大家保持著對陳春秀那些真正受害者的同情,冒名頂替上學案件無論在法律上還是道義上都不可能翻盤。對於推崇有點小權就尋租謀私,輿論的抵制也不會放鬆。
  • 從林徽因子女等報考清華的歷史,到苟晶事件,談高考報考的重要性
    作為清華大學領導的父母們卻以無為,而讓國人看到了高考教育的公平和良心。林徽因和梁思成平靜地接受了事實,他們的學生裡不可能再有自己的女兒了,即便女兒對建築有興趣也有天賦。網絡熱點之苟晶事件時隔半個世紀,中國的高考一直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高科技人才。但也存在這些制度落實不到位,被蠅營狗苟者鑽了空子。比如今年的網絡熱點「苟晶等被冒名頂替」事件。
  • 苟晶事件持續升溫,教育專家點評:被頂替並不是任意挑選的
    中教研究院的一位教育專家對「苟晶被人頂替上大學」這件事,發表了看法:被頂替的人不是任意挑選的,而是事先有預謀經過深思熟慮認定的。因此中教研究院的教育專家認為「被頂替的人不是任意選擇的」不無道理,在每一次事件的後面,都是經過細心深思熟慮的認定的,都有一雙無形之手在操縱著。二、班主任不僅是為了女兒邱老師現在是八十多歲的了,是苟晶之前的班主任,早已經退休了。當頂替事件被曝光後,他還親自上門找過她,為什麼這樣做呢?有人會說;非常的明白是為了自己的女兒,女兒頂替了苟晶上了大學。
  • 從仝卓事件到「苟晶」之變,高考引發的「布衣之怒」為何不能平息
    一寒門再難出貴子,這是教育現狀的真實寫照。但不得不承認,高考依舊是寒門學子「鯉躍龍門」的有效途徑。對於絕大多數寒門學子來說,這也有可能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以京、滬兩地為例,從啟蒙教育到高中畢業,一個家庭在孩子身上傾注的教育成本可能是百萬之數。
  • 山東名師邱印林:苟晶,謝謝你當年的努力,改變了我女兒的命運
    邱印林再牛,也不過是個老師,就憑他一人之力,想瞞天過海,用自己孩子頂替別人孩子上大學,顯然不太可能。那麼,他為何能隻手遮天,讓自己的女兒頂替了苟晶呢?邱印林身在學校,熟稔教育系統漏洞,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學校檔案管理部門、教育部門等串通一氣,合演一出頂替騙局。
  • 苟晶事件 社會需要更加理智的聲音
    關於苟晶兩次高考事件調查結果一出來,網上有很多不理智的聲音也跟著出來了,當然大多數的人還是理智的。那些不理智的聲音,似乎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作惡的人竟然被宣揚起來了,受害者反而受到一些人的質疑。
  • 苟晶的外甥要中考了,會考濟寧實驗高中嗎?大姨事件有影響嗎?
    山東女子苟晶高考兩次都被頂替,23年後發聲,實名舉報班主任邱老師。發帖第二天,也就是2020年6月23日下午,邱老師一行人到苟晶接莊鎮的老家,拜訪苟晶的母親。這樣的登門拜訪,苟晶認為這是在向母親施壓,事實上呢?
  • 事情是沒有落到你們頭上」,被質疑不是「完美受害者」,苟晶回懟
    面對網友質疑,「高考頂替」事件當事人苟晶昨晚(3日)在直播時回應道。7月3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了《關於苟晶反映被冒名頂替上學等問題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稱,苟晶1997年高考成績達到濟寧市中專(理科)委培錄取分數線,但本人未填報志願,選擇在原就讀高中復讀,其個人身份、高考成績等被邱小慧冒用。
  • 「苟晶高考被頂替事件」告訴我們的三個人生道理
    重點是,邱老師的女兒不姓邱,而是姓苟,也叫苟晶。到這時,懷疑的人越來越多,真相呼之欲出。當時的苟晶氣憤異常,但她兒子剛剛出生,生活拮据,又推測可能過了追訴期,於是作罷。她把信夾到了一本書中,再也沒有打開過。直到今年,隨著山東高考被頂替的事件愈演愈烈,居然高達兩百多例,苟晶才鼓足勇氣,將塵封多年的往事公之於眾。
  • 關注冒名頂替事件,請將目光從苟晶身上重新轉移到陳春秀身上
    而苟晶,則只是被冒名,不存在頂替的問題——因為97年的委培中專資格是她自己放棄的,所以實際上苟晶並不算一個受害者,據說,她還因此獲益了,邱老師給她假造了一份應屆生的檔案,使得她以應屆生身份參加了98年的高考,因此不會在98年的高考中因復讀生身份而錄取線提高10分——當然,這不能否定她「想要一個真相」的正當權利和舉報的正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