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樂上小學了,樂爸樂媽也成了一年級小學生家長。現在說米樂的一年級為時尚早,但很多朋友甚是關心,那就將開學三周的情況做一個分享。
每個孩子都獨一無二,教育也沒有一套適合每個孩子的標準,在這個價值多元的時代,家長對孩子的未來也有不同的期待,對成功的標準也不盡相同。
米樂不是「學霸」,也不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只是一個有時天使有時惡魔的正常兒童。樂爸寫這篇不是為了曬,只是在當下全民對教育過度焦慮的時代,以米樂的個例呈現另一種可能。
僅此,而已!
圖:米樂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去上學
米樂的小學生活適應得非常順利。家有小學生,整個家庭秩序開啟了新的篇章。
米樂讀的是公辦小學,老師認真負責。嚴格執行無書面家庭作業的規定,教學循序漸進。每周給每個孩子寫一句評語,每周在家長群裡發一份千字小結反饋,既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狀況,又適時對家長做一些家庭教育的引導。挺好!只是一年級的老師比較辛苦。
第一周是新生的啟航課程,各種熟悉,各種適應。從小到大,米樂都是慢熱型,對於陌生的環境,不會主動參與,冷眼旁觀。各方面表現平平。
隨著對環境及老師同學的熟悉,漸入佳境。每天樂呵呵地,說喜歡上小學,每門課都很喜歡,每個老師都很好。班裡認識了很多好朋友,下課會找不同的朋友玩。上課開始積極舉手發言了。
開學三周,衣服、書包、飯袋,都乾乾淨淨。沒有遺忘或丟失任何東西。書包都是自己整理,反而嫌我們理得不整齊。每天做完作業及時整理,並將第二天上學要用的書包、學具、飯袋等整齊擺放在門口。上下學都是自己背書包、拿飯袋。
圖:米樂自己整理的書包
生活有序,作息規律。每天作業、戶外運動、練琴、閱讀,還能確保10小時睡眠。從上小學開始,米樂正式分房獨睡了。每晚8:30米樂入睡後,樂爸樂媽一下子多出了一大塊屬於自己的時間,娃上小學真好,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重點說說學習部分。
對於沒有上過任何培訓班的零基礎娃來說,學習也沒有什麼問題。樂爸樂媽特別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學習必須要端坐在書桌前,讀寫姿勢要端正,狀態要投入。
圖:米樂在自己的書桌前作業
一般情況下都是樂媽陪米樂作業,陪伴的時候不嘮叨不訓斥,心平氣和營造安靜的學習氛圍,更多的是傾聽、鼓勵和幫助。
米樂很愛做作業,做作業時很專注。對於米樂的學習,樂爸樂媽沒有過高的要求,對於零基礎的孩子來說,剛開始寫字,寫得不夠端正太正常不過,只要孩子狀態積極,就好。
來看看米樂的作業本:
有塗改、有歪歪扭扭。
如果是你的孩子寫出這樣的作業,你會焦慮嗎?你會嘮叨嗎?
反正,樂爸樂媽覺得挺好。
米樂說:「我覺得寫字有點難,但我有信心把它寫好。」我們說:「米樂,爸爸媽媽相信你!」
米樂同學除了一年前剛剛入坑學了鋼琴,就沒有上過其他任何培訓班,別的小朋友忙著上幼小銜接班的暑假,樂爸樂媽帶著米樂在歐洲五國自駕旅行了一個月。
米樂沒有學過英語,除了經常在國外旅行,會用英語數數、說顏色、不超過20個簡單的水果、動物的英語單詞,不超過3句最簡單的常用英語問話之外,就啥也不會了。
雖然從0歲開始的高品質親子閱讀,至今已讀過五千多本繪本,但米樂的閱讀方式不同於大多數孩子需要一本書反反覆覆地讀,而是讀一遍就要換一本,再加上我們只是享受親子閱讀的幸福時光,沒有認字指讀。米樂上小學前的識字量大概在100個字左右。拼音就更沒有任何的接觸了。屬於零基礎。
米樂的數學倒還不錯。沒有正兒八經地寫過數字,也沒有動筆做過計算題。但生活中對數字比較敏感,加上平時玩一些邏輯狗之類的遊戲,入學前,會熟練地數數到100以上,也會倒著數、單雙數地數、10以內加減法比較熟練,20以內加減法稍有些困難。
運動能力一直是米樂的強項,從小在戶外撒野,樂爸樂媽比較放手,入學前,一分鐘跳繩個人最高記錄196個。身體的協調性、身體素質都挺好。
經歷了暑假的各种放縱,隨著米樂的小學生活開始,家裡的氛圍、節奏瞬間調到了正常的頻率。
每天早晨6:00,樂媽會第一個起床做各種五穀雜糧的豐盛早餐,這對於一個自由職業者來說,是很難能可貴的。
6:30,古典音樂響起,用音樂喚醒米樂和樂爸,米樂出生以來一直都這樣,兩個音樂老師的家是不能沒有音樂的。在美好的音樂聲中開啟新的一天,給點時間散散下床氣,摟摟抱抱親熱一會兒。然後,獨自穿衣、洗漱。
7:00,鋼琴晨練30分鐘,認真練習每日的鋼琴基本功。
7:30,全家人共進早餐。
7:50,米樂自己背好書包,帶上飯袋,媽媽送到門口,擁抱,說「我永遠愛你!」,跟著樂爸出門,樂爸上班,米樂上學。嗯,我們的道別不是叮囑孩子「要乖、要聽話、要好好學習。」只是表達愛。
下午16:00放學,回家先戶外瘋玩,跳繩、跑步、騎車、打球……即使老師不布置體育作業,這也是米樂一直以來的生活常態,所以對於體育作業毫無壓力。樂爸一下班就直奔家裡,陪米樂運動,即使晚上應邀做家長講座,也會先回家陪兒子運動。
17:00,樂媽陪著做作業,在自己的小房間書桌前端坐好,讀讀說說,米樂很投入,樂媽很耐心,氣氛很融洽。做完作業,自己整理好書桌、書包,將書包、飯袋在門口指定位置擺放整齊。
17:30,全家共進晚餐,即使樂爸外出講座的日子,也會和家人共進晚餐。
18:00,樂媽陪米樂練琴1-1.5小時。
19:30,米樂獨自洗漱。
20:00,樂媽和米樂親子閱讀。
20:30,米樂在自己房間小床上獨自入睡,雖然凌晨3點左右上完洗手間會跑到我們床上來,但總算是進入了分房獨睡的新階段。
01.一年級何必雞飛狗跳?
全民焦慮的時代,教育搶跑愈演愈烈。託班的孩子已經開始上奧數班了,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往前跑,叫人怎麼淡定得了?有人說是「劇場效應」,有人說是「階層固化」,反正一個孩子輸不起,隨大流跟著跑總比較安全些。
過度的焦慮使教育生態越來越惡化,以往不是問題的問題,都因焦慮而凸顯,什麼教師節送不送禮的內心宮鬥戲,微信群、家委會裡的戲精,怎一個亂字了得。
以都是為了你好而違背教育常識的瘋狂搶跑,最終害的是孩子。以為了滿足家長的面子和不安全感而壓迫孩子,都是短視且愚蠢的行為。
過度的焦慮並不能幫助孩子成長,恰恰是這個時代孩子成長最大的障礙。
不就是讀個一年級嗎?何必雞飛狗跳?
02.知識搶跑要不得,認知水平才是關鍵。
對學生來說,學習當然是重要的。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比會讀會寫多少字、會不會拼音、會不會加減法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
影響孩子學習能力發展的關鍵因素是認知水平的發展,認知水平低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弱,缺乏自己的判斷力,在學習上會遇到較大的困難。認知水平高的孩子,理解力、表達力、思維力、觀察力、專注力等各方面都會協調發展,在學習上會有持續的動力,學習更積極主動。
認知水平的培養更多的是靠長期的高質量陪伴、良好的家庭氛圍、堅持親子閱讀,高頻度的親子溝通、戶外運動、穩定的生活節律等,認知水平的發展是長期積累的過程,想通過培訓班速成是不可能的。
所以,真正的幼小銜接應該從0歲就開始了。
人生是長跑,學習是一輩子的事,父母眼中一定要看見孩子,要為孩子的整個人生負責。適當留白的孩子,更有後勁。
03.父母沒辦法就真的沒有辦法了。
雞湯滿天飛的時代,道理誰都懂,但生存不易,實在是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啊,孩子現在的問題一大堆,我們做父母的實在是沒有辦法。
關於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問題,是一個偽命題。重要的事情總是有時間的,沒有時間說明這件事情還不夠重要。
如果你已經錯過了孩子的0-6歲,那麼在孩子進入小學的階段,必須要做些調整和改變了,否則,事業的打拼、賺更多的錢都是沒有意義的。
孩子專注力不夠,拖拉磨蹭,不愛學習,上課不聽,丟三落四……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所有對孩子教育沒有辦法的父母都是不想有辦法,當你告訴他可以怎樣做的時候,總會找出無數的理由,什麼沒有時間啦,自己文化程度不夠啦,自己情緒控制不住啦,等等。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唯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在做父母這件事上,金錢無法彌補,他人無法替代,唯有親歷親為。
04.和孩子共同成長。
曬自己的兒子其實蠻危險的。難道,米樂的學習一定會很優秀?米樂的培養一定會很成功?
這個問題,樂爸樂媽一直保持清醒的認知。米樂不是我們的門面,不是我們的夢想實現者,我們能夠接受他的各種可能性。只要身體健康、人格健全、心地善良、自食其力,怎麼樣都是成功。
在學習的道路上,米樂一定也會遇到困難、挫折,甚至失敗,我們願意和孩子共同面對。面對學業,要有科學的態度,對孩子有合理的期待,試錯是學生的權利。米樂第一次做小學生,樂爸樂媽第一次做小學生家長,我們攜手前行,共同面對。
「孩子,你慢慢來!」
特別說明:以上圖文,經米樂同學授權同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