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座天文館:仰望星空 逐夢飛揚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第一座天文館
  仰望星空 逐夢飛揚(新中國的「第一」·70年)

  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開館迎客。它是我國第一座大型天文館,以天文科普節目放映為核心,輔以天文展覽、天文觀測等,北京天文館迅速成為傳播天文知識的重要陣地。

  歷史背景      

  1923年,德國蔡司廠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天象儀,得名「假天儀」。隨後,世界第一座假天館在德國建成。

  1954年夏天,我駐外使館建議購買天象儀作為一部分外貿補償。同年9月,中央決定籌建北京天文館,中科院從該院年度經費中撥款用於籌建場館。自此,我國開始籌建第一座天文館,直至1957年建成開放。

  2004年,北京天文館新館開放。2008年,老館完成改造並重新開放。至此,北京天文館在專業設備等方面成為世界最先進的天文館之一。

  2007年7月,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編號為59000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北館星」,標註著北京天文館對中國的天文科普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

  親歷者說      

  趙世英:北京天文館原一室主任,在館工作40年

  1956年,20歲的趙世英來到還在籌建的北京天文館學習,同來的年輕人共32位。

  「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們對科學和宇宙所知甚少。天文館的成立可以向廣大人民群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趙世英回憶。

  1955年春,時任上海徐家匯觀象臺負責人、天文學家陳遵媯應中科院竺可楨、吳有訓兩位副院長之邀,出任北京天文館首任館長,參與籌建北京天文館。

  在天文館的命名方面,有一些波折。起初,全國科普協會的文件中將這個即將建成的科普場館稱為「假天館」,因為星空是人造的。然而,陳遵媯認為,我國建立全新的科普機構,主要是向人民群眾宣傳天文學,除天象表演外,還將舉辦展覽、科學講座,組織天文小組觀測。因此,名稱應改為「天文館」。陳遵媯的堅持、竺可楨的支持,使「北京天文館」的名字終於敲定。

  選址也頗費思量。趙世英回憶,1955年選址時,陳遵媯與竺可楨、吳晗、梁思成、張開濟等在北京多處考察。天文館曾考慮建在天壇和鼓樓附近,但因種種原因作罷,最終,選址西直門外。「陳遵媯認為,此地交通便利、環境開闊,更重要的是與附近的北京動物園和北京展覽館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科學文化氛圍。」

  1955年10月24日,北京天文館正式動工, 「當時人們一心想把它建成科學和藝術的殿堂」。拿建築設計來說,總設計師是張開濟,室內裝飾由美術大師吳作人和周令釗等人完成。日月神浮雕等作品則出自著名雕塑家滑田友、王臨一、曾竹紹之手。「既體現民族傳統風貌又融入現代風格,許多觀眾沒進展室就讚賞不已,想不到還有這麼壯麗的地方。」

  建造球幕需要用銅皮,而銅皮當時是非常緊張的軍用物資,為此,國家特批了5噸銅皮,「一來考慮銅皮使用壽命長,二來銅皮氧化後變成綠色比較好看。」

  建館同時,人員培訓也在緊鑼密鼓進行。那個年代,國內沒有天文學教材,上課全靠老師一句句翻譯蘇聯教材。一次上課時,陳遵媯突然說,天文館是新中國的第一個科技館,這個事業怎麼幹,自己也沒什麼把握。「如果有志於這項事業,我們就一起探索;如果對此沒什麼興趣,可以另找出路,不耽誤你們,也不耽誤這個天文事業。」最終,十多個年輕人留了下來。

  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開館,消息震動全國。當年國慶節天文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後,每天都有幾千名觀眾。趙世英說,當時每天館裡表演七八場李元先生設計的天象節目《到宇宙去旅行》。「那時全靠人現場解說,工作人員嗓子都啞了。」觀眾慕名而來,白天看太陽黑子,晚上看星星月亮,人們在這裡流連忘返。趙世英至今還記得,1958年,一位留名為「沙啞」的觀眾寫的小詩:湛藍宇宙海,從來未通舟;乘坐天象儀,星空信步遊。

  參觀貼士      

  北京天文館包括A、B兩館,共4個科普劇場。A館天象廳能為場內400名觀眾逼真還原地球上肉眼可見的9000餘顆恆星。B館內有宇宙劇場、4D劇場、3D劇場3個科普劇場。其中宇宙劇場能同時為200名觀眾呈現氣勢恢宏的立體天幕效果。

  如果想了解更多天文知識,可以查詢北京天文館官網(www.bjp.org.cn)的「天文科普」專欄,還可以參加公眾科學講座,《天文愛好者》雜誌也值得一看。

  版式設計:張丹峰

施 芳

施 芳

相關焦點

  • 北京天文館迎60歲生日 仰望星空60年
    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在西直門外開館迎客,2004年,天文館新館對公眾開放。今天,北京天文館迎來了60歲生日,甲子一輪迴,半個多世紀以來,北京天文館影響了一代代國人,這裡是科學家傳播科學、普及知識的地方,是民眾在鋼筋水泥城市中仰望星空、思考宇宙的地方。
  • 七夕之夜,北京天文館邀您仰望星空
    下周二(8月25日),北京天文館將舉辦「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8月25日正值中國傳統的「七夕」節。當晚,天文館將舉辦戶外親子科技嘉年華,天文館A館B館的常設展覽將同步開放,家長可與孩子一起參觀內容豐富的科普展覽,體驗「一帶一路」科普展演,聆聽外國專家科普講堂,觀看科普演出、科學秀、科普劇等各類科學表演和天文科普大片。
  • 北京天文館舉行「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
    為滿足公眾多樣化科普需求,在2020年科技活動周期間,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於8月25日,在北京天文館舉辦了「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
  • ...無問西東——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希望更多年輕人仰望星空
    ▲朱進在北京天文館B展廳。▲朱進拍攝的星空。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記者李牧鳴)1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與天地對話:好奇心驅動,無問西東——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希望更多年輕人仰望星空》的報導。
  • 仰望星空,那裡有夢
    (此圖來源於網絡) 仰望星空,那裡有夢凌煙 五月某天,隨辭賦學會同仁們去湖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採風,聆聽校史,遊覽校園,所到之處,歡聲笑語在人心浮躁、物慾橫流的當今,難得有這樣一群還在仰望星空的人們。 他們用一雙雙望遠鏡似的眼睛看到了什麼呢?遙遠的星空璀璨如海,深邃無涯,充滿神奇和希冀,追求與夢想。星空中不時有白雲飄過,那是朵朵充滿詩意的精彩。 自古,詩就是通往星空的心路。
  • 「七夕」到天文館「望星空」!北京8家博物館下周二開「夜場」
    「七夕」延時閉館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天文館●首都博物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老舍紀念館●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北京市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相關新聞「七夕」到天文館「望星空」下周二是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將在北京天文館舉辦。
  • 去北京天文館仰望星空,在國家重點實驗室領略前沿科學魅力
    8月29日,2020年「參觀科技展覽有獎徵文暨科技夏令營」全國營第二日的旅程自北京天文館開始,給營員們帶來了一場神秘而夢幻的探索之旅。感受到宇宙的神秘與廣袤之後,一名營員在第一時間寫下了上述感悟,表達了對於神秘太空的無限嚮往之情。 天文館是一個對世界產生好奇的孩子的絕佳去處,其中展示的浩瀚宇宙不僅會放飛孩子的想像力,更有可能為孩子們推開科學探索的窗戶。
  • 抬頭看,今夜星空!北京天文館又啟夜場
    10月24日晚上,北京天文館又啟夜場,「今夜星空」主題活動帶觀眾們領略秋季星空,探索神秘天象。「大家抬頭看,這就是此時此刻你頭頂的星空。」天象廳中,天文館鎮館之寶——蔡司九型光學天象儀為觀眾們打造了一片秋夜星空的夢境。
  • 寓教於樂 社區天文館科普有「絕活」
    錦城社區的西南地區首個社區天文館——「錦悅星辰」就成了小朋友們感受星空、了解宇宙的場所,社區青少年來此可以了解天文知識,提升科學素養。抬頭仰望,八大行星沿著自己的軌道環繞太陽公轉,紅色系的火星、米色系的土星、藍色系的地球等豐富的色彩讓星空格外美麗 ,遠日點、近日點等天文現象清 晰 明確。目前,「錦悅星辰」已與貴州「天眼」等建立起聯繫,居民們坐在天文館便可實時觀測到雲貴高原上浩瀚的星空了。
  • 身在鬧市可觀測雲嶺星空 西南首個社區天文館將在蓉開館
    成都武侯區金履四路,有一個天文館。  形狀模擬宇宙空間站太空艙門的門上,除了天文館的名字「錦悅星辰」,下方還有一排小小的字:小星空相遇大宇宙。  手掌觸摸開關,炫光四射,艙門開啟,裡面是一個深藍色的世界,八大行星的運行模型、十二星座的觀測圖、天文望遠鏡、可實時觀測的雲嶺星空……  而天文館的由來,源於居民們的一個美麗願望。  金履四路附近生活著3萬多居民,絕大多數是外地人。在做社區問卷調查時,不少人詢問在城裡哪裡能讓孩子看到星空,像年少時他們在故鄉時那樣。
  • 中國第一座天文館,可以觀看精彩的高科技電影,觀測天文臺!
    北京天文館是中國第一座天文館,分為A館(老館)和B館(新館)兩座。館內以精彩的劇場展示為主,遊客可以通過觀賞震撼刺激的高科技電影、觀測天文臺、參觀展覽等活動來了解宇宙的起源與發展,學習天文知識。天象廳是A館中最重要的館區,廳內有直徑23.5米的球幕穹頂,用先進儀器逼真還原地球上肉眼可見的9000顆左右的恆星,為觀眾帶來最真實的星空體驗。B館內有宇宙劇場、3D劇場、4D劇場共三個天文劇場,以及天文展廳、太陽觀測臺、大眾天文臺、天文教室等各類科普教育設施。
  • 「你好,天文館!」第二期來啦!
    小夥伴們,天文館有著它相對特別的發展歷程。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座博物館是在哪裡建立的嗎?你知道輪船上也可以有博物館嗎?本期的「你好,天文館!」欄目,繼續由北京天文館高級工程師,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天文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郭霞老師給大家講解有關「平等與包容:多元化的天文館」主題內容。
  • 「仰望星空」三思
    近些年,「仰望星空」一詞漸漸流行起來。究其原因,當然與溫家寶總理發表在《人民日報》(2007年9月4日)上的那首詩《仰望星空》有關。他寫道:「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寥廓而深邃;那無窮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莊嚴而聖潔;那凜然的正義,讓我充滿熱愛、感到敬畏。
  • 即將落成的上海天文館不得了
    去年專門去了一趟滴水湖畔,近距離觀摩了這座奇幻建築,希望2021年能走進這裡,與大家一塊發現星空,漫遊銀河,徜徉宇宙~耗資6億的上海天文館新館,全球最大!目前來說,這個天文館還不太為人所知,建成後的上海天文館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隨著上海天文館的正式開工,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天文館,構成上海「三館合一」的科學技術博物館集群。在天文館外圍,是一座被命名為「星空之境」公園,目前公園的輪廓已很清晰。
  • 歌聲飛揚 逐夢青春——八年級班級合唱比賽
    為了營造多彩藝體、活力校園的氛圍,增強班級凝聚力,給巴川學子提供展現班級風採的平臺,初2019級舉辦了以「歌聲飛揚,逐夢青春」為主題的第六屆校園藝術節班級合唱比賽。正所謂:「歡歌笑語,歌聲飛揚;激情飛揚,逐夢青春」!總結得失 助力前行經過評委們專業地評判,最終評出榮獲此次活動的一、二、三等獎的班級。
  • 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與天地對話:好奇心驅動,無問西東
    與天地對話:好奇心驅動,無問西東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希望更多年輕人仰望星空「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燦爛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法則。」每當想起這句話,抑或真的仰望一下淡忘許久的星空,很多人焦灼的內心仿佛也獲得了一點點清涼與寧靜。 康德所言的燦爛星空,曾讓多少人義無反顧,前赴後繼,譜寫出科學史上不絕的華章。從伽利略到哥白尼,從牛頓到愛因斯坦……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亦授予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以表彰他們「為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所作出的貢獻」。
  • 點亮一片星空,願你今夜好夢
    因為我在那顆星球上對你笑對你而言就像整個星空都為你而笑一樣這樣你就擁有了為你而笑的整片星空——by 《小王子》仰望星空閃耀的星空就像沙漠裡的沙礫怎麼數也數不清填滿了全部生活回家路上,刷著手機一條「百年難遇的雙子座流星雨」的新聞讓你無意間抬頭仰望浩瀚天空,繁星點點原來,我們頭頂的星空依舊這麼令人著迷!
  • 七夕遇上科學之夜,北京天文館講解觀測織女星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作為2020年科技活動周的特色活動,「仰望星空」科學之夜今晚在北京天文館上演。8月25日正值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參觀者在天文科普工作者的指導下觀測了「七夕」夜的美麗星空。今晚,特邀的科技工作者、外國專家、科普講解員、醫務工作者、大中小學生、文化教育工作者等奉獻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仰望星空」科學故事會。在天象廳,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齊銳帶領觀眾追隨球幕影像遊歷星空,講述星空的科技故事。天文館A館B館的常設展覽同步開放,家長與孩子體驗了「一帶一路」科普展演。小朋友和「太空人」互動。
  • 千名天文愛好者天文館裡迎新年,看2019最後一夜的月亮
    夜幕降臨,近千名天文愛好者聚集在北京天文館,度過2019年的最後一個夜晚。這裡,一個精彩紛呈的天文主題新年夜活動正在上演。「撥動『時光機』,我們把頭頂的星空轉動到今天凌晨。鬥轉星移,金牛座、雙子座、獅子座、室女座先後划過我們的頭頂。」在北京天文館天象廳,一場浪漫的「星夜秀」正在上演。「參星將沉,商星升起。『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代詩人杜甫用不同時出現在夜空中的兩顆星星,來比喻人對別離的無奈和對浩渺人生的無力。而至此,我們冬季的『一夜』也將落幕。」 資深天文科普專家、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齊銳藉助天象儀帶領觀眾們一起遊歷星空,為觀眾們講述星星背後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典故。
  • 北京天文館
    北京天文館位於西直門外,屬自然科學專題博物館,1957年9月建成開放,是亞洲第一座天文館。   探索宇宙的奧秘是人類永恆的話題。遙望繁星閃爍的蒼穹,一種什麼感便油然而生: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它是怎麼產生的?又有什麼規律?地外生命是否存在?銀河系外又是什麼樣子?如果想了解宇宙的奧秘。就請到天文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