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館迎60歲生日 仰望星空60年

2020-12-20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在西直門外開館迎客,2004年,天文館新館對公眾開放。今天,北京天文館迎來了60歲生日,甲子一輪迴,半個多世紀以來,北京天文館影響了一代代國人,這裡是科學家傳播科學、普及知識的地方,是民眾在鋼筋水泥城市中仰望星空、思考宇宙的地方。

起名選址>>>

從「假天」到天文 從天壇到西直門

1923年,德國蔡司廠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天象儀,當時稱之為「假天儀」,隨後,第一座假天館也在德國建成,這是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館。

我國科學家提倡建天文館歷史已久,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科學家高魯、張鈺哲、陳遵媯等人都曾撰寫文章描述天象儀,意圖藉此推動建設中國天文館事業。

天文學家李元在《我國第一座天文館的建造》一文中提到,由於天文館的設備昂貴和建築技術複雜兩個原因,致使20世紀中葉,亞洲僅日本的東京和大阪擁有兩座天文館。文中說,「1954年夏天,我國駐前民主德國使館向外貿部門反映,蔡司天象儀是一種科學普及教育儀器,德方對我國有貿易差額,建議購買天象儀作為外貿補償。」同年9月,中央文委決定籌建北京天文館,中科院決定從該院年度經費中調劑出200億元(即人民幣改革後的200萬元)用於籌建場館。自此,我國開始籌建亞洲大陸的第一座天文館。

參與了北京天文館籌建工作的趙世英介紹說,北京天文館在當時,是全世界唯一一家由國家出錢建設的天文館,而建設主要目的是為科學普及、啟發民智、破除迷信,「當時的社會,很多人的封建迷信思想很重,對科學和宇宙一無所知,而天文館的成立可以起到科學普及的作用。」

1955年,時任上海徐家匯觀象臺的負責人、天文學家陳遵媯被調派到北京,成為北京天文館的首任館長,參與籌建工作。

在天文館的命名方面,有一段小插曲。起初,全國科普協會的文件中都將這個即將建成的科普場館稱為「假天館」,與西方國家的稱呼一致,因為星空是人造的。

然而,館長陳遵媯認為,與國外單純放映天文電影的假天館和天象館不同,我國建立全新的科普機構,主要是為向人民群眾宣傳天文學的知識,除天象儀的天象表演外,還將舉辦展覽、科學講座,組織天文小組觀測,做簡單的研究課題,未來甚至要培養更多中級天文人才,因此,名稱應改為「天文館」。

在眾多質疑聲中,陳遵媯堅持立場,因為名稱就代表著發展方向。最終,在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的支持下,「北京天文館」的名字終於敲定。

名字確定了,還要選取位置。趙世英回憶說,1955年選址時,科學院的兩位副院長竺可楨和吳有訓,與陳遵媯一起,在北京多處考察。

陳遵媯在《籌建北京天文館往事》中回憶,天文館選址曾考慮在天壇內建館,但因會破壞古蹟的完整性,遭到文物部門的反對。第二個備選地是鼓樓,但在此施工不現實,只好作罷。隨後,籌備組到北海考察,「看到後海那裡環境優美,十分安靜。但感覺太偏僻,交通不方便,大家都不太滿意。」

最終,地址選定在當時還是莊稼地和守墓小院的西直門外。陳遵媯認為,此地環境開闊,有發展前途,更重要的是毗鄰動物園,遊客到動物園後可以再到天文館參觀,「很多星座的名稱都是動物名字,可以加深印象。」陳遵媯想,建成後的圓頂天文館和不遠處的尖塔展覽館遙相呼應。

回憶講述>>>

當年門票一毛五 觀眾帶鋪蓋排隊

北京天文館是亞洲大陸第一座天文館,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科學技術普及館。

1956年,20歲的趙世英來到還在籌建的北京天文館學習天文,一同來的青年人共有32位,都是給未來天文館發展做準備的。

趙世英記得,1956年的冬天,北京天氣很冷。11月的夜晚,大雪下到膝蓋深,陳遵媯給班裡的年輕人講天文學的基礎知識。那個年代,國內沒有天文學的教材,高校也僅有南京大學設立了天文系,想學習天文學知識很難。50多歲的陳遵媯,一句句翻譯當時蘇聯的天文學教材,帶著一群人在冰天雪地寒夜中一顆顆認星星。

趙世英至今記得,陳遵媯有次在上課時突然說,天文館是新中國的第一個科技館,這個事業怎麼幹,做館長的自己也沒什麼把握。「如果有志於這個事業,我們就一起探索;如果對此沒什麼興趣,你們可以另找出路,不耽誤你們,也不耽誤這個天文事業。」最終,20多個年輕人留了下來。

北京天文館及其附屬建築佔地約25000平方米,劃分為參觀區與服務區。據天文學家李元回憶,北京天文館的總體設計是根據工作項目、活動範圍和儀器設備,以及參考了一些外國天文館的情況而進行的。天象廳半球形銀幕的直徑定為23.5米,這是按照訂購的德國蔡司天象儀的要求確定的。天象廳內觀眾的座位定為600個。

北京天文館的基建工程於1955年10月開始動工,到1956年底,土建部分及圓頂結構部分已基本完成,而天文館最主要最複雜的天象廳部分是1957年5月完工的。

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開館的消息震動全國,中外600多人參加了開館典禮。

趙世英介紹說,天文館的總設計師是著名建築大師張開濟,館內傅科擺頂棚是知名畫家吳作人的手筆,而門口金燦燦的「北京天文館」幾個字則是時任科學院院長郭沫若題的。

當年「十一」國慶節正式對公眾開放後,每天都有幾千人慕名而來。「當時有人半夜就來排隊,帶著鋪蓋卷,就為了看看這個新天文館。」趙世英說,當時門票一毛五一張,每天館裡表演六七場李元設計的天象節目《到宇宙去旅行》。

公眾帶著新鮮和好奇來到天文館,當「夜幕」降臨時,觀眾拍手喝彩。節目中說,哈雷彗星將於1986年達到近日點,觀眾新奇地說:「那還遠著呢,還有20多年呢。」趙世英說,這是天文館與公眾融合的嘗試,「這是李元先生的奧秘,天文館不能總是乾巴巴地講一些天文知識,要讓公眾有參與感,真正與天文交織在一起。」

天文館受到公眾的喜愛,很多人在留言簿中寫下自己的感悟,趙世英一直記得60年前,一位留名為「沙啞」的觀眾作的一首小詩:湛藍宇宙海,從來未通舟;乘坐天象儀,星空信步遊。「看來大家是真的喜歡天文館。」趙世英欣慰地說。

相關焦點

  • 北京天文館慶60歲生日 門票及劇場票全部優惠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 體驗中國古代天文圖拓印技術,繪製四季星空「地圖」,聽大咖講述天文發展歷史……9月10日晚,北京天文館舉行慶祝建館60周年紀念活動「天文之夜」。記者從活動中了解到,為了慶祝60歲生日,北京天文館將9月定為「天文科普月」,這個月裡天文館展廳門票將從10元優惠至5元,影片門票一律20元。
  • 七夕之夜,北京天文館邀您仰望星空
    下周二(8月25日),北京天文館將舉辦「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8月25日正值中國傳統的「七夕」節。當晚,天文館將舉辦戶外親子科技嘉年華,天文館A館B館的常設展覽將同步開放,家長可與孩子一起參觀內容豐富的科普展覽,體驗「一帶一路」科普展演,聆聽外國專家科普講堂,觀看科普演出、科學秀、科普劇等各類科學表演和天文科普大片。
  • 北京天文館舉行「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
    為滿足公眾多樣化科普需求,在2020年科技活動周期間,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於8月25日,在北京天文館舉辦了「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
  • ...無問西東——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希望更多年輕人仰望星空
    ▲朱進在北京天文館B展廳。▲朱進拍攝的星空。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記者李牧鳴)1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與天地對話:好奇心驅動,無問西東——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希望更多年輕人仰望星空》的報導。
  • 第一座天文館:仰望星空 逐夢飛揚
    第一座天文館  仰望星空 逐夢飛揚(新中國的「第一」·70年)  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開館迎客。它是我國第一座大型天文館,以天文科普節目放映為核心,輔以天文展覽、天文觀測等,北京天文館迅速成為傳播天文知識的重要陣地。
  • 北京天文館開「夜場」慶60華誕
    開「夜場」、辦展覽、放映14部「北京國際科技電影展」優秀影片……9月29日,北京天文館將迎來60華誕,從9月10日起一系列慶生活動拉開序幕。9月10日,北京天文館發布消息:9月將實行票價優惠,展廳票由每人10元優惠至5元、劇場票由每人45元或30元不等統一優惠至20元。10月1日起,恢復正常票價。
  • 「七夕」到天文館「望星空」!北京8家博物館下周二開「夜場」
    「七夕」延時閉館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天文館●首都博物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老舍紀念館●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北京市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相關新聞「七夕」到天文館「望星空」下周二是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將在北京天文館舉辦。
  • 七夕月夜,在北京天文館看星星賞月亮
    8月24日七夕節當晚,北京天文館開門迎客,邀請大小觀眾「仰望星空」,「細品」七夕月夜。天象廳裡「遨遊」今晚夜空「60年前,天文館的李元先生也是像今天一樣,用天象儀給觀眾們講述星空的故事。從天文學上看,織女星和牛郎星之間的距離是16光年,即使用人類最快的宇宙飛船,他們相聚一次也需要3萬年,哪怕是互相打一個電話,發一句問候,也需要32年。」
  • 「動手學天文」——北京天文館建館60周年 科普活動再「升級」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題:「動手學天文」——北京天文館建館60周年 科普活動再「升級」  新華社記者 蓋博銘  「萌萌噠」的指示標引領著參觀者們前往北京天文館不同展廳:中國古代天文圖拓印體驗、四季星空星座圖繪製體驗、天文望遠鏡實地觀測.......9月10日起,北京天文館開展「天文科普月
  • 去北京天文館仰望星空,在國家重點實驗室領略前沿科學魅力
    8月29日,2020年「參觀科技展覽有獎徵文暨科技夏令營」全國營第二日的旅程自北京天文館開始,給營員們帶來了一場神秘而夢幻的探索之旅。感受到宇宙的神秘與廣袤之後,一名營員在第一時間寫下了上述感悟,表達了對於神秘太空的無限嚮往之情。 天文館是一個對世界產生好奇的孩子的絕佳去處,其中展示的浩瀚宇宙不僅會放飛孩子的想像力,更有可能為孩子們推開科學探索的窗戶。
  • 寓教於樂 社區天文館科普有「絕活」
    錦城社區的西南地區首個社區天文館——「錦悅星辰」就成了小朋友們感受星空、了解宇宙的場所,社區青少年來此可以了解天文知識,提升科學素養。抬頭仰望,八大行星沿著自己的軌道環繞太陽公轉,紅色系的火星、米色系的土星、藍色系的地球等豐富的色彩讓星空格外美麗 ,遠日點、近日點等天文現象清 晰 明確。目前,「錦悅星辰」已與貴州「天眼」等建立起聯繫,居民們坐在天文館便可實時觀測到雲貴高原上浩瀚的星空了。
  • 2019年「探秘蒼穹圓夢星空」天文科普冬令營在北京天文館成功舉辦
    2019年1月29日至31日,由北京天文學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2019年「探秘蒼穹 圓夢星空」天文科普冬令營在北京天文館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32名小營員匯聚到北京,在這裡開始他們追逐星空的旅程。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營員們體驗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參觀北京天文館展廳、觀看天象節目、聆聽中國古天文講座。同時,營員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賞析古代天文儀器,了解中國古天文發展歷程,學習望遠鏡實際組裝操作,掌握近現代天文知識,博古通今,中西合璧。獨特新穎的活動讓同學們收穫良多。
  • 「你好,天文館!」第二期來啦!
    這天是捐贈人阿德勒先生的生日。除了天象儀,阿德勒先生還捐贈了許多天文文物。這些儀器使阿德勒天文館成為在西半球收藏品最好、最豐富和最完整的天文博物館。20世紀60年代,莫斯科天文館被當作第一個培訓太空人的教育中心。80年代開始的「夢幻劇場」,根據知名的科幻作家的書籍舉辦不同的科幻節目表演。
  • 中國鐵路第一站,60歲生日快樂!
    伴隨著北京站的報時鐘聲《東方紅》樂曲再一次響起,2019年9月15日,北京火車站迎來了60歲的生日。據統計,建站60年來,北京站共發送旅客23.25億人次。開行列車也由36對增長到136對。【現場】60位員工快閃慶生「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上午,北京站客流如潮,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站客運丁班的60名服務員出現在一樓大廳。一場特別的生日快閃上演了。
  • 抬頭看,今夜星空!北京天文館又啟夜場
    10月24日晚上,北京天文館又啟夜場,「今夜星空」主題活動帶觀眾們領略秋季星空,探索神秘天象。「大家抬頭看,這就是此時此刻你頭頂的星空。」天象廳中,天文館鎮館之寶——蔡司九型光學天象儀為觀眾們打造了一片秋夜星空的夢境。
  • 北京天文館新年夜呈現科普視聽盛宴
    2019年的最後一個夜晚,北京天文館星光璀璨、熱鬧非凡,近千名天文愛好者聚集在館內,共同參與由北京市科研院科學傳播中心主辦、北京天文館承辦的「擁抱漫天星辰,共享盛世華誕」主題新年夜活動,度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跨年之夜。
  • 七夕遇上科學之夜,北京天文館講解觀測織女星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作為2020年科技活動周的特色活動,「仰望星空」科學之夜今晚在北京天文館上演。8月25日正值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參觀者在天文科普工作者的指導下觀測了「七夕」夜的美麗星空。今晚,特邀的科技工作者、外國專家、科普講解員、醫務工作者、大中小學生、文化教育工作者等奉獻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仰望星空」科學故事會。在天象廳,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齊銳帶領觀眾追隨球幕影像遊歷星空,講述星空的科技故事。天文館A館B館的常設展覽同步開放,家長與孩子體驗了「一帶一路」科普展演。小朋友和「太空人」互動。
  • 北京天文館慶六十歲生日九月門票半價:影片一律20元
    2017年9月12日訊,9月,北京天文館將為慶祝六十歲生日,將門票從10元優惠至5元,原來45元到30元不等的劇場票將統一優惠到20元。由於劇場票小孩不免票,之前一位大人和一位兒童若看四個劇場演出就要花掉300元左右,優惠後僅需要160元。票價優惠後,大片還不斷。
  • 千名天文愛好者天文館裡迎新年,看2019最後一夜的月亮
    夜幕降臨,近千名天文愛好者聚集在北京天文館,度過2019年的最後一個夜晚。這裡,一個精彩紛呈的天文主題新年夜活動正在上演。「撥動『時光機』,我們把頭頂的星空轉動到今天凌晨。在北京天文館天象廳,一場浪漫的「星夜秀」正在上演。「參星將沉,商星升起。『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代詩人杜甫用不同時出現在夜空中的兩顆星星,來比喻人對別離的無奈和對浩渺人生的無力。而至此,我們冬季的『一夜』也將落幕。」 資深天文科普專家、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齊銳藉助天象儀帶領觀眾們一起遊歷星空,為觀眾們講述星星背後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典故。
  • 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與天地對話:好奇心驅動,無問西東
    與天地對話:好奇心驅動,無問西東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希望更多年輕人仰望星空「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燦爛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法則。」每當想起這句話,抑或真的仰望一下淡忘許久的星空,很多人焦灼的內心仿佛也獲得了一點點清涼與寧靜。 康德所言的燦爛星空,曾讓多少人義無反顧,前赴後繼,譜寫出科學史上不絕的華章。從伽利略到哥白尼,從牛頓到愛因斯坦……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亦授予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以表彰他們「為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所作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