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題:「動手學天文」——北京天文館建館60周年 科普活動再「升級」
新華社記者 蓋博銘
「萌萌噠」的指示標引領著參觀者們前往北京天文館不同展廳:中國古代天文圖拓印體驗、四季星空星座圖繪製體驗、天文望遠鏡實地觀測.......9月10日起,北京天文館開展「天文科普月」系列活動,科普電影展映、科普講座等活動拉近參觀者與天文知識的距離。
據了解,今年9月29日是北京天文館建館60周年紀念日,作為亞洲第一座大型天文館,北京天文館累計科普人次已達2300萬。
在10日舉辦的「天文館之夜」中,記者體驗了繪製四季星空星座圖。「春季星空最著名的就是北鬥七星,在大熊座尾部……」授課老師介紹著北鬥七星的位置與故事,「北鬥的前四顆星也叫做魁星,也就是文曲星。」
陳梓萌小朋友坐在第一排,專注地聽老師講解星座的故事。家長告訴記者,自己也是天文愛好者,但有些知識似懂非懂,有這樣一個機會讓孩子系統地接觸天文知識,能夠激發他的學習興趣,自己也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
在宇宙暢遊系列展廳,小朋友才是這裡真正的主人。不少小朋友們一邊操作著機器,瀏覽宇宙各星系的位置,還一邊給爸爸媽媽講解,儼然成為一個「小大人」。
88個星座我們都能看到麼?記者體驗用折反式天文望遠鏡觀察距離地球25.3光年的織女星,鏡頭裡星光璀璨。另一架望遠鏡裡的土星「光環」如禮帽一般,清晰可見。
據介紹,天文科普活動也將更加「國際化」。來自荷蘭、美國、德國的天文科普影片將在館內上演。美國高校的學者也將帶來最新科研發現,與參觀者近距離溝通交流。
科普館是眾多科學設想變為現實的「見證者」。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郭廣生表示,天文科學知識普及是天文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文館的校外教育職能將對傳播知識、培養科學興趣及創新精神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