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問題的層次上製造新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的心理困局

2020-08-27 顏塵跡語

在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中,作者提到了一個小女生,她有社交恐懼症,見人就臉紅。阿德勒問她:如果克服了這種心理障礙了,你想做什麼呢?小女生說,我想向一個喜歡的男孩子表白。

阿德勒認為,小女生的問題,其實是她自己的選擇。她喜歡一個男孩子,但卻害怕被拒絕的困境,需要通過臉紅這種方式去逃避。

德國心理治療師海靈格也曾經說過,當一個問題能被客觀具體地描述的時候,問題本來就是答案。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心理困境無非是不能看清自己的問題、逃避問題的一種表現。

不面對問題,必然會在問題的層次上製造新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的心理困局。



為什麼我們會害怕面對問題?

人類的本能反映。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無論你上過多少次臺,當你再面臨一個新的場景公開演講,身體仍然會傳來緊張的信號,像心跳加快、口舌打結或手心冒汗等反應。馬雲在2018年Xin公益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說:「現在演講之前至少會緊張三天。」這樣的網際網路大咖、頂級演說家一樣也會緊張。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心理障礙問題,而是人類的本能反映。在原始社會面人類面臨新環境的時候,首先反映的是自己是否安全,緊張感會促發迅速做出逃跑或攻擊的行為。正是這些緊張的身體信號幫助我們人類更好地生存繁衍。

認知出現偏差。

認知心理療法通常會認為,某件事情帶來的心理困境,不是在於這件事情本身是什麼樣的一個事情,而在於你看待這個事情的角度或者態度,你本身賦予這件事情的意義導致了你對事情的反映。

小女生把向男孩表白當作當下她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這件事情失敗了,她很可能給自己貼上一個失敗者的標籤。她是失敗的,她的人生是失敗的。那就猶如面臨一堵巨大的牆,沒辦法走出去。

但是如果能夠轉換角度,把對這個男孩的這種情愫當做一個非常美好的事情,是人生經歷中的很有意義的階段。哪怕失敗了,依然豐盛了自己的情感體驗。同時能夠把愛情的定義放得更寬廣。

愛是舒服地託住對方。這不一定是互相擁有,而是只要對方好了,這個事情就非常美好。表白成功了,是幸福的。表白失敗了,依然祝福男孩非常美好地在自己的生命裡存在著,保有對這個男孩的愛與祝福。何況我們的人的深度和寬度遠遠不止是愛情呢。



如何走出心理困境?讓醒來之時,生命不再是那時那刻。

增加內心安全感。

武志紅老師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天生的自戀感,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而且只有向外索取的時候,我們才覺得自己是安全的。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巨嬰心態。

構建的成熟自我一定是基於穩穩的內在價值感。如果只是不斷地尋求被認可,害怕失敗,尚且停留在嬰幼階段,又如何能走出生命之困呢?

如今,我也為人母,在育兒過程中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也會很清晰地告訴孩子:雖然你在這個事情上做得不太妥當,但你的行為是可以調整的。媽媽依然愛你。當我不斷地分享這種理念給孩子的時候,孩子能很好地區分行為與自身價值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舉例,我的行為是可以調整的,這絲毫不影響我依然是被愛的。是的,哪怕我們在人生中會遇到很多挑戰,做錯很多事情。但是,我們要堅信自己是被愛的,自己是有價值的,所以失敗了又有什麼關係呢?

給自己的情緒排個序。

比如說當我們面臨一個新的挑戰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心理底層是有很多種情緒在的,包括興奮、好奇、緊張、期待等。想像給自己的的這些情緒排序,把恐懼放到最底層,把緊張、好奇、興奮逐層往上放,慢慢地讓自己感受這種情緒的流動。讓上層主導情緒持續給自己身體帶來信號,觀察它,調整它。每次面臨新挑戰時,經過一次又一次訓練,我們的情緒管理能力就會越來越強大,有利於幫助我們走出心理困境。

持續自我賦能。

在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老年夫婦,相識相知許多年。有一天他的太太去世了。這個老人始終不能走出自己的孤獨感,覺得生命沒有價值。於是他就去尋找心理治療師。治療師問了他一個問題:如果是你先走了,你太太留在世上,那會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景?

老人說:那她一定很孤獨、很失落吧。這個老人恍然醒來,原來這個事情對他來說還有這麼美好的意義。於是他振作精神,把每一天都過得好,把這份意義延續下去。

很多時候,我們在面臨一個問題的時候,給事情賦予一個重大的意義,持續增強內生力量。這就好比:雞蛋從外打破就是蛋液,但是從內破殼而出那就是強大的生命力。

尋求外界支持。

當你始終被同一個問題所困的時候,有可能是你當下的認知不足以讓你看到更多的可能性。這個時候你可以尋找自己的長輩,或者比你更有智慧的人,或是你信任的朋友,聽聽他們的想法是什麼樣的。往往陷入困境導致輕生的人,只要願意發出求助信號,哪怕是一通電話,接受的某些信息就可能拯救他的生命。所以如果你真的被牢牢困住了,這時候尋求系統的支持、尋求外界的幫助,就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

還有一些小技巧,比如說冥想、看書、運動、旅遊等,這些都是幫助我們走出心理困境非常有效的辦法。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實際的情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方式,不斷地幫助自己調整狀態。

生死之外皆為擦傷。共勉。



文章作者簡介:顏塵跡語,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正面管教家長講師認證、親子遊戲師認證、中科院兒童教育與發展心理學在職碩士就讀、印象筆記寫作架構師。一個十歲男娃的媽媽,願我的分享能夠傳播優質信息,讓我們共同成長,彼此滋養。

相關焦點

  • 「NLP育兒系列」不能在製造問題的層次來解決問題
    第二個層次是行為:我們做什麼,這裡包括思想和行動。第三個層次是能力:心理的策略和實際的技術。第四個層次是信念和價值觀:我們真正相信的東西,以及什麼對我們是重要的。第五個層次是自我認同和: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使命是什麼。
  • 你思考問題的方式,決定了你的層次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件與我們有關係的事,我們都會賦予其一些意義。比如前面的例子,你可能會覺得造成這一切都是馬雲的錯。由於每個人賦予的意義都會有所不同,因此我們的理解也會不一樣,理解不一樣,解決辦法當然就會不同。「NLP理解層次」說,對一件事情的理解,我們可以分成6個不同的層次,而這個層次是有高低之分的。
  • 你問的問題,暴露了你的認知層次
    有個文友,在微信上問我,10分鐘的演講,要準備多少字的逐字稿?他周末要參加一個公開演講,以前沒有這樣的經驗。當時我恰好有空,本來想回復他的,一看問題,直接假裝沒有看見這條信息。因為這其實是一個很愚蠢的問題,我回答簡直就是浪費時間,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完全可以自己找到,比如百度一下。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類似的經歷,就是會問一些原本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找到答案的問題。
  • 為什麼大學生會成為心理問題的高發地?
    分析一下,我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 青年期生理已經成熟,心理還未成熟,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大學生活一般從十八九歲開始,這個時候青年的身體發育已經很成熟,但心理髮育卻還遠未成熟。一般來說心理成熟應當已較穩定的世界觀的建立為標誌,這起碼要等到二十五六歲的時候世界觀基本定型。
  • 知乎 7 萬贊回答:你思考問題的方式,決定了你的層次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件與我們有關係的事,我們都會賦予其一些意義。比如前面的例子,你可能會覺得造成這一切都是馬雲的錯。由於每個人賦予的意義都會有所不同,因此我們的理解也會不一樣,理解不一樣,解決辦法當然就會不同。「NLP 理解層次」說,對一件事情的理解,我們可以分成 6 個不同的層次,而這個層次是有高低之分的。如果你用低維度的視角去看這個問題的時候,感覺它無法解決。
  • 孩子的「問題行為」根本就是父母製造出來的!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這些所謂的「問題行為」根本就是父母「製造」出來的,這些在你看來不是很「正確」的舉動背後隱藏著對於每一個0~6歲孩子都至關重要的概念——兒童敏感期。在這種節奏的支配下,兒童不斷地去徵服世界,這一切使他們感到十分幸福、滿足。」6歲以前,孩子會經歷黃金般珍貴的敏感期,也是爸爸媽媽最應該關心和注意的成長階段。但是,很多父母卻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心理問題是否是「三觀」出了問題?
    現實生活中,我們解決人的心理問題,通常都是從「三觀」入手進行語言疏導,這是本土心理學的基本套路,也是解決心理問題的出路所在。西方心理學似乎不大講究這點。因為上帝會寬恕每一個有罪的人,前但提是你必須信仰上帝。
  • 疾病的生理問題與心理問題?
    ,人們都認為是身體出了問題,而忽略了心理層面上的問題。疾病問題,可以分為生理層面的疾病問題,與心理層面的疾病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健康話題。如果一位營養師,健康管理師,或醫生,沒有意識到有些人的疾病問題,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問題,還存在心理上的問題,或者正是他的心理問題才導致他的疾病問題。那麼,我們是很難幫助到這位患者恢復健康的,他的疾病問題是很難治療好的。
  • 我們所說的心理素質,指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問題的認知模式
    抑鬱症是受當今社會各界普通關注的問題,也是精神衛生領域的一大高發疾病。那麼我們可以先來回答樓主思考的問題,抑鬱症的發生取決於什麼?首先,抑鬱症的發生,不一定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抑鬱症患者當中,服用藥物治療的機制在於改變腦部神經遞質的數量和活動水平,有一些是屬於病理性的範疇。而我們所說的心理素質,常指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對挫折的應對方式,對壓力的承受能力,對問題的認知模式等等。這些無論是對於抑鬱症或其他心理疾病或心理問題的防治,都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 弗洛伊德:人類文明與心理問題
    文明造成了很多心理問題,當時弗洛伊德指出人的心理問題是由於壓抑!就是文明有很多禁忌,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人們就壓抑!當式維多利亞式的,壓抑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性壓抑,所以弗洛伊德的理論乍看是性本能!其實是壓抑,當時是性壓抑,現在是其他壓抑,總之是壓抑。而現在心理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生物——心理——社會模型。不得不說,文明對心理的影響。不得不再思考生命的意義!現在人,大城市工作,製造出讓人們崇拜的成功,讓很多人後來者追隨,是一場騙局,原來還不如我在原來的環境!有人情味!
  • 3種原生家庭製造無數心理問題,希望你沒中標
    蘇母離世後,經濟上、生活上、情感上無法獨立的蘇父,只能通過入侵子女的當下家庭來養老。入侵子女小家庭的代價是:藉口耳水不順不帶孫女被長子埋怨,試圖續弦被子女詬病……心理諮詢中,界限是結構家庭諮詢[StructuralFamilyTherapy;Minuchin,1974]中的一個概念。結構家庭諮詢的核心理念是從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模式來理解和調整家庭內個體成員的行為。
  • 語文閱讀理解問題設置的三個層次
    其問題設置大致分三個層次:直接源於原文,間接源於原文,超越原文。   對第一層問題,需要認真感知原文,並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從原文或自己的知識儲備中覓得答案;   對第二層問題,需要反覆強化、整體感知原文,對文意做到融會貫通,並積極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   對第三層問題,需要高度領悟文意,並在此基礎上積極運行延伸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思維活動,才可形成答案。   做好閱讀理解題呢?
  •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現在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了很多,很多心理追求也在變化,出現心理問題的逐漸增多,其實面對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恐懼心理,恐懼行為本身是正常的
  • 孩子有心理問題,家長會尋求心理諮詢嗎,做心理諮詢就是失敗?
    孩子有心理問題,尋求心理諮詢幫助,家長就是失敗者嗎?這是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尤其是在中國,大家都特別愛面子,如果一個家庭因為孩子教育問題而去尋找心理諮詢專業幫助,那絕對是一種弱者的表現,表明父母沒有能力,家長的教育失敗了。
  • 能量狀態決定了心理狀態, 是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
    通過之前量子力學的文章,我們知道了世間萬物,包括固體、液體、氣體和光都是量子構成的。而量子就是在震動的微小粒子,在震動就有能量,同時也會有頻率的高低不同。通過隨機對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歐洲,不同種族、文化、行業、年齡的數千人的研究,數百萬份數據資料分析與總結,發現人類各種不同的意識層次都有其相應的能量指數。並且將這些能量指數大致劃分了17級,這就是霍金斯能量層級。
  • 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曾幾何時,我們的教育變得如此令人焦慮,我們的教師又是如此地無助與無奈,從事教育的風險與壓力在陡然增加,教師也逐漸成為弱勢群體和高風險行業。如此高強度的壓力,怎麼不會產生心理疾病?,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只會源源不斷地「製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學生,教師心理健康是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 「中部主要問題是產業結構層次不高」
    中部的問題主要還是產業結構層次不高,其發展的壓力一是產業轉型升級,原有的低層次、低附加值產業要往高端發展;其次重工業的比重相對較大,節能減排的壓力也很大。2011年的數據是,中部萬元GDP能耗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3%,萬元工業產值能耗差不多高出40%。
  • 徹底解決所有心理問題就是:相信、放下、接納!
    想治癒心理問題,要說簡單也簡單,就是放下錯誤思想,建立正確的思想擺脫心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改變錯誤的思想觀念,負面的思維模式而正確的思想是關鍵的第一步,比如,這幾個月裡,很多人看到了我的文章,我想有心理問題的人,佔了大多數,而這些人裡,只有幾十人在我的幫助下徹底擺脫了心理問題。這是為什麼?因為許多人,用自己處在心理疾病中的錯誤思想,來看正確的思想的時候,就覺得是錯誤的,不肯相信,不願放下。
  • 滿足對方「好奇」的心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獵奇心理
    奇異心理學:就是滿足彼此「好奇心」的心理在現實生活中,不難發現,人們對新的、奇怪的事物或神秘的謠言,一般都是好奇的,他們不知道,卻被人傳播。事實上,這就是心理學對奇怪心理學的看法。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無論我們做什麼,無論我們與誰打交道,我們都不能忽視這種人的「奇怪心理」,但我們應該學會理解對方的奇怪心理。我們甚至應該適當地滿足對方的奇怪心理,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交流效率。我們不妨來看這樣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義大利商人普洛奇從13歲開始就在附近的一家商店裡賣東西。
  • 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的區別
    心理問題的諮客會出現思維,情緒,行為方面的困擾,或者障礙。嚴重的心理問題,以及神經症會內心會感覺很痛苦,焦慮,對大腦思維的效率會有比較明顯的影響。情緒上的障礙對生活和學習,工作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或者是不是我配不上她等等,這些思考本來也是合理的,但是如果過度的思考,就會導致困擾,非要找到一個十全十美的答案就會讓我們的大腦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境地,輕一些的就會產生一般心理問題,如果這種困擾延續一個月左右,就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再繼續下去 就有和可能產生神經症。所以在一開始產生一般心理問題的時候,就需要及時的找諮詢師幫助解決。一般會通過幾次的諮詢就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