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34;,但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保護我們免受傷害。《以家人之名》中李尖尖兩個閨蜜的媽媽各有各的特點,而這些特點造成了孩子的不幸和悲哀。尖尖雖然從小失去了母親,但卻善良、勇敢、自信。
在子秋從小被別的小朋友罵拖油瓶時,會溫暖的拉著他的手說&34;;在齊明玥被欺負時,挺身而出,嚇跑了壞人;在成績不好時,也不曾自卑,一直是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但齊明月和唐燦就沒有如此幸運了。
生活中的很多家長和齊明月媽媽很相似,希望女兒成為人中龍鳳,將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女兒。雖然成績在班級裡已經是數一數二了,但還是達不到母親的期望。不僅如此,齊明月媽媽還會幹涉女兒交朋友,李尖尖學習成績差,就讓女兒離她遠一點,知道尖尖哥哥成績好時,又去請他們吃飯。齊明月媽媽從沒有站在女兒角度想過,一直是按照自己的規劃和目標在走。成年後又幹涉齊明月的工作,記者不穩定,公務員比較好,給女兒一步步灌輸考公務員的思想。看似在管教孩子,實際上是在操控別人的人生。
從小時候開始,齊明月就在媽媽的控制下成長,從買衣服這個細節可以看出媽媽不懂得如何尊重孩子的想法,齊明月看中了一件白色的衣服,媽媽立刻否定說不耐髒,然後齊明月聽了媽媽的話,選擇了一件耐髒的黑色衣服。
結果媽媽還是否定了自己的選擇,給她挑了一件粉色的衣服。這樣的控制下,讓孩子從小失去了獨立選擇的機會,自然在之後的生活中少了主見。在餐桌吃飯時,媽媽嫌棄齊明月不點菜,然而齊明月說出自己想點的菜時,媽媽又一次的否定了自己的選擇。
一次次的否定下,孩子很難產生自己做對了這件事的成就感,反而增加了對自己的懷疑,是不是真的自己就這麼差,差到連買衣服和點菜都無法完成。
在凌霄拒絕了自己的告白時,她會自然而然的第一時間否定自己,認為自己渾身都是缺點,沒有自信,沒有主見,不喜歡自己也是正常的。這樣的想法充斥著她的內心,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很難被改變,只能在滿滿的自我治癒中逐步轉變,過程會很漫長。
首先,齊明月應該認識自己的優點,學會接納自己;其次,找到缺點並尋找形成缺點的原因,不急著改變,先慢慢接受自己的缺點。例如,自己沒有主見可能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在媽媽的影響下形成的,所以不必責怪自己,而要找到形成原因,逐步根治;最後,學會愛自己,只有從心底裡喜歡自己的人才會去愛別人。願我們都可以像李尖尖一樣,擁有溫暖而又自由的靈魂。